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朕的天命太抽象 第118节
最后的遗言是难道没有一个基督徒来砍下我的头吗?
皇帝脱下紫袍,拔剑冲入敌阵。
朱慈煊微微喘着粗气:“君士坦丁十一世的金色天命,难道是那个!”
【叮,玩家获得玄之又玄的天命,可在个人界面天命一栏进行查看。】
【你将如闪电般归来(罗马末帝):圣母请不要哭泣,多年后它仍属于你,你将如闪电般归来,举国上下一同欢庆;当你亡国丢失首都,重新回归时,万王之王庇佑你,全世界为你欢呼,海陆空为你照耀,你将迅速的回归故都,时间越久回归的越快,直至快如闪电。】
系统面板的金光开始收缩,集中在天命栏的【你将如闪电般归来】。
许久才清醒过来的朱慈煊张开双手,兴奋的大喊。
“朕才是君士坦丁,朕才是上帝之子!”
“永历校长不得天主庇佑,但上帝会护佑他的二子,万王之王会护佑他的弟弟。”
“南怀仁呢,把南怀仁给朕叫回来!”
屋外的侍卫慌忙踏入房间,感觉太子的癔症愈来愈严重。
这一刻状如疯魔。
侍卫不敢耽误的领命离去。
行人南怀仁此刻并未在大理府城。
而是跑到乡下去寻找穆兰教的遗址。
没错云滇大理是有穆兰信仰遗址的。
并且直接追溯到唐朝。
彼时南诏国是西南一霸。
大食也占据着天竺,不知是贸易往来,还是吐蕃军中的大食降卒又被南诏俘虏。
南诏开国君主是佛教儒教穆兰教都试了一试。
等侍卫找到传教士南怀仁,又匆匆将其带回太子行宫。
朱慈煊正面色如常的向西而站。
他刚刚试了一下。
北方的京城和南都没啥反应。
反倒是西方的君堡隐隐呼唤着他,心中有一丝悸动。
君堡果然算在君士坦丁皇帝的首都里。
谁言罗马正统不在大明。
已经两百零八年了,如果他真的兴兵光复君堡,保不定就有陨石天降覆灭奥斯曼。
朱慈煊思索少顷,看向满头汗水的南怀仁。
黑褐色的眼瞳直视着湛蓝的双眼。
“南怀仁,我说你记,告诉西方的教皇皇帝国王。”
南怀仁忙不迭的掏出自己的小本子。
“大明皇帝君士坦丁·慈煊·朱,蒙天主之恩。”
“在华夏辛丑年,神武元年,华夏的五月二十九日,决定回归旧都,登基继位,成为华夏皇帝。”
南怀仁手中的羽毛笔微微一顿,继续写道。
君堡沦陷之日,华夏的君士坦丁将回归中土都城。
中土经历了鞑靼人统治的黑暗时代,还有许多领土疆域亟待大明夺回收复,但神赐勇武的华夏皇帝,已经准备向中土千万百姓宣告大明的回归。
也许卜弥格教士和陈安德大臣,没有向教皇和天主列国借到援助,激怒了这位即将继位的华夏皇帝。
他要用这个日子狠狠羞辱欧洲人。
如果他真的横跨万里,突破鞑靼人的百万大军,在故都继位。
或许,上帝真的为他施展仁慈。
本文数据都是放在免费章节的
第101章 孤要在两京继位
大明文武们在风风火火的准备登基大典。
诏书祭文这些都好说,不少进士出身的大臣挥洒着自己的文采。
唯一麻烦的就是祭台和祭天礼服。
作为正经的大明皇帝,这些还是要好生筹措的。
谁会像绍武唐王那样监国三天,就抢着称帝继位,连文武百官和帝王朝服都是拿广府戏班的戏服来充数。
连带着永历帝的继位仪式都狼藉匆忙。
这一次文武们都打算好好搞一下,弥补永历帝仓促称帝遗憾之余,祛除前岁败亡中土的晦气。
仪仗卤簿,服饰冠冕,玉玺印信,都是往精细里打造的。
不少文武都觉得六月份太过仓促,挪至七八月份最好,甚至拖到九月份,等到天气转凉,他们可以避开洪沙瓦底的闷热,再南下。
但显然清军不会给他们宽裕的时间。
几番争论下,太子继位的黄道吉日敲定在玉皇大帝称帝的六月初七。
然而,太子突然说不继位了。
要去两都称帝继位。
从上至下的文武群臣如遭五雷轰顶。
他们是知道太子殿下在洪沙瓦底有一场重病,以致失魂,时不时要发癔症。
一些嫌弃朱慈煊囚父夺权的道德君子,还以此为借口,宽慰自己。
都是太子失魂无知,才行了这等离经叛道之事。
过程虽然大逆不道,结果算是好的。
但群臣们万万想不到太子竟然疯到这般地步。
匆匆召开的内阁会议上,首辅扶纲手足无措:“殿下,何需去两都继位啊?”
