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第294节
“江南之地,水网密集,马匹即便是再多,也难以发挥作用,所以,将马场设置在江南没有意义。”长孙无忌思索着,说道:“荆州可控湘湖,江右,江左,还有云贵之地,同时,淮南,河南,亦可以控制,而齐鲁和河北,则不可设马场。”
齐鲁和河北对大唐的威胁更大。
所以马场绝对不能够设在齐鲁和河北。
这一点长孙无忌稍微一点,皇帝便明白他的意思,不用多说。
“另外,可不设荆州牧。”长孙无忌抬头,认真说道:“荆州大都督府长史改以沟通南北为要职,而荆州大都督府麾下各州之事,由中枢直接掌控,便如同洛阳一样……毕竟一旦来往方便了,也就没有大碍。”
皇帝点点头,淡淡的说道:“你继续。”
“是!”长孙无忌深吸一口气,说道:“荆州地方世家官员任职,可尽量往陇西和甘凉之地安置,少在地方,河北和齐鲁之地更是尽可能的杜绝,如此,便可将荆州牢牢控制手中。”
李世民没有开口,他在仔细的思索长孙无忌说的每一句话。
荆州已经成为南方囤积马匹的中转,那么荆州的地方世家,就会成为新的威胁。
尤其一旦他们掌控了这些马匹,就会成为威胁皇帝的存在,成为天下隐患,所以需要提前防备。
将荆州世家出身的官员,调到陇西和甘凉之地去任官,中间又隔着长安洛阳,避免他们在官场的力量,介入马场的运作,从而加强中枢对那里的控制,是一种很有效的管理方式。
毕竟南官北任,东官西任,是朝中惯例。
“最后无非就是到时候,陛下多在长安,洛阳和荆州之间多跑一跑了。”长孙无忌神色放松,然后拱手道:“以长安控西域,以洛阳控辽东高句丽,以荆州控广州交州,天下尽在掌握。”
……
李世民能够听的出来,长孙无忌是李承乾这种宏伟蓝图的坚实拥护者。
其实李承乾的这种运作方式,在战场的运用是很次要的,他真正的作用,在于加强皇帝对天下的掌握,稳固皇权的统治。
大唐相比于前隋,对于草原的掌握是惊人的。
一个三千里外的漠北大国,说灭就灭了。
而从漠北到天南,光是直线就有七千多里。
同样从高句丽到安西,也有七千多里。
即便是如此,大唐依旧还在不停的对外扩张。
高句丽,百济,新罗,西突厥,吐蕃,天竺。
甚至还有倭国和波斯,大食。
天下越是广大,朝中对于边远之地的掌握,就越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所以,李承乾才有想法要改变这一次。
长孙无忌同样是这种想法的坚决拥护者。
轻叹一声,李世民缓缓的点头,最后他又摇摇头,说道:“慢慢来吧,这里面触及到的利益之深之广,朕恐怕太子看都看不明白,有个三十年的时间,他能够慢慢安置妥当,便可以了。”
“陛下!”长孙无忌脸色微微一变,然后忍不住急切的拱手,神色担忧。
“算了,无忌。”李世民摆摆手,看着殿外逐渐落下来的夜幕,轻声说道:“朕的身体,朕自己清楚,朕不可能撑得到三十年,十年恐怕都是天地垂青,说不好就是三五年之事。”
“陛下!”长孙无忌忍不住的跪了下来,泪水无声的流了下来。
“无忌,荆州的事情可以开始慢慢布局,但不要告诉太子,你自己去做。”李世民转身看向来长孙无忌,神色平静。
“喏!”长孙无忌沉沉叩首。
“好了,起来吧。”李世民转过身,走进内殿,然后坐在短榻上,看向长孙无忌,神色平静的说道:“好了,说说那件事情吧,查的如何了?”
长孙无忌起身,跟进殿中,面色凝重的拱手道:“陛下,是黄门侍郎刘洎对外透的消息。”
李世民淡淡的点头,知道他身体实际情况的只有寥寥几个人而已,知道是刘洎并不奇怪。
“不过刘洎也并不是故意对外透露消息的。”长孙无忌轻叹一声,说道:“那日,他从陛下这里离开之后,神魂落魄之下,碰到了中书侍郎褚遂良和尚书右丞宇文节。”
“宇文节?”李世民眼神微微眯了起来。
长孙无忌点头,说道:“宇文节曾经有一段时间和魏王的关系不错,但后来太子身体好转,他就又和魏王疏远了,但是后来魏王谋逆,虽然没有牵连到他,但能看得出来,他的心中是不安的,之后又通过其妻崔氏和赵氏走近……”
李世民微微抬手,长孙无忌立刻住口。
宇文节就是一个投机者,因为他没有牵连到李泰的谋反案中,所以李世民才将从左司郎中,升任尚书右丞,没想到,当他再度看到机会的时候,他立刻就又选择了投机。
投机者所要的,无非就是利益最大化。
李承乾是太子,皇帝的身体即便是有什么问题,正常继位的也应该是太子,宇文节得不到什么的,但一旦他选择了李治,一旦李治登基,他的回报将会是极大的,便是宰相之位也可以轻易上去。
“陛下,要不要处置掉他?”长孙无忌小心的拱手。
李世民抬头,问道:“刘洎说的是什么,他对外是怎么透露消息的?”
长孙无忌有些迟疑,但最后还是小心的拱手道:“褚遂良和宇文节恰好一起来叩问圣安,恰好碰到刘洎外出,一见面,刘洎突然就哭了,他哭着说,‘圣体患痈疽重,令人忧惧。’”
“砰!”的一声,李世民一掌狠狠的拍在了桌案上,然后眉头紧皱的说道:“令人忧惧,什么叫做令人忧惧?”
