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兵圣 第105节
托贵妃省亲的府,周边的街坊市民把最近热闹的戏看了个够够的。
人们都跑去看戏,主子们也知道府里人辛苦一场,没有功劳也有苦劳,这几日倒也不拘束,内外都快活不已,许多人也赶去看戏,府里倒是空了一大半。
宝玉也去看了,看了几回失了兴趣,于是想着去见见林妹妹。
几月来,林妹妹变得越发不同,言语少了些,却爱看起了书,经常弹琴,又在学吹箫,幸亏老祖宗没说她,自己得去和林妹妹说说,不能由着自己的性子来。
离开宁国府,经过一处无人的小书房,忽听到屋内有呻吟之韵,贾宝玉当即得知是怎么回事,好奇心大起,轻轻靠了过去,舔破了窗纸仔细往里看。
果然是一男一女在干那事,男的压住女孩子,那男的不是别人,还是自个的小厮茗烟。
到与旁人不同。
贾宝玉起了玩心,一脚踹开门,一边大喊道:“好啊,了不得啊!”
男的吓得像只受惊的猫凌空飞起,身下的女子如何受得住,哎呦一声长怨,茗烟落地后浑身发抖,身下的女孩也清醒过来,羞的面红耳赤。
两人急忙穿衣服,贾宝玉也看得仔细,打量那女孩长得美不美。
茗烟看清楚来人,反而松了口气,知道自己头上这位爷虽然尝过滋味,实则内心仍不大,像个小孩似的一门心思爱玩。
那女孩长得不差,有一丝动人之处,穿好衣服后,一声不吭的跑了出去。
贾宝玉问是谁,什么年龄,茗烟却不知道,只晓得叫什么,大概十六七岁,贾宝玉直摇头,为那女孩打抱不平,茗烟倒不以为然,护着自家主子回去。
自从贵妃省亲,过了好几日,不光送了许多东西回家,还疼惜姐妹兄弟,让把大观园各处分给姐妹兄弟去住。
贾宝玉的怡红院靠近大观园大门,最近的院子是薛姨妈一家住的大院子,正门之后,左手边的方向,一片竹林,也就是潇湘馆住着林黛玉。
凸碧山庄在大观园的后门处。
入园之后,林黛玉倒是去过凸碧山庄几回,看过凸碧山庄的景色,只可惜故人不在,每次去了回来,林黛玉都郁郁寡欢,贾宝玉不知情由,婆口苦心劝林妹妹不要再去。
王信留在山庄的许多书。
有白话小说,如三言二拍等,又有牡丹亭、剪灯新话、喻世明言等,一篇篇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乐小舍拚生觅偶、玉堂春落难逢夫、蒋兴哥重会珍珠衫、卖油郎独占花魁等等。
这些书被晴雯收在箱子里。
还有一些书店出版的兵书,包括孙子兵法云云,这些兵书并不是禁物,各书店都有出版,甚至倭寇和高丽各国的商人经常来购买。
这些成品的厚书,不光文字印刷清晰,刻板也精美,各国模仿不来,所以成为畅销海外的奢侈品。
晴雯不懂,只知道这些是兵书,所以不敢乱看,主要是看不懂,打理的非常精细,经常拿出去翻晒,生怕生了虫,毁了这些兵书。
至于其他的书嘛。
倒是落到了林黛玉的手里,晴雯认得一些字,但认得的不多,林黛玉有时候看书,有时候来了兴致,也会教晴雯认字。
晴雯的身份不同,已经不是府里的人。
所以林黛玉没当丫鬟,王夫人也没有说话,加上王熙凤的关照,晴雯的日子倒也算是过得不错,算上半个主子的待遇。
“以爷的脾气,爷肯定不会留下来的。”
阳光正好。