“两都沦陷后,襄皇帝和皇上都是就近择都,承续大统的。”
“即便远在华夏边隅,殿下如何不是大明正统?”
扶纲初听这等荒谬言论时,还以为太子又在找理由整肃朝堂呢。
等看到同样茫然的李定国邓士廉几人,发现太子已经在安排兵马准备奇袭两京后。
才知道太子不是以此党争揽权。
开什么玩笑啊!
不是要转战东南会师郑延平吗?
怎么就开始筹备收复两京了。
不知道还以为朱慈煊不是收复滇西滇南,而是收复了整个天下西部南部。
扶纲只觉心力交瘁,永历帝虽然胆小怕事,听信奸佞,但好歹还依据实际情形宣诏行事。
太子殿下,神武帝,何止不按套路,简直是荒诞不经。
矜功自伐的已经罔顾现实。
扶纲视线扫过欲言又止的李定国,和神情麻木的邓士廉任国玺。
后两人已经习惯太子的任意妄为了。
能劝,早在阿瓦城就劝住太子万金之躯不要亲临前线了。
别说奇袭两京,在代清脸上称帝继位,朱慈煊就是说要一把火把女真人的祖庭烧毁。
他们两人也闭上嘴巴,听令行事。
朱慈煊端坐椅子上,缓缓道:“扶阁老,此前我们不是说过吗?”
“孤称帝继位,夔东的十三家和沿海的郑延平不定会以为永历朝发生变故,而不认孤这个皇帝。”
“若孤在两京继承大统,莫说十三家和郑延平,天下谁能不尊孤为皇序正统。”
“天下人皆以为两年前父皇败亡夷荒,大明已经彻底亡国。”
“孤正是要踩在东虏人的脸上,明明白白的告诉世人,大明没有亡。”
“大明第二十帝,带着大明重新回来了。”
“以此重新振兴中土各方已经平息的抗清义举,鼓舞那些仍旧心怀大明的忠贞志士。”
扶纲有些无力道:“殿下,虽然天下抗清义事都暂时停息。”
“但只要殿下和晋王出滇成功,覆灭清军主力,就能向天下人广而告之。”
“其实殿下收复云滇,大败吴三桂,蹶灭尚善这个伪清的爱新觉罗嫡系,就已经使得天下震动了。”
“老子言治国如烹小鲜,殿下欲要复国,振奋人心,何须急于一年半载。”
朱慈煊微微摇头:“还不够,对孤来说太慢了。”
“一年方才出滇,怕是收复西南和桂粤就要两载,等到饮马长江,恢复旧都,更是要三五载。”
“对孤的五年明光计划来说,远远不够。”
朱慈煊正色以对:“扶阁老,孤不是好大喜功。”
“实则转战东南,本就是要分散清军主力,减轻大明出滇的压力。”
“孤想了想,转战东南,吴三桂尚可喜难以突破,澜沧安南难以跨越。”
“不如直捣黄龙,奇袭两京,让清军回防京城和南都。”
“如此,不但晋王在云滇的压力骤减,孤收复东南也会轻松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