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贲郎 第304节
赵基正用军队绑架太原、河东的百姓,想过好日子,这些地方的人只能从军。
不从军的话,也就河东人有优待,掌握很多土地。即便这样,结束十年免税后,也要缴纳重税。
太原就是给以后其他郡国的榜样,不从军的家庭,大概率只能沦为官佃。
就名义上来说,官佃受到的盘剥、压榨比秦人还要高。
可实际上也就那么回事,汉初时能养那么多常备兵,靠的绝不是十五税一、三十税一,这个税率下,七国未灭的情况下,中枢根本养不了能抗衡七国的中枢常备兵、戍边兵。
现在赵基核心就两个郡,只需要再拿下关中的三辅,虽然只是五个郡,但这是秦晋之核心。
经营好这五个郡,赵基轻松能养活三百万核心人口,凭赵基那里军队优先的体制,轻易能动员出二十万规模的作战军队。
不需要将这二十万大军尽数投放到前线,其中三分之二用来维持粮道运输,三分之一负责征战,就能将凉州、并州慑服,再间接获取百万人口。
以吕布对这些地区的了解,未来十年内,赵基麾下人口规模约在四五百万之间。
而现在的南阳,已经有百万人口的规模,但处于沸腾、躁动状态。
吕布更是不能轻动,他只有带着天子静静待在宛都,才能以宛都为核心,由内向外,将各种躁动的流民军安抚下来,等待并组织生产力的恢复。
不安心生产,再多的人口,也经不起折腾。
可这样的话,就要看刘表是否配合。
最关键的是,刘表还敢不敢信任他……而这,几乎无解。
一口气洗干净南阳大姓,荆北、荆南的大姓已与朝廷离心离德,不敢也不愿意再信任吕布。
不是刘表敢不敢信任,而是广大的荆楚士人敢不敢信任的问题。
他们不肯信任,全面合作,组织军队、粮食全面与南阳抗争,这会严重妨碍吕布的休养、恢复。
拿不到荆楚的粮食,那么南阳这么多的流民军就无法平息情绪。
为了一口吃的,军民联合起来,也能裹挟着吕布、朝廷对刘表、荆楚发动全面战争。
搅乱的南阳,吕布还能一点点恢复。
若真是将荆楚打烂,那吕布大概率会失去对各部的强力控制,形成类似如今刘表与张羡、黄祖的关系。
最为致命的是目前的外交关系,长沙郡守张羡、交州牧张津可都是南阳人;零陵郡守韩嵩,也是南阳人。
魏越陈述完出行见闻后,询问心中疑惑:“兄长,南阳韩暨、邓展等人为何生变?难道是兄长走漏了消息?”
“非我之过。”
吕布略懊悔:“也是我一时大意,疏于防范。如今看来,是荀彧、邯郸淳等人早有预谋。他们提前制备、伪造军书,许都生变时,韩暨这些人只是推到了前面。荀彧这些人假死伪遁,今后活着也与死了没区别。”
“竟然提前伪造了军书?”
魏越瞪大眼睛,可又觉得很合理,也就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很多不明所以的军队参与政变。
只要程序合法,军队参与政变,这在魏越看来也是正常的事情。
甚至程序合法的情况下,军队会故意忽视其中的一些不合理的小细节。
乱世的乱,就体现在这里,因为遵守秩序的人,很难能拿到好处。
违背秩序,才能逆流而进。
近的如高顺,就是很守规矩,所以一直充任吕布手里的救火队长。
辛苦工作没少干,可就是很难升官、重用。
再比如太原、上党的大姓,也不是他们守秩序,而是面对奉天子、督王师而来的赵基,这些人只能守规矩,结果就是被赵基生吞活剥了。
反例子就是赵基,赵基崛起的道路,每一步都是逆势,时刻都在破坏原有的既定秩序。
谁不羡慕赵基?
兵变的机会摆在面前,正规调兵文书也摆在面前,你动不动手?
被约束在军营里的军队,是没有资格参与谈判的,只能事后分些汤汤水水。
唯有军队武装后出现在街道上,才有资格瓜分遗产,优先选择。
吕布最大的问题也在这里,魏越不在的时候,他甚至不敢进行大规模的分兵行动。
好在魏越回来了,现在就看刘表、荆楚士人怎么选了。
如果不给粮食,那吕布只能打。
这不是吕布一个人的选择,而是南阳数十万饥饿军民的共同选择。
就算不能全取荆楚,也不能冲垮荆楚旧族,但也能拉着刘表一起完蛋!
