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贲郎 第277节
她不假思索,望着赵基:“晋阳若能有容身之所,妾身自是欣然。”
“那就去晋阳,我在龙山里给你修建一座别馆,文学之余,也能栽植林木,养育牛羊。”
赵基说罢转身就往楼阁上走,蔡昭姬快步跟上。
她的婢女端着木盘跟在后面,她已经显孕。
对于这个孩子,她会选择生下来,又不是养不起。
只要蔡昭姬不抛弃她,她就能养活这个孩子,这种环境长大的孩子,受到的教育反而比外面的士人强。
婢女一路跟着,悄悄观察赵基与蔡昭姬,见他们两个眉目时常接触,于是也就端着木盘里的笔墨、竹简悄悄退走了。
她走出藏书楼,韩述左右观察:“大司马怎么不出来?”
“你猜。”
给了韩述一个白眼,婢女扭腰端盘走了。
周围虎贲望着韩述,韩述皱眉询问:“都仔细检查过了?”
“只有书架,没有其他人。”
一个虎贲回答,另一个虎贲也回答:“横梁之上也都查了,没有藏人。”
韩述点着头:“走,去外面烤火。”
反正寻常刺客,又怎么可能是大司马敌手?
也就陈留决战己方没有尽全力,真若战事紧迫,赵基本人放弃弓箭,拿起长柄重斧参加战斗,那能吓死关东人。
正是因为己方、吕布未尽全力,吕布也没有亲自参加战斗。
藏书楼严禁烟火,三楼窗户还在敞开通风。
立柱处,蔡昭姬忽然瘙痒,用后背磨蹭柱子,想要挠痒止痒,过程很是煎熬。
看她难受,赵基只好帮她挠痒痒。
没想到这么冷的书房里,她背上汗水湿滑,赵基的灵魂触手都快被汗水泡涨了。
只能推开一层汗迹,认真挠痒。
就体力、爆发力来说,这绝不是一场公平的竞技。
文学交流,怎么比得上灵魂层面的碰撞?
藏书楼院子外的火堆才燃起,蔡昭姬就灵魂颤栗,被撞裂、搅碎。
韩述烤火,侧耳聆听,没听到什么声响,只能板着脸,用眼神与周围虎贲交流。
这次安邑之行,赵彦也是给他们这些人发了赏赐,既是感谢他们战场之上保护赵基,也希望他们日常出行时能开方便之门。
遇到各种可成、不可成的事情,赵基的这些宿卫稍稍主动安排一下,那很多事情就能成功。
如赵基这样的权贵,用得着欺男霸女?
不收买、打点好赵基身边的人,你还想把姐妹、女儿送过去?
藏书楼内,赵基颇感无趣,背依柱子而坐。
蔡昭姬头发散披,蜷缩在他怀里,彼此并无言语。
等她休缓片刻后,赵基才说:“明日我还要巡查襄邑,后面几日要去尧帝陵庙祭拜并拜谒皇后,你去不去?”
“不去,书籍甚多,这里要细心装车,才不会混乱。”
蔡昭姬语气柔弱起来,说着无君无父无法纪也无道德的话:“这回公卿险些害你,下回他们只会变本加厉,倾尽一切不留回旋余地。天子已不能指望,最好董贵妃生育的是一位皇子。”
感受着赵基身上传递来的热量,她继续说:“赵蕤一个人不够,上表天子,让派中官来平阳侍奉皇后。来的人越多,以后皇长子地位越发稳固,无人能反驳。留子去母,将董贵妃送回朝中,请皇后抚育。”
赵基听明白了,这是要提前准备,让董贵妃生下一个百分百的皇长子。
是皇长子最好,若不是,就找一个皇长子,以做皇帝的备份。
仅仅抓着皇后,是不够的。
如果抓着皇太后与皇长子,那就稳了,可以在朝廷之外,对内封官许愿,维持凝聚力。
论对公卿的仇恨,蔡昭姬远比赵基要深厚。
赵基是被拖的没办法,只能发动兵谏,从公卿这里夺权,并一发不可收拾,将少壮派的预备役公卿钟繇、董昭、丁冲一起弄死。
严格算起来,赵基才是挑战者,公卿是被动防守。
对比赵基,蔡昭姬才是复仇者。
现在空虚的心灵被填满,人生重新有了依托,她自然不会坐视眼前的一切被破坏。
只要能强大、壮大赵氏的影响力,那就该做。
她贴着赵基耳朵,低语:“上古时期,有帝、有后,分掌权柄。今日之皇帝、皇后,也可平起平坐。”
皇后在皇帝面前,可以自称孤,却不是臣妾。
赵基想起有趣的事情,忍不住一笑:“也对,夫妻离婚,共同财产分割,皇后拿走一半天下也是理所当然。”
蔡昭姬见他并不忌讳这种事情,还说这种奇怪的话,就说:“来年再举兵上雒,天下各方必然联军来战。他们绝不会坐视强秦之势再起,切不可疏忽大意。如今能与你存亡同休者,唯有皇后。”
“那你呢?”
“大司马若是兵败,妾身纵火焚楼即可。”
蔡昭姬平静回答:“这样的乱世,若是没了大司马,妾身活着徒受罪孽,何益之有?”
