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北伐进行到底 第86节
刘淮刚刚劝了一句,就来到那二十多名女真人身前。
那些疲惫不堪的女真人已经抛弃了累翻的战马,来到一处山坡上,但山脚攀爬简单,稍稍高一些,蒙山就迅速变得陡峭起来,他们上又不能上,下又不能下,在原地焦急的四处寻找生路。
而山脚下不止有契丹轻骑,还有十几名神臂弓手与二十几名轻装步卒。
辛弃疾见状,径直打马向前:“女真贼,你们愿降吗?”
二十多女真人一齐骚动,却有一个大胆之人放肆喝道:“汉狗!……”
辛弃疾一听,也不想知道那女真人要骂些什么,直接一挥手,让辛字军步卒发动了进攻。
先是弩矢攒射,随后是步卒登山仰攻。
这些原本堪称训练有素的女真骑兵,由于疲惫与伤亡,在抛弃累瘫的战马后,根本没有任何反抗之力,就轻易的被辛字军斩杀一空了。
刘淮抬头看着,又如同老太婆一般絮絮叨叨:“要留一些投降的女真人,否则不异于告诉他们,反抗也是死,不反抗也是死,会让金贼起同仇敌忾之心的。”
说完之后,刘淮也觉得有些无聊,就让亲卫离远点,而他则是对辛弃疾正色说道:“我走之后,如果耿大头领能回来,还则罢了,你们该杀人杀人,该整顿整顿。但如果耿大头领回不来,五郎,你就要下决断了。”
辛弃疾头疼欲裂,觉得刘淮临走也要给自己挖坑,实在是太不是东西了,刚刚那一点离别愁思也迅速飞到了爪哇国。
但偏偏他又拦不住刘淮那张嘴。
第149章 烽烟滚滚唱英雄
果真,刘淮下一句话就已经不成样子:“到时候,你一定要迅速杀掉张安国,联合李铁枪,吞并天王军,将辛字军、天王军、如林军整合在一起。然后,能带多少人就带多少人,来找忠义军作联合。”
辛弃疾抬起有些疲惫的眼睛,盯着刘淮,意思很明显:合着我杀袍泽,背骂名,兼并友军,就是为了让你们忠义军吞并吗?我为什么要这么做?
刘淮解释道:“因为攻下临沂就相当于堵塞了山东东路向南方转运物资的路,少了这些物资,金贼在顺着黄河南下时,就会面临粮草军械不足的窘境。而且,临沂在我军手中,忠义军就可以顺着沂水顺流而下,直扑重镇邳州,威胁金贼南征大军后路。”
“所以,完颜亮有两个选择,其一是转移主攻方向,在两淮派遣小规模军队,以缓解后勤压力;其二则是派遣金国正军来攻打临沂。”
“而以完颜亮这些年所作所为可以看出来,此人刚愎自用至极,必然会选其二。”
“辛五郎,接下来,整个山东的义军都会被金贼正军扫荡,将会是是一场苦战。如果耿大头领还在,那天平军还能拧成一股绳来面对风波,但若是耿大头领没了,你就要承担这个责任。我不是在与你说笑,也不是在挑拨,须知道,这关乎数千上万人的生死!”
辛弃疾默默听着,到最后却没有应诺,也没有拒绝。
刘淮自然也没有再劝,两人依旧在队列前后往来巡视,不断有人发现倒毙于路边的战马和四处躲藏的女真人,不断有马尸和头颅送到军中。
到了下午扎营之时,营中清点斩获,发现俘获的女真人早就过了一百,但包括马尸,再加上依旧活着却只是累倒的战马在内,一共有一百九十八匹。
其中马尸被迅速分割撒上盐巴在大锅中煮熟,在晚上时辛字军再次吃上一顿管够的肉食。而那些只是累瘫的战马则是被当作宝贝一般好好照料起来。
这些都是好战马啊,哪怕能恢复一半,那也是一笔了不得的财富。
刘淮点完数之后也是一阵无语,但正如屙出来的屎不能坐回去那样,说出来的话也不能吞回去,他当即就将别在腰间的匕首扔给了潘五郎。
潘五郎接过匕首,却犹豫了一下:“刘大郎,俺不要这匕首了,你给俺们起个调,唱首曲子吧。”
此言一出,当即就有歇息的士卒开始起哄。
刘淮惊讶一时:“好家伙,你这厮竟还想让我唱曲子,唱什么?”
