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红楼兵圣

红楼兵圣 第90节

  竟敢提出如此胆大的计策,风险极高,到底是他自信,还是立功心切。

  总之此人不死的话,很可能出头。

  自己第一要务是收复台州,如果全歼倭寇,那就是全功,他既然愿意冲在最前面,如果他失败了,自己没有损失,如果成功了,自己却能大获全功。

  所以顺势助他一把,希望他日后能记得自己的恩情。

  朱胜功不懂父亲肚子里的弯弯绕绕,仍然内心不舍之中。

  本部才是自己人,左右二路的总兵,受兵部管理,父亲只是他们的上级,升官降职的权力却在兵部,所以父亲多年来打造本部,排挤左右二路。

  当初安排去左路负责练兵的两位千总是本部后起之秀,父亲培养出来的亲信。

  本打算借助练兵之事插手左路的军权,至于右路,右路总兵程宏太过贪婪,本部只要精锐,不要垃圾,所以才安排了刚轮班入京的两位外来将领。

  没想到却错失英才,朱胜功一直想把王信弄回本部。

  朱胜功指责道:“王信甚至不知道父亲升了他的官,只因为父亲的一份承诺就毫不动摇的支持父亲,如此忠义之人,岂能让他寒心,父亲教导儿子,要诚心待人,才能让下面的人服气,如今为何如此?”

  朱伟头疼。

  儿子的倔脾气上来了。

  太他娘的自信了,像他娘舅。

  “不是所有人才非要笼在自己手下,你这种想法要不得,容易把对方逼成仇人,得罪了人还不自知啊,尊重下别人的想法。”

  朱伟仍然耐心的教子。

  实在是一片苦心。

  朱胜功不满父亲,父亲的脾气太倔了,听不进别人好的建议,越老越固执。

  自己回头得去找好王信。

  这年轻人,一定要收入囊中。

  朱胜功相信自己没问题。

  提督行辕大门处,史平几位少年兵与其他人皆在门外一旁的空地等候,插着一排排驻马栓,拴了骡马等牲口,还有一众轿子轿夫。

  门口一排亲卫闲聊之余,各个直摇头。

  擒贼先擒王,自古的道理。

  所以亲兵是最重要的,战场上保护主将安危,谁不是用的精锐,偏偏这位王都司用少年兵,少年兵是够忠心,可终归是少年,遇到事不顶事啊。

  至于捷报。

  不过是两千首级而已,又未勘验过,谁知道日后扯皮到什么地步。

  他们在京城,听惯了各地之事。

  去年时,辽东都司也送来天大的捷报,说他们击败十万左部匈奴,结果不久,宣府那边告密,说未见匈奴迹象,官司打到了兵部衙门,京城的人都在看笑话。

  “都司出来了。”

  史平眼尖,出声喊道,其余少年纷纷起身,干净利落。

  河西小营无爹无娘没人管,辛辛苦苦才有了九匹马,虽每日当宝贝的照料,用的却也频,不光轮着给士兵们骑练,还会给他们这些少年学骑。

  其中的心酸,史平为都司抱不平。

  王信倒无所谓。

  这些少年太小,战场上不顶用,虽然极其听话,但成年人都还在,不需要用他们上战场,可他们也没去处,所以王信留在了身边。

  既照料了他们,也能亲自培养以免长歪。

  至于战场上的安危,倭寇又没有骑兵,没有冲阵的本事,如果真冲破自己的阵,说明被碾压了,靠几个亲卫也没有用。

  “回营。”

