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隆万盛世

隆万盛世 第1224节

  大明这边,还能用来作为农家肥,不至于这样长年累月的堆积,这就是此时的外国人来到中国后,认为中国卫生做得很好的原因。

  想想五城兵马司的作用,魏广德就有个大致想法。

  五城兵马司是明朝在北京设立的一个治安管理机构,负责城市的治安、火禁及疏理沟渠街道等事务。

  明朝初期,北京只有南、北两座兵马指挥司,后来在洪武二十三年进行了改革,将京城划分为东、西、南、北、中五城,每城设立兵马司,形成了五城兵马司的体系。

  这些兵马司分别负责各自城区的治安管理,包括捕盗、夜巡、救火等工作。

  北京城的排水沟渠和卫生,貌似都可以囊括到五城兵马司来,让他们负责雇人清理城市里的垃圾,安排人用粪车往城外运。

  大兴和宛平的县衙,就让差役们上街巡逻,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还有后世的环卫工也得用上,不然大街上牛马过后,路面又是脏臭不堪。

  至于经费,魏广德想想,还是让五城兵马司的人,沿街向那些商铺收取卫生费,按照开间收费.

  魏广德还在思考这个问题,忽然感觉轿子停下来,轿外有长随低声说道:“老爷,到了。”

  随着后轿抬起,魏广德顺势弯腰从轿子里出来。

  还是皇城好,这附近就没有城里那么多的味道。

  魏广德不由得深呼吸几口,这才大步走进承天门。

  进入内阁,路过一个中书,魏广德随口问道:“首辅大人到了没有?”

  那中书本就恭谨侍立在一旁,听到魏广德问话,当即答道:“禀魏阁老,张首辅还没有来。”

  “嗯,知道了,你忙吧。”

  魏广德冲他微笑点头,这才径直去了自己值房。

  此时大明绝对是这个时代超级大国,即便西班牙有了美洲金银,也就是富裕点,但是综合国力是绝对比不过大明的。

  魏广德心里想着,既然是大国,那就得有大国气度。

  先把北京城的卫生工作搞起来,然后推广的全国各府县。

  明末李自成打北京的时候,可是听说城里闹过瘟疫的。

第1111章露天垃圾城

  “嗯,知道了,你忙吧。”

  魏广德冲那个中书舍人微笑点头,这才径直去了自己值房。

  走到房门口,看到早已侍立在门口的芦布,开口吩咐道:“盯着点大门,看到张首辅来了,就进来通知我一声。”

  “是,老爷。”

  芦布恭敬答应一声。

  魏广德进门后,芦布急忙从旁边小屋把早已经泡好的茶端了进去。

  坐下休息一会儿,喝了一口茶,才随手拿起一本摆放在桌上的奏疏,看开看了几眼,只是脸上不耐神色很快就浮现出来。

  都说古代王朝奏疏很多,那是真的,每天都有大摞大摞奏疏送进内阁,但其中偏偏一律,每年周而复始的奏疏也是不少。

  倒不是清宫剧里地方大员每月都要给皇帝上请安折子那种,就是重复比如税银起运、地方治理,河道清淤一类,现在因为考成法推行的缘故,下面官员把主要工作也都写进奏疏了,以表现自己在位做了那些工作。

  而魏广德手里这份,就属于一份无效奏疏,内容空洞又缺乏实质内容,先吹捧天下大治,然后又说出一些朝中存在的问题,然后就是皇帝聪慧,必能解决云云。

  是的,魏广德已经对处理这样的奏疏渐渐感觉不耐,这些东西在通政使司就该请出来,有他们直接让司礼监批红就行,那里需要送到内阁来票拟。

  想到这里,魏广德细细思索一番,把他能够想到快速处理的奏疏类型大致分类,打算一会儿也和张居正提一提,看是不是把其中一部分奏疏以后就不要送内阁处理了。

  不过这笔刚落下,魏广德就一下子停住。

  他反应过来,虽然这样做是可以减少内阁的工作量,但无疑就是开了一个口子,那就是奏疏不进内阁,直接由司礼监批红就行。

  这事儿看起来不大,可却暗藏着架空内阁的风险。

  “这个口子不能开。”

  魏广德踌躇片刻,终于还是放弃了这个念头。

  毛笔继续在纸条上挥动,很快就写了几个字,算是这份奏疏的票拟。

  贴在奏疏上,合上奏疏直接放到一边,算是处理了今天的的第一件公务。

  之后,自然是继续翻看其他的奏疏,不过多是没什么意义的东西,虽然有些或许有些新奇,但也就那样,真正能够给魏广德带来一些有用信息的奏疏很少。

  处理了几份奏疏以后,芦布快步进来,在他耳边小声说道:“老爷,张首辅来了,已经去了值房。”

  “知道了。”

  魏广德点点头。

  他没有马上放下手里的事儿,直接去张居正那边。

  人刚到值房,总得让人歇歇。

  不过想到自己的事儿,魏广德忽然发现,进了值房以后,自己居然忘记写个章程,就是关于京城卫生的,让顺天府和五城兵马司协作,清理城市垃圾、粪便,以及之后的保持。

  侧头看着那些已经处理的奏疏,魏广德猛然才发现,他似乎已经习惯了这样机械的处理奏疏,坐在这个位置上,随手拿起一本翻看,然后快速票拟,再丢到一边,再拿起一本.

