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隆万盛世

隆万盛世 第118节

  天色渐晚的时候,还在礼部衙门等消息的魏广德他们终于等来了朝廷最新的决定,那十五万两银子只是第一批赈灾的银钱,不是全部,现在户部会很快拨付第二批赈灾银钱五万两,以后还会有更多的赈灾银子解付山陕灾区,朝廷不会不管灾民死活。

  听到这个消息,众进士这才都松了口气。

  刚进官场,其实都还不能算是进了官场,他们一众同年就闹出这么大的动静,大家都是觉得很有意义。

  让朝廷提前拨付第二批赈灾银子,不管怎么说都是好事,至少可以救活无数的黎民百姓。

  诸大绶等三位一甲进士一开始就落后了一步,这下可不会放弃拉拢同年的机会,好容易三百位进士汇聚于此,寻一间大酒楼喝酒庆祝一番,增进相互之间的关系。

  只是他们这一次可是三百人,这样的大酒楼可也不好找。

  诸大绶一边吩咐他的随从打听酒楼的信息,一边把陶大临、金达和魏广德叫到一边商量。

  不管怎么说,他们四人是殿试有字号的考生,状元、榜眼、探花和传胪,足以代表今科进士了。

  虽然他对魏广德怎么从三甲末尾蹿升到二甲第一很是好奇,但是也没必要去打听这个事。

  这次事件的起因他已经全都知道了,当他听说山陕地震八十余万人丧生,而朝廷只拨付十五万两银子赈灾的消息也是很诧异,感觉简直荒谬。

  好吧,反正这次魏广德漏脸的机会并没有引起诸大绶、陶大临等人的反感和防备,大家还都觉得他魏广德做的对。

  其实他们不知道的是,魏广德这会儿已经后悔了。

  当内阁派人传信招走王用宾等人后,魏广德就想到坏事了。

  这是在京城,内阁知道了,西苑那位修仙的怕是也知道了。

  钱的事儿,在嘉靖朝可不是小事儿。

  谁不知道那位修仙的银子都是从国库里掏的,虽说就算他不修仙,余下那些银子也不够朝廷的支用,可保不齐那位内心是怎么想的。

  自己好容易过了殿试,意外拿到一个好名次,可是貌似有可能把那位得罪了。

  不过到这时候,魏广德还是满脸笑意和诸大绶等人说着话,计划等找到酒楼就和众同年先聚一聚的话题。

  消息已经传开,大家都是欣然答应。

  以后,他们这一科的同年可就是一个小集体了,未来要在官场上抱团取暖的,能够有机会一起喝酒增进感情自然是好事。

  对于新科进士来说,他们当中大部分人最后会去到地方,二甲中人则有可能留在京城为官,榜首那几位则是有机会冲击内阁之位的,留下好印象,现在虽然发挥的作用有限,可是将来呢?

  谁知道他们同年里会不会有人在将来冲进内阁成为阁臣,成为主宰这个国家的当权之人。

  随着酒楼的确定,状元公诸大绶才带着同年一起离开礼部衙门

第179章迎接朝考

  今天因为新科进士围了礼部衙门的事儿,嘉靖皇帝被打断了修炼,这会儿他没有如同平日那样打坐,而是在案几前翻看着从翰林院找来的魏广德两次乡试和这次会试的卷子。

  半晌,嘉靖皇帝把卷子丢在一边,双眼微闭沉默不语。

  一边侍候的黄锦也不敢去收拾卷子,只能在一边低眉顺眼的呆着,等待嘉靖皇帝结束思考。

  不知过了多久,窗外已经完全黑下来了,小太监又端进来几支蜡烛,重新把已经昏暗的宫室照亮。

  不知又是过了多长时间,嘉靖皇帝缓缓睁开双眼,入眼的还是那几份魏广德的卷子。

  微侧头,嘉靖皇帝开口说道:“黄锦,魏广德的卷子你看过吗?”

