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虎贲郎

虎贲郎 第303节

  唯有今年风调雨顺,粮食产量恢复正常,那么才拥有拉三辅一把的可能性。

  匀出粮食拉了这一把,那明年秦晋就要一起接受气候考验,要崩就是一起崩,会连着自己一起崩掉。

  今年赌赢了,在赌明年,这风险有些高。

  除非不当人,暂时将三辅土地归为牧场、草场,执行官牧,只在利于灌溉处进行农耕。

  彻底平定关中诸将后,对关中执行高度高压统治,将生产力拉满,打倒各种寄生团体。

  应该大概率不会出现赤地千里那种灭国级别的干旱,进行游牧的话,还能收割自然资源,养育一些人口。

  眼前的局面,让他想起了一个叫阿提拉的全战游戏。

  不仅要时刻计算自己的粮食度支平衡,还要警惕各种因寒潮、粮食减产而迁徙、沦为流寇的蛮族。

  一个产粮基地崩了,就是全局崩,轻则几年白干,严重一点身死族灭,要么成为流寇之一,去祸害其他人。

  比如吕布,现在已经跟南阳人、汝颖人彻底撕破脸。

  如果吃掉南阳把地洗干净后,若不能恢复生产,等待吕布的,就是更大规模的崩塌。

  三辅灾民在南阳,汝颖、梁沛等中原难民也跟着吕布、朝廷迁往南阳。

  恢复生产力的话,这就是百万人口的基业。

  还都是青壮为主,少有老弱的黄金人口,轻易能动员十万大军。

  见赵基也担忧粮食不足,贾诩内心却觉得安宁。

  虽然看起来赵基视三辅百姓如负担,原因是赵基将那里的人口当人,有救助的心思,才视为负担。

  换个豪横一点的人,人口怎么能会是负担?

  贾诩斟酌衡量,又说:“三辅士民久历暴政,如干枯之禾苗,盼大司马如盼甘霖。今太原、河东乏粮,也是不争之事实。大司马若是能为三辅男女除其暴政,必可收得秦川之心。”

  不需要额外的粮食输运,只要打掉李傕、郭汜这两个带头的压榨团体。

  以关中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恢复秩序后,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顿了顿,贾诩又说:“马腾、韩遂貌合神离,韩遂根基在于西凉,马腾在陇西。韩遂又怎么会舍弃故土,为马腾开拓关中?是以,老夫认为大司马此番定西河屠各纷争后,当征其勇健为仆从。合虎步精锐,顺汾水而下,出汾阴,入据泾渭之间。则段煨起于渭南,梁兴、张横呼应于泾川两岸。”

  他看向赵基:“旬月间,李郭二贼可定。再倚仗天水豪杰,凉州可定。”

  见赵基意动,贾诩又说:“今吕布奉天子入南阳征刘表,海内震动。而曹操、袁术造乱在即,在此之前,朝廷威望日益高涨。大司马能一战定关陇,定下君臣名分,此二地纵是羁縻,也归于大司马治下,今后从容征讨不臣即可。”

  “明白了,先生一席话语,如拨云现日,令我豁然开朗。”

  赵基感慨着,端起茶继续说:“此前我就担心辜负关陇士民,又使河东、太原陷入拮据窘境。”

  那就听贾诩的,只负责军事行动,让地方自行休养。

  如果可以的话,一个三年免徭役、口赋与税租,就能激起关中的生产积极性。

  贾诩笑而不语,他可不会向赵基进献什么免税的提议。

  虽然屋内就他们两个人,没有第三人。

  可这种事情太过于忌讳,能决定免税的只有赵基。

  告别贾诩后,赵基又返回西阁。

  一直犹豫扩大的地盘的两个难题对他来说只能靠时间来磨,没有取巧的办法。

  第一个难题就是大旱之后的粮食供应问题,这个可以按贾诩说的那样,除其凶暴,使之自行休养即可。

  别的不说,仅仅是河东盐池的低成本、大量供应,就能让关中男女感激不已。

  三辅大乱以来,盐运虽然存在,但受到李傕以及大小军阀的苛刻盘剥。

  三辅百姓吃不上饱饭,也吃不起盐,纺织业更是毁坏的一塌糊涂。

  衣物会磨损,这是个消耗品。

  没有新的丝织品补充,那只能去挖死人的衣服。

  第二个问题就是缺乏可靠的人手去接管三辅,虽然预定了京兆尹裴茂、左冯翊张绣、右扶风毌丘毅。

  可下面的县令长派谁去?

  八百虎贲不是万能的,今年大概也就能挤出二百多人,能让他安插到各处。

  挤出的人越多,剩下的虎贲成长效率越低。

  现在扩张地盘,毫无意义。

  要么壮大裴茂、张绣这些人的党羽,要么对关陇士人进行更深层次的妥协。

  不能实控各县,那么打来打去,是自己人流血流汗,却便宜了其他人。

  旧日公卿败坏到那种地步,这些人的道德、能力、行为与各地的高门士人基本上不存在太大的出入。

  关陇士人就算比关东士人好一些,也好的有限。

  与其去赌这些人的良知,赵基宁肯多等几年。

  多等几年,一口气将关中洗干净。

  生产关系重新分配的话,革除原有的寄生阶层,他将实控三辅。

  就凭三辅、河东与太原五个郡,他就有信心与全天下为敌。

  所以清洗三辅,危险很大,好处也很大。

  自己洗三辅,吕布洗南阳,隔着武关道、秦岭守望相顾,倒也能算是稳固、合格的盟友。

  至于以后若是吕布失败,天子、公卿落到其他人手里,这个人会天然受到各地大姓的猜忌、怀疑!

