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万历极度叛逆 第206节
这又是一个矛盾了,水师不够强大去做海外贸易,那就不是去赚钱,而是给人送钱。
现在的海上可是没有王法的,那些殖民强盗信奉的就是丛林法则。
你水师实力比人家强,人家就跟你做生意,你水师实力没人家强,人家就直接开抢!
看样子,水师不能再拖了,得赶紧发展起来。
药材也得赶紧种,要不然明年估计药都不够卖的。
万历细细想了想,随即果断道:“元敬,你让各地屯卫尽量多开药田,还有,明年开春之后,神机营将士和神枢营将士每个月轮流来白河河谷开挖梯田。
每营每个月轮换一万人,不停的挖,把白河河谷挖通都没事,反正我们已经收复北平行都司了。”
啊?
白河河谷挖通,那得多久?
那可是几百里啊!
戚继光闻言,小心道:“万岁爷,明年我们不继续北征了吗?”
唉,打仗打的就是钱啊。
现在朕没那么多钱发军功奖励了。
再说了,发展水师也需要钱啊,很多很多的钱。
现在的关键不是开疆扩土,而是赶紧赚钱,满饷的明军才是无敌的。
万历想了想,随即解释道:“元敬,我们不能一直打,不停的打,将士们也需要休整。
而且,我们开疆扩土之后必须换来足够的利益才能支撑我们继续打下去。
现在北平行都司我们也就是拿下了,守住了,前期投入的粮饷、粮草辎重、武器装备、军功奖励,包括修建城池等等的消耗一千万两都不止了。
问题,我们还没从北平行都司获取一点利益,甚至就包括我们俘获的牛羊马匹,那也只是牛羊马匹而已,还没变成钱。
这么一直打下去,谁都扛不住啊,明年我们得想办法把北平行都司的资源变成钱才行。
还有,图们汗和土默特部的地盘那都比北平行都司大得多,我们拿下之后也得考虑守住的问题。
他们的地盘可是方圆几千里甚至上万里,我们现有的将士根本就不够镇守这么大的地盘啊。
所以,我们还得继续征召将士,不但京营要继续征召,边军也要继续征召,这又需要很多很多的粮饷。
朕也想一举荡平北虏,把漠南漠北全拿下,问题,这是不可能的,没钱这仗不能一直打啊。”
好吧,我着实有点急了,没有足够的钱,这仗的确没法继续打下去。
戚继光连连点头道:“万岁爷英明,微臣明白了。”
嗯,你明白了就好。
接下来就该考虑万盛堂药号怎么扩张的问题了。
如果按现有的药剂产量,一把扩充到大明两京十三省肯定不行。
明年一年能把药剂产量提到十万盒一天就算是不错了,这么点药剂还不够大明两京十三省用的呢。
看样子只能先扩充到南直隶了。
那边还有大明最大的船厂呢。
南直隶,朕是该去看看了。
万历细细想了想,随即果断道:“李神医,你多备点药剂,明年开春我们就去南直隶开万盛堂药号的分号。
南直隶的地盘可是比北直隶大得多,那边的人口更是比北直隶多了两倍都不止,而且那边平民百姓也比较有钱,我们这便宜的普通药剂一般人应该都能用得起。
朕估摸着,光是南直隶一地,一天两万盒药剂都不够,如果那边的商贩再把我们的药剂往江南五省贩卖,一天五万盒的产量肯定不够销的。”
南直隶那边的确比北直隶大,也比北直隶富庶。
李时珍连连点头道:“微臣明白。”
万历又细细交代道:“万神医,你负责准备人手,你算算北直隶各个州府县总共用了有医师,南直隶至少要翻倍。”
医师倒是足够多。
万邦忠连连点头道:“微臣明白。”
这药剂生意好像也只能这样了,明年把南直隶做起来就差不多了。
问题,一天五万盒药剂毛利也只有三千两啊,一个月还不到十万两呢,这点钱还不够。
还有什么来钱多又来钱快的生意?
卖布吗?
万历细细想了想,又问道:“元功,现在布生意怎么样?”
