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红楼兵圣

红楼兵圣 第69节

  每旬里至少有一半的日子,太上皇不见人,避免影响他的修行,这时候,连喝水也都是法师们利用宫里专门养的宫女为药引制作的秘法。

  除非有大事发生。

  前几日皇帝来了一趟,然后是今日的首辅。

  帘子依然闭着。

  与帘子后戴权的小心翼翼,几位小黄门的紧张关注不同,周道丰面色如常,平静的说道:“诸事已经交代了朱伟。”

  等周道丰说完。

  里头太上皇的声音响起,“朱伟可信?”

  什么可信?

  太上皇没有明言,周道丰却当即答道:“朱伟多年来克扣左右两路,以供养本部,手里有一支可用之兵,抽调京营各部精锐,朱伟镇得住,皇上多年来培养的军中势力可连根拔起。”

  提出京营改革多少年了。

  皇帝也不知道与王子腾达成了什么约定,借助王子腾痛快让出京营节度使的契机,再加上布置多年的戎政衙门,一举成功,大有收拢京营的架势。

  这是皇帝的大势。

  因为皇帝年轻,太上皇年龄大了,那么谁都想要讨好皇帝。

  大势之下,周道丰一招毙命。

  戴玮看得出太上皇很愉悦,哪怕蒲团上太上皇的脸上并没表情。

  同时。

  戴玮忍不住看向幔帐,虽然看不到外头的那人,戴玮仍然惊恐,把人心是算计到了何种地步。

  从最初压着戎政衙门,不让戎政衙门整改京营,到看起来无能为力,任由戎政衙门一步步侵蚀,甚至大成功的开始各军练兵。

  原来首辅早就布置好了陷阱。

  而陷阱却是皇帝他们主动踩上去的。

  罗明。

  罗明是太上皇提拔起来的,后来浙江抗倭失败,本来被官员们弹劾,大有把抗倭失败的责任推到罗明身上,后来皇帝亲自拉拢,又帮罗明复起。

  不但让皇帝多了一员大将,还让天下人看清楚大势。

  皇帝就是大势。

  谁能想到呢。

  戴玮从头看到尾,实在是恐惧。

  任何事在首辅的面前,都能化繁为简,顺势而为,变成他的武器。

  “这两年倭寇闹得的确太大,不能再继续了。”

  太上皇起身。

  竟然走了出去。

  首辅周道丰连忙起身,太上皇把周道丰按回去,双手搭在周道丰的肩膀上,温和道:“百姓受苦了,林如海也上了奏疏。”

  林如海是皇帝提拔起来的人。

  原来是勋贵,靠着读书走上科举,成分复杂。

  皇帝用他,打算通过林如海掌握钱袋子,自己没有拒绝,因为林如海很懂事,知道分寸,换一个人,双方都不会满意。

  所以林如海在巡盐御史上一呆多年。

  却始终无人能换下。

  因为没有第二个林如海,目前的局面下,周道丰没有发觉还能像林如海一样,让双方都满意的巡盐御史,那就只能让他继续呆在巡盐御史的职位上。

  这次的倭患的确太大,国库真的没钱了。

  宫女的采买也受到了影响。

  回答太上皇的话,要明白太上皇真正关心的是什么,所以周道丰回道:“臣已命张吉甫在应天府做主准备,且加上王信。”

  太上皇惊讶了起来。

  张吉甫不光是周道丰的门生,还是金陵兵部尚书,负责南方的军权,所以张吉甫很很重要,太上皇一直知道,可怎么牵扯到了王信呢。

  人老了,脑子就不灵光。

  也可能是这些年,太过依靠周道丰了吧。

  周道丰实在是好用。

  周道丰主动解释,“王信是林如海的人,且深得林如海的看重,此人对付倭寇的确有一手,朱伟南下后,可以通过此人,更轻易获得林如海的支持,至少林如海不会拖后腿,又能为朱伟提供助力。”

  太上皇叹了口气。

  面上露出不舍。

  “罗明要是不死怎么办?”

  “罗明一定会死。”

  “臣布置下的十面埋伏,臣不信有任何人能飞出去。”

  “所以罗明一定会死。”

  周道丰极为肯定。

  这是最关键的一招。

  罗明死了。

  东南群龙无首。

  霍乱越大,责任越大。

  而一切责任在皇帝。

  太上皇放了心,轻捏了周道丰的肩膀,又拍了一拍。

  周道丰是个沉稳的人。

  朱伟也是个沉稳的人。

  做事懂分寸。

  懂分寸,才能活得久啊。

  太上皇重新回去,坐回蒲团上,虔诚的修心养性。

  “天下人苦久矣,何日方能家给人足,享万世之太平,不负这大周盛世也。”

  “太上皇挂念百姓,是百姓们的福气。”

  戴玮老脸笑道。

  太上皇嗯了一声。

  周道丰主动起身,同样虔诚的告退。

  听闻周道丰恋恋不舍的脚步声,太上皇嘴角露出一丝不可见的微笑。

  天下英雄。

  谁能不折腰。

  这就是权势啊。

  没关系

  只要听话,什么都会有。

  太上皇静下心。

  大殿内再次恢复了宁静,无人敢来打扰太上皇的清修。

  周道丰去了一次京营。

  整个京营为之一顿。

  原本四军最重要的练兵,戎政衙门严厉督促,如今都受到了影响,关于派京营南下抗倭,支援东南的事提上了日程。

  东军提督朱伟,领援平倭之责。

  抽调各军精锐。

  权势之大,比起当年贾府领京营节度使之时,有过之而无不及,因为当年贾府只领京营,如今的京营却包括十二团营,禁军,以及原来的京营。

  升帐坐堂。

  来往不绝,各人神色匆匆。

  朱胜功同样忙碌的起飞,脸上却容光焕发,比谁都要充满精力,带着人从外头回来,赶来向自己的老子交差。

  “王信回营没有?”

  朱伟看到儿子后,问起这件事。

  “听说已经回营了,不过儿子懒得搭理他,多少人来求我们家我都没工夫见,他一个小小的都司,给脸不要脸,那就让他自生自灭吧。”

  朱胜功一脸厌弃。

  比起以前,仿佛变了一个人。

  朱伟面露不满。

  看到父亲神色恶,朱胜功连忙问道:“儿子说错话啦?”

  朱伟坐在案几后,教训道,“他之前躲在贾府,如今却回营,说明他并不抗拒你的拉拢,你去派人请他,告诉他准备南下之事。”

  朱胜功不以为然,“儿子当然懂,只是他一个小小的都司,儿子何必三分五次主动求他,又不是只有他能打仗,军中多得是能打的将领。”

  “可他是林如海的人,又姓王。”

  朱伟淡淡的说道。

  儿子最近的变化,朱伟瞧在眼里,这是人之常情,儿子必然要渡过的经历,身为其父,要做的就是不断提点,让他顺利的渡过去。

  朱胜功这才收敛了脸上的傲慢。

  一个林如海,一个王子腾,听父亲提起过,都是极其厉害的人物,偏偏这两人都能牵扯到王信。

首节 上一节 69/10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明万历极度叛逆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