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北伐进行到底 第75节
三十女真甲骑各自搭弓放箭,试图以回环射击的方式来削弱契丹骑兵。
然而契丹骑兵甲胄不全,几乎全是轻骑,速度太快了,只是一轮箭的工夫,就冲到了术虎阿里身前。
但就是这一轮箭,就让术虎阿里探明了契丹骑兵的虚实,因为他发现,就这么仓促射出的箭矢,却可以将契丹骑兵轻易射落下马,这说明对方根本就是无甲的轻骑。
术虎阿里瞬间反应了过来,在这种狭长地形,在这种兵荒马乱四面全是溃兵阻挡,谁都无法加速到极致的地形,混战起来,我女真甲骑凭什么怕你契丹轻骑啊?!
如此想着,术虎阿里干脆勒马止步,绰弓持刀,与契丹骑兵厮杀在了一起。
其余三十骑女真甲骑也有样学样,抄起长刀,放肆砍杀起来。
“冲!”
耶律兴哥的突袭还是有所效果的,最起码四名女真甲骑被长矛捅到了甲胄缝隙,直接落马。
但在其后的混战中,契丹轻骑几乎是拿女真甲骑毫无办法。
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双方都用轻剽迅捷的武器时,甲骑可以依仗身上的盔甲挨很多下攻击,但轻骑挨一下就是血流如注的下场。
轻骑可以依仗的只有速度,但甲骑也不是跑几里就能把马累死的具装铁骑,甲骑虽然速度慢,但绝对不是乌龟爬,轻骑一旦被甲骑缠住陷入混战,一般很难有幸理。
只能说兼顾防御与速度的中装骑兵在东亚能成为主流,绝不是毫无道理的。
耶律兴哥也察觉到了不对,他奋力用盾牌将一名女真甲骑砸落下马,连忙大叫:“撤回去,撤到营寨边上!”
说罢,他又抖着浑身的腱子肉,将圆盾扔了出去,砸在术虎阿里身上,为李乙真金解了围。随即这名契丹部族首领不顾身侧轻骑纷纷后撤,竟是挺枪前突,试图将术虎阿里擒杀于此。
术虎阿里只觉得眼前白花花的一闪,就见一名面目狰狞的大汉已经杀至眼前,他甚至已经能听到这大汉束住辫发的金环作撞击发出的叮铃作响之声,还没有所反应,一杆长矛就已经如电一般刺到了眼前。
术虎阿里的怒吼声中夹杂着恐惧与愤怒,长刀同样奋力横扫。
两杆长兵相交,发出沉闷的响声,术虎阿里双臂一麻,手中长刀几乎落地。
他的年纪已经大了,此时也不敢与耶律兴哥争锋,连忙拨马回头。
而耶律兴哥既然一击得手,逼退了对方主将,也是心中发虚,同样转身逃窜。
只不过耶律兴哥自是有些小手段,他一边大声逃窜,一边大声欢呼鼓舞士气,简直如同获得了一场大胜一般。
但耶律兴哥的小手段还是改变不了一个事实,那就是契丹轻骑在近身绞肉混战中根本打不过女真甲骑。
而且,术虎阿里虽然退了,但他的支援即刻便到。
又是百余甲骑轻骑混杂的女真马军,在术虎阿里侄子术虎赤铁的带领下,踏着溃军的尸骨,急速赶来。
“赤铁!看到那个契丹崽子了吗?替俺宰了他!”