英国公张元功连忙细细介绍道:“万岁爷,我们现在一天产的布都超过三万匹了,一个月都有上百万匹了,一匹布算六十文的毛利,现在我们一个月光卖布都能赚五六万两了。”
这才刚刚起步呢,你这布生意做得还不如卖药赚钱。
万历很是干脆道:“这还远远不够,以后每年都要翻一倍,明年一个月就要产两百万匹布。”
啊?
这又得投多少织布机?
英国公细细想了想,随即小心道:“万岁爷,这么翻下去布太多怕会卖不完啊。”
这个你不用操心,凭借现在大明这布的质量,占领全世界市场那都没一点问题。
现在的关键就是钱。
朕必须赚足够的钱才能把水师发展起来。
这足够的意思不是几万两几十万两,几百万两都不够,真正要做到明军满饷,那需要的钱是数以千万两计的。
问题,朕上哪赚这么多钱去呢?
万历不由皱眉沉思起来。
英国公张元功见万历突然间皱着眉头不说话了,不由得吓了一跳。
他说错什么了吗?
第229章 粮饷从何来
十一月初,京城眼看着就要下雪了。
万历召集众人商议了一番,便带着一大家子人匆匆回到了皇宫。
不过,他并没有去管什么朝堂之事。
这会儿他满脑子都是怎么赚钱,让明军满饷无敌。
至于朝堂之事,这会儿那些文官咬得正来劲呢。
沈一贯和申时行旧党、张四维旧党、张居正旧党那都已经咬得不可开交了。
他们一看六部尚书级别的朝堂重臣很难咬下去,干脆就开始咬六部侍郎、五寺主官,乃至六部员外郎、五寺少卿一级的了。
这些级别的官员那就多了,够他们咬几年的了。
他现在也懒得管这些,随便他们去咬,随便谁掌控的职位多,谁掌控的职位少。
反正只要皇党成长起来了,这些人的末日也就到了。
这个时候最重要的还是赚钱。
大明水师都还没发展起来呢。
这会儿可是海上争霸的时代,步卒他都征召了七十余万了,水师那不也得来几十万啊。
那又得多少钱?
第二天一大早辰时许,他还坐在御书房里满脑子想着怎么赚钱呢。
李玄成突然探头道:“万岁爷,余大人来了。”
那让他进来啊。
万历颇有些心不在焉的点头道:“宣。”
很快,余有才便疾步而入。
君臣一番见礼之后,他便捧着个账本模样的东西小心道:“万岁爷,原代藩的田地和人口早就清点完了,您现在有空处理吗?”
这事他在外征战的时候着实没法处理,因为涉及到的田地和人口实在是太多了。
他接过账本细细看了看,那都不由得暗自冷哼一声。
这个代藩,真是无法无天了,竟然奴役了两百多万平民百姓!
大明《赋役黄册》上的人口之所以一直不增长,那就是这帮藩王联合土豪乡绅和有功名的读书人瞒报人口。
他们就是要把藩国里的平民百姓逐渐变成奴隶,不给平民百姓办户籍,这样平民百姓就永无出头之日,只能免费给他们种地,饭都吃不饱。
两百多万平民百姓,大致四五十万户,而代藩和蒲州三大豪族兼并的田地足有将近一千五百万亩,如果平均分一下,每户最少能分到三十亩。
这么分合适吗?
他并不是舍不得这些田地,也不是不想让老百姓丰衣足食。
问题,这么分不公平啊。
现在大同镇和平阳府那边很多农户家里也就十来亩地,他给这些人每家分三十亩,那原本就十来亩地的农户会怎么想?
原本穷得连户籍都没有的奴隶比他们的地还多三倍?
这平均分为什么不连他们这些有户籍的农户都算上?
民间就是这样,不患寡而患不均。
大家都穷没关系,你是什么都没有的奴隶,我甚至还有点可怜你。
但是,你突然间田地比我多三倍,那我就受不了。
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呢?
难道大同镇和平阳府所有人都平均吗?
那其他州府的人又有意见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