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虎贲郎

虎贲郎 第268节

  吕布恍然大悟,周身那种气机勃发的隐形斗气消散大半,眼睛一亮就问:“若依你的意思,你我各领侍中之职?”

  “三省,顾名思义,有三个。”

  赵基伸出手比划手势:“门下省侍中需做调整,只保留五位,我赵氏两席,吕侯举荐两位,再留下侍中刘艾。中书省就交给陛下,以安朝臣之心;而尚书省,不设尚书令,你我分领左右仆射。如此大小政令,出于你我两家,何其畅快?”

  此前赵基就想给三省六部制上个保险,可威望不够,现在拉着吕布一起,就能完成闭环。

  吕布思路不同于常人,就问:“谁为右仆射?”

  秦汉以右为尊,虽然左右仆射职务一样,可班次有细微的区别,哪怕仅仅只是议政时的坐席方位不同。

  见吕布如此讲究,赵基就说:“吕侯是长者,自然是吕侯领右仆射。”

  闻言,吕布神情惬意起来。

  赵氏辛苦推行的三省六部制,到头来他还不是占据了轻微的主导地位?

  随即吕布就问:“那大司马一职?”

  见赵基呵呵做笑,吕布反问:“冬季汝颖乏粮,朝廷所聚兵马何止十万?若是刘表不肯进献钱粮,我总不能解散吏士,任由饿毙、沦落为盗匪吧?”

  对此,赵基理直气壮:“既然刘表不臣,无视天子安危、朝廷存续,征讨即可,何复疑虑?”

第306章 惩处公卿

  稍后,天子车驾出辕门,百官跟随。

  公卿中只有少府孔融、侍中种辑相随,其他公卿都困守营中。

  吕布、赵基当道迎接,刘协望着他们,顿时心里轻松起来。

  “臣镇东将军豫州牧蒙侯布,恭迎陛下。”

  “臣虎贲中郎将侍中平阳侯基,恭迎陛下。”

  吕布、赵基一前一后自报身份下马施礼,天子车驾停歇,刘协摆手:“二位爱卿请起,随驾左右。”

  “谢陛下。”

  吕布、赵基一起回复,各自上马,就驱马跟在天子车驾两侧。

  车驾缓行,刘协端坐,侧头看吕布:“吕侯,已与赵爱卿商议妥当?”

  “回陛下,诸事议定,臣与赵侯并无争执。”

  “这就好,赵爱卿深明大义不拘小节,朕就担忧吕侯与赵爱卿滋生误解,使国事败坏难以收拾。”

  “臣不敢。”

  吕布侧身拱手,还瞥一眼赵基侧脸。

  刘协见状呵呵做笑,笑声爽快,扭头又看赵基:“赵侯欲如何处置乱法公卿?”

  “回禀陛下,臣以为惩其恶首即可。列位公卿或才能不足被奸邪诓骗,或忧心国事苦恼于军资粮秣匮乏,实为不得已。”

  赵基也是谦恭回答,他始终都没有一棍子打死公卿的想法。

  留着这帮人装裱朝廷,朝廷才像是朝廷。

  刘协也很满意赵基的回答,其实他也后怕不已。

  可他又有什么办法?

  河北兵跟着淳于琼走了,张杨带着河内兵也去兖州助战,南阳兵自有想法,董承又跟公卿走的近,刘协根本没有拒绝的余地。

  随着汴水决战结束,很多事情也渐渐明朗起来。

  复盘全局,明显公卿想跟曹操联合,所谓的荀彧倒戈一事,实属欺诈。

  为的就是把他骗过去,以断掉赵基、吕布等人的朝廷大义。

  荀彧这种雒阳政变后见势不妙就跑掉的人,刘协对他的感官实属一般。

  他有限的生命里见过了太多舍身而死的朝臣,与之相比,荀彧就有点过于自私。

  随着年龄不断增长,刘协何尝不清楚乱世根源在哪里?

  卫氏的金库就是证据,太原、上党二郡大姓豪强之富饶殷实,俱是佐证。

  这些可都是他亲自确认的事情,自然相信自己的看法。

  赵基只要不动三杨,处理其他人,在刘协眼中都不算事情。

  何况,三杨这次的立场也让他感到很不高兴,明显还把他当小孩子糊弄。

  而他也渡过了最艰难的时刻,此前赵氏独大,缺乏制衡。

  未来朝政看似吕布、赵基联合执掌,实际上是吕布、赵基分头掌握,这种时候若有了争执,他的重要性立刻无限拔高。

  这已经是他战前预想过的最佳局势,现在正朝着这个方向发展,他还有什么不知足的?