  “是。”

  听到皇帝询问,黄锦立马低头答了一声。

  “你有什么评价?”

  嘉靖皇帝继续问道。

  “八股文水平一般,有点见识,遇事能提出一些有效的解决办法。”

  黄锦答道。

  “是啊,现在朝廷对于暴增的南方剿倭开支已经应接不暇,上次严嵩也提过,胡宗宪已经多次上书请求编练新军用于剿倭,募军,又是一大笔银钱的开支。”

  嘉靖皇帝悠悠说道。

  “是的,奴才确实看到过胡总督的奏疏,只是内阁批示没钱,办不了。”

  黄锦接话道:“不过胡总督提出南方田地亩征一分二厘军饷用于剿倭,还建议加征商税用于剿倭开支,内阁和六部意见也是不统一,严阁老召集了几次商议此事,都是无果而终。”

  “魏广德的卷子应该是在去年八月所做,里面就提到可以考虑在南方征税用于剿倭,似乎比胡宗宪那边还要早一些。”

  嘉靖皇帝淡淡开口说道。

  “这或许之前南方官场就有议论此事,魏广德身在卫所家庭,听说过也不足为奇,写入卷子中也说得通。”

  黄锦把自己的理解说了出来,同时偷眼看了眼嘉靖皇帝。

  “你一会儿去值房告诉内阁,尽快处理几件事。

  第一,剿倭加税的事儿,尽快列出条陈来,这事儿不能拖。

  第二,魏广德在卷子里提到日本一直不服王化,太祖立国周边国家使臣都来了,唯独少了他们,给我让礼部查查,我要知道具体怎么回事儿。”

  话到这里,嘉靖皇帝略微停顿片刻,黄锦以为皇帝的吩咐已经说完,立即躬身领命,只是腰还没直起来,就听到嘉靖皇帝又开口说道:“另升翰林院编修亢思谦为河南按察司副使提调学校。

  明日的进士荣恩宴命成国公朱希忠主主持,会试考官、勋臣及大学士尚书、都御史上坐、锦衣卫坐右一班命掌锦衣卫事都督陆炳直撰,让他坐文臣二品之后,你下来告诉他一声,给朕好好看看这个魏广德。”

  “遵旨。”

  黄锦听完嘉靖皇帝的旨意后这才恭敬答道。

  而此时,魏广德被张吉扶着,晃晃悠悠走出酒楼,上了李三架势的马车。

  这么晚了,自然不好再找其他马车,劳堪、夏可范和张科都被扶到马车上,也只能让四位进士都挤一挤了。

  李三小心驾驶这马车回到九江会馆,掌柜迎了出来,他早已经知道魏广德成为今科殿试传胪的消息,加上二甲第77名的劳堪,这两位将来都是可能会留在京城为官的,自是殷勤有加。

  九江会馆怎么来的,还不是在京为官的九江官员号召下,和商人们一起募资建立起来的,方便在京城的老乡和家乡之间的联系。

  魏广德和劳堪留在京城做了京官,将来自然也会照拂于他们。

  看着下车的魏广德走路还有点不稳,掌柜的急忙叫来身强力壮的店小二扶住魏广德,又安排三人分别搀扶着劳堪、夏可范和张科回房。

  “张吉,劳强,我已经吩咐后边烧好热水,马上就送去你家老爷房里,需要我找人服侍你家老爷沐浴吗?”

  掌柜叫住张吉和劳堪的随从问道。

  张吉急忙摇头,“我家老爷都是自己洗,可别给我搞出什么事儿来。”

  劳堪的长随也是摇头。

  “那好,我知道了,你们去照顾你家老爷吧。”

  看着两人跟进去扶着自家老爷进了院子,掌柜的这才回到店里。

  第二天一早起来洗漱后,魏广德才施施然到了前院大堂吃早饭。

  掌柜看见急忙迎了上去,“魏老爷,你要吃东西招呼一声,我马上叫人送进去。”

  “没那么讲究,我喜欢在外面吃,卧房里吃东西,我还真没这习惯。”

