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万历极度叛逆

大明万历极度叛逆 第293节

  朕怕个屁。

  万历直接挥手道:“赶紧去领人家来觐见。”

  俞咨皋连忙拱手躬身告退,一溜烟往宫外跑去。

  没过多久,他便领着两个身穿水师将士戎装的人,疾步而入,拱手躬身道:“万岁爷,李旦、李国助带到。”

  李旦和李国助连忙趴地上磕头道:“草民参见万岁爷。”

  这两个人一个看上去三十多岁,一个看上去二十多岁,不像是父子啊。

  万历抬手让他们平了身,随即问道:“李旦,这是你儿子吗?”

  李旦连连摇头道:“不是的,万岁爷,国助是草民的族侄,草民没有子嗣。”

  哦,原来是没有子嗣啊,李旦若是有儿子那就不会将生意传给义子郑芝龙了。

  万历微微点了点头,随即问道:“你这是决意归顺朝廷了吗?”

  我敢不归顺吗?

  俞咨皋这家伙带着人把我老家都围了。

  再说了,您这开出的条件比那帮家伙开出来的条件高多了。

  李旦连连点头道:“草民以后就听万岁爷的,万岁爷让草民干什么,草民就干什么。”

  嗯,算你识相。

  那就先交个投名状吧。

  万历很是干脆的问道:“你以前听谁的,或者说,你在朝堂之上的靠山是谁。”

  李旦毫不犹豫道:“草民以前听沈惟敬的,草民不知道朝堂之上靠山是谁,沈惟敬就没跟草民说过,草民只管拉货做生意上缴利润。”

  沈惟敬?

  这家伙好像是历史上负责跟东瀛倭寇谈判求和的。

  不过,沈惟敬并不是朝堂官员,而是突然间冒出来的。

  万历闻言,颇有些好奇道:“沈惟敬都不跟你说靠山是谁,你为什么要听他的,还给他上缴利润?”

  这个怎么说呢?

  李旦细细解释道:“万岁爷,沈惟敬出身平湖名门望族,清溪沈氏,他父亲沈坤本就是负责管着海外生意的,草民自然得听他的。”

  这家伙也出身平湖名门望族?

  万历有忍不住好奇道:“平湖沈氏很有名吗,朕怎么没听说过?”

  这个怎么说呢?

  他们再有名也不可能比您朱明皇室有名啊。

  李旦那是异常小心,生怕说错话。

  因为他听闻当今天子脾气不是很好,动不动就砍人,他可是海盗头子,一句话说错,那就可能被拖出去砍了。

  他细细回想了一下,随即小心道:“平湖沈氏在东南的确有点名气,他们这一门出了九个进士,从宣德朝平湖设县开始一直到嘉靖朝,沈氏一直有人在朝堂上任职。

  沈惟敬的族伯沈垣在嘉靖朝还曾出任广东惠州知府,只是嘉靖朝以后他们就没人中进士了,所以被上面人派来管海外生意了。”

  他们上面人到底是谁?

  这个万历真的很想知道。

  他想了想,随即问道:“你觉得平湖陆氏和平湖沈氏谁上谁下?”

  这个还用问吗?

  李旦不假思索道:“万岁爷,平湖名门望族里面灵溪陆氏那就是第一啊,清溪沈氏根本就没得比。

  灵溪陆氏从汉朝开始就是江南四大豪族了,东吴太守陆绩,东吴大都督左丞相陆逊,包括本朝的少保太子太傅左都督锦衣卫都指挥使陆炳都是平湖陆氏出身。”

  陆绩、陆逊、陆炳!

  陆光祖这么大的背景?

  看不出来,真看不出来。

  平湖陆氏千余年前就是江南四大豪族了,他们能是海盗的后台吗?

  算了,这家伙就不知道上面什么情况,问也无用,还是问点有用的吧。

  万历细细想了想,随即问道:“东南海盗一直没有断过吧?”

  哎呀,问到海盗了,千万小心。

  李旦细细想了想,这才小心道:“万岁爷,嘉靖朝以前的草民不是很清楚,从嘉靖朝开始,东南的海盗的确一直没有停过,从汪直到徐海到许栋再到林凤,那都是出了名的。

  万岁爷,草民跟他们不一样啊,草民就是老老实实拉货做生意的,从未带人上岸劫掠过,也未曾伤过一个平民百姓。”

  你的确不一样,你若是有劣迹,朕就不会考虑招抚你。

  万历微微点了点头,随即问道:“你是接了林凤的班吗?”

  这个怎么回呢?

  李旦咬牙点头道:“是的,林凤有了点实力就越来越张狂了,上面人都有点管不住了,所以,上面人发动朝廷大军围剿林凤,这家伙还想跑,结果被上面派人做掉了。”

  哦,原来林凤是被自己人干掉的,难怪突然间就销声匿迹了。

  说实话,这海盗是真不好剿,因为海域太辽阔了,再多的舰船都围不住。

  汪直和徐海其实都是被骗上岸给干掉的,林凤也是被自己人干掉的,根本就不是被剿灭的。

  万历细细琢磨道:“海盗之所以一直剿不灭就是因为海外贸易的利润足以让你们豁出命去吧?”

