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虎贲郎

虎贲郎 第360节

  赵基将马群驱赶在营外觅食,这是一种表达善意的态度。

  否则的话,仅仅驱赶俘虏去割稻,也能喂食军中马匹。

  孙河说话间,孙策的亲兵队伍端来饭餐,孙策示意两人动筷子:“袁术相邀阵前对答,我想乘机擒获,又恐大司马不快,如何是好?”

  这下孙河为难了,扭头去看张纮。

  张纮几次交涉,比他们更熟悉赵基的性格。

  张纮捉筷子迟疑片刻,看向孙策:“君侯,大司马是要诛杀袁术,还是要放纵袁术?”

  “以我观之,旦夕之间擒杀袁术,有利于大将军,而非大司马。”

  孙策沉吟片刻,他也意识到了这一点,看着张纮:“先生可有良策?”

  “君侯是要先行擒捕袁术……所虑是引得大司马不满,毁弃青州之约定?”

  张纮总结一句,孙策没有反驳,只是端起碗夹菜吃了一口,点点头算是认同张纮的总结。

  除非能击败赵基、吕布,否则得罪这两个人中的任何一个,朝廷都不会给他授发重职。

  青州牧、后将军以及那个对他有重大意义的齐侯,是赵基的提议,是对他的许诺;只要吕布不反对,那战后就能落实。

  如果现在惹怒赵基,哪怕吕布给出类似的提议,赵基反对的话,门下省议政时就能否决掉。

  随即,张纮就严肃说:“君侯也知大司马神勇,其左右亲随尽皆勇壮之士。若是君侯突然动手,就恐大司马及左右健儿发难,袁术亲随也不乏勇猛之士。到那时,君侯危矣。”

  哪里还有顾虑以后的机会,赵基当场就会弄死你。

  孙河也察觉孙策的表情有些尴尬,就低头用餐。

  孙策随即笑了笑,解释说:“袁术凶暴,就恐此番脱身后,再造大祸。”

  张纮则一本正经继续说:“淮南本膏腴之地,如今已饥馑数年。袁术纵然逃离,又能猖狂几时?大司马用兵向来酷烈,白波诸将、作乱匈奴以及李郭二贼,无不是一战歼灭。今放纵袁术,也是料定袁术难以久存。如孔文举所言,此冢中枯骨也,不足为虑。”

  虽然孙策、张纮不清楚徐州战场的具体变化,但大霖雨之后,截断泗水企图攻城的刘勋、张勋绝不会太妙。

  袁术活着回去又能如何?

  此前四世三公影响力下,袁术几次都能险死回生;如今称号建制形同谋逆,江淮之士谁还敢往袁术这里凑?

  没人敢往袁术身边聚集,袁术也就无法如之前几次那样到处敲诈、勒索,蚕食周边滚雪球。

  孙策见张纮正襟危坐说教,就放下碗筷,郑重拱手:“若非先生警醒,某险些犯下大错。”

  他是真的醒悟过来了,身边大多数人都和他一样,能直接解决问题的话,都是敢于冒险的。

  可赵基那边真不好惹,射虎比赛一事,现在回忆一下,显然是赵基在特意警告、威慑他。

  白波四将尽皆被赵基手刃,真引发械斗,赵基极有可能连着袁术和他一起打包收拾了。

  也就张纮、张昭这样性格刚直的人敢当面劝他,换其他士人过来,不一定敢劝。

  就算劝了,意气上头的孙策可能不仅不会听,反而会处置对方。

  见孙策如此郑重,张纮也就轻轻颔首,转而说:“仆几次与大司马交涉,知其乃外刚内柔之人。若是君侯能晓之以义理,动之以情感,大司马亦能听劝。”

  如果突然动手,那赵基肯定也会出手反击。

  这几乎是一种自卫的本能,双方极有可能爆发混战。

  青州四部已经转移给了赵基,家属人质也都迁入了琅琊,真打起来,孙策处于被夹击状态。

  就陈县附近赵基的绝对优势骑兵,孙策即便能突围,但部曲老兵也带不走几个。

  失去绝大多数老兵与骨干,今后他还如何能立足于天下?

  擅自离开泰山,等于与袁绍翻脸……赵基、朝廷扶植起来诸刘宗藩也不会容他,总不能去投公孙瓒。

  孙策只能按下心头的冲动,他是真想擒获袁术,为国朝立下殊功,勇名也将传闻于海内。

  就算得罪赵基、吕布,他们控制朝廷不肯给他授予重职,可名望是自己的,可以持续带来收益。

  然而张纮更是对他当头一棒,将他敲醒了。

  双方会面时孙策动手,极有可能遭受赵基、袁术的联合攻杀。

  片刻之后,赵基率车骑卫队五百余出营,另有步骑三千抵近陈县东门外三里处。

  孙策也是类似的配置,彼此护卫军队都在三千所有,亲随骑士百余出头。

  陈县东门开启,东门外的道路与鸿沟干渠并行。

  袁术的卫队也鱼贯而出,位于东门外结阵,与他相对的是赵基的卫队,孙策卫队则在西南方向。

  除了鸿沟对岸东北方向没有军队外,鸿沟西南岸边三方恰好组成一个安全的等边三角形。

  双方使骑来回奔走,很快各自驾御战车上前,只有步行武士跟随,除了一台战车之外再无其他车骑这类机动打击力量。

  步行武士相隔一箭之地后原地立定,三台战车缓缓靠近,彼此相距七八步,并有默契原地调头,把车屁股留给对方。

  袁术仔细打量赵基,又看看俊朗气度相近,只是比赵基矮将近两尺的孙策,不由感慨:“西州雄武英杰之士,何其多也。”

  从始到终,袁术不曾正眼看过孙策,正是看着赵基,扬起下巴高声:“来者可是琅琊赵元嗣?”

