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隆万盛世

隆万盛世 第1294节

  其实,挂职只是为了提升地位。

  至于钱财,谁也不会嫌弃钱多。

  这次找魏广德,一是让李成梁那边出力,而也是想要和魏广德一起做生意赚钱。

  魏广德选择的那些生意,听说每年的利润都不错。

  “这有什么不行的,双林兄要是愿意,我们再拉两个有实力的海商,我们直接在缅甸开个商会,就专门做那边的生意。”

  缅甸位置不错,出产的宝石不仅畅销大明,也大量销往中东。

  魏广德印象里,好像从缅甸到印度,整个区域好像都生产各种宝石。

  之所以有印象,还是因为听说后世英女王的王冠上就有产自当地的宝石,应该说这里出产宝石的质地都非常优良。

  “缅甸似乎不止有宝石矿,那边金银矿藏和铜矿也非常多。

  我们联手在那里做生意,应该说会很赚钱才是。”

  魏广德又小声提醒道。

  这意思很明显了,不止宝石矿,金银矿其实也可以做。

  听到缅甸还有金银矿,冯保双眼放光,脸上止不住的笑意。

  “那缅甸就有劳善贷盯住,到时候通知我一声。”

  冯保拱拱手对他说道。

  “好说好说。”

  魏广德乐道:“此时一时半会还不行,等那边稳定了,我估计最快半年才会派人过去看看情况。”

  “一切国事为重,内廷不会反对在缅甸开矿就是了。”

  冯保收起笑容严肃说道。

第1163章捷报到京

  冯保离开了,但是围绕着魏广德值房的消息,却在内阁飞速传播。

  张居正还好,知道消息后只是微微一笑了之。

  他是大致能猜出冯保来意的,只不过这次唯一有点差错,就是他没想到冯保这次过来其实不是告诉魏广德慈庆宫的态度,而是他想插手缅甸的宝石矿,去赚那些红红绿绿的小可爱。

  但是张四维听到消息就不同了,因为在此以前,他知道张居正是和冯保关系密切的,魏广德和冯保的关系虽然表面看上去很好,但实际上因为一些原因,两人已经渐行渐远。

  但是这次,冯保来内阁不是找张居正,甚至那边面都没有露就离开了。

  他就不得不思考,三个人的关系,是否真有表面上那般。

  其实说到底,张四维更像是一个政治上的投机者,政客。

  看到张居正掌握大权,自然主动投靠到张居正身边。

  而在此之前,掌握大明朝权利的人是高拱,他也是百般讨好高拱。

  可以说,隆庆年间,张四维的处事之道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没办法,张家生意越做越大,以往张家及他们身边的大家族所仰仗的朝廷大员老的老,病的病,急需有新的官员上到台面,继续为家族遮风挡雨。

  张四维就是被选中的人,也是他们把张四维推到高拱面前。

  自此以后,张四维再也不能像过去那样,寄情山水之间,而只能想方设法往上爬。

  现在,他前面就剩下张居正和魏广德两座大山,偏偏这两人的关系,张四维就很难琢磨透两个人到底是个什么关系。

  初入阁时,张四维以为张居正要借助他之力压制魏广德。

  首辅和次辅,历来都应该相互提防才是。

  首辅要想方设法保住自己的位置,次辅则是应该不惜一切代价想取而代之。

  但是,从他入阁这段时间观察,张居正和魏广德之间的关系,似乎很微妙。

  最麻烦的还是,张居正似乎没有要动魏广德的意思。

  首辅和次辅,再加上一个内相都出自裕袛,都是老相识,这样的铁三角构成,还真是让他伤脑筋。

  “看来,还是得好好想想怎么和次辅相处才是。”

  想到魏广德经商,张四维不由得想到从中插手,私底下也和魏广德拉近些关系才好。

  现在魏广德身边的商人,以江西、辽东、北直隶和福建商人为主,山西商人和两淮盐商几乎都没有往来,这可不行。

  而此时京城西边的阜成门外,一匹快马正在官道上奔驰,马上驿卒胸前挂着竹筒,身后背着三杆小红旗不时抽打马匹,催动胯下马匹顺着大道冲向城门。

  此时阜成门正是人来车往密集的时候,进出城的百姓商贾如云,那些守门的军士哪里能够看到。

  只感觉远处官道上似乎发生了轻微骚乱,都只是好奇的张望过去。

  隐约间,能够看到有快马过来。

  “又不知道是哪家的公子,直接在大道上奔马。”

  一个看守城门的小兵不满的嘟囔道。

  四九城天潢贵胄太多,随便来个人,都不知道是不是和城里哪家勋贵权臣家里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平素里,这些人家的公子哥在城里城外这样奔马也不是一次两次。

  就连大人们看了都头疼的御史,对这些公子哥其实也是毫无办法。

  毕竟家家都有这样的崽儿,今儿看热闹是别人家的,安知明日会不会自己家的就上去了。

  所以,四九城官员对这些府邸里出的哥儿们都还是很宽容的。

  “快,清空城门。”

  就在几个小兵嘻嘻哈哈念叨远处奔马之人时,头顶城楼上的军卒对着城门下面大声喊道。

  “怎么了?”

