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兵圣 第106节
林黛玉失去兴趣,没心情去听。
于别人而言,于他而言,林黛玉什么都懂,可从自己而言,她只想亲人都好好的,也知道这些想法太过幼稚,所以不去问,也不去想。
贾宝玉苦恼了起来。
以往说起王信的事,妹妹喜欢听,今日说起的事,妹妹怎么不愿意听呢。
那王信是林妹妹的叔叔,她在京城难得的一个亲戚,自己如何不知道林妹妹的忧郁,贾府虽然也是亲戚,可贾府太大了,林妹妹总有寄人篱下的感觉。
又说了几句,林黛玉脸上更添不耐。
知道再说下去,林妹妹要生气了,贾宝玉才恋恋不舍的离开,到了院外,一步一回头,终于跺了跺脚,自己哪怕是这院子的一棵树也好呀。
贾宝玉伤心不舍的离开,来到平坦宽阔的大路,回去自己的怡红院,老远看到正园门,然后经过薛姨妈一家住的大宅院。
薛姨妈以前住的梨香院靠近后街,后来因为修建大观园,会有各色工匠人来人往的经过,所以贾府要请薛姨妈一家搬迁,因为担心怠慢了亲戚。
重新安排的院子位于王夫人正院东北东小院的东北边。
不光靠近内院,梨香院的面积本就很大,光屋子就有十几间,而薛姨妈现在居住的院子,更是梨香院的两三倍之大。
薛蟠是外男,在贾府内院不方便,所以在外墙有个侧门,薛蟠进出走此处侧门,通过荣国府与宁国府的之间的私巷进出。
薛家在京城有自己的府邸,规模当然不如贾府,连贾府的大管家赖大家的宅院都不如。
赖大家的宅院有荣国府花园的一半大小,薛家都比不上。
薛姨妈没了丈夫,独居才容易引起闲话,对儿子女儿的未来都不好,他们这等人家不比寻常人,方方面面都要往最好的去做,同时选的也是方方面面都好的。
至于看错了,选错了,属于是个人眼光的问题。
王夫人一定要留下薛姨妈一家,才是情深意真,否则外头人会说闲话。
如今薛家二房的哥儿小姐也来了。
一并被留下。
包括薛蝌也被留在贾府,薛姨妈必然是不放的。
这么小的年纪,没有大人的看顾,薛姨妈怎么可能放心薛蝌去薛府独居,无拘无束的,岂不是故意放纵这孩子学坏。
至于薛宝琴。
薛宝琴的性子,很容易受到老人喜欢,贾母就非常喜爱薛宝琴,爱不释手的留在身边一段时间。
后来大观园分了去住,留下薛宝琴一个难免太孤单,贾母才放了手去了大观园,但是没有和表姐薛宝钗同住,而是被送到稻香村李纨处。
与府里的姑娘们一样,由李纨看管着。
其实林黛玉也应该由李纨看顾。
实在是贾母疼爱,知道自己这外孙女心性与一般姑娘不同,所以才另选一处。
需知李纨是贾府长孙之妻,其父曾任国子监祭酒,等同于国学的校长,身份又高贵且清贵,有李纨这清誉的寡妇调教陪伴住在贾家,梅翰林家才挑不出礼。
可见薛姨妈用心良苦。
长辈的苦心,晚辈一般只会叫苦,薛宝琴这丫头,往日最是活泼,如今到了书香门第李纨的眼皮子底下,那才是委屈的不行。
李纨虽似木头,实则极有耐心,别说府里的三位姑娘,就算新来的薛宝琴,李纨也是细心照料,知道薛宝琴性子活跃,并不强硬的压迫,而是从各方面做出表率,又适当的松一松。
薛宝琴终于有了机会,来到了薛姨妈这里,扑在薛姨妈的怀里,哭着叫道:“大娘不心疼我,可怜我没人要的孩子。”
如果不看薛宝琴的模样只听其声,屋里人各个只怕心疼的要死。
薛姨妈抱着薛宝琴,哄道:“我的女儿,大娘怎么会不疼你,这都是为了你好。”
薛宝钗揉着手帕,笑着看捣蛋的堂妹,自己这堂妹,从小就精灵古怪,几年不见,倒也很想念她,却没想到模样出落的很,变了个人似的。
第107章 危机与机遇
薛姨妈她们在里间,院子另外一处的书房,薛蟠终于像个正经人,在堂弟面前一本正经的说话,还主动关心了几句堂弟读书的事。
自从堂弟薛蝌来了,书房就归了他。
薛姨妈知道自己儿子的德性,也知道薛蝌从小读书刻苦,天赋又不错,生怕耽误了薛蝌读书,不光第一时间把薛蟠的书房给了薛蝌,包括薛蝌读书需要些什么,早已命人时刻准备。
“现在京城都在讨论,其中关于那王信的声音不小,以前倒也是听过,无非是个当兵的而已,没想到才多久,竟然出息大了,此人倒是会钻营。”
薛蟠聊起了王信。
他们薛家的大揽总张德辉,奉自己姨父的命,捡了点生意和那王信去做,这么点事,还麻烦姨父来和自己的母亲说,直接吩咐自己一声不就行了。
现在连二叔也因为那王信张口,竟然亲自出海去采购火器,薛蟠内心颇为不爽。
四大家除了史家,竟都在给他干活了,好大的面子,自己都不能够。
薛蝌摇了摇头,解释道:“倒不全是因为他,父亲出海买火器是小,躲避东南纷争是真,如今倭患平息,父亲回来的日子大概也不远。”
“真要是大事,他有三寸不烂之舌也没用。”薛蟠不以为然,在堂弟面前犹如看穿一切,自信道:“仗着点聪明罢了。”
