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虎贲郎

虎贲郎 第276节

  如果可以的话,赵绪也想以私人身份来参与经营。

  可河东的形势不允许,他想要保住现在的官位,只能想尽各种办法壮大郡府非税收入。

  真到财政恶劣时,赵基自然会一脚将他踹掉,到那时再追究一点前罪,赵绪不死也要脱层皮。

  随着金砖密室检验完毕,赵基三人走出密道时,外面随行吏士正在排队。

  赵云已经猜到了结果,就看着这些吏士举着火把入内,观赏金砖密室之余,也效仿最初的虎贲,执行水淹密室计划。

  之后赵基也不停留,带着众人轻装向北,在安邑与赵云分别,并更换马匹后,乘夜向北疾驰。

  赵基可不想白日里再走闻喜驰道,肯定有一些人会来给县三老求情。

  乘着夜色一路疾驰到北乡,在这里再更换马匹,半夜时进入绛邑。

  贾逵已离开平阳,来到绛邑等候。

  夜间贾逵未睡,听到动静后也披着羊裘大氅来迎赵基。

  城中县令府邸,赵基看到又瘦了一些的贾逵,当即下马快步走过去,展开双臂给了贾逵一个大大的拥抱。

  这让贾逵很不适应,赵基又抱着贾逵原地转了一圈,笑说:“梁道兄,中原群雄就如此前议论的那样,不过尔尔!”

  贾逵见赵基神采飞扬,情绪也被感染:“非是如此,实乃大司马用兵沉稳。”

  “不不不,是天子神威,说是群雄,实乃群雌!天子旌旗所至,莫不雌伏!”

  赵基高声感慨,继续给吕布那里挖坑,抓着贾逵手臂往里走:“一路疾驰至此,快些用饭!”

  “喏!”

  守卫府邸的杨吉扯着嗓子应答,赵基闻声看过去,露出笑容上前给他胸前铠甲一拳:“记住,我不饮酒。”

  “卑职明白!”

  杨吉面色涨红,情绪激动,转身就快步去做安排。

  赵基拉着贾逵往里面走,百余人举着火把簇拥,其中二十多人是平阳侯国的属吏,由残疾虎贲充任。

  哪怕瘸腿、断腿的虎贲,赵基、贾逵也会给他们安排一个守仓、看门的主管级差事。

  许多虎贲还未分配妻妾,这些残疾虎贲都已优先分配。

  安静的县令府邸立刻热闹起来,众人安排在大厅、走廊、院子里,赵基与贾逵在屏风内。

  赵基也卸下铠甲,外罩一领黑色熊裘,两肩更是蓬松紫貂。

  他很不适应这件臃肿蓬松,实际上轻便的裘衣大氅,懒洋洋坐在贾逵对面:“我出征在外,后方诸事辛苦大兄了。看大兄神情疲惫,我不知该如何道谢。”

  “为国分忧而已。”

  贾逵也观察赵基:“倒是大司马,中原一行,如蛟龙入海,非我等所能企及。”

  “我也只是暂时走在大兄前列,大兄不必自谦,未来公卿之位不过早晚而已。”

  赵基说罢笑了起来,贾逵也跟着笑了起来:“那样的公卿,不当也罢。”

  贾逵笑罢,端起米粥搅了起来,问:“平阳国事,大司马是何看法?”

  “我本以为回来后,会有许多事情烦扰。可现在看起来,就算这段时间我留在平阳,恐怕也不会比大兄做的更好。我的要求还是一样的,不管汉、匈奴、羌又或者是杂胡,在我平阳境内服役、纳税,就该一视同仁,不分贵贱。”

  赵基也端起米粥吸溜一口饮尽,吞咽后,自己给自己打粥,继续说:“现在就为难一件事情,大司马幕府组建在即,我很想让大兄来晋阳帮我,可又怕平阳国事所托非人。大兄可能举荐贤良?”

  以贾逵的才能、影响力以及彼此交情,拉贾逵进入大司马幕府是必然。

  进入大司马幕府是必然的,但不等于贾逵必须去晋阳做事。

  这要看贾逵自己的心思,如果想将平阳各县做好,有始有终,那赵基会征辟贾逵为大司马幕府的从事,兼平阳国相,继续留在平阳。

  贾逵略沉吟,说:“以大司马功勋,食平阳周边五县。臣乃襄陵人,亦归属于平阳国。再任平阳国相,难免惹人诽议。”

  “又不是做襄陵长,这没什么好避嫌的。”

  赵基一口否决,见此,贾逵明白赵基也没有合适接替自己的人,就说:“既如此,容臣再留一年,使平阳府库充盈后,再走不迟。”

  “嗯,大兄也要搜寻贤良,我不求继任者能像大兄这样勤政能干,但也要萧规曹随,不使平阳荒败。”

  “臣领命。”

  贾逵郑重拱手,然后才端粥进食。

  赵基就说:“既如此,我就征大兄为府内从事,等平阳一切稳固后,就迁大兄为西曹,总领各曹。”

  “喏,臣领命。”

  贾逵起身,对着赵基行叩拜大礼。

  虽然他做平阳国相已经与赵基有了君臣名分,可两汉持续削藩,这种君臣名分并不牢固。

  对士人来说,征辟关系形成的君臣名分更为牢固,也更认同这种主从名分。

  赵基也起身将他扶起,询问:“就长史、西曹、东曹与主簿人选,梁道兄有何意见?”

