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红楼兵圣

红楼兵圣 第70节

  朱胜功叹了口气。

  四大家同气连枝,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停的往外扩张,这就是百年勋贵啊。

  底蕴之丰厚。

  令人绝望。

  他们朱家如今的风光,权势之大,也不过是一时罢了。

  荣辱全赖家父一人。

  而贾府子弟,朱胜功从心底里鄙视,一帮什么玩意,偏偏这帮玩意,自己还不得不赔笑。

  这就是勋贵。

  自己家一定要成为勋贵。

  朱胜功犹如被泼了一盆冷水,半晌才清醒过来,低声道,“儿子这就去。”

  看着儿子离开的背影。

  朱伟满意的点点头。

  他们这等人家,必须三代人努力才能挤入。

  家门兴盛有望。

第72章 绝唱

  金华府义乌。

  残阳如血。

  “这就是你经常挂在嘴上的王将军,最初招兵的地方吧。”

  罗明穿着一身大红战袍。

  夕阳之下。

  犹如沾满鲜血的战将,只是不知这鲜血是自己的,又或是是敌人的。

  在他身后。

  十几人单膝跪地,眼含泪水。

  赵雍、武孟震,乃至刘通。

  听到自己的名字,刘通泪中带笑,“回总镇大人,当年王将军就是在此处招兵。”

  罗明仔细的看了看山下。

  想要看出有什么不同。

  最初的时候,罗明听过王信的名头,倒也是厉害的武夫,奈何姓王,罗明很了解,以文制武已经是朝堂上的共识,对勋贵的打压,从太上皇时期开始,乃至皇帝也在支持。

  如果他不姓王,而是一位普通出身的将领,自己一定会重用他。

  可惜。

  自己不能用,反而要丢出去。

  后来。

  了解的越多,特别是招来了刘通,亲眼看着刘通招兵,看着刘通如何重申王家军的军纪,又在南通听到了百姓们的故事。

  王家军的故事,并没有因为王信的离开而消失。

  反而因为倭寇的越演越烈。

  王家军的故事更为流传。

  自己不如他啊。

  “善战者无赫赫之功。”

  罗明感叹了一声。

  众人没有听懂。

  难道是说王信?

  可王信打仗的本事的确不小,但是很多人知道啊,特别是江南,码头酒馆集市等各处的说书人里,多少会讲几句王家军的故事。

  只有刘通听懂了。

  刘通以前也不懂,可是自己已经经历过三次剿倭寇。

  第一次的大失败。

  第二次跟随将军获得的是荣耀。

  乃至于这一次的绝唱。

  刘通再也忍不住泪水,以往坚强的汉子,单膝跪地,抬头望着总兵,罗明的身后是万丈悬崖,头上则是即将落下的夕阳。

  “就这么办吧。”

  “明日。”

  “我带兵亲征,你们各位,听我军令,不可擅动。”

  罗明叹了一口气。

  面色恢复坚定,重新变成那位杀伐果断的将军。

  一声令下。

  哭声一片。

  “总镇大人,让我跟着你去吧。”

  “求总镇大人。”

  赵雍哭的像个孩子。

  罗明没有理会赵雍,而是看向武孟震。

  武孟震揉了揉眼睛,哽咽道:“总镇大人之令,属下一定遵从。”

  “好。”

  罗明露出欣慰的笑容。

  到了今日的地步。

  唯有一死耳。

  “国家养士百载,如今家国有难,百姓受辱,倭寇横行,残暴非常,我身为地方总兵,责无旁贷,唯有以死而报之。”

  罗明瞧着一个个跟随自己的手下。

  心里不舍。

  也充满了歉意。

  有些人得留下啊。

  有些人却得跟随自己一起。

  也罢。

  年轻的时候,总以为自己能改变这方世界,总是那么的自信,遥想当年入京,万众瞩目,意气奋发,何等的坚定,何等的自信。

  到背负逃跑将军的名声。

  被天下人辱骂。

  到坚定的卷土重来,自信能挽回一切。

  再到今日。

  皇帝的催促,地方的刁难,自己已无法再退。

  罢了。

  罢了。

  “烽火连天征战急,刀光剑影血飞扬。忠心报国身先死,马革裹尸魂不亡。”

  罗明遗憾的看了眼夕阳。

  没有援兵。

  没有粮草。

  一切责任在罗明。

  天下人都在弹劾。

  但是倭寇太残忍了,弹劾自己的御史,并没有说错。

  字字如血。

  罗明想不出其他的路。

  只能死战罢了。

  亲领三千兵,罗明从金华出发,直扑台州。

  很多人知道是个死。

  来自百姓的子弟们,依然跟随罗明出发。

  刘通被派去扬州借粮,为大军供应粮草,赵雍被派去金华城驻守,坚守大军的后方,武梦震被派出海,防备倭寇的援军.

  其实大家都知道。

  这是总兵留下的火种。

  而各路大军。

  无一路回应总兵。

  台州台州。

  已成一片地狱。

首节 上一节 70/10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明万历极度叛逆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