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靖难遗憾?我一梦改之!

大明:靖难遗憾?我一梦改之! 第171节

  这才住多久,朱高炽就说不住了?

  这不是摆明了在说,自己浪费金钱,浪费时间吗。

  朱高炽有些汗颜,说实话,迁都可以理解。

  但北平说实话……

  现在的局势不就是最好的证明吗。

  “继续说。”

  至于朱瞻基的履历,倒是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

  基本上是延续朱高炽的政治风格。

  休养生息,不搞事情,比较显眼的两项政策就是收缩边防,放其城墙外面的卫所。

  还有让宦官读书识字。

  这两件事,让朱棣心里有些不满,直接阴阳怪气的说道:“瞻基,我一直以为你是最像我的。”

  朱瞻基连忙朝着朱棣跪下。

  “爷爷,孙儿,孙儿……”

  “收缩边防,把朕打下来的土地,都给还回去了?”

  “好圣孙,好一个好圣孙!”

  朱棣被气的上气不接下气,双手叉腰,来回踱步。

  若是朱高炽收缩边防,他还能接受。

  毕竟朱高炽本来就不像自己,可朱高炽没有收缩边防,朱瞻基这个最像自己的孙子却在收缩边防。

  这让他顿时有些难以接受。

  “等醒来的时候,朕就要把说这句话的狗贼砍了!!!”

  听着这话,朱高煦略有些沉默。

  老爷子这是被气糊涂了?

  朱高燧这时候也连忙开口说道:“爹,说这句话的人,已经死了。”

  解缙已经被朱棣冻死在了冬天的雪天中。

  好圣孙三个字,最开始就是出现在解缙的嘴里。

  在洪武朝的时候,解缙就是嘴没有把门。

  太祖皇帝一句客套话,解缙就能当真了。

  好圣孙,显然和皇储有关,正常人肯定不会轻易涉及皇储之争。

  也是因为这句话,朱高煦记恨上了解缙,这才被冻死。

  “死了吗?那就把他的碑推了。”

  朱瞻基此时已经跪在地上,身体都在止不住的颤抖。

  他不知道未来的自己,为什么会这么做。

  可他知道,从此之后,自己在朱棣的心里……将不再是他最喜欢的孙子。

  反倒是朱高炽,则会受到朱棣的更多偏爱。

  “这哪里是好圣孙?把朕的努力,全部推倒。”

  “这是好圣孙吗?”

  “瞻基,你自己说。”

  朱棣直接指着地上颤抖的朱瞻基道。

  闻言,朱瞻基连忙说道。

  “孙儿,孙儿不是好圣孙。”

  身影略有些震颤,朱高炽望着这副模样。

  略有些无奈。

  他早就劝过朱瞻基,不要把朱棣的期望看的太重,朱棣的宠爱也别看的太重。

  迟早一天反噬,这不,反噬的这天来了。

  有的时候,喜欢一个人,只需要一件事。

  同样,讨厌一个人,也只需要一件事。

  朱高炽连忙走上前,开口说道:“爹,您就不要吓瞻基了。”

  “虽说,瞻基收缩大明边防卫所,可在儿臣看来。”

  “他做的没有问题。”

  “卫所的作用,是能够在草原上快速传播消息,能够最快得知草原各部的动向。”

  “草原上建立的那些卫所,其目的,您应该很清楚。”

  长城以外的卫所,其实就相当于是驿站,用来打探消息和传播消息。

  简单来说,就是为了军队服务的。

  宣德一朝,不打仗,那这些卫所自然是没有用。

  总不能不打仗,还将军户留在长城外的卫所里吧。

  收缩是肯定要收缩的,休养生息,必然要收缩。

  就像是战争时期,大量打造器械武器,可等战争结束。

  总不能继续打造兵器吧?这些兵器,都需要重新熔炼,使其成为耕地的锄头之类的农具。

  长城外的卫所也是一样的。

  听着这话,朱棣沉吟片刻。

  虽然他很生气,但朱高炽说的没有问题。

  长城外建立的大量卫所,是用来传播消息的,长城以外,那些土地种不了。

  因此,长城外的卫所不能自己自足,需要朝廷时不时的拨款,才能维持生计。

  “好,尚且不说,这边防收缩是怎么回事。”

  “可宦官读书,也是这小兔崽子开启的吧。”

  “土木堡之变,他的儿子,朱祁镇!”

  “就是在宦官王振的煽动下,造成土木堡之变,成就了大明第一战绩!”

  “我朱家,出了第三位!以少胜多的……”朱棣猛吸一口冷气,怒道:“战神!”

  当然,他嘴里的这句战神自然是贬义词。

  朱家三位以少胜多的战神,前面两位是洪都保卫战的朱文正对战陈友谅,还有北平保卫战的朱高炽对战李景隆,第三位,就是自己这个蠢货曾孙,也先对战朱祁镇。

  前面两位,都是褒义词,唯独到了朱祁镇这里。

  结果成为被以少胜多的一方。

  朱高炽欲言又止,脑子飞速轮转。

  虽然不明白朱瞻基为什么这么做,不过身为父亲,也是时候站出来维护朱瞻基了。

  以前都被朱瞻基说懦弱,这时候要是再懦弱,可就真的要凉了。

  “爹,您不也设立了内阁吗?”

  “自太祖皇帝废除丞相制度以来,将大权独揽于皇帝一身。”

  “其中艰辛,您又不是不清楚。”

  当皇帝要是不累,朱棣就不会设立内阁。

  不是谁都像太祖皇帝一样,拥有近乎变态的精力。

  “况且,永乐朝的太监可重用,为何宣德朝的太监就不能重用呢。”

  郑和,可以说是朱棣十分重视重用的太监。

  率领着大明舰队,行驶在南洋诸国,将大明永乐四个字,带到世界各地。

  朱瞻基、郑和的关系是很好的,受到其影响,也说不定呢。

  朱棣嘴角微微抽搐。

  “你还真是,口舌犀利!”

  虽说朱瞻基确实对国家经济的恢复,有作用。

  可土木堡之变,大明差点亡国的节点,也是朱瞻基在起作用。

  卫所收缩,导致大明对长城以外的情况,了解甚少。

  河套地区,完全暴露在蒙古人的视线中。

  导致敌在暗,我在明。

  宦官读书,其蛊惑皇帝亲征,无能却又手握大权。

  可以说,彻底将国家上上下下,搞得七八乱。

  真不知道,正统十四年的时间里,大明是何等状况?

  总不可能是孙若薇在把持朝政吧?

  她要是有这能力,朱祁镇何至于此?

  “老三,把正统朝的大致情况,看看。”

  朱祁镇少年登基,说他聪明,土木堡之变。

  说他蠢吧,正统朝十四年没出问题。

  这时候,朱高燧快速阅览本朝记录的内容。

首节 上一节 171/20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帝国模拟:从傀儡到万古一帝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