  贾逵反向搀扶赵基落座,自行返回坐席后,贾逵才说:“大司马明年将征三辅国贼,臣以为可征三辅名士为长史;西曹典选诸曹掾属,责在补充府吏,是要职。不妨征诸葛君达,使其典西曹。”

  用诸葛玄来当西曹,可以保证推荐的人选名单是可控的。

  作为时代特色,诸葛玄自然会塞一些徐州人进来,这没什么好诽议的。

  不能只在利用徐州人的时候才想着拉拢彼此关系。

  平时就得一点一滴做积蓄,兼并、融合是一个相互的过程。

  三辅名士做长史,徐州人诸葛玄做西曹。

  见赵基认真聆听,贾逵颇为感动,又说:“东曹负责向朝廷举荐贤良,仆以为可用有名无实者,如颍川韩元长肯屈就,那么所举官吏,也易于入职。”

  用韩融的影响力来给大司马幕府表奏、推荐的官员背书。

  赵基摇头:“不可能,祖父要去雒都执政,他最在意的是安邑太学。韩融肯留在安邑,图的就是兴复太学。我调走诸葛玄后,只剩下韩融负责太学一事。再走了他,祖父那里说不过去。”

  韩融还是很有眼光的,顶着乡党骂名来抓太学,先利用韩融影响力建设太学,再说其他。

  贾逵听闻,就说:“那原中书监赵蕤赵子茂如何?”

  赵蕤也从朝廷那边断了关系,他也怕被赵贵妃一事牵连。

  “可以,我去与他谈。”

  赵基说着端起碗,快速进餐。

第315章 藏书楼内

  原侯氏庄园,日益凋敝。

  许多人口都迁徙去了平阳各县,当赵基再次来这里时,庄园内只留下百余人。

  除了基本的护卫、仆从外,其他都是随同蔡昭姬整编、誊抄书籍的女子。

  这些女子来源就两种,一种是从匈奴解救回来的识字女性,普遍出身不低;另一种是关中诸将、官吏送来的人质。

  至于被俘的女子,她们最好的去处是纺织厂。

  整个太原、河东各行各业都在发展,唯一不受赵基喜欢的是漆业。

  哪怕是用奴隶去采漆,赵基都觉得不划算。

  庄园内,并没因为赵基的抵达而热闹起来。

  书房内,弥漫着驱虫药粉的气味。

  赵基随意翻阅竹简:“自黄巾以来不过十二年,民间纸张匮乏,实在是不便。”

  蔡昭姬穿低胸襦裙,外罩一领羊绒对襟大氅,涂抹淡妆,摇步跟随赵基左右,也是感慨:“纸张多为官用,各家庄园并不重视。妾去信询问裴文丽,大约明年夏秋之际才能造出麻纸。”

  赵基将竹简推回架子上,就问:“韩融已在安邑太学开讲,日常约有二三百士人听讲。你是想随我去晋阳,还是在安邑宣讲蔡学?”

  蔡昭姬笑问:“若是去晋阳,就不能宣扬蔡学?”

  “嗯,去了晋阳,你就要协助我推广新学。”

  赵基目光从她颈下挪开,只觉得不甚艳丽的蔡昭姬,如今也妩媚起来。

  继续说:“文字之美丽瑰奇,岂可拘泥于诗、赋、四六骈文?此次中原之行,关东各州士人多有诗赋夸我功勋,在我看来他们胸中意气难以舒展,就因受制于文体。”

  四六骈文,也是目前才开始发展起来的,不同于已经成型的诗歌、汉赋。

  这段时间两人书信交流,蔡昭姬也收到几封赵基书写的散文,也是大受启发。

  四六骈文讲究对偶、递进,也是因为才开始流行,很多人仿写终于格式声律,忽略了文字虚实。甚至为了声律对仗,会用各种生僻文字。

  而赵基的散文不拘泥段落格式,在标点符号辅助下,断句明确……最关键的是,赵基用的都是生活常用文字。

  别说会读,哪怕就是你读出来让不识字的人听,也能听明白!

  四六骈文的发展与诗、赋比起来有个共同的逻辑,那就是行文利于断句,可赵基有标点符号,就在文中断句。

  仅仅这一下,不知要砸掉多少人的饭碗。

  去推广新学,不仅要对各家经义注解进行标点、誊抄,可能还要涉及白话文翻译。

  文字的发展经历过一段复杂化时期,古人创造各种复杂的文字,想要一个字来表达许多意思,以节省书写空间。

  但造出的字越来越多,增加了学习、传播的难度。

  而现在这种势头已经被遏制,说白马就是白马,不会说龙。

  骢是青白相间的马,骝是黑鬃黑尾的红马,骐是青黑色的马。

  马的各种常见颜色,都造出一个对应的文字;就连马的状态都有骁、骥、驽、骟之别。

  各种马的状态而造出的字,都有马字旁,除了神异的白马,则被称之为龙。

  所以白龙马,只能只能是白色。

  赵基嫌弃这种自然发展太慢,准备狠狠推一把。

  宁肯下面人都是粗鄙的大白话,也不想下面人被糊弄成傻子,每天去研究文字的几种写法。

  至于未来去哪里,蔡昭姬并没有其他选择。

  去安邑,就要与残留的卫氏子弟碰面,这是她不能忍受的事情。

  去晋阳,她才能重新生活。

  未来的晋阳城会吸引诸羌、匈奴各部移民加入,没人会咬着过去的事情不放。

首节 上一节 276/42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模拟历史,但开局崇祯是神皇

下一篇:三国:大魏王侯,家父曹丞相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