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万盛世 第1080节
潮州府外海,驻留在此的大明水师此时一分为二,超过八成的水师战船都拔锚起航,向着南方海域缓缓驶去。
几天前,登莱水师按照俞大猷给他们制定的航线,终于还是来到了这里。
虽然早有心理准备,徐乔安还是被眼前看到的一幕深深震撼。
不止是徐乔安,还有他手下的水师官兵。
在北方水域,大明只有登莱水师一支海上力量,所以在他们活动的区域,他们就是那里的老大,最强大的海上力量。
虽然他们的船普遍比较老旧,可也是最强大的水师。
虽然不少人之前曾经在山东外海遭遇过南海水师护送的运粮船队,但那次比较只是登莱水师的一部分,还有许多水师官兵没见过南海水师的雄壮。
特别是和俞大猷交流后,徐乔安回去就淘汰和重新补充了一些新人。
俞大猷那句,水师官兵的精神状态实在太差了,完全不像是军卒该有的样子。
为此,他重新筛选了一次,把那些老兵油子全部退回各自卫所,又重新选拔了一批熟悉水性的士兵。
所以,这会儿看到南海水师出海,还是被那场面震撼住了,入眼的尽有遮天蔽日的帆影。
手下军卒聚在一起,对着远去的南海水师船队指指点点,小声议论,自然全部入了徐乔安的眼里。
不过,他也只有羡慕嫉妒的份儿。
成为登莱水师的总兵,他自然也无时无刻不想让自己的水师也变成和南海水师一样的大舰队。
特别是那几条外形形似鸟船,但却大相径庭的炮船,船头和两舷那数量庞大的火炮,给他的印象很深。
即便并不熟悉这样的海战之法,但也被深深的震惊了一下。
可以想象,这样的战船一字排开,一次齐射的威力有多么惊人。
单船可以向船舷一侧射出十二发炮弹,那几条炮船一次就可以向敌人射出近百发炮弹,这还怎么打?
有多少战船能靠近他们,恐怕就已经被炮弹打中,甲板上死伤一片了。
过去大明水师战法,炮击之术虽然有,但绝对不是首选,依旧是近战登舷肉搏为主,还有就是火攻。
听俞大猷的意思,南海水师的目标就是发展成这样靠着庞大数量火炮决战大洋的海上力量,完全颠覆了徐乔安以前对海战的刻骨印象。
甚至,他还从俞大猷口中,知道了夷人商船强大的武装力量。
单船的火力,甚至超过了他眼馋的南海水师炮船。
好吧,他只能暗自感慨自己在北方海域是孤陋寡闻了。
因为大明一向只在南方进行朝贡贸易,就算有使者到京城朝贡,也多是在浙闽粤登岸,通过京杭大运河抵京,根本就不走海路。
自然,北方的水师对南方水师已经司空见惯的东西毫无所觉,完全不知道海战之法已经大变样了。
“唉,也不知道朝廷什么时候也能重视登莱水师,拨银子打造一批这样的战船。”
徐乔安是有感而发,他身边的副将急忙上前,在他耳边小声嘀咕道:“要朝廷拨银子,怕还是要请爵爷出面。
听说南海水师有今日的局面,就是因为他们提督在朝中有大靠山,能够为他们争取到银子。
不止是工部的银子,还有东南各省的银子,每年都会按时送到,从不拖欠。”
副将的话也提醒了徐乔安,虽然徐家在山东还算有点话语权,但也有限的很,毕竟现在已经不是国初勋贵说话管用的时代了,都是文官说了才算。
“俞提督背后有内阁魏阁老,他又主管兵部和工部,自然能够为他们提供便利。”
徐乔安当然不是瞎子聋子,京城那点事儿,他还是知道的。
只是,他徐家可不是魏国公府和定国公府那个徐,和魏广德八竿子打不着的关系。
“是不是请爵爷在南京和魏国公说说,听说魏阁老是魏国公的妹夫,咱们只要靠上去,多少应该都能得到一些便利才是。”
那副将小声出主意道。
现在永康侯可就在南京,这么说也是勋贵集团的一员,和南京勋贵的老大魏国公府多少还是能说上话才是。
“回头我就写信过去试试,不然山东布政使司那边,还不知道要拖欠钱粮到什么时候。”
徐乔安也是苦,掌着登莱水师看似风光,可内里只有他才最清楚。
钱粮都握在文官手中,人家不按时发钱发粮,他这个总兵就只能跑到济南求告,实在没面子的很。
但这也没办法,现在武将势微就是如此。
许多地方,五品兵备道就敢指着二品总兵官鼻子骂街,武将还不敢反唇相讥。
你要说这些武将背后没人?