  轻轻摇头,魏广德不由叹息,大明开国那个勤政皇帝朱元璋的日子,真不知道是怎么过的,这样枯燥无味的奏疏,居然能看到死。

  他哪知道,为了让下面人把奏疏写直白点,朱元璋是真打过人屁股的。

  一开始,朱元璋也被这而文人花团锦簇的文章烦的不轻,收拾一些人后才有所改变,至少开篇几段话就能明白奏疏大概。

  明初的奏疏,也没现在这么繁杂重复,朱元璋自然静的下来往下看。

  要是现在的奏疏落到朱元璋眼里,怕是又有无数人要挨板子。

  找出一张宣纸,魏广德开始把自己先前思考之事写了个简单的章程,其实就是具明顺天府及下属大兴、宛平二县的职责,五城兵马司的责任,都一一写明。

  五城兵马司负责清理卫生和保洁,县衙差役负责日常检查,卫生费由五城兵马司收取,用来支付清理和保持干净的费用,主要就是人工费。

  而县衙的差役在日常检查中,可以对违反卫生规则的商家和居民进行罚款,所得银钱自然归衙门和差役分配。

  有罚款的银钱分,也能让差役稍微有点主观能动性,不至于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随意糊弄。

  罚款金额,魏广德也大致做了说明,最多不超过五两银子,总不能因为一个卫生就把人家罚到倾家荡产的地步吧。

  不管是城里百姓还是商家,五两银子也是能让他们心疼不已的。

  简单写好章程,魏广德等笔迹干了以后,这才折好放入袖子里,又摸了摸戚继光的书信,确定无误后这才起身,出了值房。

  “叔大兄。”

  通报后,魏广德这才走进张居正值房,拱手招呼道。

  “善贷来了,快请坐,可是有事儿?”

  对于魏广德大清早过来,张居正自然知道肯定有话要谈,招呼人坐下后,就随口问道。

  “两件事。”

  魏广德乐呵呵伸出两根手指说道。

  “一件一件说,呵呵.”

  张居正笑笑。

  这时候书吏送上茶水,等人下去以后,魏广德才从袖中摸出戚继光的书信递给了张居正,说道:“这个是辽东总兵官戚继光所写书信,不知辽东巡抚可有给京城递过消息?”

  “辽东?”

  张居正微微愣了愣,看他反应,似乎没想到头一件就是辽东的事儿。

  接过书信,张居正直接抽出看了起来。

  很快,张居正眉头就皱起来。

  这个小动作,也让魏广德相信,张学颜那边,应该是没有把辽东的详情告诉张居正,否则他也不会有这个动作。

  戚继光的书信里,自然是没有什么逾矩的,所以魏广德才敢把书信拿出来给人看。

  等张居正看完书信,折好放入信封里,递还给魏广德,这才说道:“信中所说之事,如果属实,那确实宜早不宜迟。”

  张居正不是个婆婆妈妈,优柔寡断的人,对于可能再次出现个类似王杲这样的人,当然是在露出苗头的第一时间就出手解决为好。

  张居正既然已经表达了自己的态度,魏广德马上就说道:“那叔大兄的意思是”

  “此事,你先给元敬传过话,让他做好准备,等待巡抚衙门的命令就是了。”

  张居正没有让辽东明军马上就对红力寨和沙济城进行打击,而只是让他们做好准备,自然也是有查验真伪的意思。

  做到这个位置上,当然不会偏听偏信,他需要核实戚继光书信的内容才能决断。

  不过从让戚继光做好准备,其实也可以看出来,如果信中所言不虚,明军这个时候就应该出兵征讨阿台和阿海,彻底把不稳当因素扼杀在萌芽状态。

  至于外界传言,什么这一届内阁似乎都不是安稳的主儿,自他们当权以后,大明就战事不断,这些流言蜚语,他当然是不会放在眼里的。

  多大点事儿,只要战争一直都是胜利,这些言论不过就是无能之人的狂吠而已。

  “嗯,对了,你不是说还有一件事儿吗?不会是西南战事吧?”

  张居正想到先前魏广德比出的两根手指,于是笑着接着说道。

  “不是西南战事,是关于这京城的事儿。”

  魏广德笑笑,收好书信,不过手抽出来的时候又多了一张纸,随即递到张居正面前。

  张居正从魏广德手里接过那张纸,打开看了起来,很快就嘴巴微张,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

  “每日走在街上,时不时就闻到一股恶臭,还有满街的脏乱,感觉实在难以符合大明京城的景象。

  实话实说,也就是这皇城和各家府邸还能住人,其他地方,啧啧”

  魏广德不断轻轻摇头说道,似乎很是惋惜的样子。

  “善贷若不提,我还真想不到这事儿。”

  张居正抚摸着额下美髯笑道:“当初来京城科举,还以为是全天下表率,但进城以后发现,貌似和老家差不多。

  不过也没有多想,就以为天下所有城池都应该是这样。

  如今看了善贷的提议,感觉非常好。

  大明京畿,天子脚下,就应该有自己的气度,这京城的卫生,是该整治一下了。”

  “嗯,等京城做好,也可以以此为例,在大明各地推开,也让那些藩国来人看看我大明气象。”

首节 上一节 1224/144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在秦朝当神棍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