  带着这些想法,赵基在西阁之中询问张昶关中最近的气候变化。

  既然决定要打,肯定就不能只带万余人去。

  赵基想多带一些人,以方便圈地牧马,并补种小麦、粟黍之类。

  至于以后跋山涉水返回关中的百姓,要么从戎应征授发户田、口田与军田,要么成为官佃。

  当兵,才有基本的公民权。

  否则就是官佃,连入仕、读书的资格都没有。

  满足军队上下的利益需求,军队才能让你满意。

  花多少钱办多少事,就目前来说,军队还是值得信任的。

  即便这样,赵基麾下军队也分成了直属五部营、虎步军、骑奴私军与州郡兵。

  五月以前补种,秋季收获,从生长周期上来说,完全具有可行性。

  见赵基询问关中小麦补种之事,张昶整个人也激动起来:“何止是三辅,北地、上郡四月补种麦豆也不算晚。”

  “那就由长史公拣选田吏,以三百人为限。待我调解西河纷争后,就讨伐贼臣李傕。”

  赵基也不忘鼓励张昶:“我在前方摧破贼寇,后方还需要长史操心,率领田吏积极劝农补种麦豆、粟黍。”

  见自己可以从军,张昶又提醒说:“关中民众多已逃亡,现存男丁多隶属诸将。就是归附大司马,也多是迫不得已,怀有贰心。驱使彼辈补种麦豆时,还请大司马调拨军士,巡查各处,以免彼辈作乱。”

  “好,我会注意的。”

  赵基应下,心中也有了廉价的处理办法。

  让虎步军分别驻屯镇压俘虏,未免浪费,他也不想抽调太多虎步军,虎步军在所属庄镇操持农业,也是农业恢复的关键因素之一。

  所以最好的镇压兵源是匈奴义从,多带马匹,几十人一队安置在一处,马匹自行觅食提供乳制品;义从也能狩猎采集、抓鼠兔度日,不时再补充一些粮食,就能稳住这些匈奴义从。

  匈奴义从,也是有家室要养的。

第345章 换了天地

  当魏越返回吕布军中时,一切都已经失控了。

  已说不清楚是军队裹挟着灾民,还是灾民裹挟军队。

  整个南阳陷入巨变,不仅三辅灾民起兵反抗南阳大姓;就连南阳大姓家中祖传的老奴也开始作乱。

  面对奉天子而来的吕布大军,南阳大姓毫无还手的余地。

  李通更是出城三十里迎奉吕布入据宛城,宛城就这么自然而然的成为了宛都。

  吕布中军秩序井然,外围灾民难以影响到了这里。

  可其他军队的秩序就彻底乱了,灾民组成的势力大抢特抢,吕布的军队又怎么能束手坐视?

  他耗费心思建立的鹰扬军,兵源本就是从梁沛灾民中选拔青壮。

  现在鹰扬各军更是一发不可收拾,抢不到也就算了,军队建制还在;若是抢到了,就丢弃编制,汇入灾民大军之中。

  南阳不小,可在鹰扬军为骨干的流民军席卷之下,被彻底打碎。

  应对不足的南阳小姓顷刻间被席卷而灭,哪怕是有准备的大姓,也有可能因为内部奴变而旦夕消亡。

  即便有顽强生存下来的大姓,也会遭到吕布军队的正式打击、围剿。

  吕布的军队也是需要发放军饷、粮食的,尽可能搜集资源到中军,才能一点点增加吕布对全军的控制力度。

  就这样,魏越进入宛都时,南阳已然秩序翻覆,换了天地。

  吕布,也以绝强之姿,成了赵基眼中另一个大号的张绣。

  魏越的返回,让吕布紧绷的情绪稍稍缓解,但也没什么好脸色。

  魏越不在的这段时间里,吕布甚至不敢分兵搞什么大动作。

  分兵少了没意义,分兵多了,对方就有失控的风险。

  张辽、高顺的家眷都不在朝中,张辽是合作者,没必要给他人质;高顺这种人一门心思要在乱世创业扬名的人,在没有足够的安全感之前,高顺连孩子都不想要。

  单纯论对自己狠,吕布都感觉不如高顺。

  宛城……宛都,吕布的大将军幕府也以原木为骨,垒土板筑而成,成了城中之小城。

  他不信任城中大姓遗留的豪宅,也只是在几座豪宅废墟之上重建大将军幕府。

  这样军营模式的幕府,让吕布感到心安。

  原木垒砌的营房偏厅里,吕布端酒自饮,聆听魏越的讲述,随后就说:“赵元嗣有革新之意。”

  魏越听了不做反驳,说的好听那边是锐意革新,说的难听就是在造反。

首节 上一节 303/42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模拟历史,但开局崇祯是神皇

下一篇:三国:大魏王侯,家父曹丞相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