  这个利润我就没拿多少啊。

  不过,就算全加起来才一成,那也足够让我们豁出命去干了。

  李旦连连点头道:“万岁爷英明,这海外生意利润的确足以让人不要命。”

  万历感叹道:“所以,围剿就是错误的,是吧?”

  呃,您这话问的,我怎么回呢?

  李旦细细想了想,灵机一动,连忙拍道:“万岁爷英明,围剿的确没什么用,这海外生意利润这么大,不管怎么围剿,总会有人铤而走险去做,唯有万岁爷把这生意做了,海盗才会消停。”

  嗯,不错,有点头脑,说到点子上了。

  万历微微点了点头,随即郑重道:“那你就帮朕把这海外生意全做了,怎么样?”

  还能怎么样呢?

  我这来都来了,干啊!

  我若是说不干,你不把我砍了才怪呢。

  李旦连连点头道:“草民都听万岁爷的,万岁爷说怎么做,草民就怎么做。”

  嗯,不错,有前途。

第326章 改稻为桑的迷局

  这海外生意怎么做呢?

  万历细细想了想,随即问道:“现在你们主要跑哪些地方的生意?”

  这个能欺君吗?

  欺君那就是找死啊!

  李旦老老实实的道:“现在我们主要跑的是东瀛、安南、吕宋、暹罗、三佛齐,其中吕宋被西班牙人占领了,我们跑去是跟西班牙人做生意。”

  这些地方的生意如果都能抢了,那估计都不止三千万两一年了。

  万历微微点了点头,随即问道:“那你们主要卖些什么货物?”

  这个问题倒是没什么,我都说了跟倭寇做生意了,万岁爷都没生气,买卖什么东西那自然更没有问题。

  李旦细细介绍道:“我们卖的主要是生丝、丝绸、布匹、瓷器、茶叶、药剂、漆器、铁器、白糖等,另外我们还从南洋进购香料、香檀木、珍珠、象牙、砂糖等货物销到大明和东瀛。”

  生丝和丝绸?

  万历颇有些好奇道:“你把生丝和丝绸摆在最前面,这是因为生丝和丝绸需求量最大吗?”

  李旦连连点头道:“是啊,万岁爷,每年我们能拉出去多少生丝和丝绸人家就要多少。

  生丝和丝绸的利润也高得惊人,我们大明的生丝进价是五六钱一斤,贩卖到东瀛就是五六两一斤,如果织成了上好的丝绸,那利润更是能达到二十倍以上。

  我们每年贩十多万斤生丝到东瀛就能赚五六十万两,葡萄牙人也进购广州府那边的生丝贩卖到东瀛去,他们一年也能赚五六十万两。

  丝绸在我们大明编织的人工成本大概也就是两三钱一匹,织丝绸一匹耗的生丝也就是一斤左右,但是,织好之后贩卖到东瀛就能卖到十五六两一匹。”

  这生丝和丝绸竟然这么赚钱!

  对了,某部戏里好像有改稻为桑的情节。

  万历想了想,又问道:“如果一亩地全种上桑树能出多少斤生丝?”

  李旦细细介绍道:“这个没有定数,按唐甄《惰贫》中记载,一亩之桑获丝八斤,按叶世倬《劝业桑田告示》中记载,凡好田种麦谷,每亩丰年纵收二石,不过值银一两,若使种桑叶,每亩采叶饲蚕可收水丝九斤,值钱五六两。”

  这一亩就算八斤,哪怕按五钱一斤收购,那也是一亩地四两银子,而一亩地出产二石粮按南直隶的粮价那也就值一两银子,改稻为桑真可行吗?

  生丝的利润这么高,为什么不把能种桑树的地全都种上桑树呢?

  如果历史上真有改稻为桑这一出,那嘉靖就被严党给耍了!

  嘉靖就不去了解生丝的产量和织一匹丝绸需要多少生丝,严党说需要将太湖周边九县之地全部改稻为桑才能凑足五十万匹丝绸,这纯粹就是为了兼并田地。

  如果按一亩八斤生丝产八匹丝绸来算,五十万匹丝绸就只需将七万亩耕地改稻为桑就行,太湖周边不管哪一个县最少都是几十万亩的耕地啊!

  严党就是想借此来兼并田地,太湖周边九县的耕地加起来估计七百万亩都不止,只需七万亩,他们要九县之地,这不是兼并田地是什么?

  这点从严党开出的田地价格也能看出来。

  他们竟然开出了六七石粮一亩的超低价!

  太湖周边的田地,丰年那是五十石左右一亩,一般年份都要超过四十石一亩,就算是灾年那也是三十多石一亩,他们竟然只出六七石!

  嘉靖如果真同意改了,那严党就赚翻了。

  所以改稻为桑就是严党精心策划的一个骗局,目的压根就不是为了产丝绸,而是为了拿着圣旨去兼并田地!

首节 上一节 293/50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谁教你这么当兵的!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