将北伐进行到底 第62节
“左丞,这件事陛下可知晓?”完颜元宜强压惊恐,再次将声音放低,几乎变成了蚊呐。
纥石烈良弼依旧是那副云淡风轻的面容:“陛下自然是不知道的,因为老夫按着正常规程批阅,这些文书,此时还送不到陛下手中。当然,完颜尚书若是有心,可以拿着这份文书亲自去面圣。”
完颜元宜猛烈的哆嗦了一下。
这种类型的文书如果正常批阅,应该是兵部分拣审查,再送去都元帅府,再由尚书省议定,呈报金国皇帝。
毕竟,金国皇帝只是一个人,不是批奏章机器,必然会依赖官僚系统。
哪怕是后世猛如老虎的朱元璋,也只是废除了丞相制度,而不是让官僚体系整个滚蛋。
但还有一句话叫事急从权,一个州已经呼啦啦的没了,纥石烈良弼还在这搞程序正义,是不是有点太不把皇帝当干部了?
至于亲自把这份坏消息送给完颜亮……
别他妈开玩笑了。
完颜亮是不是昏君两说,但绝对算是个习惯用刀说话的暴君,否则他绝对镇不住金国的场子。
完颜元宜哪敢冒着恶了纥石烈良弼的风险,去给完颜亮报告坏消息?
权衡片刻后,这位金国的兵部尚书挺直了腰杆,强自平复心情:“左丞,我今日不说虚言,只有一言相劝。左丞身为宰辅重臣,国家柱石,当所有担当。”
“不忙,老夫还在等一事。”
“何事?”
纥石烈良弼笑容变得有些怪异,轻轻的说道:“沂州知州仆散达摩的身死军灭。”
完颜元宜如遭雷击,呆愣在当场。
“届时,老夫会拿着海州陷落与沂州陷落两份文书,一起去见陛下。”纥石烈良弼笑容不减:“这才是老夫的担当。”
见对方愕然不动,目露惊骇,纥石烈良弼回到案几前,斟了两杯热茶:“移特辇,老夫年幼之时,在按出虎水老家读书,却是顽劣异常,喜欢攀爬大树捉鸟掏蛋。”
“以咱们女真人的传统,这些小事算不得什么。但我父太宇公却觉得,男子汉大丈夫死则死矣却需死得其所,因为顽劣捉鸟而摔死,死也会死成笑话。”
“但老夫年幼,父亲呵斥之后,总是当面答应,背地里却还是忍不住攀树玩耍。你可知我父如何教训的我?”
完颜元宜完全找不到话头,只能缓缓摇头以对。
“我父将最下端的树杈锯断一半,外表看来无恙,我一踏上,树枝就立即折断,我就结结实实的掉进了雪窝子了。那一次,真的摔散了老夫的半条命。”
纥石烈良弼摇头苦笑,将茶盏递给完颜元宜:“再之后,老夫虽然也喜攀树,却是小心翼翼,慎之又慎了。人啊,有时候吃点不大不小的亏,没有坏处。”
完颜元宜小心接过茶盏:“左丞的意思是,让陛下也吃点苦头?左丞竟然也不同意南征宋国吗?恕微臣直言,来不及了,此时停止南征,说不得结果反而不如狠下心来拼死一搏。”
“谁的结果?”纥石烈良弼沉声以对:“是你的结果,还是我的结果,陛下的结果,又或者是大金的结果?”
完颜元宜脑袋懵了一下,然后瞬间醒悟。
此时停止南征,对这些位高权重之人自然是一种重大打击。然而对于整个金国来说,放弃全军尽出的灭国之战,而选择小型会战逐步蚕食宋国的领土,却算不得一件坏事。
纥石烈良弼这厮,难道竟然为了金国能如此的不惜身吗?
还没有等完颜元宜想明白,纥石烈良弼继续摊手说道:“而且,老夫也没有想到,宋国在这个时间动手,早一些或者晚一些都能理解,为何在七月底八月初呢?”
“是啊,为什么呢?”完颜元宜喃喃自语,在脑中迅速回忆海州与沂州的地理方位后,又是陡然一个激灵。
说句实话,今天完颜元宜已经震惊了许多次了,但这一次的震惊尤甚。
深呼吸了几次后,完颜元宜双眼赤红,看向纥石烈良弼:“左丞,可有军令下达与苏保衡和完颜郑家?”
