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万历极度叛逆

大明万历极度叛逆 第249节

  其实,里面也没什么,一个城门洞般的通道进去之后就是个圆弧形的山洞,中间就一大堆煤渣子,上面一个脸盆大的天窗,其他就没什么了。

  万历却是颇为兴奋道:“你们看,这种窑炉是可以重复使用的,周公说用几百年都没有问题,而且,一炉能烧出几万块砖来,比那种土砖窑多了将近十倍。”

  这个。

  他们好像明白了。

  戚继光小心的问道:“万岁爷,您的意思,让我们建这种窑炉造砖?”

  万历连连点头道:“对,修建城池堡垒的材料就准备砖最费时间,朕看他们建土窑烧砖建一个都要费好多人工,而且还得费几天时间,而且土砖窑烧出来的砖还不多。

  这种窑炉一天就能出一窑,而且相当于将近十来个土砖窑的出砖量,你们如果能建上百个这样的砖窑,那随随便便派一万人马一天就能烧出相当于上千个土砖窑的砖来。

  你们想想,这么烧砖我们修建城池堡垒是不是就不用考虑造砖的问题了?”

  这个倒是有道理。

  问题,修建城池堡垒不光需要砖啊。

  戚继光小心提醒道:“万岁爷,修建城池堡垒还需要很多木材。”

  这个简单。

  万历不假思索道:“木材可以让水师将士去砍,建房子的木材用不了多大的树,深山老林里多得是,而且,金陵那边还有很多水力锯床,朕让他们把木材锯好送过来,你们什么都不用管。”

  那就没多大问题了。

  至于铁钉和石灰什么的,那都用不了多少,而且到处有买的。

  众将闻言,那都不由的缓缓点了点头,以示明白。

  万历见状,细细交待道:“你们等下就各自带一百匠户回去,召集人手,让他们教你们挖窑炉,第一批,你们都挖上一百个。

  注意,窑炉要挖在离煤矿近的地方,附近还得有很多粘土,窑炉建好了你们就开始烧砖,使劲烧,不停的烧。”

  这一下蒲州三大豪族余孽和北虏都被他给玩懵了。

  他都下旨了,准备征讨北虏,结果,不但京营没动静,九大边镇那都没一点动静。

  如果说几天时间没动静那还正常,毕竟几十万大军出征不能说走就走,十天半个月没动静那也勉强说得过去。

  问题,一个月都快过去了,各路明军还是一点动静都没有,甚至集结的迹象都没有,那就有点不正常了。

  这光打雷不下雨,可把北虏各部给玩坏了。

  他们是天天提心吊胆啊,生怕大明小皇帝突然间又跟他们玩突袭。

  这小子每次都这么玩啊。

  他们都认为明军不可能打过来的时候明军偏偏就突然间打过来了。

  那么,万历这一个月又在干什么呢?

  他竟然带着京营将士和匠户在避暑山庄南门修建卫城!

  这家伙,天天穿着龙袍在那里指手画脚的,好像生怕别人看不到一般。

  他是怕有敌人从南面打过来吗?

  这就是开玩笑了,南面百余里全是京营的屯田啊,再过去就是京城,若是有人能从南面打过来,大明就要亡了。

  现在京营和边军都兵强马壮的,水师也在飞速发展壮大,京城方向就不可能有敌人打过来。

  所以,他在避暑山庄南门修建卫城就好像在跟人开玩笑一样。

  蒲州三大豪族余孽和北虏甚至都认为这就是个幌子。

  小皇帝是在麻痹他们呢。

  这小子指不定又在什么地方偷偷集结人马,准备突袭。

  甚至,那穿龙袍的身影都有可能是假的,这小子可能都不在避暑山庄了。

  其实,这一次他并不是在麻痹蒲州三大豪族和北虏。

  他是真的在避暑山庄修建卫城。

  这些天每天一大早辰时许他都会带着戚继光、永年伯王伟和黄承玄等人赶过来,在那里比划。

  卫城里穿着皇袍指手画脚的就是他本人,不是什么替身。

  不过,他并不是在指挥京营将士和匠户干活。

  这座卫城准确的来说是按守御千户所规制修建的,面积并不大,也就里许方圆,里面也就能住一千余户边军屯卫而已。

  不过,里面该有的都有,千户衙门、校场、粮仓、马厩、屯卫及其家人居住的院落等等,密密麻麻的,排得满满当当。

  京营将士和匠户们忙活了将近一个月,这座卫城也快完工了。

  这天一大早辰时许,朝阳初升,万历又带着戚继光、永年伯王伟和黄承玄等人来到南门的城门楼上比划起来。

  新卫城其实就是他打造的一个模板,以后塞外的卫城就按这个模板来建。

  他改进的地方有很多。

  比如,这城门楼,那就不是以往那种硕大的楼房了,而是一个平顶的,就跟个烽火台一样,四周还都有箭垛,只不过面积比烽火台大,顶上就是个平台。

  这个主要是为了修建起来快,以前那样的城门楼那简直就跟座大殿一样,而且还是建在城墙上的大殿,修建起来麻烦得很。

  现在这种城门楼那就不是楼房,而是个平台加一圈箭垛,而且木材和砖什么的那都是现成的,这么一个平台一样的城门楼一百京营将士几天就能建好。

  新卫城里面其他建筑那都追求的是一个快字,能建多简单就建多简单,能建多快就建多快,甚至,城墙都只有丈许高,这也是为了快。

  万历看了看下面整整齐齐的建筑,又看了看新画好的图纸,随即问道:“兴参,材料都算好了吧?”