  而这种局势也是赵基努力推动的结果,所以他相信赵基,认为赵基努力构建朝中平衡,是为了彼此都有长远的未来。

  此刻,刘协在吕布、赵基一左一右伴随之下,竟然有了观赏道路两侧风景的心情。

  不多时,天子车驾直入公卿营地,营内吏士跪拜迎接。

  刘协也没有免礼,任由营中吏士单膝跪着,以此表达他的态度。

  营地正中空地,本是一片田野。

  这时候陈宫、骆俊、张绣、李通、娄圭、邓济、韩暨等人也都入营参拜天子,站在天子两侧班列。

  其中张绣来时最为特殊,独自推着一台新造的四轮车,赵岐就坐在车上,神态悠然自得,毫无背刺公卿、糊弄南阳人的愧疚之情。

  至于三杨、伏完、董承、赵温、司马防、陈纪、荀攸、桓典等人则精神萎靡,站在车驾前等候发落。

  这段时间被赵基征入朝中的原彭城国相东海萧建,东海相广陵徐璆则站在百官班列。

  刘表的使者南阳韩嵩,也站在朝臣班列,旁观这场另类、别开生面的清算。

  至于被赵基下令征入朝中的会稽郡守东海王朗,目前还在路上。

  随着人员到齐,刘协见杨琦拄着拐杖,容颜更显苍老,于心不忍,就扭头看赵基:“赵爱卿,子奇公年老,遣人赐座。”

  “唯。”

  赵基拱手,扭头看边上当值的虎贲,当即两名虎贲搬来组合的桌案。

  杨琦也顾不得什么,对着刘协长拜:“臣谢陛下赐座。”

  刘协只是点点头,又对赵基点点头。

  赵基踏前三步,目光环视一圈,落在桓典身上:“雒中乏粮,非我督促,诸位不肯动身啊。三万余将士因饥馑作乱,若是害及陛下安危,诸位难辞其咎!”

  “不敢。”

  杨彪拱手,其他人也都低下头,桓典更是两股战战,仿佛腿脚没有好利索。

  赵基左手按剑柄,剑横在腰后,又说:“我与吕侯、张将军相持逆臣曹操于陈留,若是陛下如约亲征,则陈留贼军望风而降,曹贼授首,一战可定中原四州,还四州数百万军民太平!尔等倒好,受奸臣挑拨,不识曹贼诡计,裹挟天子南下颍川!”

  荀攸站在人堆里暗暗握拳,他这辈子最不缺的就是忍耐,忍耐的背后是刚毅性情。

  若是别的地方他还能站出来与赵基辩论几句,奈何颍阴城外就是荀氏世代所居的高阳里。

  他敢撕破脸,不给赵基面子,自己赔上命也就罢了,荀氏也将覆灭,还会祸及历代先祖。

  保留有用之身,他才有机会将荀彧捞出来。

  桓典也是一样的,因天灾缺粮,曹操、袁术都已经放弃了沛国。

  他敢不给赵基面子,那留在家乡的桓氏九族,大概也会被朝廷下诏夷灭。

  他也考虑过自杀,以免受屈辱。

  可这样的话,赵基怎么泄恨?

  闯的祸太大了,大到了其他人背不动,也不想背的地步。

  也只有把血染到赵基身上,以后局势反复,才能成为桓氏门第上的一缕璀璨光辉。

  严格深究起来,裹挟天子南下颍川,就是一次失败的政变。

  既然赌输了,就该认命。

  身为汉家公卿,就该有这种觉悟。

  见公卿默然无语仿佛认罪,赵基询问:“诸位可有辩驳之处?若有,当众坦言;若无,就听从发落。”

  众人沉默,司徒赵温拱手:“老朽自知误信奸人,侍中执法就是。”

  他旁边的司马防斜眼看一眼这家伙,又双目黯淡,乖乖等着裁决。

  他的大儿子随驾朝中,其他儿子也在河内老家。

  乖乖受刑,还能保全子孙,说不得还能保住命。

  所以与桓典、荀攸一样,司马防纵然有许多道理,此刻也不敢与赵基争论,就怕加重惩罚力度,祸及宗族。

  见这帮家伙如此识大局,赵基就问:“首议南下颍川者何人?”

  桓典颤颤巍巍开口:“是老朽,老朽也是误信司马建公、荀公达。”

  赵基又看向这两人:“二位又有何说法?”

  荀攸侧头去看司马防,司马防回答:“老朽也是信任荀公达,荀公达说其叔父荀彧举义兵脱离曹贼。朝廷粮秣不足三日,顾虑粮秣匮乏,这才想先南下颍川,汇合颍川之众后再助战陈留。”

  赵基又看荀攸:“你怎么说?”

  荀攸拱手:“回侍中,仆受台卿公委托前往游说同族叔父荀文若。得台卿公许可,这才入朝汇报嘉讯。荀文若难以取信朝廷,只能困守许县。近日以来,积极调拨粮秣,并无不恭之处。此外,南阳张将军攻颍阴,颍阴守军不战而降;汝南李校尉夺许田邸阁,邸阁守军也束手请降。由此三事,可见荀文若归顺朝廷之心甚是坚固。”

  赵基点着头,扭头去看赵岐,拱手:“军师,荀公达所言如何?”

  “是真,老夫的确委托公达游说荀文若,也请托公达入朝通报此事。却不曾想列位公卿集议后,携天子南下颍川,险些败坏陈留决战。”

  赵基听了,转身看刘协,拱手:“陛下,如此看来荀公达有功有过,功在规劝荀彧举义;过在未能陈述明白,言语失当,致使公卿误判,遂受奸臣蛊惑,险些酿成大祸。”

  见赵基口称对方表字,就连司马防都狠狠松了一口气。

  刘协板着脸:“将功抵过?”

  “陛下,若是如此,陈留枉死的两军吏士该如何交待?”

  赵基提议:“臣以为,荀公达叙升如旧,亦当小惩大诫,以免再犯。”

  刘协轻轻颔首:“如此也可,就依爱卿之意。”

首节 上一节 268/42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模拟历史,但开局崇祯是神皇

下一篇:三国:大魏王侯,家父曹丞相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