这两人正是金国水军的正副都统。
纥石烈良弼笑容不变,抿了一口茶汤,坦然回答:“自然是没有。”
完颜元宜如坠冰窟,冰凉感从脚底板升腾而起,牙关也剧烈的颤抖起来。
纥石烈良弼要卖的,不只是海州的高文富、沂州的仆散达摩,竟然还有金国驻扎在唐岛的水军!
须知道,现在金国南征战略虽还在保密中,处于蓄势待发的阶段,但完颜元宜这种等级的高官自然还是知晓的。
主攻方向已经定下来了,完颜亮将会亲率主力,顺着被黄河夺走河道的淮河,打穿宋国的淮南两路,饮马长江。
而水军也会从唐岛出发,直扑临安,与完颜亮所率的东路主力配合,一记黑虎掏心,直接覆灭宋国的东南小朝廷。
如果身在山东唐岛的金国水军被宋军这股军队干掉,那东路军就相当于孤军深入,很容易就会出大事!
通晓军事地理的完颜元宜瞬间明白了纥石烈良弼的意图。
这位尚书左丞最大的目的,是让完颜亮取消南征计划,专注金国内部。
如果这个目的达不到,他就想通过让山东大乱,水军覆灭的代价,让金国在两淮无法投入重兵,从而阻止完颜亮直扑临安,毕其功于一役的军事冒险。
纥石烈良弼似乎是对的,但其将水军数万将士出卖的手段还是击穿了完颜元宜的底线。
完颜元宜此时也顾不得畏惧面前的纥石烈良弼,直接拂袖:“左丞此举,难道不是与那秦桧狗贼一般无二的行径?自毁万里长城,出卖自家儿郎,换取所谓的战略,何等无耻?我虽只是兵部尚书,却自有担当志向,告辞!”
说着,完颜元宜拂袖离去,却只听身后传来纥石烈良弼清朗的声音。
“治大国如烹小菜,急不得。你现在舍不得抽出木柴,到最后只会得到一锅焦炭。且细思!”
完颜元宜脚步顿了顿,随即头也不回大跨步离去。
纥石烈良弼依旧保持了宰相气度,再次给自己斟了一杯茶,坐在案几之后。
半刻之后,他的脸上难得露出一丝疲惫表情。
第109章 如林军中枪如林
完颜元宜怒气冲冲的回到兵部衙房,将勾管、令使、走马郎君全都轰出去后,铺开纸张,就要亲自研墨书写。
然而他研墨的手一开始还稳如泰山,可片刻后就开始微微颤抖,待到墨快要研好之时,完颜元宜已经呆愣当场,彻底茫然了。
是的,作为兵部尚书,大金国数得着的人物,在刚刚听闻当朝尚书左丞的一番失败主义言论后,竟然茫然了起来。
完颜元宜是真的害怕纥石烈良弼,不仅仅是害怕对方的权势地位,更是敬重对方的本事手段。
既然纥石烈良弼觉得金国南征是在赌国运,会出大问题,那就真的可能会出大问题。
另一个关键是,完颜元宜内心焦急,却找不到任何人作商议,寻结果。
哪怕去向完颜亮告刁状也没用,因为纥石烈良弼与他只有私下言语,告刁状的结果完全要看完颜亮到底相信谁看重谁。
最后的结果很可能是纥石烈良弼不会有丝毫损伤,而他这个出首者反而会死无葬身之地。
说白了,纥石烈良弼现在根本没有犯任何错,他只是在海州事上拖沓了数日而已。
这种小错对于纥石烈良弼就算个屁。
甚至把这事拿到朝堂上说,其余重臣都得把完颜元宜当成危言耸听的孬种。
归根到底就是几千不知道是宋军,还是打着宋国旗号的匪兵越过边境,攻下了一两个州县,能算得上什么大事?