术虎阿里微微羞惭之后,立即变得愤怒,指着耶律兴哥的背影,大声嘶吼。
术虎赤铁遥遥相望后,沉默点头,随即打了个呼哨,召集女真骑兵,猛然压上。
骑兵作战,一追一逃之时没什么好说的,俱是纵马狂奔而已。
然而抵达辛字军营寨之策时,前方逃跑的契丹轻骑忽然一分,一直遮掩在契丹轻骑身后的东西也就随之显露了出来。
那是五百手持长矛大斧与神臂弓的重甲步卒。
这些甲士也是辛弃疾引以为傲的老底子,也是他在天平军得以有些地位的依仗。
这些甲士此时由他族弟辛经纶带领下,跟着刘淮在营寨与山脚七八百步的狭窄通道中列成了方阵。
此时金军骑兵距辛字军甲士不过三十步而已,而且速度已经提到了极致,已经避无可避了。
术虎赤铁在骑队的最前面,知晓便是后排骑兵可以勒马止步,但他却是难以停止。
但这种局面却激发了他的凶性,术虎赤铁怒吼一声,双腿紧夹马腹,战马速度不慢反快,双手高举丈八长枪,猛然刺出,以身体作为炮弹一般,狠狠砸向长枪甲士之中。
在暗淡的火光中,这百余金国骑兵仿佛要复刻过去数十年来金国铁骑每一次践踏敌军,奋力嘶吼着正面向坚阵发动了进攻。
第131章 中军夜战安河东
首先迎击金军骑兵的并不是辛字军甲士的长矛或者大斧,而是一轮神臂弓箭矢。
辛字军神臂弓只有一百多把,除了在营寨上作支援的十多把,其余的全都发到了这一支甲士队伍中。
这些神臂弓大部分是从金国武库缴获而来的,得益于宋金一起大拉胯,所以宋国府库出现的问题,金国府库一点都不少。
所以这批神臂弓的质量也是良莠不齐,一轮齐射,只是射翻了三四名骑兵,让金军攻势稍稍一滞而已。
也就是这一滞,位置靠后的数十骑兵顺势放缓了速度。
因为谁都知道,骑兵破阵真的是九死一生,只要步卒大阵坚决一些,就足以让骑兵付出重大代价。
这些女真骑兵又不是金国的正军,又没有严苛兵法逼迫,能活谁想死啊?
可这样一来,原本齐心协力破阵求全胜的金骑,瞬间分裂成了两部分。一部分大约三十骑,由术虎赤铁带领着奋力冲杀;而另一部分则是使劲勒住马缰,试图停住战马。
“杀贼!”
说时迟那时快,三十步只是一瞬而已,术虎赤铁杀到甲士阵前,凭借着精湛的马术将丈八长矛探出,狠狠刺进当先甲士的胸口。
但也只有这样了,下一瞬,他的战马被三根不同方向的长枪刺中。
战马嘶鸣一声,却依旧保持着惯性,胸口上插着三支折断的长矛,带着术虎赤铁砸翻了三四名甲士。
剩余的三十余甲骑也有样学样,但除了四名骑兵成功之外,其余战马都被长枪大斧逼停在了阵前。
原因十分黑色幽默,因为术虎赤铁与那四名成功的骑兵战马太过训练有素了,它们不畏惧在火光中闪烁的枪头,也不畏惧排成密集阵型的甲士。
所以这些战马就撞了过去。
连带着马上的主人一起,撞了过去。
术虎赤铁在地上翻滚了一圈,竟然没有受大伤,他抽出佩戴在腰间的手刀,状若疯虎的向周围砍去。
夜色沉重,乌云密布,火光暗淡,人影幢幢,血灌双瞳的术虎赤铁看不清周遭状况,只能知晓他周围全是敌人,然而他刚刚抬起刀来,腰腹间就挨了重重一脚,他整个人被踹飞了出去。
在阵中步战的刘淮向前一步,先是一刀砍断术虎赤铁的胳膊,随后刀尖一转,挑飞了对方的头盔,随即就用力一刺,将术虎赤铁的脖颈刺了个对穿。
甩了甩刀尖上的鲜血,刘淮在喊杀声震天的战场上有一瞬间走神。
原本自己是现代社会五讲四美好青年,来到宋朝不过一个多月,就已经被彻底同化,变成了一个杀人不眨眼的大魔头,只能说是造化弄人了。
刘淮如此想着,却复又看了一眼喉咙伤口依旧在喷血的术虎赤铁。
此人的确是太莽了,但谁也不能说莽是一种错误。事实上,战术选择从来没有对错,只有应不应该。
就比如此时辛字军的甲士队,看起来似乎是气势汹汹,但在夜间仓促间集合起来,没有经过任何动员的情况下开始野战,并直面大队骑兵,是真的外强中干的局面。
事实上,仅仅三十骑的冲锋就已经撼动了整个甲士阵型,逼得辛经纬不得不出动督战队,斩杀数名逃窜士卒才把阵型维持住。
换句话说,如果那一百金骑真的舍生忘死地陷阵冲杀,他们可能会在接触的一瞬间死伤惨重,但真有可能将辛字军甲士打得彻底崩溃。
这是一件很残酷也是很现实的事情,骑兵穿着甲胄骑着高头大马高度近三米,排成锥形阵以排山倒海的气势冲来时,一般的步卒能夹住尿,口里还有唾液,就已经算是勇敢的了。
辛字军这些甲士虽然能够着甲厮杀,但最起码此刻绝不是悍不畏死的天下精锐。
“大斧,随我来!随我来!”