赵基也有类似的顾虑,赵彦不从雒都撤离,赵基就不敢离开晋阳。
当赵云、许褚护卫着赵彦抵达晋阳时,赵基才正式出兵。
各方势力内部都有野心份子,不一定是勾结外敌。
而是这种人遇到割据的机会,很难忍住不动手。
有的人能忍住,可人生在世,谁都有亲戚朋友跟心腹爪牙。
左右人强迫你干的时候,你不干,事后也可能会遭到株连、影响。
就比如说贾诩,贾诩的乡党们开始搞事,贾诩自己也不会束手待毙。
贾诩不是杀乡党以表自清的人,也不是把选择权、审判权交给别人的人。
他是有多少主动权就抓多少主动权的人,宁肯先反了再谈判投降,也不可能自缚手脚等待命运的裁决。
所以当赵彦返回并坐镇晋阳时,很多人都能安心做事。
第346章 努力刹车
襄阳,春耕后刘表就开始了动员。
他穿戴襦铠,乘战车出巡城北码头水寨,并送使者队伍北上。
可见对岸樊城,这里已经被张辽包围,樊城守将是南阳大姓韩晞、与自己侄儿刘虎。
城内、城外守军一万多人,其中有一支招募三辅青壮组成的长矛兵,规模五千。
流落到南阳的三辅灾民中,不乏有在盖勋、皇甫嵩、董卓麾下服役的老兵,精通长矛战阵。
刘表很看重这些西州精锐,一开始就派人去武关道南端接待灾民,企图控制全部的西州人口。
娄圭当时就是刘表派过去的属吏之一,结果灾民中王忠一伙人乘机作乱,裹挟青壮、娄圭,抢了物资去投曹操。
即便这样,刘表也陆续收编西州精锐,大有引为支柱的意思。
所有势力都一样,外部相对中立的力量反而更好利用。
刘表也不例外,从三辅灾民中收编的精锐,自然更忠诚于他,不会轻易与荆州大姓联合。
现在唯一的好消息就是张辽督兵而来,只是正常扎营,没有与韩晞、刘虎发生战斗的意思。
吕布的另一路前锋高顺已经击穿南乡各县,南乡大姓乘船顺丹水而下,逃到襄阳。
等高顺那边结束战斗,双方到底打不打,就要在樊城这里达成共识。
此刻的刘表,感情上不想跟吕布打,打输了吃亏最大的就是他。
荆楚大姓没有退路,而他可以入朝当宗正卿,他有退路,只要打输,他连退路都没了。
若是打赢,想要打赢就要更加依赖荆楚大姓的力量,战后这些人的话语权必然大增,也不利于他执掌荆州。
另一个好消息就是南阳大姓太惨了,坚定了黄祖的抵抗意志,黄祖已经提兵到随县,近距离观战,随时有介入战争的准备。
而荆南的张羡、韩嵩也需要游说,消息往来有延迟,等他们摸清楚状况后,才能真正合作。
可其中荆南人如果铁了心跟朝廷走,宁肯被朝廷吃掉,也要拉着荆北、南阳人一起完蛋的话,那张羡、韩嵩的态度就没那么重要了。
赵基的使者毌丘兴乘马跟随,他驻马眺望北岸军营,并不觉得恐惧。
与周围荆襄、山阳士人比起来,弱冠之年的毌丘兴仪态沉稳,完全一副可以托付大事的样子。
真没办法,毌丘兴跑过去大喊一声自己是大司马至交伙伴,张辽敢动他一根毫毛?
如果不到实在不得已的地步,江汉士人也不想跟吕布拼命……不是他们没有胆气,而是缺乏信心。
使得此刻的毌丘兴,不仅是刘表的座上客,也是荆襄大姓、名士的座上贵客。
毌丘兴跟着赵基什么大场面没见过?
宴席之间几十人聆听,毌丘兴偶尔爆料一些大司马应募虎贲之后的壮举、名言,有意无意之间给赵基培养了很多仰慕他的青年士人。
至于大司马应募虎贲之前,那也是难得的孝子啊。
河东大饥,大司马单人入稷山深处狩猎鸟兽,以补家用,山中盗匪感闻大司马孝行,又知大司马骁勇素有大节,故不做迫害。
于是码头边,万众瞩目之下,毌丘兴、王粲、裴潜、桓彝、司马芝、习竺等年轻一代士人组成使者团队乘船渡过汉水。
北岸张辽掌握主动权,见状立刻就有骑士前来迎接。
田豫所部已经被吕布拆了,张辽这里也补充了二百余骑士。
这样拆来的骑士,张辽也不会委派什么重要差事。
这些人是幽州豪强子弟,可以暂时迫使他们屈服,却很难让他们忠诚。
除非抓到他们的家眷、软肋。
所以目前在张辽军中,也就做一做日常巡查的工作,斥候、前锋这样的任务,轮不到这些人。
目前处于磨合期,相互能看顺眼,以后才有更进一步合作的机会。
豪强子弟普遍有自己的意志,不是说打散了立刻就能消化。
相互不认同,强扭在一起,能相安无事就不错了。
一个优秀的将军,肯定要懂政治,要调解麾下的矛盾,要平衡同僚之间的关系。
对外战争时期,也要善于捕捉敌人内部的矛盾。
你不懂政治,对方有矛盾摆在你面前,甚至对方有人来找你进行投效,你也无法断定虚实真假。
张辽显然是一位优秀的将军,对战争也有自己的看法。
对于荆州,他与高顺的意见是一样的,拿对方的粮食就可以了。
哪怕是南阳,也只是暂时栖身之地。
上一篇:模拟历史,但开局崇祯是神皇
下一篇:三国:大魏王侯,家父曹丞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