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万盛世 第1154节
魏广德笑着点点头,“确实如此。”
“他们干嘛不一起从西边过来?还有,东面真的还有一块大陆吗?”
冯保这时候也发问道。
“夷人那边有一个无冕之王,是宗教方面的,他们好像称其为教皇。
西班牙和葡萄牙做在夷人国度中的大国,他们那个教皇好像是授权他们瓜分世界。
一个的瓜分范围向东,一个是向西,所以他们要从东面和西面到来。”
魏广德把印象里西、葡瓜分世界的事儿说出来,又一次把张居正和冯保震惊到了。
“教皇?瓜分世界?”
张居正狐疑的看着魏广德的,好奇他消息是哪里来的。
“教皇,是宗教皇权,没有世俗的权利。
世俗的权利,都掌握正在夷人国度的国王手里。
而达到大明的西班牙和葡萄牙,就是夷人国度中最强大的两个国家。
听说是因为他们争夺殖民地的战争过于惨烈,所以教皇进行干预,从中调停,定下来瓜分世界的办法。
所以葡萄牙人到达大明,先是战争,打不过才老实的进行贸易。
因为这样的行动,是得到了宗教层面的许可,可以抢夺他们看到的一切。”
魏广德解释道。
“教皇能从他们手里而到什么?”
冯保疑惑问道。
“两国国王向教皇进贡黄金白银,还要为教皇手下的传教士传教提供便利。
叔大兄,还记得早年闽粤递上来的奏疏,说有夷人传教士想在大明传教吗?”
魏广德开口提醒道。
“有,记得当时允许他们在所在通商口岸传教,但不得往外传播。”
张居正自然知道这事儿,于是点点头。
实际上这个时候的传教士,往往都搭乘西、葡对外殖民的军舰抵达世界各国,向他们传播欧洲教会的教义。
“只要能抢到的,都是他们的?这个教皇怎么会有这么大的权利?”
冯保依旧有些糊涂,这样的权利,怕是比大明的皇帝都不遑多让了。
可偏偏,它又是一种宗教权利,凌驾于世俗权利之上的东西,难免不让冯保多想。
“教皇的权利只是在教会,不过信教的人多了,世俗自然也有了影响。
他们的国王为了维护统治,就只能和教会保持良好关系,甚至那些国王也是教会忠实信徒。
所以,教皇在夷人国度地位超然。”
说到这,魏广德冷笑道:“就算没有教皇授权,他们抢下来的地盘自然也不会吐出来。
东面那块大陆,据说遍布金、银矿,他们拿到大明交易的白银,全部产自东面那个大陆。”
魏广德再次抛出让他们震惊的言论。
第1055章户部改革
魏广德提到的,其实就是强盛时期的葡萄牙和西班牙瓜分世界的所谓依据——教皇子午线。
教皇子午线是一条由教皇亚历山大六世于1493年确定的线,用于在西班牙和葡萄牙之间划定殖民地领土的分界线。
根据该条约,教皇亚历山大六世将世界分为两个领土区域,分别属于西班牙和葡萄牙。
然而,教皇子午线的划定并未获得其他欧洲国家的普遍承认,尤其是后来进入殖民地竞争的国家。
在大航海时代的初期,或者说殖民地时代的前期,凭借着先发优势,西、葡获得了巨大优势,让其他西方国家垂涎却毫无办法。
但是当这些国家也逐渐走出去,争夺殖民地以后,教皇子午线实际上已经被废弃,之后围绕殖民地的许多争议和争端,最终通过其他方式解决。
尽管教皇子午线的划定并没有全面解决领土争端和殖民地竞争,但它仍被视为国际法和殖民地历史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不过西方的教皇划定的东西,对于东方帝国的三位掌权者来说,其实什么都不是。
但此时,冯保和张居正还处在夷人居然敢划分所谓的世界这件事儿上,甚至比地球是圆的更让他们震惊。
是的,地球不管是方的还是圆的,其实都不重要,因为脚下这块大地不会变,他们不会掉下去。
至于地球另一头那些人的安危,不在他们的考虑范围内。
但是,堂堂大明帝国居然被西方一个劳什子的教皇分配给了夷人,这点是他们不能接受的。
“他们的教皇,难道还能比我大明皇帝陛下还大?”
