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第417节

  上一个出现的谶言,是金刀谶,刘兰因此而死,被丘行恭吃了心肝。

  如今李君羡调任左金吾卫将军,但和雍州府诸事交错很多,而现在的雍州都督。

  正是丘行恭。

  ……

  两仪殿中,李承乾坐在御榻上,继续批阅奏本。

  天下四方,从来不只长安一地。

  李承乾如今做了皇帝,能做的,除了各地的奏本之外,更多的是要依靠自己在各地的亲信,还有地方各级官吏的奏本。

  刺史,长史,司马,还有个折冲府,甚至致仕老臣,六曹参军,乃至于地方县令。

  从中相互对比,找出地方真实情况。

  更别说,在一些地方,百骑司,千牛卫,还有地方眼线。

  如今秋收,各地的情况更是错失不得。

  “陛下!”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在殿外响起,通事舍人岑长倩站在殿外,躬身道:“陛下,武昌郡公在承天门外,跪地求见。”

  “宣他进来吧。”李承乾微微抬头。

  “喏!”岑长倩立刻转身离开。

  李承乾顺着他的背影看向承天门方向。

  这才几天,关于三代以后,女主武王代唐的消息便已经如火如荼的传了开来。

  虽然如今李世民还在,但终究住在御榻上的人成了李承乾。

  他虽然做了皇帝,但除了之前杨豫之的事情借题发挥过一次,其他的时候,都是在谨慎的处置着朝政。

  他没有李世民那样的威望,所有人都想看看他会怎么处理这件事情,怎么处理李君羡。

  一名身穿黑衣黑甲的英挺身影,快步的走入殿中,然后在殿中直接跪倒:“臣,右卫将军李君羡,叩见陛下,陛下万寿无疆。”

  李承乾坐在御榻上,看着李君羡久久没有开口。

  李君羡叩首在地,皇帝无形的目光下,微微有些颤抖。

  “谶言的事情,你知道了?”李承乾终于开口。

  “臣有罪!”李君羡低着头,一阵冷意笼罩全身。

  李承乾目光从李君羡身上抬起,看向殿外,问道:“查的怎么样了?”

  “臣有罪!”李君羡稍微抬头,然后说道:“臣什么都没有查出来,陷害臣的人很谨慎。”

  “想彻底的查清楚吗?”

  “想!”李君羡咬牙的点头。

  “好,朕给你一月时间。”李承乾轻轻笑笑,说道:“传旨,从即日起,武昌郡公李君羡,调任左金吾卫将军,调查谶言案,诸司配合,不得有误。”

  “喏!”李君羡再度叩首,说道:“臣谢陛下大恩……陛下,臣僭越,请改封号。”

  “难得你开口。”李承乾点点头,说道:“好,便依你,改武昌郡公为南昌郡公,南昌郡公李君羡!”

  “臣,谢陛下隆恩!”李君羡满是感激的用力叩首。

  “好了,去查吧。”李承乾摆摆手,说道:“将事情彻底的查清楚。”

  “喏!臣告退。”李君羡叩首,然后起身,倒退三步,这才转身退出殿中。

  李君羡的身影很快消失在李承乾眼中,一侧的帷帐之后,丘神勣站了出来,拱手道:“陛下!”

  “不用告诉他那件事,暗中盯着他。”李承乾抬起头,神色淡漠。

  “喏!”

  法律存,道德在,白旗天子出东海。

  桃李子,莫浪语。黄鹄绕山飞,宛转花园里。

  桃花园,宛转属旌幡。

  桃李子,鸿鹄绕阳山,宛转花林里。莫浪语,谁道许。

  桃李子,洪水绕杨山。

  江南杨柳树,江北李花荣。杨柳飞绵何处去,

  李花结果自然成。

第428章 皇帝,你去见见李淳风

  转眼,一月时间已过。

  太上皇东巡骊山。

  温泉宫,长生殿中。

  李君羡叩首在地,惭愧的说道:“臣有罪,未能查清谶言之事。”

  李世民靠坐在软靠上,看着李君羡微微皱眉:“皇帝调任你为左金吾卫将军,左金吾卫将军掌京畿道治安,你以前也是做过做金吾卫中郎将的,为何此事查不清楚。”

  “臣追查诸人,最终好不容易查到一处源头,谁知道那人在一个月前就已经离开长安前往蜀中的,臣派人到蜀中察查,到现在也没有回信。”李君羡满眼无奈。

  对方明显是朝着他来的,在散布完谶言童谣之后,立刻就让人离开长安。

  让他之后的调查,戛然而止。

  “皇帝,此事你怎么看?”李世民转头看向李承乾。

  李承乾坐在御榻边缘,看着李君羡,轻叹一声:“南昌郡公,朕问你,金吾卫详细排查一个月,你有什么怀疑对象没有?”

