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隆万盛世

隆万盛世 第1144节

  所以魏广德在提出牙行对贸易货物征税,既然在月港可以,其他地方自然也可以。

  只不过在慈庆宫里,张居正并没有说出来,而是和魏广德、吕调阳研究细节来,未尝没有帮着遮掩的意思。

  “太祖定下商税,你也知道,这些年朝廷除了在盐茶铁上面有所收益外,其他有什么?

  朝廷的税收的,大头都来自农户,而他们可不是大明有钱人。

  现在朝廷没钱,本质上就是因为只向穷人收税,而忽视了富人的缘故。

  开国之初,因为连年战争,富户不多见,太祖定下税制还算可行。

  可是天下承平百年,依旧如此,显然是极不合适的。”

  魏广德开口说道,“叔大兄提出的变革,我想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在不加赋的前提下丰盈国库。

  只有国库有钱了,朝廷应对各方灾害、变故才游刃有余。

  这点,善贷和你的意见一致。”

  “嗯。”

  张居正闻言微微点头,随即又问道:“那善贷打算什么时候提出在大明征收牙税?”

  魏广德闻言却是摇头,苦笑道:“不瞒叔大兄,在天下征收此税,非到国家财政无以为继之时不可用。”

  “善贷是否过虑了?”

  张居正瞬间明白魏广德的担忧,也明白他这话的缘由,不过还是说道。

  “满朝文武,有几家没有经营一门生意的。”

  魏广德淡淡答道,“非必要时,提出此策,怕是会犯众怒的。”

  “吾就不喜你这点,做事瞻前顾后。”

  张居正知道魏广德打定主意不会主动提出来,只好说道。

  虽然思路是魏广德提出来的,可他也说了,只限月港进出货物。

  将范围从小小一个月港扩展到全大明,那就是另一个事儿了。

  “朝廷其实还有钱,只不过使用限制颇多,百官心里都是有数的。”

  魏广德只好说道。

  嘉靖朝事,多次朝廷没钱,最后都是拆借常盈库的银子周转,应付过去。

  这些事儿,以前百官或许不知,但是嘉靖朝才过去多久,知道此事的人可是不少。

  不到山穷水尽的地步,朝廷就别想从他们手里收税。

  这边说的差不多,魏广德拱手就要告辞,就听到门外传来书吏的说话声。

  “谭尚书,里面两位阁老正在议事.”

  “我知道他们在一起,我才急急忙忙过来。”

  随即,就传来谭纶说话的声音。

  谭纶刚告辞离开内阁,怎么又忽然回来了,听口气似乎有事,这么急着见他们。

  “快请子理进来。”

  张居正急忙开口对外面喊道。

  在他话音落下时,门口已经出现谭纶的身影。

  “子理。”

  “子理兄,你怎么去而复返?”

  谭纶进来,张居正和魏广德都朝他拱手行礼,不过谭纶顾不得这些,着急有拿出一份奏疏交到张居正面前说道:“西南出事儿了,这仗怕是非打不可了。”

  “怎么回事儿?”

  张居正接过奏疏,但还是问道。

  “缅王莽应龙大胆,偷袭木邦,现正聚兵围攻孟养,在我大明边境也派出大军,封锁交通。”

  谭纶开口介绍道,“这是云南急报,王凝把消息也发给李成梁,想来大军应该进云南了。”

第1048章文武殊途

  “缅王莽应龙大胆,偷袭木邦,现正聚兵围攻孟养,在我大明边境也派出大军,封锁交通。”

  谭纶开口介绍道,“这是云南急报,王凝把消息也发给李成梁,想来大军应该进云南了。”

  魏广德听闻是云南的事儿,当即就松了口气,不过依旧面色严肃说道:“总归是朝廷已经预判到的,有李成梁在那边,还有沐昌祚,想来局势也不会坏到哪里去。”

  “既然缅王已经如此作为,朝廷还是要质问,让李成梁尽快督导西南兵马参与平叛,尽快结束战事。”

  张居正开口说道,随即扭头看着魏广德道:“记得之前善贷曾有意让南海水师过满次加,从南面威胁缅甸。

  如今局势既然已经按照之前推测在发展,我看还是给俞大猷尽快下令,命他尽快率部先去旧港,待接收张琏余孽后,就带他们西去缅甸建功立业,洗刷身上的罪名。”

  “林凤手下那些降卒也可以一并带去,让他们为朝廷征战。

  总不能做了孽,一个投诚就不再追究了。”

  魏广德接话道,“此时,还是兵部尽快向两部下文吧。”

  这个时候,张居正已经快速看完云南巡抚王凝的急奏,和谭纶说的大差不差。

  看完奏疏,张居正就把它递给魏广德,让他也看看,之后还要票拟交上去的。

  “好,那我马上会部里,让人起草文书。”

  谭纶答应下来,就要往外走。

  他这次又赶回来,就是半道接到兵部急报,所以又匆匆赶回。

  “等等。”

  就在谭纶脚步就要跨出屋子的时候,魏广德忽然又把人叫住。

  “怎么了,善贷?”

