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可汗回忆录 第113节
因此,派他去,元雍和李神轨都没有话说。
下了朝,李神轨刚出宫殿,就听到府中来人了。
“公子,郡公快不行了!”
李神轨一听,也顾不上其他人,赶回陈留郡公府。
李崇躺在床榻之上,周围都是李氏亲属和李府妻妾。
见李神轨来了,李崇挥了挥手,让其他人都出去了。
等到屋中没有了他人,李崇握住了李神轨的手,气若游丝。
“儿啊,为父有一句话要嘱咐你,你千万要记住了。”
李神轨面露哀愁之色,开口道:
“父亲,您说!”
“这洛阳繁华,却迟早会变成囚牢,你找机会,就离开吧!”
“去哪?”
“最好是关中,若是去不成,尽量往南逃吧!”
李神轨听了,很是不解。
“父亲,你糊涂了,哪有人放着好好的洛阳不待,去关中那种穷地方的。”
李崇此时十分虚弱,也意外的有些耐心,他摸着李神轨的脸,弥留之际,脸上露出了微笑。
“傻孩子!”
说完,李崇的手无力的垂落下来。
“父亲、父亲!”
——
平阳,白马城。
“主公,陈留郡公薨了!”
侯景将洛阳传来的消息告诉了李爽,正在处理公文的他站了起来,面色凝重。
“举丧!”
“诺!”
侯景说完,又道:
“主公,还有一个消息,朝廷派了御史中尉郦道元前来,巡视河东。据说,便是为了来考察咱们的剿匪事宜。”
“你说什么?”
如果说上一个消息让李爽有些哀戚,那么这个消息让他震惊了。
爱写《水经注》的他可不只是一个文学家,更是一个猛男。
猛到什么程度?
那年他在冀州为官,整治地方,为政严酷。这满冀州的盗匪被他整的怨声载道,却又弄不死他,只能逃到别的地方去了,可谓匪不聊生!
冀州由是大治!
“告诉刘蠡升,让他最近消停点。”
“诺!”
——
“郦御史,马上就要到平阳郡了。”
郦道元没有大张旗鼓的前往平阳,而是带着随从,一路乔装打扮。
如今朝廷对于河东等地的情况完全不了解,只能依靠当地的官僚系统。
他们怎么说,朝廷也就只能怎么信!
可能写《水经注》的人,又怎么会是一个只会待在衙门里听奏报的官僚呢?
千山万水,他都走过来了。
郦道元从洛阳启程,一路前往河东,只见各地的景象,可不如当地的官员说的那样。
盗匪猖獗,胡人肆虐,可谓民不聊生。
“走,我倒是要看看,这个李爽是不是真如元雍所说的那么大奸大恶!”
“诺!”
一行人启程,快要到平阳郡的界碑时,官道两旁忽然冲出了一股劫匪。
“此山是我开,此树是我栽,若要从此过,留下买路财。”
郦道元笑了。
“老夫若是不给,你待如何?”
“不给?”
一名匪寇冷笑一声,作势便挥刀要砍郦道元。
可他抬着手,却始终挥舞不下去。
郦道元五十多了,可身躯强健,蒲扇般的大手扣住了盗匪的手腕,便像是捏小鸡一般,一下子就把他手中的刀夺过来了。
“你…你这老家伙!”
郦道元打量手中这把刀,道:
“这河东的匪寇看来也不怎么样,用的刀都是次品。”
说完,郦道元就将手中的这把刀折成了两段,扔在了地上。
“兄弟们,硬茬子!”
郦道元本以为这帮匪寇吃了亏,便会退却,可没有想到,这帮匪寇中有人拿出了一个号角,吹响之后,更多的匪寇从四周涌了出来。看样子,足有上千。
“御史,这帮匪寇人多势众,我们快走吧!”
郦道元也不是个莽夫,见此情况,也不强留,骑上马,便向前而奔,冲破了匪寇设下的路障。
郦道元虽然得脱,可心中却是恼怒至极。
“其他地方虽乱,盗寇也不敢如此猖獗。平阳郡外就有这么多的盗匪,李爽是如何治理地方的?“
郦道元骑马奔驰,过了平阳郡的界碑后,他的侍从忽然道:
“御史,这帮匪寇不追了!”
郦道元勒马,只见身后涌出来成百上千的匪寇,纷纷止步于平阳郡的界碑之前,一动也不动。
那道界碑仿佛有什么力量一样,让这些狡诈的亡命之徒,不敢跨进一步。
……
第119章 面子果实了解下
“没有想到啊!”
郦道元牵着马儿,游走在田野之上。
平阳郡下辖诸县,与其他河东诸郡的乱象完全不同。
田野之间,百姓安乐,他们的脸上,完全没有其他地方百姓脸上那种朝不保夕的慌张感。
便连牵的牛,养的猪、羊,都比其他地方看起来的肥。
“御史,前面就是白马城了。”
平阳郡的郡城就在前方,郦道元并没有立刻就进去,找了个地方歇了歇脚,弄了碗茶喝。
便在进城的官道之上,摆着一个茶摊,此时午休的时候,只有零星几个人。
“小哥,我能坐这么?”
“随便坐吧!”
一张桌子,摆放着几个粗碗,里面还有茶渍。
郦道元在桌子旁坐了下来,少年给他拿了个碗,重新倒了一杯茶。
“小哥啊,我听说平阳郡匪寇猖獗,怎么如此太平呢?”
“那当然是因为我们新来的刺史了。”
“哦,他是怎样的人?”
“他啊,威武英俊,是万千小娘子心中的郎君,闺中春梦里的发泄对象。”
郦道元拿起了茶碗刚喝了一口,差点喷了出来。
“他长得如此俊美么?”
“也就和我差不多吧!”
郦道元也没有在意,见少年长得确实不错,心中也没有多少反感之意,只以为他轻浮了些。
“小哥莫要拿老夫取笑,便算是你们刺史是潘安在世,难道靠脸,还能治理地方么?”
“如何不能!”
郦道元听了,大笑道:
“此番言论真是旷古未闻,老夫倒要请教一二!”
少年招了招手,一旁正在闲聊的一名壮汉见此,走了过来。
“跟他说说,你以前是做什么的?”
“土匪!”
“那为何从良了?”
“我家刺史乃是龙凤之姿,小的为此倾倒,甘愿从良。”
上一篇:祖宗们,求你们别再爬出来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