  “是我。”

  赵基见袁术胡须精致,整个人气度洒脱,大有一种你奈我何的少年感,不像一个即将被生活事业压垮的中年人。

  胡须衬托下只要眼眉、鼻梁、脸型、肌肤、身形不要太猥琐,那普遍会比较耐看。

  对男子而言,胡须才是最好的装饰品,能掩饰许多容貌上的缺陷。

  而真正的美男子,有没有胡须都一样。

  例如吕布,也是成为大将军后才开始蓄须,否则这家伙宁肯一直光着下巴。

  而一些相貌出名粗陋的人,只能靠满脸大胡子来挽救颜值和形象。

  孙策少年统军,为了增加威仪便于服众,因此早早蓄须。

  对他这个年纪的人来说,胡须生长不易,所以孙策不怎么修饰胡须,显得有些粗糙。

  可再粗糙的胡须,也不可能损害孙策的颜值,他的底子太好了。

  见到赵基本人后,袁术心情莫名好了起来,笑问:“纪灵忠勇,如何败的?”

  “水淹,我强攻东营一战拔之;西营地势低洼,洪水漫灌,人畜粪水与井水混杂,营中所储粮秣也浸泡朽坏。纪灵没有败在我手里,是缺粮、疫疾击败了他。”

  赵基坦然回答,并说:“你在徐州的两路大军也已经完了,刘玄德招降纳叛,纠合徐州各军已走淮水,直奔寿春而去。”

  孙策闻言侧目去看赵基,袁术则眯眼:“刘备这织席贩履的小儿,岂会有这样的韬略?”

  袁术很是自信,他断定这是赵基谋划的东西,或者是其他人谋划的。

  刘备太穷了,刘勋这些人跟随刘备,刘备能给他们什么?

  钱粮、官位,什么都给不了。

  甚至因为太穷了,刘备连虚空许诺这种事情都不敢做。

  袁术很早就认识刘备了,不同于袁绍、曹操与刘备交好,反正袁术是看不起刘备。

  反正人都是要死的,他就看不惯刘备的那种刻板、守规矩。

  也不是说刘备没脾气,刘备脾气跟他一样躁烈,可为了获取外界的认可,刘备一直在压制自身的脾气。

  这种委屈自己,迎合外界主流价值观的扭曲感,让袁术很不待见。

  讥讽一句刘备后,袁术继续看赵基:“还有什么?”

  “曹操在陈留集结兵马,约有三万余众,随时能顺鸿沟而下,来此参战。”

  赵基露出笑容:“我现在想破陈县为陈王复仇,又想攻打曹操。不知足下可有良策?”

  袁术不假思索:“想打就打,问我做什么?你是恨我,还是恨陈国背主之臣民?”

  这时候,袁术还故意斜眼去看孙策,孙策神情平静,若无其事。

  赵基扭头也看孙策,高声:“撤军回营,你我诚心来劝降,奈何袁公路不肯束手就擒。”

  孙策拱手,指挥御手扬鞭,驾御战车先行离去。

  “噫~!”

  袁术仰天感慨:“可否给个活路?我不会让刘备好过,诸刘做大,可不利于你与吕布。”

  赵基缓缓伸手取出弓,抽箭,拉弓扣箭一气呵成。

  袁术不为所动,赵基一箭射出。

  不到十步的距离,箭矢贯穿、射断袁术身后的曲柄伞盖。

  袁术被垂落的伞盖压住了头,他的御手立刻扬鞭驾车狂奔而返。

  赵基抓着弓,脚下战车也向本阵驶去。

  孙策离开不到五十步,看到被射落的伞盖,头一次对自己的双层铠甲产生质疑。

第410章 无言以对

  随后一整天的时间里,孙策、赵基调整营区。

  赵基占据陈县西北、西面,孙策本部调到西南面。

  各种攻城器械开始分类列发于各营,双方军中的俘虏、苦力三万余人也开始进行土木工作,在陈县外围正式挖掘壕沟,板筑壁垒,为工程做前期土木工作。

  同时,赵基正式向曹操下达督促公文。

  信使快马驱驰于鸿沟西岸,沿途经过张杨驻守的扶乐城,还能更换马匹,得到张杨增派的护骑。

  使骑纵马轻驰,天黑时赵基的督促军书就明晃晃摆到了曹操桌案前。

  油灯昏黄,曹操抚着胡须,他的胡须并不浓密,他更舍不得修剪。

  荀彧规劝下,他才率全军逆济水而上,可来到陈留浚仪后,他又迟疑了。

  最初荀彧的用意就是进入陈国,激化矛盾,然后伺机而动。

  可兵势无常,往往一天时间就能形势大变。

  更别说过了这么长时间,陈国前线战局变化,跟离开巨野泽时完全是两种,怎能同日而语。

  曹操静静等候,不多时荀彧、郭嘉、程昱与丁斐一齐抵达。

  四人落座在大帐左侧,荀彧坐在最前排,就见曹操举起赵基发来的军书晃了晃,语气嘲讽:“文若,这是赵大司马发来的军书,意在督促我军快速前往陈国参战。”

首节 上一节 360/42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模拟历史,但开局崇祯是神皇

下一篇:三国:大魏王侯,家父曹丞相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