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南明,朕的天命太抽象

南明,朕的天命太抽象 第153节

  海澄守将闻言,瞬间气血上涌,用力抓住报信的千总,厉声问道:“明贼陆战如何是我军对手!”

  “国姓贼的铁人军在南都就都尽数覆灭,他哪来的精兵强将?”

  千总欲哭无泪:“小的也不知道啊。”

  “真的是悍将,他们的行军冲阵,小的只在陕甘绿营身上见过。”

  “他们的火器比靖南王和平南王的部队还要猛,将士冲阵犹胜陕甘绿营。”

  “小的们连一个回合都挡不住。”

  “他们就驰骋进河岸,用火器火攻,焚毁河道上的船舰。”

  海澄守将差点昏了过去。

  去年金厦大败,代清沿海的船舰尽数被毁。

  这还是海澄公和各省总督上书朝廷,让朝廷拨款修造的新船。

  那是五六十万两银子啊。

  河道那些还没修好的船舰被明贼焚毁。

  莫说他,就连海澄公黄梧都要被降罪。

  海澄守将顾不得城头的危险,冒着枪林弹雨,再次登上城头。

  然而雾气中,横贯数里地的熊熊烈焰,顿时把他最后一丝希冀磨灭。

  海澄守将还在绝望中时,副将开口直接让他跌入深渊。

  “将军,明军已经包围海澄了。”

  半个时辰后。

  朱慈煊见到投降的海澄守将。

  八闽地方,多是海盗海商,反复横跳,见势不妙反复投降实属平常。

  而且因为郑延平治军严苛,不少人都剃发投清

  譬如漳州的黄梧就是因揭阳丧师之罪,戴罪代守海澄。

  一气之下,直接投清,挖郑延平的祖坟,献迁界毒计。

  海澄守将讶异的看着郑延平隐隐以其为首的年轻人。

  还在猜度其的身份。

  朱慈煊已经开口,自报家门:“孤要放你回去。”

  “你回漳州,去福州告诉伪清的靖南王。”

  “让耿继茂告诉伪清朝廷。”

  “云滇他们没困住孤。”

  “孤,大明永历太子朱慈煊和大明国姓成功在东南,等着耿继茂来。”

  放回错愕不已的海澄守将。

  朱慈煊望向难以抑制激动之情的郑延平。

  “金厦诸将不服国姓。”

  “孤来为国姓站台,孤来为你扶腰做胆。”

第126章 郑延平带大明太子回来了?

