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虎贲郎

虎贲郎 第372节

  “有多少人马?”

  “不下三万之众!”

  “再探!”

  “喏!”

  斥候队官拱手,一名交好的军吏递来热汤,当即双手捧着木碗,喝了汤,引着护骑调头折返而去。

  张辽踱步来到篝火前,双手负在背后,火光照映下他一张脸红彤彤的:“事到如今,我等也别无选择了。”

  其实他也不想与吕布分手,可吕布始终不敢亲征,这就让张辽很难受。

  如果吕布肯给他、高顺更大的指挥权限,委以方面重任,那也不会走到现在这一步。

  论资历,张辽比张杨又差多少?

  最关键的矛盾还是冬季在南阳时,张辽、高顺是荆州进取派,他们有信心带着大将军五部营、鹰扬新军打穿荆州。

  吕布却被公卿所迷惑,放弃了全取荆州。

  高顺是个实干的人,不信朝廷的威信也不信荆州;张辽经历了大将军何进、执金吾丁原之死,对留在中枢缺乏安全感。

  如果当时对刘表用兵,攻陷荆州后,张辽才有安全感。

  比起跟随朝廷流浪各方,真不如夺占荆楚,观天下之变,伺机而动。

  与吕布相比,赵基那里就很果断,转手就把天子、公卿抛给了吕布,仿佛枷锁一样,将吕布层层缠裹,弄的吕布以为自己真是那个摄政、能号令天下的大将军。

  赵基可以诱杀曹操,因为赵基敢杀,中原不好立足,撤兵返回西州,随后卷土再来就是。

  而吕布这里,给同样的机会,吕布是真舍不得杀。

  杀曹操,势必失信于天下各方诸侯,今后谁还敢入朝?

  跻身朝廷中枢,吕布的行动思维被周围人影响,优先考虑的就是全面发展。

  既要又要,世上哪有这样的好事?

  张辽不想陪葬,只能带人走。

  他已做好了军吏的思想问题,一名营督踏前一步开口:“我等唯将军是从。”

  “来人,即刻向大司马发书,陈明此间之事。”

  张辽转身对着几个书吏呼喝一声,立刻就有书吏捉笔,在拼装组建的桌案上疾书。

  至于大将军吕布的使者,左右看了看后,也只能拱手辞别。

  张辽这么果断的要出走,他回去后也好交待。

  天色渐亮,鸿沟西岸的赵基各部开始拔营,各军相互殿后,掩护辎重队伍开拔。

  韩当也裹挟着四万余男女青壮苦力跟随,这些人混入赵部各军,协助推搡车辆,或背负粮食。

  韩当部也参与殿后,交替后撤,只留给吕布十几座空营。

  为了接替大军北上,赵基率三百余骑士半夜时就抵近营区,由他亲自下令、调度各军。

  而东岸管亥四部也正式与张辽汇合,形成侧翼偏军,将顺着驰道经梁国、山阳,杀到兖州东部。

  这也是孙策撤军、行军的道路,张辽这支军队两万多人,从后方压过来,孙策只能去青州,无法在兖州掠地。

  所以张辽这支偏军,战略意义就是客气的挤压孙策掠地兖州东部,防止孙策招降纳叛,也能阻断曹操余孽顺泗水而下投奔刘备的道路。

  鸿沟西岸,就是赵基本部两万人,韩当这里三千人,以及双方苦力、俘虏六万多人。

  上游处,还有赵基的一万人,仅仅是西岸,就是十万规模的行军群。

  陈县内袁术撤离时也裹挟了城中六万余民众,短短一天时间内,聚集陈县附近的二十万人口就这样分流,一南一北而去。

  吕布怎么甘心?

  可张辽已经出走,再让前线的魏越去追击袁术或张辽,都已经来不及了。

  他也不敢让魏越去冒险,他也只能率千余骑追赶赵基。

  殿后的是韩当所部,弓弩千张立在当道。

  见南面追兵将至,韩当咬牙大喝:“弓手放箭!”

  强弓齐发,在一箭之地的距离上,纷纷扬扬钉下一层羽箭。白色的箭羽铺钉在道路上,很是显眼。

  韩当再次呼喝下令,一连三轮齐射。

  当吕布来到前队时,就见面前道路上铺了相对密实的一层白羽箭。

  吕布勒马,望着对面韩当阵列,身边斥候回答:“大将军,此讨虏将军麾下校尉韩当也。”

  “原来是他,我还以为是赵元嗣麾下韩述。”

  吕布驻马等候,很快从道路侧翼侦查的斥候返回,一跃下马:“报,大将军北边三里处,又有一阵,约两千余人;北边又有一阵,每阵相隔二三里,皆在两三千人左右。遥遥观望,足有十阵。”

  闻言,吕布握着马鞭轻敲自己大腿上甲片,扭头看秦宜禄:“宜禄,代我去送一送元嗣。告诉他,这其中有许多误会。朝中我自会向他说话,不会有人弹劾他,让他安心撤军。”

  秦宜禄神色如常,拱手:“喏!”