林黛玉她们在廊外抱厦下无顶无框的小榻上坐了,外头是竹林,檐角挂着彩灯风铃,系着彩带,春风拂过,林黛玉听到晴雯的话,抿唇道:“他一身毛病,脾气最坏。”
晴雯无语。
最开始的时候还辩解,后来听紫鹃说,林姑娘和信爷拌嘴拌了一路,原本一个月的路程,走了两个月。
明白了原委,晴雯也就不再瞎说话,笑道:“不过也说不准,爷还打算去外头租一间院子,谁曾想战事就起了呢,我们爷的脾性,别人不知,姑娘难道不知,必然是不甘落后。”
晴雯有时候也不懂。
自己很小就来到了贾府,在贾府长大,贾府对下人给的也多,自己跟他才几个月,可有时候,不得不承认,自己都在为他想。
双手合十,阿弥陀佛道:“幸亏战事平了,爷也能回家。”
林黛玉努了下嘴,然后故意捏起晴雯的下巴,一脸的使坏,“别人我的确不知,我只知道啊,要是他有个好歹,你肯定哭也要哭死。”
晴雯不好意思,“我只是个丫鬟。”
林黛玉翻了个白眼,有些不开心,“什么丫鬟不丫鬟的,还不是他说的算。”说完,林黛玉转身去找书。
晴雯也没说话,出神的看着林黛玉的背影,林姑娘越发标致,府里的人谁也不否认。
连见多识广的老祖宗,也为这位外孙女自豪。
没想到,爷和林姑娘还有这么多故事,却从来没听爷说起过,反倒是林姑娘这里,嘴上天天说些难听话,实际却是整日打听。
年前的时候,林姑娘经常问宝二爷,让宝二爷帮忙去外头打听。
宝二爷带来了消息,说战事结束了,林姑娘才再没有问过。
到底是对长辈的关心,还是别的方面呢,晴雯不清楚,只是,晴雯嘴角动了动,欲言又止,信爷可是林姑娘你的叔叔呀。
这句话终归没说。
以爷的为人,他必然有分寸的。
何况。
信爷多半不会留在园子里。
园子虽好,却不是自己的家,晴雯一点也不留恋。
第106章 外姓的姑娘们
春阳正暖的潇湘馆浸在杏花风里,湘妃竹新抽的嫩叶泛着金边,千万片翡翠在晴空下筛落碎玉般的光斑。
贾宝玉快步入月洞门,侧边的素纱屏风被阳光穿透,只听见檐角的琉璃风铃正叮咚作响,声音悦耳,不禁抬起头,看见墨竹的轮廓投在青砖地上。
廊外抱厦下的小塌空无一人,只有摊开的《李义山诗集》,压着块青田石镇纸。
依稀听到屋内的笑声,贾宝玉心头一热,惦记着林妹妹,又内心紧张,生怕惹恼了妹妹,犹豫之间,视线落到书页,一行“飒飒东风细雨来”处。
连忙往下看,又是“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不禁呆了。
“这说的岂不是我。”贾宝玉喃喃道。
儿时就与林妹妹一起长大,偏偏妹妹脾气古怪,每回惹自己生气,偏偏自己一点气也生不出来,只要见到妹妹,再大的气也消失无影无踪,内心只剩下高兴。
如今长大了,倒是生分了起来,还不如儿时,至少儿时,妹妹还知道有我这个哥哥。
相思不得,又想念非常,喜欢的不行,不知如何是好,心都快碎了。
“哎哟。”
“二爷来了,怎么回事,好好的哭了起来。”
雪雁出门收起帘子,见到院子有个人,吓了一跳,气愤院内的婆子丫鬟们只晓得玩,连来了人也不知道,等看清后,却是贾宝玉呆在廊下一个人流眼泪,连忙出声问道。
贾宝玉说不出口,仿佛做坏事被抓了正着,连忙抬起袖子擦眼睛,一边辩解说:“沙子进了眼睛,揉了好一会也没出来。”
雪雁淳朴,贾宝玉的随口解释,她倒是信了。