契丹人撒八已经闹了一年了,也没见怎么着了。
然而正因为完颜元宜对纥石烈良弼又畏又敬,所以他是真的相信对方的判断,也就将这股不知道是宋军还是起义军的玩意当作能截断沂水通道,覆灭金国水军的心腹大患了。
可他却毫无办法。
完颜元宜只是兵部尚书,并不是手握重权的都元帅,没有调兵的权力。
他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局势向着纥石烈良弼所描述的方向进发,却束手无策。
“尽人事,由天命吧。”完颜元宜在信纸上写上‘完颜郑家敬启’六个字,随即又把信纸团成一团,撕得粉碎。
拿出下一张信纸,完颜元宜脸颊抽动了一下,随即写下‘苏公敬启’。
这封信是写给金国工部尚书,此时的浙东道水军都统制,同时也是完颜元宜的政敌苏保衡的。
完颜元宜并没有在信中提起纥石烈良弼,也没有提及两人的对话,通篇都只是叙旧与拉家常,只是在信尾提了一句,海州已经陷落,沂州也已经岌岌可危,来犯的宋军不简单,愿苏公保重身体云云。
书信写完后密封好,完颜元宜召来负责办事的走马郎君,让他将此信夹带在公文里,以五百里加急,送给身在唐岛的苏保衡手里。
他相信以苏保衡这种持重性子,见到这一封莫名其妙的信件后,必然会有所警觉。
做完这一切,完颜元宜长叹出声,坐在椅子上,抬眼望向雕梁,却忽然发现,这座数年前刚刚耗费无数人力物力建造好的衙署,雕梁上的漆画竟然已经有所脱落了。
完颜元宜再次长叹,心中默念。
“仆散达摩,你可一定要撑住啊。”
——
就在完颜元宜忧心局势时,八百多里以东,刘淮等人正在往天平军中军——也就是天王军而去。
且说天平军与天王军、辛字军、如林军似乎是平级单位,但其实上不然。
天平军是耿京这十万大军的军号,而其余军要比天平军低一级。一般扩军后,比如天平军就会变成天平大军,再授予各军军号,确定从属关系。
可不知道是耿京过于固执,还是都没有这个意识,导致了天平军一直以军为编制,而没有升级成大军。
耿京这个自封的天平军节度使听起来如同与李铁枪这如林军头领一般高低,也是离谱。
这就是农民起义军的弱点之一了,军事架构十分混乱。别小瞧这点混乱,平日还好,关键时刻确定不了谁是大小王,就会带来指挥上的错乱。
你凭什么能冲我吆五喝六?我凭什么管他的死活?他又凭什么能跟你合军?
不过还好的是,在安子河两畔并排行进以作开路的辛字军与如林军,还是分清了主次,定了上下。
如林军头领李铁枪似乎有点二把手人格,又似乎真得十分服气辛弃疾。所以哪怕如林军比辛字军多几百人,几十甲士,李铁枪也依旧听从辛弃疾的军令。
“没办法,谁让五哥的本事大呢?”李铁枪爽朗笑道,在马上指着正在安子河两畔行军的两支军队:“俺就服本事大的,谁要有看法,没关系,让他来亮本事,只要能让俺心服口服,俺就也服他。”
刘淮有些侧目。
好家伙,你这是真不把我当外人啊。
李铁枪指着河对岸:“大郎请看,俺们如林军怎么样?是不是都是一等一的好汉?”
刘淮隔河望去,见到如林军队列齐整,而且皆扛着丈八长枪,虽然九成皆穿黑色布衣,别说铁裲裆了,连个头盔都没有,却依旧可以看出来士卒都是青壮,而且士气高昂。
一看就是发足了饷吃饱了饭的精锐。
刘淮点头:“果然不俗。兵法有云,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袭如火,不动如山,难知如阴,动若雷霆。大铁枪,想必你的如林军最擅长结硬阵打硬仗,所以用‘其徐如林’中的如林作军号。”
辛弃疾闻言没绷住,直接笑出了声。
李铁枪挠了挠后脑勺:“没……没这么多说头儿。俺们这三千人擅用长枪,你看这几千长枪立起来,像不像一片林子。所以就用如林军作军号了。”
见刘淮一脸便秘遇痔疮的表情,李铁枪连忙说道:“不过大郎你这说法的确好听,今后如林军的军号来历就是这个了,嘿嘿,其徐如林,兵法上果真有这么一句吗?属实是歪打正着了。”
刘淮深吸一口气,对着辛弃疾与李铁枪二人问道:“你们给我撂句实在话,这种精锐天平军有多少人?其中耿大头领能指挥动多少?”
辛弃疾有些犹豫,李铁枪却是有些不耐:“五哥,这没什么可瞒的。再说了,刘大郎此等聪明人在军中走一遭,哪里能瞒得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