“陛下,那日情形的确紧张,刘相……”
长孙无忌还没有说完,李世民就直接打断了他,冷声说道:“为什么你没有紧张,反而是他紧张的,还忧惧,他还是宰相的,是朕亲手选的的宰相,如此沉不住气,如此的……软弱。”
李世民的拳头紧紧的握了起来。
长孙无忌沉默了下来,许久之后,他才轻声问道:“陛下,此事该如何处置?”
深吸一口气,李世民强迫自己冷静下来,最后摇摇头,轻声道:“处置,处置什么,现在朕还在定州行宫,大军已经北上漠北,现在这种情况,就因为宰相说出一句话,就去处置吗?”
“是!”长孙无忌深深低头。
“一切回到长安再说。”李世民微微摆手。
“喏!”长孙无忌拱手。
李世民轻轻闭眼,最后抬头道:“传旨,调侍御史、晋王掾李义府回长安,御史台那么多事,他一个侍御史,待在太原那么长时间做什么?”
“喏!”长孙无忌躬身。
“好了去做吧。”李世民摆摆手。
长孙无忌立刻拱手告退。
……
等到长孙无忌离开之后,李世民才稍微松了口气,身体不由自主的微微前倾。
深吸一口气,皇帝神色有些痛苦,嘴角忍不住抽搐了一下:“嘶!”
第314章 父皇要对稚奴做什么?
夜色笼罩,烛火摇曳。
李承乾坐在矮几之后,看着眼前的空白奏本,时不时的写几个字,然后又停手凝思。
一阵轻微的脚步声在殿外响起,随即,长孙祥的声音响起:“叔父。”
李承乾顿时抬头,舅舅怎么来了。
长孙无忌的父亲长孙晟和长孙祥的祖父长孙炽是亲兄弟。
长孙祥的父亲长孙安世是长孙无忌的堂兄。
所以长孙祥是称呼长孙无忌为叔父的。
同样的,长孙祥是长孙无忌除了几个儿子以外,同族之中血脉最近的。
更别说,长孙祥是被长孙皇后养大的。
“你留在外面!”长孙无忌说了一句,然后迈步走进了殿中。
看见李承乾坐在矮几之后,长孙无忌率先拱手道:“参见殿下。”
“舅舅请起。”李承乾赶紧抬手,然后道:“舅舅请坐。”
“喏!”长孙无忌微微躬身,然后走到了旁边的蒲团上跽坐下来。
抬起头,看向李承乾面前的奏本,长孙无忌神色亲和的说道:“殿下是在写关于交通改革之事?”
李承乾微微一愣,随即点头道:“父皇有命,让外甥写一篇交通革新三十年计划的文章,外甥自然要用心一些。”
长孙无忌好奇的看向李承乾:“不知道殿下能否与臣说说。”
“好!”李承乾点头,将手里的奏本,递给长孙无忌,然后说道:“父皇说,改革之事,需要一步步慢行,所以孤想是不是先选个地方实行。”
长孙无忌点点头,这一点,太子和他和皇帝,几乎都想到了一起。
这个摊子不能一下子铺开,先挑个地方做试点,然后慢慢的整理和改良有问题的地方,然后再一口气铺开。
“孤想了许久,最后觉得,可以以关中,陇西,甘凉,乃至于西域一片作为试点。”李承乾话刚说完,就看到长孙无忌眉头皱了起来,他忍不住的问道:“舅舅,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吗?”
“没有什么。”长孙无忌微微摆手,然后说道:“殿下继续。”
“好!”李承乾收回目光,然后说道:“此番大战结束之后,英国公必然会从漠北带回大量的战马,战马弥补军中,那么自然会有大量老弱淘汰下去,这些老弱战马,朝中可以处置发卖,变成钱财,然后赏赐百姓,然后亦可以直接将战马赏赐有功将士。”
长孙无忌顿时抬头,说道:“殿下的意思是想要用府兵来养马,通过府兵手里的马匹来改良天下交通。”
“是!”李承乾点点头,叹声说道:“父皇担心大量战马聚集,会被有人所图,那么府兵呢,关中的府兵是对父皇最忠诚的,对大唐最忠诚的,任何人试图谋逆,都会被府兵彻底撕碎。”
“殿下继续。”
“以关中府兵为基础,然后逐渐的向陇右,甘凉蔓延,最后落入安西。”李承乾轻轻冷笑,说道:“毕竟大唐刚刚从漠北带回来大量的战马,关中,陇右,甘凉一带,出现大量的战马,诸族也是能接受的,而且也不敢再轻举妄动。”
“同时又能将改良交通的事情,悄无声息的铺开。”长孙无忌点点头,神色放松下来。
按照他和皇帝的计划,第一步是要在荆州铺开,同时将出身荆襄的官员调任到西北去。
他没想到,李承乾选择将一切铺开的地方也在西北。
如果让荆襄的官员,熟悉了西北的事情,那么日后对于长孙无忌在西北铺开这些事情只会有无数的弊端,而不会有任何好处。
然而,长孙无忌没有想到的是,李承乾虽然用的是西北,但是他真正倚靠的是天下府兵,尤其是关中府兵。
大唐以关中而制天下。
关中的府兵是对皇帝最忠诚的。
正是因为如此,所以即便是荆襄世家的子弟在西北任职,怕也很难介入其中。
李承乾与其说是在用西北来做试点,其实更准确的讲,是在用西北的府兵来做试点。
这里面当然少不了也会有一些问题,但是,府兵是对皇帝最忠诚的,即便是有问题也能压制到最小。
当然,如果是真的有了大问题,那也必然是惊天动地的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