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虎贲郎

虎贲郎 第312节

  这次如果作战,肯定要在琅琊、东海留兵防守。

  相当于臧霸、昌霸这两伙人只能协防海岸,无法协助他正面破敌。

  也不能指望陈登,跟陈登意气相投归意气相投;不能期望陈登这样的朋友能带着陈氏宗族的族产来给他拼命。

  陈登能顶住内部压力,强撑在广陵不主动、被动投降,就已经对得起彼此的友谊、交情了。

  这也意味着,刘备只能以本部去拼张勋、刘勋两路大军。

  兼并、收纳一些孙策的溃散士兵后,现在刘备本部也堪堪两万人。

  分守彭城、下邳的话,固然能将刘勋、张勋分别挡住,不使对方合军。

  可这样的话,两处战场都处于兵力劣势,缺乏野战破敌的操作余地。

  偏厅内安静下来,刘备这里最缺的就是谋划路线的军师。

  刘备、关羽能算明白怎么打仗不吃亏,依旧停留在豪夺力取这个阶段;缺乏巧取的操作经验。

  这一刻,刘备莫名有些怀念陈群。

  现在是袁术,击退袁术后,下一波又会是谁?

  是曹操、孙策联军,还是袁绍、曹操、孙策的联军?

  关羽目前只能充当军师角色,向刘备进言:“袁术兵马顺流而下,行军迅猛。还请再派使者,请大将军、大司马救援。”

  简雍也开口:“自陈王遇刺国灭,刘繇病故失地,天下五家宗藩已去其二。朝中有识之士,自会督促大将军、大司马积极出兵救援。”

  糜竺只是拱手长拜,表达催促之意。

  刘备也是起身,毫无之前的从容,来回踱步。

  片刻后,看向简雍:“向曹孟德、孙伯符派遣使者,立刻草拟文书,向他们申明利害。我徐州若陷于叛军反臣之手,下一步就轮到他们,这是唇亡齿寒的关系,实难幸免。我不期望他们出兵助战,不要扰我腹心即可。待战后,我自会向朝廷表述他二人功勋。”

  曹操在朝廷的黑名单,孙策也在黑名单上,明面上他们两个的代言人是袁绍。

  简雍长拜:“喏。”

  当即转身快步离去,去挑选合适的使者人选,以及草拟文书。

  刘备又说:“我不虑刘勋、张勋,所虑乃孙贲。”

  糜竺再拜,说:“仆这就组织船队出海,向孙贲陈述国家大义之所在。”

  装满财货的运船,应该能让孙贲放点水。

  也不是孙贲多么贪财,而是孙贲主动上岸作战没有什么好处。

  争功,你争的过张勋、刘勋?

  既然争不过,干嘛冒险上岸作战?

  找个地方把船停下,牵制住刘备的后续兵力,再钓钓鱼,等张勋、刘勋正面战场取胜后锦上添花难道不好么?

  对孙贲来说,刘备重创或打残刘勋、张勋中任何一个人,那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因为孙策的原因,孙贲必须证明自己对袁术的重要性。

  如果袁术麾下人才济济,那孙贲才会陷入危险。

  “好,待我手书一封,一并送到孙贲面前。”

  刘备也猜到糜竺想要干什么,关羽闻言立刻去给刘备研墨。

  不多时,刘备书写一封言辞恳切的亲笔信,交给糜竺去操作。

  至于能不能奏效,只能看孙贲自身的良心和眼光。

  糜竺离去后,关羽就说:“或许可以邀请孙策南下。”

  刘备闻言,缓缓点头:“我也有如此打算,这也要看孙策的决断。”

  刘繇病故,旧部与孙策的许多亲旧撤离江东,去投了豫章郡守华歆。

  华歆是朝廷这边的人,相当于孙策将校的家属人质转移到了朝廷手中。

  袁绍又抓不住孙策的软肋,双方无法互信,孙策想必也非常不安。

  至于孙策的恶劣前科,此刻也只能忽视。

  毕竟徐州完了,下一个被针对的绝对是孙策!

  孙策,甚至比大多数徐州士人、官吏更希望刘备能击败袁术,遏制住袁术目前空前的膨胀、上升速度。

  若是袁术击败刘备,半年内得到徐淮吴越、汝颖梁沛这些地区,那会对中原人心走向造成巨大的轰动。

  争相投奔、依附袁术的时候,那不是天命,也是天命了。

  到那个时候,建号不称帝的袁术,也会理所当然补完最后一道程序。

  或许现在不称帝,就是想抓住皇帝后,举行禅让仪式后才会称帝。

第355章 主动破局

  宛都,天子重新吃上了来自荆州的米。

  袁术建号的消息传来,直接解除了吕布、刘表之间的僵局。

  吕布再贪,也不敢在陈王、刘繇之后再弄死刘表。

  整个天下就五个宗藩,其他诸侯王虽然也还活着,但对天下人来说,这些王侯活着与死了没区别。

  吕布不敢再过度逼迫刘表,否则将与袁术一样,沦为现行反臣。

  刘表也认为吕布拥有基本的政治常识,双方有了互信的共识,僵局就这么轻易解开了。

  这小半年里,朝廷已经通过长江的便捷性,开始向益州派遣县令长。

  刘璋继位本就不合法,又怎么敢强行拒绝?