  谭纶站住,回头不解的问道。

  “李成梁是左都督,云南还有个巡抚王凝,加上黔国公、云南总兵官沐昌祚还挂着征南大将军印,三个人在云南,谁管谁?”

  魏广德也是突然想起这个事儿,当初策划对缅甸用兵,意图打通大明在西面出海口的时候,只想着用李成梁,却忘记到了地方,还有诸多掣肘的事儿。

  是的,这其实就是上层策划国策时,往往顾忌不到的地方。

  在他们的思路里,下面自然是按照他们的思路来做事,但是却忽视了地方上往往有自己的诉求。

  然后就是,好的政策到了地方执行的时候就走了样,好政策最后却变成恶政,不仅没有收到好效果,反而让局面变得更坏。

  在军事层面,自然就是地方上存在三巨头,谁该管谁的问题,谁最后拍板。

  无疑,正常情况下,云南巡抚王凝的权利是最大的。

  别看他是巡抚,不是总督,按说不该管军事的。

  但是大明的文官还就有这个尿性,试问地方上哪个巡抚不把军头管的服服帖帖的。

  其实,这样的局面,也是朝廷乐见其成的事儿。

  不过到了这里,魏广德更关注的还是军事计划的顺利实施,他本质上也不是个纯粹的文官,自然不会忽略文官压制武将的问题。

  在他的眼里,他追求的是胜利,而不是谁的功劳大。

  “这个.”

  谭纶略微迟疑后才说道:“应该还是以王凝王巡抚的意见为主吧。”

  “要是战事不利,责任又是谁的?”

  魏广德直接追问道。

  “自然是李成梁和沐昌祚。

  他们一个右军都督,一个云南总兵官,若是战事不顺利,自然就是他们的责任。”

  谭纶很自然的开口说道。

  这就是当前大明官场的原则,权利最大的必然是文官,而一旦军事上失利,则板子是打在武将屁股上。

  可以想见,真要到了那个时候,倒霉的不会是黔国公沐昌祚,而是左都督李成梁。

  谁叫他没什么背景,可不就成了替罪羊。

  可魏广德不是要找替罪羊的,是要实现自己设定的目的。

  指挥权不在李成梁,自然就验不出李成梁的成色来。

  把战事指挥权交给王凝,魏广德自然也是不乐意的。

  于是,魏广德看向张居正,开口说道:“叔大兄,你看,王巡抚适合做这事儿吗?”

  当初魏广德是要把他搬走,不过后来张居正出面保人,所以才他人继续留在云南,等待机会再把人调走。

  一拖就拖到现在,战事将起。

  这个时候临阵换将自然也是不妥,但是云南为官之首的王凝接手指挥权,当然也是不合适的。

  张居正知道魏广德的意思,思索片刻才说道:“王凝只是巡抚,不该插手军事的。

  内阁和兵部联合下文,提醒他恪尽职守,主要带领兵备道保证大军粮草辎重就好,其他的就不要插手了。”

  魏广德闻言,满意的点头笑道:“善贷也认为正该如此。

  李成梁和沐昌祚都是有沙场悍将,对付缅军不说手到擒来,但也是绰绰有余。

  以李成梁为正,主攻,沐昌祚为副将,保证边境安全和运输大军粮草,子理兄意下如何?”

  魏广德是直接推李成梁上台,主持这一次对缅甸的军事行动。

  打赢了,让他封侯拜相,打输了,李家就在大明将门彻底除名。

  谭纶听完魏广德的话算是明白了,这是他又要力推一个军方主将出来。

  之前魏广德推出来的是马芳,因为有嘉靖皇帝的夸赞,所以马芳在边镇的地位得以稳固和提高。

  之后就是俞大猷,再然后是戚继光。

首节 上一节 1144/144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在秦朝当神棍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