  王信吩咐了一声。

  少年们力气小,但是手脚麻利,做事情学得快,这些孩子特别是史平非常懂事,所以少年们做事用心,马匹也照料的极好。

  河西小营回来后,安顿在东军右路的营区。

  原属于京营,但刘通与他的兵属于浙江,不过人数少,刘通也只是守备,提督开口留下来,浙江那边问题不大,又没有私仇,这点面子会给。

  提督朱伟也没让自己失望。

  不但信守承诺升了自己的官,成为了游击将军,甚至还给了自己独领一营的机会。

  大周的营兵制以三千人为一营。

  游击将军领一营。

  除非是守备,守备独守交通要地,或者县城等,有较大的自由,但是一切后勤事务受控于地方官府,其余的千总把总,包括佐击并不能独立成营。

  游击将军独领一营,才有更大的自由,虽然上头还有参将总兵。

  只是今非昔比。

  朝廷也不富裕,地方年年拖欠,朝廷也没余粮,所以各军缺饷,空额的厉害,三千人的军饷,能发放一千人算是好的。

  很多地方军连十分之一都留不到,烂的不能再烂。

  剩下小半的军饷到了营里,头上有点想作为的将领,比如左路的总兵,他会少留点,就算克扣,也有不少用在自家家丁的身上。

  而右路总兵程宏。

  别看整日笑眯眯的,对谁都好说话,实际才是不作为,上下打点,军饷贪了过半,留给普通士卒的连填饱肚子都不够。

  偏偏程宏这样的总兵才是正常的。

  因为承平百年,几代人甚至没有战争的观念,天真的认为军队永远没有仗打,比起朝廷的事,比起地方上的事,遇到了麻烦,当然先克扣无用的军队。

  所以程宏这样的总兵,才能真正的屹立不倒,上下吃饱,大家开心。

  反倒是左路总兵容易遇到麻烦。

  倒头来家丁家丁没喂饱,上下官员也不满,下面的士兵也抱怨,一头好也落不到,因为承平百年,你兵练得再好给谁看。

  又怎么证明你的兵比别人练得好呢。

  好不好。

  还不是当官的一张嘴。

  总之。

  升官了是好事,可自己也要看清楚如何去做。

  三千人的实额肯定是不用指望的。

  当初能建一千五百民兵,并且实打实的军饷,那是因为林如海,大周的财神爷,而财神爷只有一个,林如海也不可能出钱来养京营。

  他想找死不用这么麻烦。

  一千人的实额问题不大,自己不贪,又或者拿了后,同样是用在自家军队身上,可一千人也太少了点,去仙居面对倭寇大本营压力太大,怎么也得两千人。

  人手的问题,提督慷他人之慨,给了手令让东军右路补上,暂不提总兵的态度,那多出来的一千人,军饷怎么办?

  短期内的军饷不愁,时间久了,提督可不会一直接受。

  此人的性格,王信大概清楚。

  地主老财没得错。

  共同的利益下,可以有限的合作。

  王信皱起眉头。

  别的军队解决的办法很简单,走一路劫掠一路。

  兵过如梳,匪过如篦。

  朝廷也睁只眼闭只眼,相比较老百姓的痛苦,先把敌人打败才是紧要的事,所以大军讨伐敌人的沿途,多少会有些此类事情发生。

  越是朝廷没钱的时候,越是发生的多。

  “再发一笔横财就好了。”

  王信为自己的想法而不好意思。

  大户们贼的很,消息极其灵通,嗅到了危机,早就提前跑路,所以倭寇大多劫掠的是普通百姓,普通百姓又没几个钱,倭寇又没人性,于是惨无人道。

  倭寇们手里的银两越多,说明坑害的百姓越多。

  连自己都忍不住贪婪,又何况别的将领呢。

  果然是圣人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无论什么势力,最后都会变成容易欺负百姓一把。

  百姓太弱了。

  总之。

  现在两千人的军饷短期内没问题,朱伟需要自己为他打仗,不会短缺自己的,但是自己得尽快找一条稳定的财源,否则事到临头就麻烦了。

  把事情提前做好,才是自己从容选择的底气。

  犹如河西小营。

  别的友军还在各种找补,自己一声令下就能出发。

  自己能遥遥领先。

  全靠同行衬托。

第93章 游击将军

  按照上头安排的章程,迎接了凯旋而归的人,幸亏没有准备庆功宴,不然还以为是多大的功劳呢。

  郑昂冷着脸,与几名同袍一起回去衙门。

  一边走,一边冷笑,“要不是上头的安排,我才不会去。”

  有一名同僚好奇道:“听说那王都司打仗很厉害,此次又能捷报连连,如果是真的,倒也是了得。”

  “这你也信?”

  郑昂不可思议的看着同僚,仿佛看傻子。

首节 上一节 90/10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明万历极度叛逆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