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万历极度叛逆 第179节
这号房每一排都是六十个格挡,按六十甲子排列,每个号房进去的地方都钉着个牌子,防止考生进错。
整个贡院,这样的号房足有两百多排!
号房大致也就是半丈宽,半丈纵深,不到一丈高的一个狭小空间,里面的陈设非常简单,就是两块寸许厚木板。
外面一块大概齐腰高,当书桌用的,同时也是关考生的,可以翻开,一边是合页,一边是一把锁。
里面一块大概齐膝高,当椅子同时当床用的,考生身高超过一米五的话那躺都躺不平那种。
万历看了看号房的陈设,那都不由得皱了皱眉头。
这简直就是折磨人啊,要知道会试可是要考三场,每场都是三天,九天时间,吃喝拉撒全在这狭小的空间里面。
关键这号房还没有门,二月份的时候京城的冰雪还没融化呢,晚上估计能有零下几度。
考生还不准带棉被,这寒风一吹,如果炭火再熄了,那真能把人冻成冰棍。
他看了看屋檐上垂下来的冰凌,又看了看地上随处可见的坚冰,不由得皱眉道:“这号房也太简陋了吧?”
没想到,沈鲤竟然还感概道:“万岁爷,这还算好的呢,微臣参加会试那会儿号房还是木板加黏土糊的墙,脏的要死不说,还到处漏风,而且还容易起火。
这还是元辅大人在万历二年的时候改建的,好歹还是砖瓦房了,基本不会起火了,就算起火,那也烧不到几个人。
以前的时候号房经常着火,烧死考生的事时常发生,天顺七年的会试足足烧死九十多个考生啊,我们那会参加会试的时候到了晚上都不敢睡死了,生怕一不小心炭火溅到墙上把号房给点着了。
现在就好了,就算炭火溅出火星子来,最多也就能把一个号房给点着了,而且会试开始的时候这中间的水缸里都会加满水,几桶水下去就能把火给浇灭了。”
这还算好的?
万历看了看号房外面成排的水缸,不由哭笑不得。
这意思不被烧死就算是好的了?
万历微微摇了摇头,随即果断道:“国丈,我们先给这些号房里面做一批煤炉子。”
他之所以把永年伯王伟都招过来了,那就是为了做煤炉子。
这烧煤没有煤炉子就用炭盆敞开烧肯定是不行的,敞开烧估计考生都要被煤烟熏死一大批。
永年伯王伟却是颇有些不解道:“万岁爷,您说的煤炉子是什么样的炉子啊?”
这会儿可没有煤炉子,所以一般人家都不敢烧煤,烧了那真容易出人命。
现在的煤大多是用来炼铁和打铁的。
万历想了想,随即比划道:“煤炉子就是用来烧煤的,下面是个大致腰粗尺许高的炉子,上面再装上胳膊粗,丈许长的烟囱管。
这烧煤最重要的就是不能让煤烟熏到人,所以,这煤炉子包括上面的烟囱管都得封住不漏气,气只能从底下出煤渣的口子进去。”
煤炉子上面还要封住?
永年伯王伟琢磨道:“万岁爷,这上面都封住了,煤从那里放进去啊,从出渣的口子放进去吗?”
那肯定不行,出渣的地方和上面烧煤的地方是隔开的。
万历细细回想了一阵,随即又比划道:“这煤炉子不是个简单的圆筒,里面还得加点东西才行。
比如,中间得加一块阑珊一样的圆盘,煤炭在圆盘上面烧,烧完的煤渣子掉落到下面出渣口这一层,出渣口这一层也得加个圆铁板,不能让红红的煤渣直接掉地上。
上面那还得加两个圆盘,一个大的封住四周,一个小的大致碗口大小,带个吊环,能拿开放煤炭进去的那种。”
这样啊?
永年伯王伟琢磨了一阵,又问道:“万岁爷,那烟囱装哪里?”
万历又回想到:“烟囱肯定不能装中间,因为中间这个进煤的口子拿开之后还可以放水壶烧水,乃至架个小锅炒菜。
烟囱得装旁边才行,也就是说,这煤炉子的圆筒旁边还得伸出来一个跟烟囱差不多大小的斜台子。”
哦,烟囱是装旁边的啊。
永年伯王伟闻言,微微点了点头,随即又问道:“万岁爷,那烟囱管才胳膊粗,直接铸一丈长吗,这么长很难铸出来啊。”
烟囱哪能铸成一根整的啊。
万历微微摇头道:“烟囱管不用铸成一整根,那样反而不好装,你可以铸成几节,装起来就方便了。”
这样装起来倒是方便了,问题就是不能漏气啊。
永年伯王伟又问道:“万岁爷,这几节对接的地方都要磨得光光的吗,要不加工,直接对上,那肯定漏气啊。”
这东西你还磨得两面光光的,那多费时间的?
后世煤炉子拿什么密封的呢?
