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虎贲郎

虎贲郎 第426节

  赵基伸手摸了摸鼻尖,也就不再触碰。

  他可不认为自己百毒不侵,是个无菌之人。

  他的体温比正常人高,其他人有症状的疾病,在他身上不会有一点反应。

  所以对待抵抗力差的孩子,他是真不想太靠近。

  几位乳娘带着两个婴孩返回寝室,蔡昭姬询问:“妾身听闻冬季还要征讨卢水胡、北地胡?”

  “嗯,就等降雪后出兵。”

  赵基返回桌案处,落座抓起芝麻饼咬一口,端起羊骨汤饮一口:“这汤不错,羊肉也好。”

  “这是右贤王派来的人,羊也是右贤王送来的,他还想迎回阿庆。”

  阿庆就是那个半岁大的孩童,生母是蔡昭姬的贴身婢女,地位也能算是子以母贵。

  “真让他迎回去,他就不会这么用心了。”

  赵基继续喝汤,问:“阿庆他娘怎么想的?”

  “想请夫君给阿庆赐姓,她不想阿庆以后与匈奴有染。”

  “先在这里养着吧,岁数大了需要蒙学的时候,再一起拟定姓名。”

  赵基咬一口饼,思索着这点事情,一笑:“阿庆在这里,去卑也是心慌。”

  这可是未来右贤王的继承人之一,哪能轻易给去卑还回去?

  就刘去卑这种人,其实并不在乎未来谁继承右贤王,刘去卑在乎的是其本部独孤部的发展与壮大。

  右贤王是个轮流的称号,匈奴贵族中尚且没有父子世代传承的固定传统,去卑更不会有这种想法。

  简单吃完饭,赵基临走时才想起来,对蔡昭姬说:“明年春耕结束,龙山大学就会正式讲学。我已命人拓印了雒阳熹平石经,石经历经战火已有些许损毁。拓本送来后,夫人补全残缺。我会命人在龙山大学内重刻石碑,以供大学内外学子、游人拓印、摘抄。”

  “喏。”

  蔡昭姬轻声应下,她这里有正经事情做,影响力才能不断壮大。

  临送赵基出门,蔡昭姬又说:“此番夫君率兵护国讨袁,大将军出兵逼迫。此事传来后,他女儿颇感忧虑,寝食不安,妾身也劝不了,如今形容消瘦。夫君有空闲了,可去探望一下。”

  “嗯。”

  赵基点头,他自然明白吕绮的脆弱心理。

  见过风光无限的大姐头董白突然就人头落地的场面,再加上甄宓施加压力,难免会自己吓自己。

  甄宓则不一样,带来的两千多仆僮被安置为官佃后,甄宓个人收益很夸张的。

  而吕布,不可能给吕绮增派人手。

  不过张辽的到来,多少也能助长吕绮的底气。

  可张辽至今没有派人来声援吕绮,赵基安心的同时,也对张辽产生了一些看法。

  不过这些看法并不重要,张辽立身根本是军队和功勋,张辽刚从吕布那里脱离,也不敢贸然亲近吕绮。

  只要张辽能征善战,那人情方面的纠纷越少越好。

第489章 贾诩之虑

  随后,晋阳城东北角,太原郡府。

  赵基抵达时,贾诩引领太原郡吏在大门前迎接。

  赵基也不敢托大,一跃下车快步上前,赶在贾诩行礼之前搀扶住:“文和公不必如此。”

  “大司马,尊卑礼序不可乱。”

  贾诩坚持,赵基只能松手,贾诩引着二十几名郡吏拱手长拜:“拜见大司马。”

  “快起。”

  赵基以双手搀扶贾诩,贾诩这才起身,侧身展臂指着门内:“大司马,太原籍册已然备好,就等大司马查阅。”

  “甚好,有劳文和公。”

  赵基也是展臂示意贾诩先行,贾诩又推辞再三,赵基只能在前走路。

  其实太原郡的籍册副本前段时间就抄送给了贾逵,赵基连着裴秀一起审阅过,很清楚太原郡此刻的民力、物力储备。

  百余虎贲郎已入郡守府,接管各处走廊、门口。

  郡府东阁,赵基端坐主位,认真翻看太原籍册,对贾诩说:“太原百业兴复,皆赖文和公。”

  “下官不敢居功,若非大司马以大毅力大勇气铲除太原宗贼,太原如何能有这样的盛况?”

  贾诩由衷的赞叹,几支王氏宗族一起被铲除,与之联姻的大姓豪强也是尽数完蛋,彻底绝了贾诩的隐患。

  太原本就收留了雒中、关中大乱时流亡的技术力量,只是受大姓豪强约束。

  干掉这些大姓豪强后,赵基规划指导之下,手工业、农业、牧业一起发展,而匈奴贵族多兼职商业,虽然垄断了部分手工业与牧业之间的货物往来,但也因为他们垄断,所以积极推动商业交流。

  别的不说,太原纺织业、皮革制造、冶炼行业壮大的极快,甚至平阳地区造船业也快形成地方支柱。

  盐铁方面更是快速增长,河东盐池进行专营并改进技艺后,年增产七倍有余,同时盐价低到了五斗谷物换取一斗盐的地步。

  晋阳北部百里处,汾水拐弯处本有一处小盐池。

  结果河东的盐顺汾水而上,使得汾水上游所产的粗盐砖只能卖给附近匈奴人用来喂牛喂羊。

  贾诩也不清楚河东盐池经过怎样的改造,可产量暴涨的同时质量也是提高,盐粒跟冰雪一样。

  他也有或明或暗的眼线,根据信息反馈,盐池就好像铲土一样挖盐,这已经打破了贾诩的常识。

  其实边塞各郡并不缺盐,很多地方雨水冲刷、汇流后积聚的水泊就是盐卤池。

  虽然含碱量巨大,但依旧是盐,这种泥渣含量大的苦盐,对牧民、边民来说只要不花钱,那就是好盐。

  可面对低价、雪白的河东盐,牧民、边民也愿意花钱购买……只要贩运给鲜卑人,最少三倍的利润!

