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兵圣 第101节
还有马匹,牲口的草料,士兵们的口粮等等。
最主要是马匹与牲口消耗的草料与精料,加上看病,修马蹄等等,近百匹马,两百余头牲口,每年也要花费万把两银子。
还有军备等。
如果朝廷不养,没人愿意养的。
天下聪明人很多,自己提出的军队经商养活自己,其实南方多得是,比如应天营,应天营的士兵就在城里经商,可经商后军纪也就废了。
所以金陵百姓讨厌应天营的士兵,当时自己也看见了老百姓们的态度。
自己想要足额兵源,又还要按照精兵去打造。
对士兵们提出要求,那么自己也要承担最多的压力,王信并不觉得有哪里不对。
赵雍却感到不可思议。
这哪里是当将军,更像是给士兵们当长工。
难怪下面的人拥护,军纪遵守的严格,可真要是来学,没几个将领愿意学的,谁疯了这么伺候手下当兵的,大多数更想安逸。
河西小营的租金只够少部分,维持的集市,也是安定士兵们的心,让他们的家属有活干。
目前的态势,还需要找到新的财源。
否则坚持不了半年,除非朝廷能准时调拨粮草军饷。
所以还得多打几仗,多获得一些战利品。
把账目算明白。
告诉士兵们事实的真相。
购买军备,增加战马和牲口,这些是为了打胜仗,让士兵们付出更小的代价,剩余的战利品,是为了他们日后的保障,准时发放军饷。
理由够不够?
有些人眼里是够的,有些人眼里是不够的。
每个人的想法不一样,追求也不一样,无关好坏,人本来就是多样性的,而军队要的是统一,把一个个单独的人合成一个整体。
接下来就是自己要做的。
符合自己想法。
一个思路。
能在这个方向上团结起来,为之一起出力,共同奋斗的军官,通过合格的军官,去影响下面的士兵。
这就是一个整体。
无往不利。
刘通部要经过筛选,赵雍部当然也需要,不过名额不够,王信只能先挑选两个看起来还不错的人检验下,剩余的人还要等半个月。
仙居仿佛迎来了重生。
每天的早上。
王字营的军士们出操,出操完后,开始带领城里的百姓清理外城的废墟,从废墟里把死者抬出来,在城外进行安葬。
每一天都在发生变化。
内城恢复了生气。
外城也逐渐变得干净。
近万人的劳动,在汗水之中,冲淡了麻木与绝望,开始恢复生机。
县令王文耀第一次见到这样的将领。
实在是有些无法形容内心。
是真的。
古书上记载的竟然是真的。
天下竟然真的有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保家卫国的军队。
自己以前一直误会岳飞啊。
也是。
连自己都能明白的道理,岳飞如何又会不懂呢,只不过他选择了不当聪明人而已,犹如眼前的王将军。
王文耀想通了,一刻不敢停留,连忙去找到王信。
“王将军,你要保重啊。”
王文耀激动说道。
王信与士兵们一起干活,正抬着倒塌的房梁,听到县令的话,感到一头雾水。
“我怎么了?”
王文耀叹了口气,许多道理,人家怎么可能不懂。
眼前的将军。
活不长啊。
实在是惋惜。
露出遗憾的眼神,王文耀深深看了眼王信,打算王信死后,一定好好把他的事迹记载下来,流传给后世,方能不辜负王将军。
想通了,念头通达,王文耀向王信拱了拱手,眼神坚定的离开。
王信愣住了。
总感觉此人仿佛看死人似的?
读书人不可理喻。
王信摇了摇头,继续和士兵们一起干活,周边还有城里的百姓,大家在冬日里,过节的这一天,所有人都在任劳任怨的干活。
能踏实干活的人,差不到哪里去,大多能成为顶梁柱。
第102章 两个选择
卢七带着自己的人手离开,王志没有阻止。
自从那名王将军出现,犹如一盆冷水浇下来,让气势正烈的倭寇收敛,不敢把台州境内当做无人之地,同时也恢复了冷静,许多人开始思考离开。
以前一直如此,趁机劫掠一把,然后离开,下次再来。
停留的越久越危险。
从最初的两三万人,到成功后部分的散去周围,慢慢的城中只剩下万余人,如果把所有的伤亡加起来,可能都超过了五千。
聪明的人已经看到了危险。
留下的人都在看大首领王志的态度。
大首领兵马最强,野心最大,天塌了有高个子顶着,所以很多人觉得在城里日子不错,等着与大首领一起富贵的那天。
“祁家老二来了。”
手下跑来通传。
王志在院内赏灯,听到后,请了对方进来。
不久,进来的人正是祁英豪,变化不多,脸上多了一丝阴狠,少了以前的阳刚,身后跟着几名手下,个个透出凶悍。
“大首领。”
“请坐。”
祁英豪对眼前的人感官复杂,以前是不愿意与他打交道的,后来,罗明杀了自己大哥,覆灭了他们祁家的基业,如此大仇,却在此人手里终结。
罗明竟然被他杀了。
王志比较喜欢眼前的年轻人,多次招揽,可惜都被拒绝,想来也是,毕竟是祁家,有自己的基业,不过今非昔比,王志重燃希望。
王志笑道,“最近如何?”
祁英豪露出笑容,当初的愤怒和悔恨,如今平静了下来,沉稳道:“干一些见不得光的买卖,为上头的人跑跑腿,一步步来。”
听到祁英豪的回答,王志越发喜欢,可也越发失落。
一步步来,说明眼前人脱变成熟,而且也有了他自己的道路,所以不会跟自己,既然如此,王志不再多言。
祁英豪看了看四周。
王志挥了挥手,周边的人都退去。
祁英豪说出来意:“提督朱伟不同意招抚,想要军功。”
听到这个回答,王志松了口气,脸色虽然难看,总比一直被吊着胃口强,一会儿,轻声笑道,“他想要军功,可以来试试。”
“大首领准备怎么做?”祁英豪好奇的问道。
王志沉吟了片刻。
没有回答。
祁英豪懂了,王志并不准备透露给自己,这是不相信自己,也是不相信自己头上的人,想了想,祁英豪说道:“顾伯爷说,大老爷还是想要招安。”
“大老爷”
王志出神片刻,念到这个称谓,神情严肃。
祁英豪知道自己看不透王志,没有自作聪明,老老实实传话,“朝廷没钱,亏空越来越大,太上皇很生气,东南要恢复安宁,尽快补齐窟窿,大老爷不希望再年年闹倭。”
王志也算是一方豪杰,愿不愿意接受招安,祁英豪觉得希望不大。
当然。
毕竟读了书的人,他们这种没读多少书的人很难理解。
想法不同。
王志闻言冷笑,一下子猜到了对方的心意,“招安了我,用我掉头去对付倭寇。”
祁英豪没有意外,这也是他所想,前朝的水浒传,本朝也在流行。
所以祁英豪也觉得王志很难同意,除非朝廷给更好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