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朕的天命太抽象 第112节
知晓消息后,沐天波骂了一天的败家女。
为国捐躯可以,为国捐家不行。
吴三桂小一千万两白银被收刮,都失去理智想要和朱慈煊拼命。
沐天波一百多万两黄金被拿走,只是隐隐为土司们撑腰,已经算好的了。
金维新重新给刘玄初两人倒满一杯酒:“总的来说不算什么大事。”
“国库充足,只要太子拿出些许,朝臣土司勋贵都会满意的。”
刘玄初刘苣呵然一笑,举起酒杯对饮。
三千万两啊。
大明万历时一整年的税赋。
至少打到长江时,都不用担心粮饷。
……
“国库的三千万两丝毫不出,这些钱孤只允许用在北伐将士的军饷和抚恤上。”
朱慈煊如此对朝臣们说道。
二合一
第98章 西南宣抚司
朱慈煊刚开始没召开朝会,是清楚自己面对永历旧臣会处于下风。
对这些一直跟着永历帝跑到滇西,都始终坚持抗清的文武群臣。
肯定是不能动手搞大清洗的。
没死在东虏手里,在自己人手上丢命,不也是在重复南明旧事嘛。
譬如刑部尚书尹三聘。
自始至终都没投降,还和杨武刘苣一起收复腾越关,准备进入洪沙瓦底救驾。
只是被杨武背叛出卖,才成为大明遗留云滇的文臣。
何况连金维新这个马吉翔奸党成员,朱慈煊都重用放过。
对这些抗清志士,也没必要动用大手段。
而且,因为囚父夺权,本就法理不正的朱慈煊,还要从这些大臣们手中获取合法权呢。
这就很无奈,哪怕大明仅剩大猫两三只。
但法理却是一脉相承的。
崇祯帝连带京城的官员被一锅端后。
两京制度下南都班子拥立了弘光帝。
南都沦陷,四下奔逃的文武大臣们又先后拥立了隆武帝和鲁王监国。
隆武帝殉国,陈子壮丁魁楚他们又拥立了永历帝,并在后续去除鲁王监国称号。
唐王绍武哪怕是兄终弟及,都不及永历帝正统,很大原因就在多数大臣选择了朱由榔。
所以朱慈煊需要旧臣们承认合法权。
再者说,朱慈煊对旧臣们只感觉些许刺手,都称不上麻烦费事。
和这些进士出身,张口道理闭口成例的大臣们争论,朱慈煊和他麾下那群武将军师,万不是对手。
等到任国玺邓士廉抵达滇西。
先放两波人嘴炮几天,朱慈煊才不紧不慢的开会议事。
当下诸事繁杂,第一要务是军事。
朱慈煊这边是安置百姓流民,云滇打了半年的仗,地方种收减产,在留够军队的粮食后,洪沙瓦底运来的粮稻首先要分发给百姓。
吴三桂那边是昆明城被洗劫烧毁一空,要等从桂粤湖广调来的粮秣。
明清双方都暂时缺粮,至少冬天前是打不起来的。
第二件事自然就是对收复的滇西滇南留镇治理。
流离的百姓要收拢齐编,荒芜的田地需重新开垦。
大明文武群臣们此时张开獠牙,纷纷自荐去往地方府县。
不待中枢,镇守地方。
文武大臣当然不可能是想要放弃朝堂权力,去往前线为大明为太子尽忠职守。
而是盯上了朱慈煊的国库。
赈济百姓,开垦荒地,兴建水利,安置室庐,修缮城墙,训练乡勇。
哪一项不要钱?
花钱的过程中有些损耗也很正常吧。
而见识过吴三桂捞钱手段,对大明政治生态有所了解的朱慈煊自是严词拒绝。
别看马吉翔这个当了两三年的大明首辅,只有几千藏金。
那是因为他在阿瓦城被囚禁,根本没啥捞钱的机会。
他跟着永历帝从永昌逃亡洪沙时,地方土司为了求取大明册封,都私贿了他千金。
而据马宝透露南明往事。
隆武永历朝起初,有个叫王化澄的大臣,擢监察御史巡按粤东。
彼时大明两京十三省不是代清攻占,就是在大顺大西土司手中,唯独粤东偏安。
王化澄在粤东巡按几年,就收刮了二十万两。
王化澄头顶上还有个夸张到极致的南明首辅,两广总督丁魁楚。
又奸又叛。
起初排斥苏观生入阁,引发永历绍武之争。
后续又将弘光隆武的阁臣们踢出中枢,和宦官勾结,独揽大权。
后来投清的李成栋连下三省,擒杀两帝。
逼着朱由榔逃往湖广
永历朝第一任首辅丁魁楚,当然选择背叛大明了。
私下给清军将领送了几万两贿赂,让李成栋接受他的投降。
李成栋也假模假样的纳降许诺,等丁魁楚放松警惕,直接杀全家抢钱财。
完美贯彻,杀了你也是我的。
马宝这些李成栋的部将搜查丁魁楚三年官囊,四十艘舟船的财货。
黄金八十四万,珠宝若干,近千万两白银。
朱慈煊听闻后,只能说声牛掰。
粤国公瞿式耜没钱给将士发饷,都要拿妻子的发簪来犒赏军队。
这一千万两拿给总督湖广的何腾蛟,督师顺营的堵胤锡。
至少能坚守住西南,等大西军出滇,足够和代清划江而治了。
话说回来,大明文臣们如此作派,朱慈煊怎么敢把钱交给他们。
而听说太子殿下要将三千万两全留给军队。
不少大臣都微微颔首,又一时愕然。
治理完地方,重新征税,不是更源源而来嘛。
四万大西旧军能花多少钱财?
但想到邓士廉任国玺等人说太子要五年平虏。
不少人心中只觉牙酸。
大西军出滇五年,他们也就艰守云贵川湖,在西南一隅与清军对峙。
五年平虏?
五年能打回南都,都要感谢二祖列宗的保佑了。
几个精于算术的文臣心中飞速估量。
别管是不是五年平定天下,至少要准备十万精锐饮马长江。
十万大军的月食粮饷马料火器,五年至少要三千五百万两。
眼下只有近五万的大西旧军,还要准备训练装备五万新军。
新军的甲仗马匹又是小两百万。
几位估算的文臣也齐齐牙酸。
别说从太子腰兜里掏钱,现在他们还欠太子的北伐大军,七百万两。
这还没算将士阵亡的抚恤。
按崇祯朝一个普通士兵三十两的抚恤金,又是至少一百万两支出。
欠饷欠抚恤?
西营忠贞营可不少被欠饷的大明边军出身。
左良玉何腾蛟这两人,为了给军队发饷,也没少纵容将士屠城抢劫。
三千七百万,自是个天文数字。
但据刘玄初所说,去岁伪清朝廷光支出军费就是三千五百万两。
大明如果想要抗清,每年小一千万两是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