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南明,朕的天命太抽象

南明,朕的天命太抽象 第119节

  扶纲听了后,稍稍松了口气。

  太子殿下总算没有疯到打算径直收复两京。

  奇袭两京,和太子奇袭昆明一样。

  让前线的清军回援,创造明军正面突破的机会。

  扶纲思索片刻,继续劝道:“殿下,奇袭两京,不也要横跨三五千里,有清军的重重阻隔吗?”

  “还是着眼跟前,图求桂粤为好。”

  “即便郑延平不配合殿下,殿下若遇顿挫,也能折返云滇和夷荒。”

  大明朝野上下,根本没希冀郑延平会配合会师。

  只在意自家地盘的海盗要真想配合,早就与李定国会师粤东,让永历朝廷收复小半壁江山了。

  朱慈煊呵然一笑:“正是郑延平割据跋扈,孤要用两京继位的煌煌大势,压逼他归顺朝廷。”

  要是郑延平这都不归顺配合,朱慈煊只有囚禁夺权了。

  “扶阁老也说错了,孤不用走陆路,击溃拦路的清军。”

  扶纲愣了一下:“殿下是说郑延平的东海,从沿海奇袭两京。”

  扶纲陷入沉思。

  走海路确实是个好方法。

  只要郑延平和张煌言配合,至少南都无甚大碍。

  就算京城南都都是巨城。

  东虏入关前,几番绕过关宁锦防线,袭扰京畿,也没攻破京城。

  郑延平兴兵二十万也没收复南都。

  但太子联合郑延平张煌言,在南都外的祖陵祭祀一二,宣布继统。

  太子的威望将直追崇祯先帝。

  朱慈煊颔首道:“没错,陆路难行,孤要走海路,于两京继位。”

  扶纲依然犹疑:“可是殿下深入敌境,臣怕遭遇数以十万计的清军围堵。”

  朱慈煊失笑道:“就算浙东沿海数省有十万清军,但郑延平和张煌言的兵马又何逊多少。”

  “更别说京城方面,伪清朝廷尽出精锐,让爱星阿领兵南下云滇,京城就算不是座空城,也差不了多少。”

  “己巳之变,皇太极借道蒙古奇袭京城。”

  “寇可往,孤亦可往。”

  满洲女真入关后也不改,在盛京动不动就全军出动的习惯。

  朱慈煊正是要给他们来一套反向入关。

  尝一尝崇祯朝,大明被袭扰京畿的苦楚。

  谁说【闪电归来】是个大后期技能。

  代清禁海迁民,沿海就是大明的地盘。

  季风台风海流,朱慈煊就算还没用过,也清楚在金色天命面前,只会助力大明的船队。

  也就是两京沦陷才十六七年,大明还不能快如闪电。

  否则朱慈煊直接一波带走十万清军。

  第一首选肯定是京城。

  政治意义万分重大,可以让大明代清攻守逆转。

  更别说还有校长的【速通满城】。

  最得劲的满城在哪?

  纵然有代清京营,朱慈煊也能冲进紫禁城,坐上龙椅。

  就算后面代清调集十余万大军围剿他。

  朱慈煊也还有十张闪,足够逃到沿海,上船入海。

  但除此外,京城继位就没其他了。

  而南都攻打不下来,明孝陵继位也是意味非常,可以带着鲁王监国的部队重新扎根浙东。

  还有江南的士人。

  连水太凉的钱谦益都暗地里资助抗清志士,绝大多数文人肯定都还心怀故国。

  收拢明末三大思想家一批文臣,不谈党争,朱慈煊的收获不下于三百万两黄金。

  说到底,还是要看郑延平的态度。

  眼见太子心意已决,扶纲愈发无力:“如此说殿下要随我们一起移迁至阿瓦城。”

  “殿下再从暹罗坐船去往闽海了。”

  扶纲也再劝不动了。

  能说什么?

  太子你奇袭昆明能成功,是因为云滇遍地旧臣遗民。

  两京沦陷十六七年,地方和旧臣已经全是东虏人的形状了。

  扶纲清楚自己继续劝言,太子又会拿出些歪理。

  面对这个屡出荒诞行径想法的太子,扶纲有时候真想辞官隐退。

  不变的和任国玺邓士廉一样麻木,早晚也会气急身亡。

  朱慈煊点了点头:“孤正是如此打算,不过出发前先见一见从粤东来的使者吧。”

  片刻后,两个留着辫子的使者进入议事堂。

  两人虽都是从粤东而来。

  但方向目的,并不一致。

  常金印,自称常遇春后人,是想要大西南来加入朝廷抗清。

  从粤入黔,碰巧进入黔西的水西土司,听闻大明重新从夷荒南蛮打回云滇。

  就联络水西土司和大明旧臣,想要举事响应。

  徽人汪自德,是郑延平的使者。

  郑延平听说朱由榔和李定国败逃夷荒,令其走桂粤入洪沙,想要让永历帝航闽暂居。

  只是等其抵达泰缅边境,朱慈煊已经回到云滇了。

  在阿瓦城拜见过永历帝,就赶来大理府,碰巧和常金印一同抵达大理府。

  再晚两天,刚好和去往暹罗的朱慈煊错过。

  大明君臣就近原则,先和黔西来的常金印互通消息。

  朱慈煊好奇道:“黔阳王皮熊?”

  “他竟然还活着?”

  朱慈煊可听过这个屑物,割据地方,鱼肉百姓,火并同僚。

  阻止大西军出滇,吴三桂入黔时,又与其私下誓约。

  好吧。

  纯君子的地方藩将,抗清也活不到现在。

  李定国和郑延平不也和皮熊相差不多。

  常金印微微躬身:“是的,黔阳王在两年前听闻皇上的噩耗,便祝发出家为僧,隐居水西山中。”

  “臣至水西时,黔阳王听闻殿下复滇,便开始召集旧部,准备兴兵起势。”

  “反倒是水西土司头人安坤,仍旧首鼠两端,态度模棱两可。”

  朱慈煊不置可否的点了点头。

  水西被清军重重包围,敢起兵抗清才会奇怪。

  朱慈煊与几位大臣商议了一下,一致觉得现在还不是皮熊起兵的时候。

  等到清军主力撤离,再和李定国配合,夹击占据云滇出口的清军。

  朱慈煊稍稍犹豫,开口询问到粤东的情况:

  “郭之奇和连城璧现今如何?”

  常金印闻言顿时落寞几分,长叹一口气后,拱手出声:

  “回禀殿下,连将军在两年前王兴将军兵败殉国后,孤留粤东,满目无人,绝望下遁入山中,伪清大臣屡次招降都以死相拒。”

  “而郭尚书联络桂粤抗清义师,在两广边区也沦陷后,遁走安南山林之中,如今不知生死。”

  议事堂中,听闻粤东情况的大明君臣顿时陷入良久的沉默之中。

  朱慈煊感觉喉咙堵着东西,嘶哑开口道:“扶阁老。”

  “孤在阿瓦城,常言时不我待。”

  “不能照任卿和邓卿所说的先安稳南蛮列国,再图云滇。”

  “因为云滇的雷阁老龚尚书,还有你扶阁老等着大明。”

  “如今依然是这四个字。”

  “若不迅速平定东虏,何以报这些忠于大明的志士,何以告慰抗清而死的义士。”

  一时惆怅的扶纲拱手以对,摇头无言。

  这次他心中已有几分认同太子殿下的急躁行事了。

  许久才收拾好情绪的朱慈煊转首看向郑延平的使者。

  “延平郡王现在可是在收复夷州?”

首节 上一节 119/15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红楼兵圣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