第316章 皇后处断
平阳城北,尧帝陵庙附近的庄园里。
赵基携带三十余车礼物来见皇后等人,这段时间自己姐姐也待在这里。
虽然赵基视晋阳为大本营,裴秀也在用心发展晋阳。
可晋阳对赵幸来说依旧是一个遥远、陌生的地方。
她也不喜欢闻喜、安邑,不怎样遥远的平阳,就成了她的新家。
庄园会客大厅内,皇后端坐上首,赵贵妃、董贵妃分别坐在两侧,宋美人侍立在侧。
伏寿阅读天子、伏完的书信后,转而就说:“孤听闻中山诸刘有意督兵南下,入卫天子。不知大司马是何心意?”
隔着竹帘,赵基坦然坐在客厅内,闻言皱眉:“亦有听闻此事。此前大军将要返回,十余万军民迁徙,拥挤于轵关陉。我虑他们南下时堵塞道路,就不做准许。不曾想,他们竟然求到了皇后这里。”
伏寿立刻回答:“大司马不要误会,孤并无干涉军事之意。”
“不敢,臣以为彼辈要走,如今便可以启程。稍后臣就发出文书,准许诸刘南下中原,入卫天子。”
赵基有些想不明白,中原有什么好,值得刘惠这些人如此执着。
这些人加在一起也就三千多人,算上之前入卫天子的田豫所部骑士,再加上这三千余步骑,将近五千之众。
双方大概率会合流,中山国在冀州之北,与代郡、渔阳、上谷相距不远。
皇帝得到这些人,也等于吕布间接得到。
这样算起来,冀州、幽州、荆州都派遣了入卫天子的军队,那么扬州、徐州方面也会派兵过来。
当这种兵力越来越多,皇帝的影响力增高,也就等于公卿搞事的本钱、操作余地扩大。
军队越聚越多,冬季粮食补给压力也就剧增,吕布这里刹车的难度也就大了起来。
见赵基轻易放走这些人,伏寿反倒沉默了,就问:“大司马,琅琊近况如何?”
“臣已委派赵范接任琅琊国相,自会顾虑周到。若是皇后思念家乡,明年臣督促琅琊,选百余宫人送到河东。如此皇后左右多些乡人,也能排解思念之情。”
“也好。”
伏寿应答一声,赵基也就起身:“臣告退。”
“赵贵妃代孤送一送大司马。”
“唯。”
赵贵妃起身应答,赵基也行礼后退几步,转身走出大厅。
赵贵妃揭开竹帘低头走出,她脸上敷着厚粉,盖掉了双眉轮廓,双眉之上各点了一团蝌蚪一样的蚕眉。
赵基在门外廊下等候,见她出来,拱手:“姐姐。”
“元嗣为国征战,数月不见……竟明显长大了许多。”
赵贵妃审视赵基,仔细打量,可以感受到赵基的疲倦。
“还好,见中原百里无人烟,难免伤感。”
赵基展臂示意她先走,赵贵妃走了几步就说:“叔父已辞官,听说元嗣要征叔父为幕府东曹?”
“是,我已派人询问伯父,他没有回应,没想到姐姐却先知道了。”
赵基左手垂落按在剑柄,右手负在斗篷下,也是边走边说:“姐姐替我劝劝他,朝廷已是是非之地。我家与旧日公卿已成水火之势,伯父若还是想入朝侍奉天子,必受公卿迫害。”
“那我尽力为元嗣促成此事。”
赵贵妃也压低了声音:“元嗣征常山时,有一战破袁绍之机会,却突然放弃。而战前叔父遣子楷兄长游说常山各家,自认为失信于乡人,无颜见人,这才辞官居家,以平旧人怨恨。”
赵基沉默,赵范作为朝廷使者返乡动员常山大姓、豪强反抗袁绍,赵范作为一个晚辈,影响力有限。
赵范是代表赵蕤做出各种承诺,大概就是一战打垮袁绍,自此常山人翻身做主之类的许诺。
结果就是实际情况不允许,赵基不愿意跟袁绍血拼,主动与袁绍和平退兵。
那些参与反抗袁绍的常山大姓、豪强也只能率领宗族、部曲、乡党西迁太原。
如果这些人都在战争中消亡,也就没人指责赵蕤了。
可都带着宗党、部众迁入太原,这就给赵蕤制造了巨大的压力。
赵基也明白,名义上是不满赵蕤,实际上还是不满自己,想要获取更多的好处。
比如准许他们几乎无成本兼并土地,或降低徭役、兵役、税赋。
沉默片刻,两人来到大门处,赵基才对神情忐忑的赵贵妃说:“姐姐,等明年春耕结束,我就遣人在附近为姐姐另建一座庄园。至于常山乡党愤恨不平之事,我自会酌情考虑。若是愿意与我家同进退,自然要有披荆斩棘的觉悟。如若不然,中山诸刘正要入卫天子,正好结伴随行。”
反正这个冬季,太原的粮食消耗很紧张,少这一两万人口,赵基也乐的轻松。
不同心也就罢了,还是欲求不满的那种……不诛杀这些宗贼头目,已经是很给面子了。
上一篇:模拟历史,但开局崇祯是神皇
下一篇:三国:大魏王侯,家父曹丞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