冯保吭哧半天,终于憋出这么一句话来。
魏广德听到这里,心里一愣。
后世,一般都称呼梵蒂冈那位是教皇,因为他是神在世间的代言人。
不过,貌似也有人将宗教领袖翻译成教宗一类的称呼。
到底应该说是教皇还是教宗,后世并没人关注。
因为皇权式微,已经没有什么真正的帝国存在,即便依旧维持君主制的国家,也是实行君主立宪的方式统治国家。
国王或者皇帝,更多只是个象征,实权有限。
而教皇的情况也类似,随着科技发展,虽然教徒没有减少,反而有所增加,但是教皇对世俗的影响力其实已经衰弱。
魏广德不认为有必要在称呼问题上纠缠,急忙解释道:“教皇这个称呼,也就是翻译给出的词,其实在西方他的地位就是宗教领袖,比如道教龙虎山天师。
在西方,也有类似的称呼,那就是教宗。
所以,我们也没必要和那些蛮人一般见识。”
魏广德的解释,也是有一些效果的,至少冯保脸色就好看了许多,虽然依旧满面红光。
是的,就是个称呼,是教皇不是皇帝,也没有世俗的权利,只是有影响力。
貌似,还真没必要和这些粗鲁的野蛮人一般见识。
而张居正在冷静下来后,也思索起魏广德说这些话的原由。
“善贷,你的意思是,朝廷财政困窘,我们也学着夷人的手段,向外抢夺地盘,抢夺钱财?”
张居正的话传到冯保耳中,冯保也是纳闷问道:“他说了吗?”
“刚才善贷不是说了,东面有一块大陆,上面遍布金银矿,夷人,就是西班牙人在我们大明使用的银币,就是他们从东面那块大陆开采出来的。”
张居正马上就提醒道。
听了张居正的话,冯保微微点头若有所思。
“西班牙和葡萄牙现在是夷人国度里的强国,靠的就是航海带来的巨大财富,让他们可以建造更多的大船,同时征集更多的士兵。
有了船和兵,他们就可以抢夺更多的地盘和矿产,丰盈国库。
所以,他们的侵略性是毋庸置疑的。
一旦世界上再没有可以让他们插手的地方,目光怕是就会看向那些他们之前打不下来的国度。”
魏广德已有所指的说道。
这,其实就是后世的历史。
当世界瓜分完毕,西方新的秩序被建立起来后。
其中的领头羊,自然就把目光看向之前被他们认为很难统治的地区,比如印度,比如中国。
“所以,你也引导大明走上这一步?”
张居正这会儿盯着魏广德,一字一顿问道。
“抢占重要位置,避免类似事件发生。
最起码,在大明周边的藩国,不允许类似事件发生。”
魏广德摇着头回答道,“从苏禄国的反应就可以看出,他们不是看不明白夷人的狼子野心,只是苦于没有实力对抗。
而他们只能依附于我大明,渴望得到大明的庇护。
这些,我们可以给他。
但是,同时他们也得承担起对大明的责任,不是向他们要银子要资源,而是对完全开放大明市场,让我们的商人可以去他们那里做生意。
朝廷通过收税,获得提供保护的银钱支持,他们也能得到心仪的大明商品。”
实际上,这个时代并没有什么国际商业规则,都是地方统治者自己制定。
不管来自何方的商人,都要接受当地统治者的各种规定。
不仅要缴纳税赋,还要供应指定的商品,并不是说你随便卖商品,只考虑市场而不考虑其他。
在一些宗教国家,有些商品就是不能销售的。
有的,还会对通商口岸进行限制,外国商人只能在指定港口城市进行交易。
这些,无疑都影响到商人的利益。
因为限制越多,外国商人可能的获利空间就被限制了。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殖民地战争,一开始都是以开放通商口岸为理由发动的。
开放更多的通商口岸,接触的商人多了,需求才会增加,他们的获利空间才能提升。
大明现在有底气仅开放月港一地,并且对这里流通的商品征收重税,其实也是这种权利的体现。
“大明不仅要重新回到南洋,重新掌控南大明海,还要进入西洋,到达永乐时期去过的所有地方,还要继续向外拓展商路,把大明的商品销售到更远的地方去。
夷人商人都能不远万里来购买大明商品带回去销售,说明我大明商品在海外只会有更高的利润。
商人逐利没有错,只要有更高的利润,他们应该会不辞辛苦送货上门的。”
魏广德开了个冷玩笑,说道,“至于叔大兄先前所说,其实要丰盈国库很简单,不是一味加税。
记得吾早前曾看过叔大兄所写《生财有大道》的文章,文中其实已经说了,无外乎开源节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