在嘈杂的战场上,刘淮越众而出,手持长刀,大吼出声。
随即,被辛弃疾指派过来的亲兵也同时大喊起来,并且跟随刘淮一起向前。
很快,数十手持大斧的甲士被动员了起来,排成稀稀拉拉的阵列,向着已经止步的七十多金军骑兵杀去。
这些金军骑兵几乎已经驻马止步,但战马转向毕竟不如人方便,再加上长官术虎赤铁已死,没人指挥,有人想进,有人想退,自行堵塞乱成一团。
当然,这种混乱可能只是一时而已,但在生死相搏之时,这一时就足以决生死了。
大斧甲士手中大斧上砍骑士下砍马腿,无论金军是轻骑重骑,挨着一下后就算不立即死去,也会筋断骨折,剧痛难忍。
虽然甲士体力消耗惊人,只是挥斧作战了半刻钟,就已经疲惫不堪,但这半刻钟足以给金军骑兵以刻骨铭心的教训了。
足有三十余轻骑甲骑被斩杀在阵前,六十余具人尸马尸摞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小小平缓的山丘。
原本刘淮还想把剩余的三十金骑也留下,但见到两翼的契丹轻骑根本无动于衷,没有上前包抄,也就带着已经疲累的大斧甲士回到了军阵之后。
借着昏暗的火光,大约扫了一下战场,刘淮发现辛字军甲士只在刚才的突袭中死了五六人,伤了十七八个,其中死的人竟然还没有刚刚被执行军法之人多。
“大胜!”
刘淮举起长刀高呼出声,同样将刚刚的战事当作了不起的胜利。
“大胜!”
“万岁!”
“万岁!”
不知道是谁喊得万岁,成功的把所有人带偏。但没有人在乎,就连辛字军营寨内部,也同样欢呼起来。
‘万岁’在唐朝之前都是寻常的祝贺语,祝愿人活到一万岁的意思,但到了宋朝,就成了皇帝的称呼,普通人用就会惹官司。
但这不是宋国已经被打到淮河以南了吗?金国的统治区才没有这么多讲究,或者说,金国拉胯的基层统治力让他们也没办法这么讲究。须知道金国的顶尖贵人们还互相祝愿活到一百二十岁,充满唯物主义色彩,民间喊个万岁又能咋着?
在这一片万岁声中,术虎阿里脸色铁青的看着逃回来的那三十骑:“所以,你们就把俺侄儿扔到那里了?”
没有任何女真骑兵敢出声。
这时,刚刚赶来的夹谷寿将大手身后摁在术虎阿里肩膀上:“阿里,现在不是说这个的时候,儿郎们也都疲累了。既然这是一块难啃的骨头,咱们就按何老三说的那般行事即可。”
术虎阿里狠狠一点头,咬牙说道:“便宜这些汉狗了!”
说罢,一千余金军骑兵分批向前,却并不强攻营寨,也不攻打辛字军甲士或者契丹轻骑,只是不断朝着辛字军弯弓射箭,其中还会夹杂着火箭甚至火把。
辛字军也不甘示弱,同样拉弓放箭,依仗营寨木栏与金军对射得不亦乐乎。
第132章 声言击东实击西
辛弃疾依旧站在望楼上。
他先是望向东侧甲士与轻骑所在之地,心中感叹刘大郎的确有些手段,竟然在这种情况下也能稳住阵线,并且收拢溃军。
然后又左右打量营寨,虽然被金军火箭骚扰得焦头烂额,甚至堆放草料的几辆大车都已经被点燃,但女真骑兵一直无法跨过壕沟,也就也无法摧毁木栏,无法对辛字军产生大量杀伤。
辛字军还能维持。
辛弃疾下了结论,随即望向安子河对岸。
彼处叶师禅正在艰难抵挡溃军的冲击,得益于他的坚持,天王军和如林军终于完全动员了起来,向着西岸金军扑去。
按着火把的移动方向,辛弃疾大约可以判断战局,原本是金军自南向北猛攻,但随着一条火把长龙自北向南而来,停顿片刻后结成一团,再一齐向前,竟然硬生生的顶住了金军的攻势,并将战线维持在了叶师禅身前。
辛弃疾不由得长长舒了一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