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虎贲郎

虎贲郎 第278节

  赵贵妃面容露出笑意,随即收敛:“也好,元嗣自行定夺就是。叔父那里,我自会规劝。”

  “嗯,姐姐保重。”

  赵基拱手,这时候韩述牵来马,赵基翻身上马,赵贵妃也微微屈身,目送赵基百余骑轻驰而去。

  驻望许久,直到他们消失在视野内。

  赵贵妃搓搓手,引着一名宫人返回,大门也缓缓关闭。

  这里陆续又补了二十几名健妇、寡妇,形成了四十多的宫人团队。

  门禁,也是由披甲的健妇充任卫士。

  为了保护这里,贾逵已在外围设立军屯据点,秋季时已经栽植了柳条墙,墙内就是禁区。

  日常也有骑士巡查,逮到就是丢进矿山的命。

  赵贵妃返回后,就见伏寿引着宫人查阅礼物,宋美人捧着礼单,伏寿按着礼单检验一车车的礼物。

  除了布帛、器皿之外,还有很多书册,有的是外出征战时所获,有的是这段时间关中诸将、郡县长吏送来的,是此前朝廷东迁遗落的书册。

  除了这些,还有三车五铢钱,以便伏寿能日常赏赐宫人,或购置器物,经营这片地区。

  谁征税也征不到这里来,现在就缺春耕时的牛马畜力,以及百人左右的中官阉人。

  想要好好经营、发展这里,还需要一些犯罪阉割的技术工。

  伏寿并不着急,以后赵基肯定会给这里补充人力,将她们照顾周全。

  她与董贵妃肚子的孩子,才是未来赵氏反制朝廷的最大筹码。

  未来双方相互征伐,有她们在,赵基一方也能师出有名,不至于在舆论上被动挨打。

  搞不好,她还有亲征的叛臣的一日。

  至于董贵妃就比较惨了,赵基走后,就被两个新来的健妇宫人搀扶着架走。

  等她完成使命,伏寿自会一脚将她踹走。

  养育孩子这种事情,多招募几个乳娘就能解决。

  虽说是由她来抚育,可她真不会有一点压力。

  历来皇后抚育皇帝的庶子,都是这么养过来的,没什么压力。

  遣散宫人后,伏寿摸着一匹鲜红蜀锦:“真是难得之物。”

  赵贵妃看着其他蜀锦:“这应该是荆州刘表献给陛下的,陛下赏给了大司马。”

  “刘表不是这种人。”

  伏寿断然否定,猜测:“这应该是荆州大姓送给他的,南阳大姓积蓄甚多,不缺这点蜀锦。”

  她猜测赵基如果在颍川多驻留一段时间,可能荆南的大姓代表抵达后,也会进献一批地方特产。

  钱粮运输不便,可这种用奢侈品行贿、讨好强势一方领袖的事情,往往能很快速运输,并畅通无阻。

  沿途郡县官吏,即便知道,也不敢伸手勒索。

  伏寿拍了拍蜀锦,对边上宋美人嘱咐说:“裁剪衣装,每人两套。一套日常使用,另一套节日、接见拜访时穿戴。”

  宋美人请示:“皇后,那董贵妃这里?”

  “这点小事何至于苛待她?也是一样,不要让大司马看笑话。再给她多做几套春夏常服,陛下那里也给做两套四季常服,到时候一并送去。”

  伏寿思索着:“细碎布料可以送给她,让她闲暇时给孩子做些衣物。”

  “唯。”

  宋美人应下,就见伏寿看赵贵妃:“你也取一些蜀锦,给大司马、元明公制作冬衣,腊月时我遣人送去。”

  “是。”

第317章 重返晋阳

  晋阳城南,晋水桥。

  一场新雪覆盖道路两侧,道路正中积雪已在清晨被打扫干净。

  贾诩、徐晃、裴秀等人在桥南迎接,守着一台更宽大、壮丽的战车。

  赵基驱马抵近,提前下马快步走向贾诩,赶紧伸手将要行礼的贾诩搀扶:“文和公切不可如此,若非公总理后方,我哪能扬名关东,为国除贼?”

  贾诩笑呵呵享受这一刻的荣耀,询问:“关东英雄如何?”

  “比之秦末、新莽之际,多有不如。”

  赵基感慨说:“时无英雄,使我这样的竖子成名。不知是苍生的不幸,还是幸事。”

  见赵基如此感慨,周围人更是哄笑。

  与袁绍、曹操交手的最大好处就在这里,打碎了积压在众人心头的精神包袱,提升了整体士气下限与上限。

  贾诩也是点头:“老夫也是如此看法,大司马还请登车。”

  “不,今日文和先生乘车,我来驾车。”

  赵基搀扶贾诩登车,对徐晃、裴秀说:“公明、七哥,你们牵马。”

  徐晃、裴秀也是面绽笑容,高声应答:“喏!”