  城门外,一个小兵听到头上喊声,抬头看向城楼。

  高大的城墙上面,一颗脑袋漏了出来,还在对他们大喊道:“清空城门,有军报。”

  普通文书,驿卒背上只有一杆小红旗,三杆小红旗说明驿卒身上的文书是军报,还是紧急军报。

  “坏了,快拦住城里的人,清空道路。”

  小兵听清楚“军报”二字,就是一个激灵,随即带着周围几个人开始拦住想要进城的百姓和车马,把他们挡在路两边。

  城门里的的军卒也听到外面的喊声,立马拦下城门里的人,依旧是往路两边驱赶。

  有了城门内外军卒的齐心协力,瞬间以城门洞为中心,两边的行人自觉分开,留出路中间的空间。

  而此时,远处的快马已经冲到城门前。

  毫不停留,马上驿卒如一阵风似的催马穿城而过,进入四九城。

  顺着笔直的阜成门街一直冲到广济寺才南折,差不多就是绕着皇城直到西长安街。

  顺着西长安街继续打马飞奔,把个京城内城撵了个鸡飞狗跳。

  终于,驿卒还是很快冲到了长安街上的兵部衙门。

  在快马冲过来的时候,负责在衙门口接收文书的主事就已经出了兵部大门。

  毕竟这里是长安街,就算是京城里那些王公大臣家的公子,也是不敢在这里放肆的。

  能够奔马而来的,只有传递紧急文书的驿卒。

  “西南战报,大捷。”

  快马奔到兵部大门外数步,驿卒勒马翻身就跳下来,边跑边接下胸前的竹筒,半跪在地双手捧着竹筒高举过头顶,嘴里大喊道。

  那主事接过竹筒,先是检查了竹筒的封漆,这才从怀里摸出一块牌子递过去,嘴里说道:“拿着。”

  这就代表着文书已经送到,驿卒的差事儿算是完成了。

  那主事已经听到手里是西南战报,还是大捷的好消息,所以马上转身就往衙门里跑去。

  主事进去了,看门的衙役马上就凑到一起议论起来。

  “嘿,看样子缅甸已经打赢了。”

  “缅甸算个屁,弹丸小国,那什么和我大明打。”

  “可别这么说,听里面大人说,人家缅甸可是调动了三十万大军。”

  “缅甸有三十万军队?”

  “没那么多,据说二十多万人,我可是听职方司刘大人说的。”

  “怪不得前段时间大人们好像都很紧张,缅甸有这么多兵马,这仗打的可不小。”

  “那是,以往闹得最厉害的北夷,每次出动兵马也不过几万,十万人已经是他们的极限了,谁能知道缅甸这样个小土司就能调动二十多万大军,也是小刀拉屁股,开了眼了。”

  兵部门口的差役在小声议论,而兵部里消息也飞速传播开来,很快就沸腾了。

  兵部各司的官员纷纷暂时放下手头的工作,往大堂涌去。

  之所以消息传递这么快,还是那个主事一路小跑往里送,见人就晃晃手里竹筒,说是西南捷报到了。

  两天,兵部内气氛其实比较压抑的,因为朝廷又同时进行两场战争。

  好像在此以前,兵部很久没有出现这样的情况了。

  不说魏阁老主管兵部,这种两线开战的情况,还得追溯到嘉靖剿倭的时候,南边打倭寇,北边打虏骑。

  至于此时大明除了西南战事,哪里还在发生交战,那自然是辽东的戚继光率部攻打红力寨和沙济城。

  王杲早就死透了,可他两个儿子依旧不服王化,还打着为父报仇的名义,不断在辽东招兵买马,盘踞在红力寨和沙济城。

  辽东明军早就发现了端倪,只是秘而不宣,悄悄派人顶住两城,要看看辽东女真各部哪些和他们有来往。

  与其剿灭一盘散沙,当然是不如让他们把反明的女真部族聚齐以后再一网打尽轻松。

  于是张学颜和戚继光就选择“姑息养奸”,任由他们在辽东蹦跶。

  京城那边已经下了文书,让他们自行处置。

  现在好了,感觉时机成熟了,戚继光带着三部人马就发动对两城的围歼战,誓要把王杲余孽一网打尽。

  现在最近的辽东战报还没有回来,没想到西南,被认为最难打的缅甸那边,倒是先把捷报送到兵部了。

首节 上一节 1294/144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在秦朝当神棍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