  黄承玄闻言,连忙躬身把手中的账本递上去,郑重道:“万岁爷,都算好了。”

  这账本可是详细得很,修建这座卫城需要多少砖,多少木材,多少石灰,多少铁钉等等都有,后面还有详细的清单,城墙、城门楼、千户衙门、屯卫居住的院落等等,都需要些什么材料那都有详细的记载,而且还都有编号。

  万历细细看了看,随即微微点头道:“嗯,不错,你再好好计算一下,这些材料一次性拉到塞外需要多少马车。

  马车就是那种带框的,不用带顶棚,不能被雨水淋到的材料就用油布盖住,这样的马车造起来简单。

  这些都算好之后,你编辑成书,书名就叫《守御千户所规制》,你编好之后赶紧交给尔张去排版印刷,先印十万本出来。”

  黄承玄连连拱手躬身道:“微臣明白。”

  万历又细细交待道:“国丈,你这里也要开始准备马车和匠户了。

  这修建一座守御千户所的材料不管需要多少马车来拉,你最少要配齐十套,专门修建卫城的匠户除了原来北平行都司那五万再给配三万,凑齐八万,分成八十个小队。

  尔张那里书印刷出来之后你先给每个小队发上一百本,然后让他们拿着书好好在这建好的卫城里看一看,每个建筑怎么建都要看清楚。”

  永年伯王伟闻言,连连拱手道:“微臣明白。”

第278章 迅雷不及掩耳

  九月的京畿,金黄的麦穗和稻穗随风起舞,就如同波浪一般。

  京营将士那都开始带着家人收割粮食了,丰收的喜悦洋溢在每个人的脸上,田野里到处都是欢声笑语。

  这个时候,万历突然间又下旨了。

  他竟然命九大边镇集结骑兵,准备出击!

  说实话,蒲州三大豪族余孽和北虏都被他玩得有点无语了。

  他可是六月初就下旨了,要准备征讨北虏。

  结果,准备了三个月,还是一点动静都没有。

  这一次九大边镇的骑兵倒是按他的旨意开始集结了。

  问题,京营没有开始集结啊。

  所有京营将士都在家里收割粮食呢,一点集结的迹象都没有。

  这叫准备出击?

  北虏诸部都被玩得有点麻木了,他们收到消息之后不但没有往北迁徙,反而跑南面九边附近的草原上放起牧来。

  他们大抵是想趁京营还没集结把南面的牧草啃光,等京营开始集结了,他们就开始往北迁徙。

  这一次万历倒不是光打雷不下雨。

  他下旨让九边骑兵集结之后又发出诏令,通告大明两京十三省所有都司卫所,除了边军屯卫和沿海屯卫,凡是有屯卫军籍的都可以坐水师快船赶来京城,去南苑操练选拔。

  紧接着,避暑山庄里又跑出一条条马车组成的长龙来,每一条长龙那都是由上千辆马车组成的。

  这些马车还不是神机营的粮车,也不是神枢营的战车,而是那种四面都带着大致两尺高木板的槽车,这个有点类似的边军粮车,用来运粮食肯定很不错。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他派出车队去大同镇运粮倒也正常。

  大同镇那边的边民每年都要上缴将近一千万石的军粮呢,这会儿粮食都成熟了,派马车去拉再正常不过了。

  这些马车貌似还真赶去大同镇了,而且在一趟一趟的从大同卫附近往龙城卫拉粮食。

  看样子,小皇帝是真准备北征了。

  不过,北虏诸部还都没开始往北迁徙。

  没办法,大明小皇帝玩了他们三个月了啊,吓得他们都不敢在大明九边附近的草原放牧。

  那里的牧草都在疯长啊,北面的牧草却被啃得差不多了。

  他们不趁京营还没集结赶紧把南边的牧草啃了,让北面的牧草长起来,到了冬天牛羊马匹吃什么?

  万历到底想干什么呢?

  这都九月份了,最多再有两个月时间塞外就要下雪了。

  他这个时候还不集结京营出击,今年还打个毛线啊?

  九月初十庚申,一大早卯时许,天刚朦朦亮,避暑山庄南面突然想起一阵滚雷般的马蹄声,上万禁军轻骑排成一条长龙鱼贯而出,直奔宣府镇方向而去。

  紧接着,京营骑兵就好像突然间接到诏令一般,纷纷从各自屯驻的百户所上马,百川汇流一般往宣府镇方向狂奔而去。

  神枢营的战车随后跟上,神机营也随之而动,不过,他们去的是南苑方向。

  小皇帝又要搞突袭!

  蒲州三大豪族的余孽发现之后那都来不及了。

  这会儿顺天府通往宣府镇的官道上密密麻麻全是京营骑兵啊,他们想从这些京营骑兵丛中穿过去报信,那不找死吗?

首节 上一节 249/50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谁教你这么当兵的!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