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红楼兵圣

红楼兵圣 第12节

  从革职县令到应天府知府,四大家的恩情够大了,然后呢,贾雨村为四大家办事的时候却三心二意,薛蟠之事明显是留了首尾,不愿意尽心办事。

  这也是王家军为什么厉害的原因。

  众人上下一心,焉能不强。

  也正是因为团结。

  众将官才越发愤怒,大有闹事的迹象。

第13章 要造反的王家军

  “诸位兄弟不要为难将军。”

  “朝廷有人不愿意将军灭倭,你们现在闹,为难的是将军。”

  还俗和尚刘通止住了众校官。

  在场大多数校官来自浙江义乌矿山,原来是穷苦大众,没什么见识,靠着敢打听话提拔上来,反而是刘通这个和尚更早从军,也见多识广。

  又是将军身边的亲卫,所以校官们倒也服他。

  众人第一次听到这个说法,见将军没有反驳,大为震惊。

  汤平也奇怪道:“倭寇在东南沿岸杀烧掳掠,对朝廷也不是好事,为何朝廷有人不愿意将军平倭?”

  汤平身边的贺宽以前是小旗官,多一些见识,但也不是很懂。

  还俗和尚刘通面色复杂。

  “我原来是张经节度使麾下一亲兵,此事兄弟们都知道吧。”刘通落寞道。

  “刘通和尚,你没必要谦虚,大家都知道你的本事,你何止是亲兵,你还是张节度使的亲卫队长呢。”

  有校官赞叹道。

  众人也都佩服,论武艺,在场没一个能靠近刘通。

  不过大家从军,学的是鸳鸯阵。

  任你多厉害的高手,在鸳鸯阵前也逃不过一死,更甚至连还手的机会都没有。

  反而因为王家军更重军纪,要求的是听话服从,一板一眼的操练鸳鸯阵,导致少林僧兵发挥不来自己的优势,所以许多僧兵很快又离开了王家军。

  不少僧兵还比较反感王家军的战法,临走前痛骂王家军非好汉。

  大家没想到的是,僧兵里武艺最厉害的刘通竟选择留下,呆在将军身边任劳任怨。

  最初还担心他对将军不轨,后来又发现,此人对将军忠心耿耿,其忠诚之心不比汤平贺宽两位把总差。

  贺宽把总小毛病最多,又喜欢吹牛。

  就算如此,要是谁敢在贺宽面前露出对将军的不满,哪怕只是抱怨将军制定的军规太严,贺宽把总知道后,必然赶出队伍,毫不留情,谁说情都不好使。

  曾经多次当众告诫自己手里的兵,抱怨他可以,抱怨将军不行。

  无论众人心思如何,性格多怪。

  可在将军面前,大家都是一条心,气氛和睦。

  刘通听到大家对自己的夸赞,欣慰之余,又心酸道,“七年前,张大人负责平倭,调全国之精兵,还有浙江巡抚,应天府知府等各位地方官员鼎力相助。”

  “五年前,终于取得本朝以来对倭寇的首次大胜,在应天府斩贼首一千九百级,焚溺死者甚众,当时号称自军兴来战功第一。”

  刘通刚刚说完,连忙补充了句,“那时候将军还未出现。”

  众人没有说话。

  这事还用比?

  王家军的战功之强,以一千五的兵力,只一年的时间,震撼整个东南就是最大的的证明。

  刘通继续说道:“好景不长,后来在当时还是金陵御史张吉甫的弹劾下,诬告张大人养寇糜财,屡失进兵机宜,虽征兵半天下,贼寇愈炽等理由,致使刚刚获得大捷的张大人,还有浙江知府,金陵知府等一众官员纷纷下狱,不久后,张大人更是被处死。”

  “朝廷难道不问清白?”

  众人惊奇道。

  朝堂上的事,还是几年前,他们当然不知道,那时候他们还在苦哈哈的挖矿呢。不过前些年官兵的确打败过几次倭寇,当时民间都在传,终于要消灭倭寇了呢。

  后来不知道为什么,官兵突然又连连大败,回到了原样。

  原来根由在此。

  众人皆不满。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那张吉甫与张大人不是一路人,张大人要立功,张吉甫就要坏事,后来我才得知,张吉甫还是当朝首辅周道丰的门生,张大人如何对付的过他。”

  众人第一次听闻如此秘闻,震惊之余,也更感朝廷昏暗。

  “不会有人要害我们将军吧?”

