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万盛世 第1217节
说到这里,莽应龙微微抬头看向帐篷顶,似乎很是感慨道:“上天有好生之德,本王也无意大开杀戒,希望城里明将能体谅本王苦心。
若能说动城中明军投降,本王不会亏待线将军,定会重重赏赐。”
下面的线贵听到莽应龙的话,就差直接翻白眼。
明知道大明朝右军都督府左都督在城里督战,居然还想着靠缅甸的高官厚禄劝降人家,貌似莽应龙已经飘得没边了。
是的,就是飘了。
左都督是什么官职,大明正一品武将,已经做到最高职衔。
继续往上加封,那就是三公三孤加封爵了。
区区缅甸,弹丸之地,若不是被人逮着把柄,傻子才会投到他麾下。
不过想归想,话却不会这么说。
线贵快步上前在莽应龙座下恭敬道:“大王,末将一定尽力劝说城里明将弃暗投明,让大王尽快打到昆明去。”
“嗯,本王对线将军一向很看重,此事若成,本王不吝封赏,你要的封地,自然不是问题。”
莽应龙对线贵豪爽的承诺道。
线贵虽然已经被堵住了回明的可能,但也不会甘愿什么也不要,所以在正式降缅时只提了两个条件。
一是自己手下兵马依旧归自己指挥,二则是希望能够在缅甸获得一块封地,他也想做个土司,做个真正的土皇帝。
是的,虽然他在潞江城也算是个土皇帝,但毕竟有太多掣肘。
云南境内,官职比他大的人大有人在,他时不时还得伏低做小。
还是缅甸那些土司好,上面就一个缅王,下面就是自己的子民,如同独立藩国般。
在自己封地里,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只要不背叛缅王,东吁王朝就不会对他怎么样,完全的不管不顾。
而且,只要再等上多年,甚至他这个土司还有机会获得大明的册封,成为真正的,拥有土地的土司领主,甚至藩王。
只不过,他想早日请缅王划下地盘,早日去做那土司的愿望,终究没有实现。
莽应龙没有答应他这个时候就去缅甸,而是要等缅军击败明军,占领云南以后才会给他确定封地。
当在保山城下,线贵向着城上明军讲官诉说投缅的各种好处,缅甸人在如何英明的缅王指挥下统一周边藩国,把莽应龙吹嘘成千百年难出的圣君时,迎接他的,是在李成梁亲自指挥下,六门大将军炮的集火打击。
是的,为了打这个冒头的叛将,李成梁直接调动城头六门青铜大炮瞄准线贵,务求一击毙命。
“轰轰轰”
随着六声沉闷炮响后,线贵惊惶落马,随后连滚带爬逃回了缅军大营。
这年头的火炮是真的没有准头,即便是换成西洋大炮,有熟练的西洋炮手,其实也是很难准确集中两里外一个人形靶标的。
虽然是六炮齐鸣,但线贵还是幸运的逃过了打击,距离他最近的炮弹,和他相距不足三尺。
但是除了打死两个亲兵外,线贵也算是毫发无伤逃了回去,虽然有些狼狈。
城头上,李成梁、沐昌祚和罗汝芳都遗憾的叹息不止。
对于这个开展以来首个投敌的汉将,他们可以说对线贵是恨之入骨,做梦都想活捉他,扒皮抽筋。
这么好的机会,居然让他逃过一劫,不生气是不可能的。
至于城下抬着云梯冲上来的三千缅军精锐,李成梁却是丝毫没有看在眼里。
就现在缅军在镇外摆出来这点兵马,李成梁就知道,他们不过是一次试探。
除非攻城战打得有声有色,或许缅军会从大营中抽调更多兵马参战,否则就只是试探一下保山城的火力而已。
只不过李成梁看不起缅军,但对面却有人为此产生了巨大的战意。
“缅王阁下,对面城头有大炮,要不要趁着大军攻城,对面无力顾忌的时候,我,派我手下炮手,把大炮抬到城下,掩护大军攻城。”
说话的人,是站在莽应龙身旁不远,是一个金发碧眼、眼窝深陷、鼻子高挺,肤色偏黄黑的葡萄牙人,看他苍老的皮肤就能知道,年龄已经不小了。
好吧,能确认他是葡萄牙雇佣兵,主要原因也是在印度洋,最活跃的西洋人就是葡萄牙,西班牙的触手还没有伸到这里来。
而之后的两大海洋霸主英国和荷兰这个时候也还没有崛起,根本不值一提。
“不需要,我的朋友,你完全不必因为这几个月没有参战而为拿我的酬金感觉不安。”
莽应龙看着一心求战的葡萄牙雇佣兵队长桑托斯笑道。
桑托斯是他早年结识,那时候他还在为统一缅甸而战。
而在东吁王朝的崛起中,葡萄牙雇佣兵在其中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对于一般的敌人,莽应龙自然可以轻易对付。
可是,如果敌人拥有城墙保护的话,若是不能收买内奸打开城门,那桑托斯的葡萄牙雇佣兵就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力量。
不过这些消息,被缅甸方面故意隐瞒下来。
而大明也不关注缅甸事,自然也不知道。
而对手下这支花费巨大代价请来的雇佣兵,莽应龙自然也有更大的图谋,那就是凭借他们携带的大炮,轰开昆明城墙。
第1106章噩耗传来
“砰啪啪砰.”保山城头上,枪炮声愈发稀疏,让谁也想不到,前一刻这里还是联绵不绝的枪炮声充斥战场。
唯一剩下的,只有城头上空那浓密的青烟,展示着刚才这里曾经发生过的一切。
保山城下,横七竖八躺倒不少尸体,还有许多伤重之人在地方翻滚爬行。
缅军在丢下几百具尸体和上百个重伤之人,任由他们哀嚎和努力向回爬动外,剩余残兵已经退到距离城墙三四里的地方。
从发动进攻到全线溃退,前后不过一炷香的时间,但却给缅军攻城部队造成了巨大的伤亡。
此时在缅军阵中,莽应龙先前的轻松表情已经没有了,取而代之的只有凝重。
是的,就是凝重,他没想到保山城明军的火力如此之强,在进入到距离城墙两里地后就遭到了大量火炮的打击。
虽然这时代的炮弹不能如同后世那样爆炸,造成更大的杀伤,可一颗炮弹就能打出一个血胡同,看着也叫人心惊胆战的。
不过,最关键的还是明军的大炮多啊。
在刚发射那一刻,莽应龙只听到轰鸣的炸雷声把耳朵吵的不舒服,然后就是一连串炸雷,几乎响成一片,一刻也不曾停歇。
那声势,是莽应龙几十年人生里的首次,平生仅见。
“明蛮子怎么会有如此之多的大炮?”