  南明四帝,弘光好色,隆武锐意,绍武优伶,永历逃跑。

  各有各的特点,各有各的奇葩。

  相同的一点,他们都是文官军阀拥立的傀儡。

  鲁王朱以海监国自然也是傀儡之一。

  但他也是有天命的。

  清军第七次入关劫掠,攻至兖州,攻破鲁王府。

  朱以海被清军俘虏发现身份,清兵砍他三刀不中,认为其命不该绝,是以逃得一命。

  及至南都沦陷,浙省各地起义抗清,弘光朝廷逃亡的文武自然而然拥立了在台州的朱以海。

  而郑延平对鲁藩的排斥,乃至软禁鲁王本人。

  除了他的国君是和鲁藩不对付的隆武,以及郑芝龙投清后,留下的金厦政治空缺,郑延平和拥立鲁王的郑彩发生过火并。

  还有一点则是,鲁藩游离残明绝望联盟之外。

  大西军大顺军西南各地藩将,天下反正后的诸省明将,都举着桂藩的永历旗帜。

  甚至他郑延平自己在拥立的淮王朱常清死后,在小唐王的劝说下,都遥奉永历帝。

  只有鲁藩坚决自立。

  张名振更是提出过三国并立的隆中对,让鲁藩扎根沿海,招揽浙闽俊杰,外联李朝曰本,内让永历政权拖延清军。

  形成鲁藩、桂藩、代清三分天下之格局。

  等到代清局势大定,已无力回天的鲁藩才投靠逐渐强势的郑延平。

  依据过往经验,政治低下的郑延平选择将朱以海软禁起来,严加看管,防范鲁藩的背刺。

  事实证明,郑延平没想错。

  ……

  张煌言没有在金厦二岛驻守,协助留守的郑经防范清军。

  张名振遇害后,鲁王愈发被郑家轻视薄待,为防止自己的兵马也被郑延平吞并,张煌言带着军队守在泉州外岛,以军遥卫鲁王。

  然而随着攻占夷州的郑延平回返金厦,察觉有大事要发生的张煌言带着兵马,急匆匆的来到浯洲岛。

  等他到鲁王府邸,拜见自家殿下时,已经听到郑延平回军攻打海门的炮声。

  “郑延平虽然飞扬跋扈,到底还是忠于皇明的,断不会擅自投清的。”

  张煌言开口说道,他和郑延平虽有些龌龊。

  但甲申以来,还在抗清的几家势力互相哪个没有仇恨。

  旁的不说,夔东十三家的闯营才是灭明的罪魁祸首。

  如今,十三家蜷缩夔东,大西军败走夷荒,眼下能真正复国中兴的,只有那个短视刚愎的郑延平了。

  张煌言对郑延平很不满,但心中还是相信自己评价的千古第一流人物。

  鲁王朱以海不置可否的点了点头。

  郑延平真失心疯了,谁也不通知的要去投清。

  至少也会把他带上的。

  曾经清军想要招降郑延平,让其交出鲁王。

  郑延平专门把鲁王送去南澳避难。

  旁边有人出声道:“那郑延平此番骤返,孤军攻打海澄又是何意,他也打不到漳州啊?”

  “黄梧一旦联合耿继茂派出清军,郑延平也很难守住海澄。”

  前年出兵二十万,去年抗清二十万,今年又跨海攻打夷州。

  当下的金厦实在没粮饷供给另一场战事了。

  郑延平放弃夷州,还是几家喜几家愁,现在又擅起战端,几乎所有人都要哭了。

  张煌言思索许久,犹疑道:“闇公兄,莫不是郑延平想敲打逼迫郑泰?”

  徐孚远,字闇公,乃是大明名臣徐阶之弟徐陟的曾孙,先从隆武,后奉鲁王,现协郑经驻守浯州。

  徐孚远闻声蹙眉:“郑泰虽对延平王令多有拦阻,但还是听郑延平的。”

  “用台风海流阻路来拖延粮秣运输向夷州,郑延平郑经对这借口也只能无奈接受。”

  “金厦澎湖的勋将,在去年郑延平大败清军后都安分了不少,不至于因为这些小事,郑延平就再次内斗相残。”

  鲁王府邸狭小,书房拥挤着十余人。

  朱以海从浙东二逃闽海,彻底依附郑延平时,还是有不少大臣的。

  外有手握兵权的张名振张煌言,内有太常卿任廷贵、太仆卿沈文光等人。

  亦然一个独立的小朝廷。

  众文武议论纷纷,还是不明白郑延平攻打海澄的用意。

  只能猜测郑延平已经完全疯了,想要赴死。

  张煌言看向堂中文武:“不管郑延平此番何意,是不是听了我宁进寸死,毋退尺生,想要发愤为雄。”

  “但以其行事风格,金厦必有大乱。”

  众人一致点头认可。

  郑延平不听所有人的劝告,一意孤行攻占夷州。

  是作复国根本也好,是作海外退路也罢。

  但他既去了,不做番实业就不能回来。

  没带着粮食回来,已经被清军坚壁清野,少粮缺饷的金厦会立即混乱的,指不定又有许多勋将选择投清。

  西南大败,代清定鼎天下,东南明军只剩最后一口气了。

  郑延平选择东进夷州,然而夷州没有田园沃土,还被荷兰人和山蛮搞得头破血流。

  郑延平没有开荒屯田,给东南明军续住命,

  金厦各镇的分崩离析指日可待。

  张煌言正色以对鲁王:“殿下,闽海诸镇各立,士民人心思归。”

  “郑延平若不能回旗北指,黄梧之事当连续不绝。”

首节 上一节 153/15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红楼兵圣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