潘五郎犹豫片刻:“俺还记得前两日最危急时,就是你鼓动俺们,说要与俺们一起成为泰山的那次。后来迎敌的时候,俺就在你身后不远处,听你轻声哼唱了一首曲子,俺也只模模糊糊的听见一句‘英雄驱虎豹,舍生忘死保太平’,俺想再听一遍。”
刘淮恍然。
他在紧张的时候就有哼歌的习惯,只是平日在军中不显而已。
但前两日夜间那场大战不同以往。
因为以前战斗再紧张,再严酷,他的身后还有魏胜,他的身边还有张白鱼、石七朗、张小乙等战将,还有亲手编练的兵马一起奋力作战。
换句话来说,那时候刘大郎心里是有底的。
而前两日夜间时真的是两眼一抹黑。
刘淮根本不知道看着妥当的天平军将领是否会在下一刻就扭头便跑,不知道排列整齐的阵列会不会一触即溃,在如此黑暗的乱军之中,生死就只能由天命了。
所以他当时也是真的紧张,却又被环境所感染,也就情不自禁的哼唱起了一首红歌。
可不成想如此混乱的战场上,竟然还有人听见。
此时见辛字军将士起哄,刘淮倒也不怯场,径直站在了一辆辎重大车上,高声说道:“潘五郎,匕首依旧与你。我愿赌服输,既然大家都想让我唱,那我就起个家乡的调子,献丑了!”
随后,粗狂缓慢的歌声响起。
正是:
“烽烟滚滚唱英雄,
四面青山倾耳听,
倾耳听。
晴天响雷作金鼓,
大江扬波作和声,
天平英雄驱虎豹,
舍生忘死保太平,
为什么战旗美如画,
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
为什么大地春常在,
英雄的生命开鲜花。”
刘淮并没有专门学习过唱歌,而且这首歌的确是比较老了,导致他不止中间有忘词唱错临时修补的地方,甚至连后两段都忘的一干二净了。
但这首歌歌词简单,朗朗上口,刘淮只是唱了两遍就有人来和,唱到第三遍的时候,全营一千多官兵竟然同时来唱。
辛弃疾一开始还觉得这首歌太柔了,哪里有战歌的样子?战歌都是配着铜琵琶铁绰板唱的。而且词句也太白,连个典都不用这还像话吗?
可以说这首像诗不是诗,像词又不是词的小调创作思路与辛弃疾是完全相反的。
但辛弃疾看着那些已经开始跟着哼唱的大头兵们时,才恍然大悟。
这首歌本来也不是觥筹交错曲水流觞时,文人之间的相互应和,而是对处在文盲与半文盲之间的普通士卒所唱的一首赞歌。
就如同除了刘淮没有人对普通士卒说过他们的死会重于泰山一样,也从来没有人以英雄而称呼他们。
他们自己也不会认为自己是英雄,他们只会在将主的命令下行军、作战、吃饭、睡觉,却不知道是为了什么。
而如今,这些士卒虽然依旧有些浑浑噩噩,却终于有人明确的承认他们,并告诉他们:你们做的对!你们是保太平的英雄!我愿意歌颂你们!
这对于普通大头兵来说,这已经算是了不得的夸耀了。
刘淮唱了几遍之后,又十分伟人派头的挥了挥手:“诸位英雄人物莫要再唱了,好汉也是要吃饭的,且去扎营立寨,烧火做饭!各级军官,都出来办事!”