  当即引着十几名护骑,举着一杆杏黄旗向北,这次韩当军中没有射箭。

  韩当也不准秦宜禄这伙人靠近,只是让他们从阵列两侧通行。

  吕布见此就率领骑士后撤,韩当也开始后撤。

  殿后各军都是这样交替后撤,每次后撤能行军五六里。

  这个是个枯燥又辛苦的工作,尤其是披甲行军,好在天气凉爽。

  大约上午十一点时,日头高悬,除了真正殿后的三支军队还在交替撤军外,其他部队都已卸甲,铠甲装车运输,或交给苦力背负。

  许都,行宫之内。

  刘协收到赵基的奏表,忍不住长叹一口气,惋惜不已。

  他对身边人感慨:“曹操身死,兖州巨变。不曾想张杨、陈宫贪功,竟惹怒了赵卿。还望诸卿立刻发书,劝说赵卿。”

  赵温、伏完、孔融三人拱手长拜:“唯。”

  大司农荀攸也混迹公卿末席,跟着人群拱手。

  目前赵基实力强横,军心稳固,自然要说各种好话。

  如果赵基有什么想不通的,突然调头率兵来打吕布,那许都内的随驾百官真没几个能活下来。

  雒阳、长安的公卿百官、勋贵就是前车之鉴,堪称团灭了两次半,而荀攸每次都能提前跳出去。

  眼前的争执,荀攸自然不想再卷入。

  谋求外州郡守职务的念头再次涌向心头,吕布这次玩砸了,下次搞不好的话,战火燃烧到许都,到那时候再想跑的话,可就来不及了。

  目前形势变化,就在于赵基诱杀曹操。

  可能赵基也没想到,一个无主的兖州,能让陈宫、张杨这些人翻脸。

  张杨留兵守御州界,这件事情可大可小,总之能为张杨收揽兖州各方的支持。

  可也严重打击了赵基的威信,你张杨是兖州的刺史,可赵基是天下各军的大司马。

  今天兖州刺史能分兵驻守州界,那明天豫州牧是不是就能派人驱逐赵基离开豫州?

第424章 大司马令

  午间,扶沟南十里,兖豫州界处。

  张杨留守的领军校尉再次布阵,依旧是前三后一的防守阵列。

  赵基车骑队伍集结完毕,缓缓向前开拔,抵近州界。

  赵基乘车来到阵前,对风尘仆仆的秦谊说:“你是大将军幕府的中郎将,我给你一个机会,也给对面一个机会,将对面校尉领到我车前。”

  秦谊没有直接答应,考虑片刻:“大司马新诛曹贼,威震海内。以仆之见,张使君所留之人不敢现身。”

  “我是天子诏拜的大司马,执掌国家军戎诸事。只要他是兖州的军吏,我自能考核、处置他。”

  赵基指了指身后捧剑的成何:“天子又赐我尚方剑,两千石郡守尚可问罪斩杀,又何况一个比两千石的校尉?”

  又看向秦谊:“他不来,说明不遵奉我这位大司马的节制,这与谋反何异?既然对面是叛军,那秦中郎将正好做个见证,看我如何剿灭乱军!”

  秦谊只能点头:“大司马少安毋躁,容仆一探究竟。”

  “快去快回,免得乱军之中误伤了秦中郎将。”

  “是。”

  秦谊驱马而出,引着十几名护骑扬鞭加速。

  赵基静静望着,这样抖大司马威风的机会以后是越来越少了。

  秦谊在赵基这里唯唯诺诺,可在对面可就威风的很,手中马鞭奋力抽打,打的兖州军吏士不敢躲闪、推诿,将藏匿军阵中的校尉指认出来。

  秦谊更是一顿鞭子抽打,迫使这校尉骑上马来拜见赵基。

  “卑职陈留南部都尉闾丘简拜见大司马。”

  对方滚落马鞍,单膝跪在赵基战车前,低头自报身份。

  赵基垂眉看着:“你奉谁的令,在这里阻我入兖州剿贼?”

  “回大司马,卑职奉张使君之令。”

  说着,闾丘简取出张杨的军书,双手捧着:“军书在此,非是卑职擅自调兵,卑职岂敢阻挠大司马?”

  卫士接过军书,转递给赵基。

  赵基抓住后当着闾丘简的面撕扯帛书,说:“尊卑有序,张杨以下犯上,此令作废,闾丘都尉以为然否?”

  “是,大司马所言甚是!”

  闾丘简立刻点头,不敢多说什么,他也是没想到,自己在州界设卡,能把赵基堵住整整一天一夜。

  赵基见状,扭头看随车一名卫士:“取笔来。”

  很快,赵基左手捏狭长木牍,木牍表面贴着一层纸,右手捉笔在上书写,又拿出自己的印信盖在木牍表面纸张上。

  确认字迹无误后,赵基将手中军令晃了晃:“此我亲笔所书军令,盖有汉大司马印,你认还是不认?”

  “卑职认命,不敢违背。”

首节 上一节 372/42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模拟历史,但开局崇祯是神皇

下一篇:三国:大魏王侯,家父曹丞相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