  鲜卑人侵占的朔方、河套地区,也有很多盐卤池,较大的盐池也能出产纯度较高的粗盐。

  可在塞外,燃料是很宝贵的,制盐技术更是稀缺。

  赵基只是根据自己的生活常识改进了盐池的晒盐工序,就在盐池附近开辟出大量阡陌纵横的盐田。

  除了特制的雪花细盐需要燃料熬煮外,其他的粗盐,只需要盐田里的官奴铲挖即可。

  官奴只要按周期引放盐卤水,沉淀晾晒,等待结晶;挖盐土转移,沉入新盐池,溶解再晾晒,就能产出赵基眼中的粗盐。

  这种粗盐,在他眼中就是工业盐、腌咸菜、喂牛羊的;可在贾诩这个层次的人看来,就已经是好盐了。

  至于那些盐土、沙盐、苦盐,是赵基眼里的毒物,但在更远处的民众眼中,也是可以食用的。

  无非就是自家陶罐里溶解出盐水,烹煮饭菜时取盐水用。

  或者就跟牛羊一样,舔一舔盐块,用舌头唾液提纯。

  体力工作少的时候,就不吃;有重体力工作时,才会吃盐。

  冶炼行业关系军备与各种农具生产,所以恢复、壮大的更快。

  到目前为止,各处冶炼坊依旧是制造各类工具为主。

  军中器械、铠甲依旧以缴获、重新修缮为主,从一些甲片铭文上找到先秦甲片,也算是常事。

  军备器械要集体换装,这是一件大事,小范围换装也没意义。

  赵基又没有强烈扩军的需求,所以缝缝补补能凑合就凑合。

  所以河东、太原依旧是以发展生产力为主,就连明年三辅地区春耕的农具,此刻都已储备完毕。

  接下来还是制造、丰富工具体系,恢复到桓灵之际。

  赵基看完府库账册,心中安定许多。

  就对贾诩说:“平阳、晋阳储备雪车万余台,我军已具备雪地行军的能力。我已安排贾梁道就任西河,总管全军后勤转输。但他终究年轻,我想拜文和公为军师,入西河坐镇中军。”

  贾诩闻言,抬手抚须:“大司马欲何时与袁绍决战?”

  “我不急,今据有山河形胜之地,急于出关会惹来各方联军。”

  赵基说着忍不住露出笑容:“趁着袁绍与公孙瓒相持之际,今年冬季大破北地诸胡,收复三郡后,我军后背安稳。否则来日出兵关东,北地诸胡势必造乱于后。”

  必须将贾诩从太原抽离,不是赵基猜疑贾诩,只是不想给贾诩搞事情的机会。

  韩融留在老爷子身边当个高级宠物就可以了,而贾诩却有搞事情的资本和能力。

  这次作战,让贾诩坐镇中军,协调各方。

  作战结束后,转贾诩为河东郡守,安排裴秀去当弘农郡守。

  明年出兵关东抄掠人口时,就由贾诩、裴秀负责全军后勤转输。

  贾诩沉吟片刻,询问:“元明公已遣河东虎步军押解金砖于晋阳,大司马征关中所得黄金器皿也都熔铸为砖。若要拜老夫为军师,可会在新造黄金台上?”

  黄金台选址都已定好了,就在晋阳侯府正门前的小广场,地基也都夯实完毕,条石层叠铺埋,很是坚固。

  黄金台并没有想象中的大,依旧是条石为底座,表面金砖。

  如果想要奢侈一些,可以将黄金台条石底座建造的更大,金砖敲成大片,镶在表面,然后打上砖块轮廓。

  具体怎么建造,还要看赵基的心思。

  “既然先生有意,那就在黄金台上拜先生为军师。”

  赵基对这批黄金也缺乏独占的兴趣,各地都缺粮食,粮食才是当下最重要的物资。

  等秦晋地区经济恢复后,更缺的其实是能流通的五铢钱,而不是黄金。

  黄金台建造好后,展示给治下汉胡观看,才能调动这些人的积极性。

  维持军事胜利,攒小胜为大胜的情况下,其实并不需要花费黄金来邀买军心。

  每年军队损失维持在百分之五以内,就不需要过度忧虑军心溃散的问题。

  黄金台建造的越是辉煌奢靡,能间接撬动的力量就多。

  这种间接撬动的力量,反而成本最低。

  很多人为了攀附自己获取未来的丰厚收益,可以咬牙持续投入前期成本;而不是自己拉拢这些人,去分割眼前的利益。

  黄金台的妙用很多,攒的越多,越不去花销,反而聚过来的人越多。

  黄金,本身就是国力的直观体现。

首节 上一节 426/42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模拟历史,但开局崇祯是神皇

下一篇:三国:大魏王侯,家父曹丞相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