  魏广德摆摆手道,打算在大堂找了张空桌子坐下,一路上遇到不少熟识的举子,自然又是一番见礼。

  魏广德还没有因为自己成了传胪就看不起谁,和往常一样冲他们拱手行礼。

  “广德,魏传胪,这里。”

  这会儿,二次落榜的朱世隆朱公子也在外面吃早饭,看到魏广德进来就招手喊道。

  走过去,又冲他们拱拱手,桌上的朱世隆、沈良栋等人都起身回礼,魏广德这才拉开一张椅子坐下。

  “羡慕,昨儿外面在长安街上看到魏传胪的风姿,那是久久不能平静。”

  朱世隆开玩笑道。

  昨儿魏广德他们回来的时候,朱世隆他们一伙子落榜考生还在外面买醉,自是没有见到。

  “跟在马屁股后面吃了一路灰,还什么风姿.”

  魏广德摇头笑道。

  “先听说你们进士昨儿跑礼部衙门去了,是出什么事儿了?真是山陕赈灾的事儿?”

  沈良栋开口问道。

  “你听谁说的?”

  魏广德好奇道,这事儿传的还真是。

  “别管听谁说的,是不是有这么会事儿?”

  沈良栋继续追问道。

  “是。”

  对于这事儿,魏广德自然没什么好隐瞒的,又不是见不得人的勾当,当下就把昨天发生的事儿和朱世隆、沈良栋他们说了下,不一会儿旁边两桌的举子也搬着椅子坐在这边来旁听。

  好吧,这会儿举子们落榜了,可都还没走,大多是打算再等几天,其实都是为了昨天的御街夸官,看看今科进士们的风采,好鼓励自己继续科举之路.

  今日是三月十九日,对于今科进士来说,他们还要继续享受成为进士的荣宠,那就是参加荣恩宴。

  荣恩宴在礼部举办,对于礼部衙门,对今科的进士们来说那是轻车熟路,昨儿就在这里聚了一次。

  只不过这次他们这些进士再进礼部衙门,心思敏感的人就注意到礼部这些底层衙役们对他们虽然都是脸上带笑,可是怎么看怎么不爽他们似的。

  其实原因很简单,本来人家白天就可以布置好礼部大堂为今日荣恩宴做准备的,结果因为他们那一闹,搞的人家都是连夜连晚收拾出来,更何况还差点要他们没了好处,自然是看这批进士不大顺眼了。

  荣恩宴并没有因为昨天的事儿被降低接待档次,依旧是隆重无比。

  荣恩宴回来的第二天一大早,魏广德就被店小二请到前面,一起的还有劳堪、夏可范和张科,都是新科进士成员,自然又是殿试后续要走的那些程序。

  此时九江会馆大堂已经被收拾干净,一名小太监在几名校尉陪同下等在那里,看到魏广德他们进来这才起身,手里捧起一份青黄两色的圣旨。

  在魏广德等人拜下后,小太监才宣旨道:“奉天承运皇帝,敕曰”

  这圣旨也是例行公事,皇家每到荣恩宴次日必有对新科进士的封赏,只是封赏的东西就有点上不了台面了。

  魏广德等人接旨谢恩,这也只是过场,圣旨可不会就交到他们手里,而是把赏赐给他们就算完事儿。

  给那个传旨小太监塞了锭银子让他们喝茶,送走他们后,魏广德看着手里得到的赏赐有点发愣。

  五张纸,准确的说是宝钞五贯,相当于皇帝赏给新科进士每人五两银子,不过这是在洪武朝的时候算是这样,到现在,魏广德也不知道这五贯宝钞能换多少银钱。

  这东西,魏广德家里也有不少,每年上面的军饷拨下来,其中必然有大量的这个东西。

  看着手上的宝钞,还很新,甚至能闻到淡淡的墨香,显然是刚印制不久的产品。

首节 上一节 118/144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在秦朝当神棍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