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兵圣 第89节
八百个心眼子才行。
幸亏林如海教了自己不少,回头得去见见林如海,请他帮忙参谋参谋,虽说自己这回肯定让他不爽了,可谁让他是君子嘛。
君子可欺之以方。
这年头。
不趁着倭寇横行,甚至故意引导倭寇,趁机兼并田亩的官员大户,其良心已经是好的了。
巡盐御史的职位上。
他不贪钱,上下谁敢听话?
可只贪钱,却没有趁机兼并土地,王信还是更喜欢林如海。
做人要有底线。
坏一点,只能说自控力差,但良心不能坏了。
比起那些为了田地,故意引导倭寇的官员大户,这些人的良心已经黑掉,无可救药。
“王信,走。”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
朱胜功笑着从外面走进来,拉起王信的胳膊,笑道:“跟我去见我父亲。”
外面的几名侍卫看在眼里。
自家公子很少这番热情,也不知道屋内的年轻人是怎么办到的,凭啥没见几次的功夫,就获得了提督父子的信任?自家公子还好说,自家提督向来警惕,从不容易相信他人。
侍卫们佩服无比,眼前的都司真厉害。
王信任由朱胜功拉着,到了隔壁的院子,朱胜功热情的拉着王信直接进屋。
“军门大人。”
朱胜功可以如此,对方是儿子,自己可不是,王信老老实实的行礼,没有居功自傲。
听到王信的一声军门。
朱胜功笑了。
朱伟坐在案几后,看到王信的态度,内心赞许。
此子年纪轻轻,却沉稳的很,比许多中年将领都要成熟稳重,难道这就是世家子弟?虽然落魄,可家学深厚,朱伟忍不住这般怀疑。
有了这般念头,内心原本扎根的欲想越发不可收拾。
他们朱家一定要成为世家。
以后就算家族落魄,不定哪天也能出个王信这样的年轻子弟重振门楣。
朱伟向朱胜功颔首示意。
朱胜功笑着去匣子里取出兵部的文牒,然后拿过来递给王信,一边笑道,“王信,我父亲对你没话说,你自己看吧。”
王信猜到知道是什么。
打开一看,露出惊喜,不知道如何是好。
朱胜功大笑。
拍着王信的肩膀,“王信,我瞧得起你,把你当兄弟,你放心,你只管好生做事,我们父子必定不会亏待你,你也不要辜负我。”
朱胜功生怕王信不懂,真情流露道:“那帮文官何时瞧得起我们武官,他们做事比豺狼都独,连口汤都不会给别人留,也不会管后果,你是聪明人,知道应该选择谁。”
小孩子话了。
幸亏他有个好老子。
如果不是他的老子,就朱胜功这样的单纯性子,迟早被人卖了还帮人数钱。
不过也好。
省心。
比起那些奸诈的聪明人,自己更愿意与朱胜功这样的人打交道。
他要什么,能给什么好处,可以付出多大的代价等,明明白白的告诉你,一般情况下也不会失约,甚至出了变故,还会执意履约。
可能不是好官,但起码懂规矩,不会贪得无厌。
王信点了点头。
然后看向提督,“军门大人准备如何消灭倭寇?属下要做什么。”
朱胜功满意王信的态度。
坚定的剿灭倭寇。
不听文官的。
朱伟倒没有他儿子的激动,一脸的平静,也不管儿子的态度,任由儿子发挥,儿子做的好与不好,都是儿子学到的经验。
身为父亲,他会帮忙在后头看着。
“本提台调了登莱水师,准备在海上断了倭寇归路,只担心倭寇见断了后路,选择却放手一搏,趁机杀出台州,糜烂地方。”
朱伟说出了自己的方略,然后点出,“你是个聪明人,应当知道后果。”
这才是提督应该有的智慧。
有些官员无法帮你成事,但绝对能给你坏事。
如果倭寇杀了出去,糜烂地方,遭受弹劾的就是提督,有了理由,开了口子,就能降罪,一波又一波,开始扯皮拉筋,给你把事情搅黄了,然后做事罪名,下狱都是轻的。
当初的节度使张经不也是如此掉了脑袋。
所以王信知道提督担心什么,希望自己去做什么。
“属下请提督同意,多派些兵给属下,属下亲自坐镇仙居,仙居离临海才百余里,倭寇稍有动静,属下保证一定把倭寇给逼回去。”
“你有信心?”
朱伟知道此事很难,虽然明白王信的确能打,可依然担心。
“倭寇难在行踪不定,如今被欲望所勾昏了头,岂不知走上了绝路,属下不敢说灭掉对方,但是只要对方敢离开临海,属下保证能断了他们的粮道,把他们逼回去。”
听到粮道二字。
朱伟当即懂了,眼前的小子,对于军法之心得,已然超过一般将领。
如此英才,以自己儿子的能力,恐怕收服不了此人,强行的收下,反倒是容易遭受反噬,为他人做嫁衣啊。
不禁惋惜。
第91章 上架感言
本周三中午12点上架。
上架爆更保底一万五千字。
上架的第二日开始,计划每天更新九千字,状态好的时候,争取暴更更多。
老书友知道我,是个写书比较安静的人。
新书友可以放心收藏。
无论新老朋友,总之还是那句话,我努力的写,大量的写,写出更精彩,又让读者们看得舒心的故事。
厚颜拜请各位书友送个订阅。
敬谢各位陪伴了本书一个多月的书友们。
真心的感谢。
祝安。
喜欢三国题材的朋友,推荐去看看,老作者的书,风格稳定,值的追读。
第92章 同行衬托
亲自送走了王信,朱胜功一脸不开心的回来,见到父亲开口抱怨,“王信本事大,为人又可靠,父亲为何不留在本部。”
朱伟看着故作成熟的儿子,没有比较就没有失望。
王信那小子才二十几岁吧。
自己的儿子已经年过三十,古人云三十而立,理应能独当一面,肩负起家族门楣,以前有些毛病,自己却不觉得是问题。
谁能十全十美。
可随着王信的出现,朱伟有些不满足。
此子对战争的天赋,以及立下诸多令人震惊的战果,越是深入了解,越是令人感到可畏。
有时候的战果可能是运气,也可能是诸多的给予,比如类似自己对儿子的培养等,打胜仗并不一定全是将领的本事。
可听取了此子的言论才明白一切是实打实的。
换成自己以他的条件,朱伟并不觉得自己能做的比此子还要好。
“此子才能之高,高于你所想,留在本部,反倒于你不利,不便你日后接手本部,恐为父不在之日,为别人做了嫁衣。”
听到父亲这话,朱胜功不但没有释怀,反而气的大喘气起来。
捏起了拳头,眼睛都快红了。
父亲又小瞧自己。
凭什么否定自己,他就是看不到下面,周围的人谁不服气自己。
实在是.委屈。
好气啊。
朱胜功抓狂。
“好了。”知子莫若父,朱伟无奈安抚道:“为父又没有辜负他,给了他独领一营的方便,他要的兵甲武器马匹也全给了他,难道右营就不是东军了?”
此人姓王。
有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