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南明,朕的天命太抽象

南明,朕的天命太抽象 第111节

  但止不住平西藩兵们圈地赶民,勒索富家。

  土司们为代清出钱出人出象,还被临走的平西藩军收刮了一番。

  “只能说太子在伪清朝廷中的人配合好,云滇谣谶迫使吴三桂与清廷渐离渐远。”

  “不谈尚善阵亡,就在他撤至滇东时,滇中滇西就只剩平西孤军。”

  “吴三桂若不速走,尚可喜张勇他们最多也是在平西藩剩一口气时,才来救援。”

  刘苣放下碗筷,叹了口气:

  “眼下至少该齐心将吴三桂和清军赶出云滇吧。”

  “玄初兄,现在朝堂上的主要争论还是那三件事吗?”

  战事上的胜利当然令人欣喜。

  但繁杂的朝政就给人添堵了。

  特别是喜欢行稳的群臣,和急躁的太子相处配合,全是隔阂。

  刘玄初饮完杯中酒,缓缓点了点头。

  代清的军事威胁还未根除。

  当务之急自然是军事部署和军制扩编。

  军事部署对朝堂没什么好谈的。

  太子朱慈煊与刘玄初在昆明城定策。

  云滇打出去太困难了。

  走建昌入川,是孤军深入敌境四五百里,光布置沿途的营寨存粮,就要一年半载。

  走东川府乌撒府入川,是被重庆和贵阳的清军夹击。

  入贵黔,有清军调来汇聚的十万大军。

  只能尝试打通广西府广南府,或者从澜沧安南借道到桂粤,另辟战线分散清军。

  大明有十万精锐,靠太子和晋王当然可以正面尝试突破清军包围圈。

  别说现在没有,就是整个云滇在经过孙可望爆兵和吴三桂祸害后,几十年内都凑不齐十万精锐。

  只有训练两三年南蛮兵,看能否练成精锐。

  而军事和经济脱不了关系。

  云滇一片狼藉什么也指望不上的。

  洪沙瓦底运来的粮食路途就要耗费折损小半。

  就算靠下洪沙和暹罗一年三熟的粮稻,至少也要筹集到年底才能再次出兵。

  这也是幸好国库有三千万两银子。

  不然就会像没饷没粮的永历帝一样,先欠着将士们。

  在晋王将军事大权交给太子后,此后转战东南的大方略是被朝廷暂时敲定了。

  足够有钱,也能重新对大明混乱的军制革旧立新。

  大西旧军,不单单是西营。

  包括着马宝马惟兴马自德这些旧明军。

  彼时孙可望手中有钱有粮,才依附归于孙可望,后来再反正背刺孙可望,就属李定国统管。

  而赵印选胡一青这等明军,一直游离大西军外,纯是看着大明正统永历的面子,才偶尔听令李定国。

  连西营内部,也是隐有秦晋蜀三派。

  改制是势在必行的,不能一直这么笼统的号令出兵。

  军务之事,自然是朱慈煊李定国独自商榷敲定的。

  刘苣和刘玄初说的另外三件事,才是朝臣争论不休的。

  刘玄初将少许黄酒倒在桌子上,用食指沾着酒水,写出三个字。

  阁,庄,帝。

  阁自是内阁七卿。

  永历帝慌乱逃入洪沙,大部分重臣官员都被丢弃在云滇。

  身边只有马吉翔杨在(马吉翔女婿)两个阁臣。

  这两人已经被太子殿下诛杀了。

  原来的永历朝内阁大臣。

  督师夔东十三家的文安之殉国。

  东南的郭之奇现在不知生死。

  沿海的张煌言跟着郑延平混。

  还有部分方端士等人是北方反正,在敌后抗清的藩镇官员,不知殉国还是降清。

  现在大理府的永历阁臣,就有张佐宸、雷跃龙和刚从贵黔赶来的扶纲。

  后两人是真正的国之重臣。

  面对两人,永历帝都尊称先生。

  张佐宸更是永历帝朱由榔的亲信。

  安龙时,孙可望欲图僭越,朱由榔和吴贞毓等忠臣暗联李定国,爆发十八先生案,就是时任吏部侍郎的张佐宸庇护的朱由榔。

  原来的永历六部尚书,也还有户部尚书孙顺,刑部尚书尹三聘。

  而阿瓦城,太子任的三位重臣。

  陈安德普通举人,任国玺毫无资历,也就邓士廉勉强入文臣们的眼。

  要知道朱由榔刚监国时,丁魁楚吕大器就是看不上不是正经进士的苏观生,让后者拥立小唐王,爆发了永历绍武之争。

  朱慈煊以为大明永历朝廷真有大用,也不至于让李定国来领导。

  所以还是想保留听话的私人班底。

  这就很麻烦了。

  前有夺门之变,后有鲁王监国绍武称帝。

  太子本人更是兵变夺权,软禁天子擅政。

  名不正言不顺。

  难保部分官员会不会起异心。

  所以在永历帝送来禅位诏书后,朝野上下都想让太子承继大统,安稳人心。

  有兵有钱有粮,喜欢专政独权,擅自妄为的太子,也没人敢反对。

  这又涉及另外两个小问题。

  永历朝十五年,天下共知,万民皆晓。

  夔东的十三家和沿海的郑延平,也是只尊永历。

  而说到十三家和郑延平,又有一个人绕不过去。

  襄皇帝隆武,唐王朱聿键。

  隆武帝在永历朝是不被承认的,也就去年被东吁王拘禁的朱由榔,感觉大明真的要完蛋了,才上谥号。

  这种不承认,一方面是和小唐王绍武帝曾经的争夺,一方面隆武帝实在是名不正。

  唐王藩系远的离谱,也就比靖江王那个太祖兄长近点。

  隆武帝本身又只是被郑芝龙那个大海盗拥立的,若非宣称还是永明王的朱由榔是储君,难说天下人承认。

  永历自称大明十八帝,就是除了原来的十六帝,加上堂兄弘光帝。

  然而。

  十三家原身的忠贞营又是隆武帝赐名,郑延平也是隆武帝赐姓。

  光是为了联合抗清势力,也该将大明第十八帝位置留给隆武。

  朱慈煊想要尊上隆武帝,但少数永历帝亲信不认。

  刘玄初三人都盯着那个庄字,面露难色。

  继位称帝和朝臣安排,都还好说。

  关键是太子想搞的营庄或者说皇庄。

  这触及了云滇土司和地主的根本。

  李定国驱逐孙可望后,拉拢云滇文臣,就废除了这一套。

  当时在书房,金维新提议把洪沙瓦底三清教育那一套拿来用。

  刘玄初刘苣听明白后,立即严拒。

  搞这一套还要不要民心。

  别的不说,大多数土司头人在王师回滇后,都反正投明,尽量配合。

  关键是,除了孙可望那个奇才,眼下谁有能力维系这一套。

  晋王李定国是不知道其中的好处嘛,但真没办法继续维持住。

  更别提,黔国公沐天波站在了土司地主前面。

  没错,朱慈煊的老丈人沐天波站在了他的对立面。

  咋说呢,就算嫁女儿也不用把沐王府世守云滇三百年的积蓄全部作嫁妆吧。

  沐天波听闻太子将自家的一百余万两窖金收归国库,差点没直接晕过去。

  沐天波早在朱慈煊从下洪沙北返时,就率军进入滇南。

  根本不知道自家窖金被女儿透露给太子。

首节 上一节 111/15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红楼兵圣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