众人轰然应诺。
辛经纬凑到族兄辛弃疾面前,低声说道:“阿兄你真不管管?再这么下去,没准辛字军就要变成刘字军了。”
辛弃疾苦笑摇头:“没关系,刘大郎马上就要走了,最迟到费县就会分道扬镳。”
辛经纬心下一松,却又怅然若失起来,他不由得望着那刚刚从粮车上跳下来的身影喃喃说道:“与之为友则心安,与之为敌则惶恐,近之如身处火焰炙烤,远之如坠于三九冰窟,阿兄,你说天底下如何会有这种人?”
辛弃疾一时间只能默默点头。
第150章 只有相随无别离
八月十五日清晨,后方传来了一个消息。
耿京终于回到了军中。
据军使所说,耿京断后落水之后,一直顺流而下,躲在了安子河西岸的蒙山中,因为黑灯瞎火而迷失了方向,在蒙山中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
但因为有许多溃兵也往蒙山中跑,所以这几日耿京也没有闲着,一边收拢溃兵,一边寻找道路,在昨夜成功走出了蒙山,回到了安子河畔。
耿京原本还以为天平军已经兵败如山倒,被打得稀碎,他都做好了重头再来的准备了,却惊喜的发现,天平军的大旗依旧在安子河两岸高高飘扬。
耿京惊喜交加,被簇拥着回到军营中,见到天王军虽然被重创,但如林军保存的相对完整时更加高兴。
再之后叶师禅感于耿京亲身断后的恩义,见面之后直接大礼相拜,彻底放下独立的身份,率领不到一千的残兵败将正式成为耿京的下属。
至于其他军头在损失严重之下,也不敢再违抗耿京,甚至连腹诽耿京以邻为壑都做不到。
因为耿京的天王军也是损失惨重,甚至耿京本人都九死一生。
耿京也万万没想到,他遭遇惨败之后,威望竟然还上升了一些,不由得大喜过望。
但大败之下,哪里能所有事都一番平顺呢?
千头万绪之下,耿京又是熬了一夜才继续与诸将定下前进的章程。他正要好好歇息之时,张安国又摸过来进谗言了。
张七郎一般不留隔夜仇,但挨辛弃疾那一巴掌已经是好几天前的事情了,此时这厮脸上还没有消肿呢!
耿京听完张安国对辛弃疾甚至刘淮的诛心之言后,愈加烦躁,深深觉得张安国这厮心眼越来越小了,他要是统军的能力有没事找事的能力如此强大就好了,呵斥两句后,耿京干脆用吃饭的木碗把张安国砸了出去。
但张安国狼狈出帐时候最后一句话还是深深刺进了耿京的心里。
“大哥,夺大权这种事,从来不是要看想不想,而是能不能。无论是谁有这个能力,就会有无数人在旁边撺掇,借此水涨船高。大哥要三思啊,须知防人之心不可无啊。”
“他娘的啖狗屎的腌臜货。”耿京一边嘟嘟囔囔骂着张安国,一边带着一丝危机感进入了梦乡。
但八月十五日中午时,辛弃疾所部将缴获的战马、盔甲、旗帜全都送回到中军时,还是瞬间打消耿京所有的猜忌。
因为算了算时间,辛弃疾将这些东西送回来时,耿京已经回军的消息还没传过去。
这说明什么?
这说明耿京既是没有在军中,辛弃疾依旧在尊重中军权威。
而这些缴获,尤其是旗帜的送达,更是让天平军全军振奋鼓荡起来,诸将一扫之前对金军的畏惧,纷纷进言去追击金军。
耿京当然知晓他们的小心思。
想喝费县的头汤嘛!
但之前刘淮的言语也传到了耿京的耳朵里,再结合初次见面时的所言,以及这次大败所造成的触动,终于让耿京下令决心去建立制度了。
所以耿京当即表示,谁想去费县都可以,到时候一律归辛弃疾节制,不用想,辛五郎一定会严肃军纪,做了不该做的,拿了不该拿的,死了别怨我耿京。
而耿京作为大头领要在安子河畔继续收拢军队,直到军粮吃完为止,明显是要借机兼并兵马。
好嘛,两头堵。
先不说天平军诸将皆是心思百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