  赵基也登车,站在御手位置,扭头环视,见多是故人,也是高声:“回家!”

  韩述振臂高呼:“万岁!”

  远近吏士见此立刻高呼:“万岁!”

  众人齐呼三次,徐晃、裴秀牵着缰绳拉扯马匹向前,战车缓缓开动。

  贾诩端坐不动,过木桥后,两侧是调来的千余虎步军,他们盛装持戟分作两排,戟刃斜举朝着对面,形成一道稀疏又漫长的戟门。

  其他吏士簇拥着战车,向着晋阳新城缓缓开进。

  新城按着赵基的规划,西起龙山脚下河渠,向东到汾水西岸两里处。

  只是简单的土墙,东西宽近八里,高不过一丈六;墙后又有矮墙,方便守军站立。

  这是很节省工时的一种应急办法,甚至还比不上一些精心构造的野战营垒。

  但对赵基来说,已经足够了。

  日常能防盗,战时能防骑兵,那就是好墙。

  主要的工时、人力都用在城内街坊的建设。

  沿途持戟虎步军士目送赵基通过后,也会转向跟在队伍身后。

  到新城南门,门上没有题字,贾诩询问:“还请大司马为此门命名。”

  “此门朝向晋水,以地名来定,就叫做临晋门。”

  赵基不假思索,他可没兴趣弄个凯旋门。

  汴水之战后,赵基的自我要求也高了起来,一战不歼灭对方十万人,怎么好意思用凯旋门、偃师门、鹰扬门?

  进入临晋门,街道宽阔可以阅兵,约有五十步宽,以后这里就叫做临晋大街。

  街道之上虎步军持戟站立,站位相对密集,留出一条十步宽的通道。

  虎步军身后,是城中新旧遗民男女、吏士。

  赵基爵位只是县侯,但晋阳是赵彦的封国,城中吏民纷纷跪拜。

  徐晃、裴秀牵马而行,此刻也享受着这莫大荣耀。

  贾诩神态安详,也在观察赵基,还以为赵基大喜之下会宣布什么免税、赐爵。

  结果赵基情绪稳定,左右观察,遇到当值的虎贲还会与对方招手、点头。

  新城西北角是晋阳旧城,因地势最高,改成了仓阁;因此新的郡守府修在晋阳城东北角。

  显然郡守府的位置不适合赵基拿来改建大司马幕府,也不适合做晋阳侯府。

  至于晋阳侯国的国府县衙,就在新城西门之北,正对着仓阁。

  赵基观察远近,已经确定以临晋大街为新城中轴线,在这条中轴线上修建晋阳侯府、大司马幕府。

  未来如果能更进一步,就合并两处府邸,升级为宫室。

  出于防涝的考虑以及传统,城中军营在西南角;也就是说,临晋大街以东的东半城才是吏民生活区域。

  修建一座城邑,不是盖了房子,扎好围墙就能成事的。

  排水工程还要持续跟进,修建排水暗渠、引水明渠之余,还要规划行军密道。

  各处街坊规划妥善后,未来还要持续增筑。

  此外就要规划好产业、市场,晋阳城不仅仅是赵基执政的都城,还要成为诸胡部落互市的大都市,让这里取代邺城、蓟城,成为当之无愧的帝国北都。

  随着赵基众人抵达郡守府,城内吏民渐渐散去,虎步兵也返回西城军营。

  郡守府内,整个大厅悬空而建,大厅铺了一层木板,木板上是新铺的草席。

  大厅地面之下已经掏空,是一个复杂的供暖地炕系统。

  赵基脱掉铠甲,换了一身锦衣,等他来时宴席也安排妥当。

  坐在暖融融的草席上,赵基不由开始回味藏书楼上发生的事情,那实在是太冷了,虽激情烈火,可环境不适合细细把玩。

  若是这样的温暖环境,恐怕那天就不会轻易走下藏书楼。

  宴席之际,贾诩再三推脱,赵基只能一人独坐上首。

  下首左右排班不同,左首第一是贾诩,其次是有爵位的徐晃,再次是裴秀;右首第一是单于呼厨泉,其下是左贤王刘豹,是个岁数比赵基还小一些的青年,第三席位是去卑的使者,余下各个席位也是匈奴各部的代表。

  就连河东境内的几座镇羌城也派遣使者,列席其中。

  歌舞作伴,赵基自己不饮酒,其他人也不好烂饮。

  只是赵基不控制他们饮酒,反而几度劝酒,酒酣之后这些人也就没了顾忌,酒宴气氛益发浓厚。

  天黑的早,可众人兴致很高,补上了两次菜肴,狂欢到半夜,这些将校、各部代表才烂醉停止。

  裴秀也不例外,整个人醉的软趴趴。

  赵基安排卫士搀扶众人去客房休息,亲自送裴秀去偏房。

首节 上一节 278/42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模拟历史,但开局崇祯是神皇

下一篇:三国:大魏王侯,家父曹丞相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