  站在一侧的长孙无忌看了李承乾一眼,目光微微垂下。

  何止金吾卫,雍州府,长安万年二线,大理寺,刑部,李君羡几乎能调用的力量全都调用了。

  更甚至于整个长安,不知道多少百姓,不知道多少权贵,全部都在盯着这件事情。

  当李君羡查到一个地方的时候,没有人去阻碍,更多人是去帮忙。

  可最后的结果,却是什么都没有查出来。

  “有些怀疑对象,但不是很确定。”李君羡抬头看向李承乾,硬着头皮说道:“臣查过,在那些人出现的地方,曾经有那么一些人出现,说的是正常的官话,但是他的腔调都有怪异,所以臣怀疑是异族人,臣早年和突厥人……”

  “好了。”李承乾忍不住的打算了李君羡,直接问道:“想来你是查过在京中的突厥贵族的,怎样,有结果没有?”

  “臣有罪!”李君羡低头。

  “你啊!”李世民在一旁接口,摇摇头,说道:“你想过突厥人,难道就没想过吐蕃人吗?”

  李承乾,李君羡,还有长孙无忌,房玄龄等人,全部都惊讶的看着李世民。

  “不必如此。”李世民摇摇头,道:“外族,无非就是东西突厥,高句丽和吐蕃人。

  东西突厥虽也有野心,但是他们的部落被盯的很死,现在在长安便是有一些人物,能做到这一点点很少,高句丽太远,而在长安有能力操纵这一切的,只有吐蕃国相禄东赞。”

  禄东赞是吐蕃国相。

  一句话,众人全部肃然起来。

  国相,那便是长孙无忌和房玄龄在朝中的位置。

  “这样的人物在长安城一待就是几个月,甚至还待到年底的封禅之时,这种人本来应该是被严格盯着的,但他却低调到被所有人忘掉。”李世民转头看向李承乾,问:“皇帝,人是你盯着的吧?”

  “是!”李承乾点头,说道:“禄东赞很少出门,一直待在驿站当中,偶尔出门也是陪同文成皇妹一起出门,至于其子噶尔·钦陵,他到如今也没有通过国子监的考试,在外面依旧被盯着。”

  “他没有通过国子监的考试吗?”李世民惊讶的看着李承乾,问道:“朕记得他很有能力啊!”

  “是有能力!”李承乾点头,说道:“除了最后一项策论,其他部分,他答的都很不错,但唯独最后一项策论,他写的总是不好。”

  “这题不会和你有什么关系吧?”李世民微微皱眉。

  “是儿臣让人出的题,不过没有刁难,只是让他站在一个大唐子民的角度,为朝廷想一些大策。”李承乾摇摇头,道:“若是他肯用心,写出一些东西来,儿臣便让他入了国子监,但他不肯。”

  噶尔·钦陵是吐蕃国相禄东赞的儿子,将来必然要在吐蕃多为尽心,你让他现在写有利于大唐的东西,他自然不肯。

  而且他也没有老辣到禄东赞的地步,能够出一篇欺天欺地的文章来。

  毕竟李世民还在。

  “那么你觉得,这件事情,究竟是禄东赞安排的,还是噶尔·钦陵安排的?”李世民问的很直接。

  “是禄东赞!”李承乾眼神微微眯了起来,神色严肃的说道:“噶尔·钦陵去国子监读书,这件事情,恐怕本身就是一个障眼法,禄东赞在长安城应该还有其他不为人知的力量,这一次果断动手,便是为了南昌郡公的事情。”

  “没有证据,说什么都没有。”李世民看着李承乾,接着问道:“接下来你打算怎么办,继续查吗?”

  李君羡抬头恳求的看着李承乾。

  李承乾摇摇头,说道:“禄东赞一国国相,他在长安城用心,想要找到他的踪迹很难,除了栽赃陷害,继续查,恐怕只会是徒劳无功,所以儿臣想,暂时将南昌郡公停职,让他闭门思过。”

  李君羡脸色微微一变。

  李世民抬头,问道:“然后呢!”

  李承乾转身看向李君羡,说道:“在南昌郡公府设一替身,让他在府中书房闭门读书,但是南昌郡公本身,却在宵禁之后,出城,直接赶往松州。”

  李君羡目光一抬,神色严肃起来。

  他是右卫将军,对于西北正在准备大战的事情,他是知道的。

  禄东赞本身就是这一战的关键人物。

  皇帝在太子的时候,对吐蕃就没什么好感,尤其是多年来,文成公主一直没有子嗣,更让整个长安百姓都心怀不满。

  以为是吐蕃人故意不让大唐公主怀有子嗣,从而避免有大唐血脉的吐蕃王族出现。

  皇帝尤其不满。

  尤其如今,皇帝已经登基,而在吐蕃,松赞的独子又突然病逝,他只剩下一个孙子。

  一旦吐蕃有事,皇帝一定会对吐蕃动手的,所以禄东赞以国相之身来长安就是为了捣乱长安的。

  而他们也有了成果。

  靠在软靠上,只有脑袋能转的太上皇,就是他们的杰作。

  大唐自然要报复,对导致皇帝生病的那件事情,还在一步步的追查。

  一旦查到禄东赞和噶尔·钦陵的头上,他们父子必死无疑。

首节 上一节 417/66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天可汗回忆录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