  汤平心思单纯,想问题也简单,脑海里一闪,神情当即严肃。

  此话一出。

  众人内心一沉,纷纷关切的看向自家将军。

  王信没想到又回到自己身上,感动之余,连忙说道:“朝廷的确有人不满意我,但也不至于害我,我去京城的事,林府林大人已经安排好一切,可我不能一走了之。”

  “有人敢害将军,咱先杀了他。”

  贺宽竟然当众骂道,“咱们王家军跟着将军,天下何处不可去得,谁要是对将军不利,那是打错了算盘。”

  更奇怪的是周围众人附和。

  更甚至有人已经提议去何处落草为寇,依托地形如何云云。

  刘通也没有奇怪。

  当初节度使下狱,下面的人皆鸟兽散,刘通有心无力使,哪里像王家军此处,大家都是忠义之人,就算不满意对方做法,也不会认为对方是小人。

  这也是刘通愿意留下的主要原因。

  王信无语。

  这话题越扯越偏。

  自己袖子一甩跑去京城享福,不能为百姓灭倭也就算了,倒是先霍乱天下,岂不是亲者痛,仇者快,王信制止了众人越说越离谱。

  “你们都是军官,都懂得鸳鸯阵,所以我不操心你们,你们不愁去处。”

  “但是下面的儿郎不同,那些精锐你们挑选走了,留下的老弱,离开了王家军,没有其余本事,坐吃山空撑不了几年,所以我要给他们谋一份后路。”

  鸳鸯阵最大的效果是对付倭寇,功能很单一。

  民兵对付职业武士。

  没什么好藏的。

  王信愿意让手下校官们学去,更愿意他们发挥鸳鸯阵的效果,不光自己立功升官,还能大量消灭倭寇。

  然后是老弱。

  王信准备趁着老弱们手里有点钱,自己再倒贴一些,靠着王家军目前的威势,给他们购置一些田地。

  即能让老弱后半生无忧,也能收获人心。

  这些老弱有了自己的田地,慢慢的娶妻生子,等他们的小子们长大了,岂不是自己最好的兵源。

  灭倭寇的事,自己留下了人手。

  跟随自己的士兵们,自己也安排好了去处。

  无论是对百姓还是自己的手下。

  王信才能松口气,自己去京城当自己的京官,关上门过自己的小日子,心里才不会有罪恶感。

  当然。

  前提是祁家愿意松口。

  江南的土地没有半寸是多余的。

  想要为手下士兵们寻找耕地,除非是有新地,王信早就看重了一处地方,那里是祁家的势力范围,所以前些时日才愿意让利给祁家。

  祁家老二的态度不错,此事应该比较顺利。

  自己没有太多时间耽误。

  林如海又派人来问,看来有人去催他。

  到底是谁。

  如此急着自己离开。

  想图谋自己的东西,就怕赔了夫人又折兵。

第14章 离别前

  “诸君。”

  王信交代完诸事,突然说道。

  原本杂乱纷纷的众人为之一顿。

  “起立。”

  “哗啦啦。”

  十几名校官齐身站立。

  看着眼前活生生的一群人,对自己毫不设防,说句心里话,王信有些不舍,毕竟这年余来,不光成就了他们,也成就了自己。

  由一个迷茫恐慌的小子,变成今日宠辱不惊的自己。

  有些心里话,王信原本不想说,免得都要分别了,还在严厉要求别人,可王信终归还是想说出来。

  “成军至今,承蒙诸位之恩,容我对诸位一向严苛至极,成军一年载,在场之人无有未被我罚过吧。”王信笑着说道。

  将军突然说起软话。

  开始哄起他们了。

  在场的校官却无人高兴,鸦雀无声的望着自家将军。

首节 上一节 12/10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明万历极度叛逆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