  益州又过于偏远,吕布可没有就食益州的神奇、荒诞想法。

  也找不到合适替代刘璋的人,天子、公卿这边也不想再让益州这个宗藩消亡。

  各方交涉妥协之下,吕布这里是认可了刘璋的合法性。

  可相关的诏书却卡在雒都,赵基这里不同意,那刘璋就别想拿到合法的刺史任命诏书。

  即便没有合法的任命诏书,但吕布、天子的亲善态度已经传到了刘璋那里。

  刘璋的新一轮使者也走上庸路线,来到了宛都。

  中原各方发生的惨烈战事,已深深震撼了这些来自益州偏僻地方的人。

  他们以为刘焉入益州与本地大姓发生的战争已经够血腥了,可那点血腥比起中原战场动不动斩首五六万级,十余万大军败亡的记录来说,真的有些不够看。

  虽然益州大姓、豪强集体反过一次;但刘焉平息后,大家还是继续过日子。

  看看大司马赵基干了什么,竟然肃清了太原大姓、强宗,就连上党也被大司马搬空。

  而大将军吕布从中原撤到南阳,不仅带来了十万各类军队,还有三十余万灾民。南阳大姓也因煽动、制造许都骚乱,被攻陷、瓦解。

  跟吕、赵二位比起来,董卓为害也只是害了朝廷,害了治下的吏民;而刘焉,死者为大,似乎也不是那么的过分。

  然而袁术更猛,刺杀陈王,吞并一国……陈国相对于其他王国,更像是一个独立的王国,就这么水灵灵的被袁术一口吞了。

  中原各处的变化,令益州人深感不安。

  而他们不安的情绪,还在壮大。

  使者费观,算是刘璋的表弟,接到了吕布的邀请。

  费观的一位堂姑姑,是刘璋的母亲;刘焉是江夏竟陵人,入益州后,很多亲戚离开荆州,迁入益州避乱、享福。

  费观因善于交际,又不是益州本地人,也是刘璋眼中可靠的人,就成了使者团队的正使。

  比起兄长刘瑁,刘璋更信任表弟费观。

  吕布心情也非常不好,最近他受到了很多指责,就连天子也将陈王之死、陈国覆灭的深层次原因归类于吕布率军就食南阳,使得陈王孤悬,被袁术所害。

  可陈王死都死了,说这些又有什么意义?

  也幸亏陈王死了,让赵基失去了中原的粮食补给基地。

  越是这样想,吕布越感觉赵基会出兵讨伐袁术。

  因为他感觉赵基跟自己类似,是一个有仇必报的人,心眼不大,又全身心眼子。

  如果可以的话,吕布希望赵基在并州、凉州、关中那片大地上自娱自乐,不要再来中原。

  越是担忧,那这种事情发生的概率就越高。

  所以吕布也不能静静等着,必须要在赵基发动讨伐袁术之前,也要做出战争动员。

  虽然依靠南阳的军队,吕布有信心横推袁术,将对方赶到长江里喂鱼。

  问题也很严重,那就是缺乏粮食,粮食运输压力很重。

  不能想着就食于敌,袁术吞掉陈国后立刻组织针对徐州的战争,就说明陈国的积蓄很少。

  去年的战争以及赈灾,已经将陈国积蓄的粮食消耗的差不多了。

  如果陈国真有可观的储粮,袁术绝不会去打刘备,而是挥兵入南阳!

  现在去打刘备,纯粹就是刘备好欺负,徐州过去几年虽有兵灾,但旱情并不致命,蝗灾规模也小。

  打下徐州,可以缓解袁术的粮食压力。

  袁术不来打南阳,碍于赵基,吕布也要组织联军去打袁术。

  刘表、刘璋就是极好的联军对象,这两个地方出动军队,象征意义更大一些。

  到时候与赵基会师,赵基麾下只有司州、并州、凉州、匈奴的军队;而他麾下则是南阳兵、兖州兵、豫州兵、荆州兵与益州兵。

  尤其是荆益二州的军队,是来自宗藩的军队,含刘量很高。

  只要益州的军队参与讨伐,那么吕布就有十足的把握,给刘璋讨一个益州刺史的官位,将刘璋发展成自己的稳定盟友。

  他需要刘璋给他提供声援,刘璋想要坐稳益州也需要朝中的支持。

  隔着荆山、巴山与刘表,吕布也不可能与刘璋爆发冲突、战争。

  可赵基就不一样了,吃掉关中、凉州东部后,赵基要么对北边诸胡下手,要么向南。

  短期来说,刘璋需要吕布提供合法的保障;长远而言,想要与赵基对抗,也需要吕布的支持。

首节 上一节 312/42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模拟历史,但开局崇祯是神皇

下一篇:三国:大魏王侯,家父曹丞相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