咋舌之余,莽应龙不可置信的向桑托斯询问道。
刚才明军炮火开火之时,桑托斯也被吓了一跳。
这样的阵势,即便是在欧洲大型国战时也是不曾见过的。
这年头火器可不便宜,装备这么多火器,那许多要多少钱财支持啊。
此时,桑托斯已经被大明的财力折服。
打仗,打的其实都是钱啊。
就刚才那一轮弹雨,消耗的弹丸尚在其次,就是火药的消耗都是个惊人的数字。
现在,全世界可都还没有形成工业化,大家都还是用比较原始的人工在生产各种物资。
收回心神,对于莽应龙的问题,桑托斯自然还是要回答的,他轻咳两声镇定心情才说道:“明国的大炮,我看出来了,他们装备最多的应该是小型鹰炮,加农炮只有几门。”
不得不说,混迹这么多年,桑托斯也见识过各种场面,虽然被明军拥有的数量惊人的火器吓了一跳,可还是通过炮声大致算出了明军的装备情况。
不算也没事儿,可算了才叫他心惊。
这眼前小小的一个保山城所拥有的火炮,在欧洲已经达到一个小国的全部火力。
就算是几个欧洲军事强国,也要集结几个精锐军团才能凑出这么多火器了。
“小型鹰炮?还有你口中的加农炮,是什么武器,是不是你带来的那种大炮?”
莽应龙知道桑托斯已经看出对面大炮的虚实,马上追问道。
桑托斯皱眉思考好一会儿,才若有所思道:“我大概明白了,之前就听说过去大明的商人说过,我们葡萄牙的小型鹰炮被大明获得,还研究出制造之法,在大明大量生产装备部队。
现在看来,这个消息果然不假,明国军队大量使用的是射速很快的鹰炮,只不过这炮虽然打得很快,但是有个缺点,那就是射程近,威力不足。”
说到这里,他看看周围的地形,好吧,面对铺天盖地冲过去的缅军,貌似这个缺点其实不重要。
“我带来的大炮是青铜加农炮,是我国最新的产品,不过貌似明军城头上也有和我带来火炮差不都的大炮,这倒是有点麻烦了。
他们居高临下,不管是射程还是视角都比我军优势大,如果贸然把大炮推近城墙,怕是就会成为那些大炮集火打击的目标。”
到现在,桑托斯脸上还是一副愁云惨淡的样子。
以前他接触的亚洲人,不管是哪个国家,即便是和欧洲人接触更多的阿拉伯人,他们虽然也有火器,但大炮真的也不多见。
他们似乎更倾心于制造那种巨炮,而不是大量装备小炮。
但是,眼前的明国军队貌似不是这样,他们的军队里大量装备小型火炮,可以在阵前打出一片弹雨,这就有些难办了。
这次,他可是带来了葡萄牙最新式的青铜加农炮,拥有很高的射程。
明军的加农炮虽然不清楚技术性能,但单单是居高临下这四个字,就已经拉近了两种炮的性能。
就算明国大炮打的近些,可只要有高度,射程也会提高稍许,怕是不会比自己的大炮差多少。
想要在明国大炮射程外对城头目标进行精确射击,有些难了。
“明国人也有和你带来的,差不多的大炮?”
听到桑托斯这么说,莽应龙心里的担忧就更盛了。
以往遭遇强敌时,桑托斯带来的葡萄牙雇佣兵就是他打破僵局的利器。
可是,这次战争本虽然到现在为止他的军队占尽优势,可缅甸和大明巨大的国力差距还是存在的。
“这,难道才是明国军队真正的实力吗?”
莽应龙在心里暗自想到。
他接触到的明国人,还有打探来的消息,虽然知道明国军队装备了大量火器,但他们根本就不重视这东西,往往束之高阁而不用。
所以,给莽应龙的印象就是,几乎完全不必考虑明国的火器威胁。
即便明初时,沐英曾经用火铳三段击打败了云南、缅甸周边实力稍强的土司,逼迫他们向大明臣服,也不曾有过担心。
那都是百多年前的事儿了,明军已经抛弃了火器,还怕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