走上前,边掏出手巾递过去,还踮起脚往贾宝玉脸上看去,边说:“我帮二爷吹吹。”
换个别的地方,贾宝玉最喜欢和女孩子玩,当然求之不得,可偏偏在林黛玉这边,他是半点浑也不敢犯,吓得退了两步,接过雪雁的手巾擦了擦眼睛,连忙笑道:“已经好了。”
里间。
林黛玉看着曲子。
曲名《五更转》,故事大致是伤心欲自经,惟思骸骨怎得归乡井,谁想灾危,番成侥倖。好似霍去病,感滕公救死,救死恩难泯,富贵穷通,皆由天命。
片刻前在廊下看书,与晴雯又聊起那人。
林黛玉倒有些后悔,见到了晴雯就容易想到他,想到他就忍不住问,问了之后就心烦,于是进屋,看起了曲谱,尝试用箫吹奏。
小时候学琴,后来到了贾府,贾府规矩大,外祖母曾说不喜欢女儿读书,因为读了书就喜欢胡思乱想,林黛玉想来连读书都不喜,那更别说弹琴,于是林黛玉藏了起来。
一直活在别人的规矩里,当知道父亲病重的消息,仿佛天都塌了,唯一全心全意对自己好的亲人,如果父亲有个三长两短,林黛玉只恐惧自己在世间再也无个亲人。
自己挂念父亲的病情,感激他的恩情罢了。
林黛玉看着曲子出神。
自己还是受了他的影响,要是以前,自己别说学吹箫,连弹琴都不会说出来。
“去时儿女悲,归来笳鼓鸣。”
林黛玉抚摸着玉箫,忍不住轻念一句,声音柔脆,穿透茜纱窗棂。
突然听到雪雁的声音,林黛玉怔了怔,然后默默收起玉箫,曲谱等,刚才周瑞家的来过,晴雯跟着去了,紫鹃从桌边起身,贾宝玉刚好进来,看到她们露出笑容。
“宝二爷来了。”
“我怪闷的,来瞧瞧你们在做什么。”说着话,贾宝玉却没看人,而是眼睛往里头瞧。
紫鹃忍不住露出笑,谁看不出贾宝玉的心思,好笑道:“我们有什么好瞧的,又不是外人,天天见,难道还不烦。”
“不烦。”贾宝玉连忙说道:“别说天天见,就是时时刻刻的见,我也不烦,心里只有欢喜。”
说着说着,贾宝玉已经走到林黛玉身边。
林黛玉拿起一本书安静的看,自己这位表哥从小亲昵人,只是现在不同以前,大家渐大了起来,偏表哥性子还似如常,颇为天真,自己倒不能惯着他。
越是理他,他越是来劲,只能如此冷淡些,他也才更加小心,不敢孟浪。
“妹妹看的什么书。”贾宝玉觍着脸上前,陪着小心靠过去,想要看是什么书,结果眼睛里全是林黛玉的容颜,只感班姬续史之姿,谢庭咏雪之态。
入眼之人般般入画,百般难描,自己再也是无法形容的女子。
听到贾宝玉的问话,林黛玉没理,过了一会,没听到动静,才轻轻转过去,看到贾宝玉的呆模样,终于被逗笑了。
这一笑还了得。
贾宝玉情真意深的说道:“妹妹尽管笑,笑的越开心,我也跟着开心,再也没有更开心的事。”
话音刚落,林黛玉知道贾宝玉又泛起了痴,知道此时不能再理他,重新去看自己的书,虽是看书,其实内心想的是刚才的曲。
“昨儿个在外头喝酒,倒是听人说起那王信。”
贾宝玉放了大招。
果然,林黛玉又回过头,也不说话,就是安静的看着自己,明明是对方想听,贾宝玉却一点也不愿意让妹妹等,乖乖的说道:“冯紫英说那王信真厉害,说他打仗很有本事,常人不能及。”
贾宝玉左右看了看,然后神秘兮兮道:“连太上皇老人家也夸过。”
原来是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