在京城的几年,下面的人都说薛大爷玩的嗨,其实苦处只有自己知道。
一个个都是爷。
一个个眼睛都长在头顶上。
自己在金陵那也是一霸王,到了这京城,方知道世界有多大,被人骂薛大傻子还得赔笑,也只能在下面的人面前耍耍威风。
如今好不容易老家来了亲戚,又是自己的弟弟,薛蟠想要表现一番。
薛蝌这些日子多在读书,倒也是清净,今日堂哥来了,能有个说话的人,薛蝌也很欢喜,只是堂哥的言论,薛蝌不喜。
把事情想的太过简单,原以为堂哥大了,长了年岁,见识也会长。
看来真如父亲所言,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堂哥走的地方倒也不少,可坐马观花浮于表面,浪费了自己的好机会,也浪费了时间。
见识还不如自己的妹妹。
换做是旁人,薛蝌懒得理会,随便附和两声,眼前的人是堂哥,薛蝌认真道:“小弟认为,是那王信将军本事极大,所以人人相助。”
薛蟠倒是没想到薛蝌会反驳自己,一时间不知如何接话。
薛蝌自顾自的说道:“常言雪中送炭的少,锦上添花的多,此乃人之常情,王将军本事大,别人不及也,所以林公才愿意伸手,乃至京城的贾府,不也都是如此么,不提四大家,那京营提督何等身份,名声上不如贾府,实则不比贾府差,不也是重视王将军吗。”
“说得对。”
外头响起清脆的声音,随后帘子被掀开,跳进来一小女儿,随后跟进来的是薛宝钗。
看到小姑娘,薛蟠有点怕。
这堂妹别看年龄小,胆子大得很,敢和自己顶嘴,甚至骂人,自己堂堂一个爷们还怕她,实在是丢人,薛蟠本来还想反驳堂弟,现下只想着抓到机会开溜。
薛宝琴笑道:“大哥哥是英雄,天下有数的豪杰,无论是他的朋友还是敌人,谁敢小觑他,大哥哥从来没有打过败仗。”
说起来也怪。
薛蝌正儿八经的解释,薛蟠一个字也听不进去,薛宝琴一口一个大哥哥,说话大喘气,薛蟠却不敢顶嘴,内心反而有所变化。
竟然真的改变了观念,仔细反思,这一想不要紧,真觉得这王信挺厉害。
“倒也是。”薛蟠老实承认错误,改口道:“冯紫英也很佩服他,冯紫英是将门之后,咱们一帮子人都佩服他,他言语里又佩服那王信,想来那王信将军的确与众不同。”
说着说着,薛蟠有点想通了,自己何必嫉妒他。
他怎么也姓王,如今和自己算得上是亲戚,他们薛家又帮了他那么多的忙,二房给他去买火器,大房帮他做生意赚钱。
这姓王的越出息,自己越有好处。
而且下回的时候,等冯紫英再说起此人,自己也有话接,告诉众人此人与薛府的关系,自己不也是有面子么,抬高自己的身份。
薛蟠恨不得抽自己两巴掌。
这么好的机会,自己错过好了几次。
薛宝钗一脸诧异,自从半年前闹出那一回,她也就不敢在哥哥面前说起那王将军,生怕哥哥又说起浑话来,没想到堂妹一句话,哥哥就变了态度。
薛蟠一脸悔意,看向薛宝钗道:“妹妹以前就提醒过我,可惜我太傻,当时应该听妹妹的话,多去亲近亲近那王信。”
薛蟠是个混账性子,薛宝钗如何不知哥哥品性,听到前半句就急了,生怕哥哥当众说出羞人的胡话,连忙啐了一声,捂着脸出去。
薛蟠才住了嘴。
如果真有本事,给自己当妹夫也不是不行,不过光游击将军不够,至少是个总兵吧,不过他才二十出头,已经是游击将军,就算是熬资历,成为总兵的机会也不小,何况都说此人有才。
至于贾宝玉,薛蟠撇了撇嘴,有点瞧不上,也就妈妈喜欢这样的乖宝宝。
薛蝌不知道堂姐怎么了,薛宝琴皱起眉头,看了看堂哥脸上的神情,又望了望堂姐离开后,留下还在晃动的帘子,总感觉不太对。
京城的确都在讨论,其中也有关于王信。
京营出征,寸草不生。骁勇善战,攻无不克。
倭寇平了。
这是太上皇的本事。
以前皇上用的都是什么人啊,把东南给祸害成了什么模样,那罗明死了,朝廷也就算了,至于功劳?不降罪就不错了。
朝廷还是离不开太上皇,太上皇一出手,天下就太平了。
京城百姓最爱讲江山社稷。
各个指手画脚。
然后又说起京营,京营又扯到那王信,首功是他,四战四捷也是他,随着京营捷报的消息,王信的名声也声名鹊起。
金陵。
京营还有金陵的应天营,以及各地调兵,大胜而归后,犒赏不提,王信也带着自己的人马回到了应天。
王信还是不明白。
到底是谁,用的什么诱饵,把王志的嘴都快钓的翘翻过来。
至于排挤自己,在台州布下的口袋,一点消息也不透漏给自己,不让自己分润军功,王志的战利品也不让自己沾,王信倒不是很在意。
再多的军功,对自己目前无用。
而杀倭寇,谁能杀倭寇,自己都支持。
然后是齐山念李武等人提拔把总,汤平恢复把总军籍,刘通提拔千总.
这些才是自己在意的。
军功已经够了,把这些军功落实才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