那自然是不可能的,京城没人,职务你都袭不了。
这就是现在官场的大环境,文官就可以压着武将一头。
“听说这次南海水师下南洋,就是奔着抢吕宋地盘去的。
那里原本是我大明的藩属国,如今被劳什子的夷人占了。”
副将继续说道。
“是这么回事儿,为了稳妥,俞提督才把南海水师主力全部带走,就是怕在吕宋引发事端。
手中有兵自然不慌,也可以压服夷人低头。”
这种事儿,俞大猷不会告诉军中低级将官,但是登莱水师总兵这样的高官,也算是现在大明水师中最顶级的存在,自然是可以知道的。
“围剿林凤海盗集团是假,京城的命令就是至少拿下吕宋半壁。
夷人占了吕宋,可不会继续臣服大明,为了防备,所以在吕宋派驻一定兵马随时监视。”
徐乔安说道。
这些,也是前日在俞大猷座船上聊起来的,当时他才知道夷人凭借着船坚炮利,四处抢占地盘。
而他们强大的武装商船,也是在这个时候才停俞大猷说起的。
昨日被俞大猷叫去他那里的时候,徐乔安还在一条炮船上参观,了解他们习练的战法。
明朝,因为是汉人掌权,所以并没有满清那时候怕这怕那的情况,对外的思想还是很开放的。
虽然对西洋的东西不是照单全收,但也很擅于吸纳,为我所用。
所以,在获得佛朗机炮、红夷大炮和鸟铳等武器以后,发现其战场上巨大的威力,自然就很快接受,并且快速普及军中。
毫无疑问,如果鸦片战争遭遇的是明朝,胜败疏为难料。
只是,可惜了,天不佑中华。
第997章正统
吕宋岛偏西北方向一个不知名小港湾外,两条海船正在缓缓向里面驶来。
前面的,是一条大明水师的炮船,可跟在后面的海船,则明显不是大明海船的样式,倒是和此时大明东南沿海百姓见过的夷人商船颇为相似。
两条海船的驶入,让附近警戒的大明水师官兵顿时紧张起来。
随着各种信号的发出,港口里两条水师战船炮位上出现了官兵的身影,都在密切关注着两条船只的靠近。
而在岸上,邓子龙已经接到消息,说王望高的炮船带着一只夷人海船进港,不知什么原因,所以他也从营帐里走出,站在海边静静观察。
两条海船看上去完好无损,不像是经过大战后的样子。
可是,王望高怎么会带着夷人的海船到这里,这样做的结果,明显就是暴露了他们的存在。
其实,邓子龙也一直没有想好该以何种方式出现在这里。
不多时,两条海船停在靠近岸边的海湾中,一左一右抛锚停下来。
很快,大明炮船上就放下一条小船,几个人上船后拼命划着桨向岸边驶来。
邓子龙收起手里的千里镜,刚才他仔细观察过了,王望高还在鸟船船头上,他身边还有负责打出旗语的水手,似乎是在通过这种方式和旁边的夷船联系。
只不过,距离有点远,他们的旗语邓子龙有些看不真切。
不过,那句水手的动作,他大概判断出是让对面夷船待在这里不要乱动。
而那条夷人商船,虽然比邓子龙在大明见过的商船小上许多,但是侧舷依旧布置了一排炮窗,显然也是一艘武装商船。
不过船小的原因,似乎并不适合跨海远航。
也不知道这条船他们是怎么开到吕宋来的,难道是夷人在吕宋建立了船厂,在这边制造吗?
邓子龙没来由的心里一紧,开始紧张起来。
若是夷人在吕宋岛上有了船厂,那对大明来说绝对不是好事儿。
这意味着他们的战船可以就近得到维护,可以更长期的保持战斗状态。
自从知道朝廷有意分割吕宋以后,邓子龙就已经把夷人看做了敌人,随时准备和他们开战。
自然,有此想法也就很正常了。
大明和夷人优劣长短的比较,显然就是这里更靠近大明,可以轻易得到许多便利。
而夷人占领吕宋时间尚短,并没有提供这些便利的条件。
听李锦说,马尼拉城外海边是有个船厂,但现在应该是没有造船能力的,造也只能造小船,主要还是为商船提供维护和修理的工作。
因为夷人在这边的商船数量有限,所以规模很小。
再看看眼前的夷人商船,虽然看上去很新,但从木料受到侵蚀的程度看,也是几年前下水的产品。
应该不是在吕宋建造的。
邓子龙心中有了计较,又举起千里镜观察了一阵,夷船船楼上一个穿戴似乎是船长的人,正在和旁边什么人交流,看样子还不时指点这海湾里三条大明水师的战船。
没多久,小船靠岸,船上一个总旗下船就向着他么跑来。
等人到近前,单膝下跪行礼后,邓子龙让他起来说话。
“怎么回事儿?让你们巡视周边,怎么把夷人的海船引到这里来了?”
邓子龙对于王望高的擅作主张是有所不满的,不过现在最要紧的还是搞清楚他们到底遭遇了什么,才让他们如此作为。
“大人,我们出海巡视的时候和这条夷人商船遭遇,当时对方主动靠上来,上面还有个汉人,自称叫林必秀的,主动做起翻译”
“等等,你说夷船上有汉人充作你们和夷人之间的翻译?”
在对面总旗答话的时候,邓子龙忽然打断道。
“是的,那个林必秀说他们家族是数百年前躲避蒙元入侵离开中华,来到这里定居的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