万历回想了一阵,随即恍然道:“这东西我们要做很多,密封那是越简单越好,能不加工就不加工。
你知道腌菜的坛子吧,外面一圈槽子那种,只要槽子里加点水,那就封住了。
我们的烟囱管,包括煤炉子和烟囱管对接的地方都可以铸一圈这样的槽子,不过槽子里不加水,我们直接用黏土敷上就行了。
整个炉子包括烟囱管,我们尽量不要加工,直接铸出来,刷掉上面的细沙就能用那种,这样我们才能做得快。”
哦,这样就不用加工了。
永年伯王伟缓缓点头道:“微臣明白了,这个倒是好做,加工点木模具直接铸就行了。”
万历想了想又问道:“你觉得这东西成本大致多少钱一套,如果你组织人手全力加工,一天又能做多少套出来?”
永年伯王伟估摸道:“这东西就没多少要求,用一火熟铁足够了,铸薄一点,大致也就是十来斤的一火熟铁,也就是二百五十文,再算上加工费用,大概也是二百五十文,一两银子应该能做两个。
至于一天能做多少个,这个得看征召多少匠户来做,这东西也就是翻砂铸造,两个熟练的铸匠一天铸二十套出来应该没问题。”
这么便宜?
而且算下来一个熟练铸匠一天能铸十套!
万历闻言,琢磨道:“那你先征召一千熟练的铸匠,每天先做一万套。”
啊?
每天做这么多?
这得花多少钱?
永年伯王伟估摸道:“万岁爷,一天一万套就是十万斤一伙熟铁啊,再加上加工费用,一天就是五千两啊,一个月就是十五万两!”
这个我们可以拿去卖钱啊。
万历微微笑道:“这种炉子卖一两银子一套应该有很多人要的,这还不是关键,关键是煤,我们哪怕把炉子做出来送人,一天光是烧的煤那都不知道能卖多少钱。
这个你就别管了,你只管做,第一批做出来先给这些号房全装上,就装合页那边,屋檐上揭掉几片瓦把烟囱升出去再用黏土封一下就行了,会试开始之前一定要装好。”
永年伯王伟连忙拱手躬身道:“微臣遵旨。”
对了,还有铁钳。
万历比划道:“你还得加工铁钳,就是夹煤和出煤渣的,不用做成打铁的铁钳那么结实,能比剪刀结实一点就行了。”
这东西简单。
永年伯王伟连连点头道:“微臣明白。”
第198章 不一样的会试
万历十四年二月初九,正是丙戌科会试开考之日。
这天一大早寅时刚过,京城还是一片漆黑之时,大街小巷便亮起了星星点点的灯火。
那稀疏的灯火渐渐向贡院汇聚,就如同融化的冰水汇成了小溪,小溪又汇成了河流,河流最终在贡院前面的广场上汇成了灯火组成的湖泊,整个内城东南角仿佛都被点亮了。
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会试对于读书人来说那就是最重要的事,没有之一。
这年头的普通人要想彻底改变命运,那就得金榜题名,一旦金榜题名,最少都是七品知县,一县之主啊。
更何况,只要不出意外,在官场上摸爬滚打十几年又或几十年,升到五品、四品、乃至三品、二品都是有可能的。
到时候,什么荣华,什么富贵,什么权势等等,那都不在话下。
所以,读书人对会试都相当的重视,但凡能参加会试的,那一个个都积极得很。
卯时还未至,天际才露出一丝曙光,贡院外面的广场上那都已经黑压压全是人头了。
当然,这些也不全是考生,也有来送考生的亲朋好友。
卯时整,贡院大门准时打开,考生那就如同湖泊决口一般涌了进去,飞快的散向自己号牌所属的考棚前。
紧接着便是禁军将士搜身入场了。
这大冬天的,那也是层层衣服都得扒拉开来细细查看,考生那都被冻得直打哆嗦。
不过,没人敢不把衣服敞开让人检查。
禁军将士可不讲什么客气,你不让搜身那就不让进,人家不一脚把你踹开就算是不错了。
更何况,这就是小意思而已,冰冷的号房里面三场九天那才叫难熬呢。
很多经过搜身的考生那都是直接和衣一抱便往自己的号房里疾步而去。
他们都想把东西放下来再整理自己的衣物。
结果,匆匆进入号房的考生那都惊呆了。
因为他们明显能感觉到号房里有点温暖。
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很快,他们便发现,号房里面多了个黑乎乎的铁东西,而且当椅子和床用的木板上还用纸镇压着张印了字的书签纸呢。
这个不可能是考题,因为考题有很多,每一场都有很多,不可能就这么薄薄的一张书签纸。
那些进入号房的考生那都不由得拿起书签纸看起来。
御赐煤火炉!
原来,两块木板之间的黑疙瘩是个煤火炉。
这年头是没人敢用煤炭烤火的,大家都怕烤着烤着人就没了。
煤火炉更是没人见过,因为以前铁是很难买到的,也比较贵,不可能有人拿铁做这么大个炉子。
这书签纸上印的其实就是御赐煤火炉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比如,不要直接用手去揭上面的盖子,小心给你手上烫得全是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