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隆万盛世

隆万盛世 第1297节

  张居正躬身答道。

  “还要等彻底平定啊。”

  对张居正的回答,李太后不免有些失望。

  “妹妹,按朝廷章程来,不必急于一时。”

  这时候,陈太后开口了,“魏次辅,缅甸事一直都是你在负责,李爱卿那里,你要督促他尽快彻底平定缅甸,朝廷不会少了封赏。”

  “臣明白,臣这就让兵部行文,督促此事。”

  魏广德当即前进半步答道。

第1165章安排

  张居正和魏广德在和两位太后一问一答间,已经不经意泄露出许多内容,只把最后一位阁臣张四维听得一愣一愣的。

  平定缅甸,还要礼部准备什么仪注?

  关键,他们的对话里反复提到彻底平定缅甸,到底是个什么意思?

  不清楚内情,张四维干脆闭嘴,就静静听着他们的对话。

  “那李成梁现在已经是左都督了吧。”

  陈太后又开口问道,适才她就在想这个事儿,李成梁左都督的官职,其实已经到了大明武将的最高职位。

  之前冯保已经很隐晦的提过,魏广德承诺若是李成梁平定缅甸,将其纳入大明版图,他会保举他成为勋贵。

  勋贵是什么,自然是有爵位才算是勋贵。

  如果只是世袭武职,那怕给个指挥,其实依旧不能算是勋贵。

  大明的世袭指挥使多的是,戚继光家里传的就是世袭指挥,可他也不算勋贵。

  陈太后是理解其中差距的,想到朝廷还需要李成梁在缅甸出力,看了眼还处于兴奋中的李太后,又看了看小皇帝朱翊钧,现在他还处于有点懵逼的状态。

  缅甸打了胜仗,他能明白,但这不是正常现象吗?

  大明要是连个缅甸都打不赢,那李成梁才是该罪该万死。

  至于缅甸撤销原来的宣慰司制度,设省由朝廷直接管辖,他也没觉得有什么关系。

  想到以后修实录,会记载万历年间,大明继续开疆拓土,完成四海平定的丰功伟绩,朱翊钧的名字,或许能成为大明历史上仅此于太祖和成祖一样的存在。

  陈太后终于还是下定决心开口说道:“魏次辅。”

  此时,魏广德站在堂下,腰微微躬着,还在等陈太后示下。

  听到陈太后喊声,急忙再次弯腰。

  “给李成梁递个话,如果缅甸事做的好,你承诺的事儿,哀家准了。”

  “臣带李成梁谢娘娘恩典。”

  听到陈太后的话,魏广德当即行礼,嘴里说道。

  这话,场内李太后和张居正、魏广德自然知道是什么意思,一边的冯保也知道是什么意思。

  魏广德只承诺保举,可最后能不能行,最终拍板的其实就是陈太后。

  隆庆朝皇后,当今天后,她的懿旨自然是最有权威的,甚至超过了万历皇帝自己生母李太后的旨意。

  她答应给李成梁封爵,那缅甸只要安稳纳入大明行省,他这个爵位就是板上钉钉的事儿。

  即便是个终身爵,在大明也是不得了的事儿。

  除了外戚,大明多少年没有封爵了。

  最近的爵位,还是嘉靖初年封给王阳明的爵位,理由是平定宁王叛乱。

  但实际上,嘉靖皇帝封爵只是为了做个姿态,以扫清前朝弊政。

  真实情况是正德十四年宁王作乱,武宗承诺可以平息叛乱的臣子会被封为伯侯。

  王阳明做到了,但正德皇帝并没有实现诺言封王阳明的爵位。

  嘉靖皇帝虽然封了王阳明爵位,但其实并没有得到他的认可。

  实际上,王阳明的爵位不仅不是他仕途上的助力,反而几乎绝了他的仕途。

  在此之后,嘉靖皇帝不仅没有继续封爵,反而收紧了外戚爵位的发放。

  嘉靖皇帝在位时,为了扫除外戚、奸佞之臣,将前朝的一些爵位收回,对爵位进行了大整顿,打击了权臣的势力。

  例如昌国公张鹤龄就是被夺爵中的一员,后来嘉靖皇帝要求外戚爵位不准世袭,对待自己的母亲、皇后的家族也是如此,可以封爵,但不可以世袭。

  按明制,“凡爵非社稷军功不得封,封号非特旨不得予。”

  爵分两种,一种是只授终身,一种是可以世袭,世与不世,以军功大小而定,均给诰券。

  以军功封爵的世袭爵位只能传给身体健全的后代,比如定兴王张辅的嫡长子因为腿瘸不能袭封英国公,英国公爵位只能传给老来得的庶子宁阳王张懋。

  除有军功者外,可得爵号的也只有曲阜孔子后裔衍圣公及皇后(包括皇太后、太皇太后)父兄或驸马等凭借恩泽受封者,但只是给诰而不给券。

  虽然陈太后没有说给李成梁的是什么爵位,但魏广德也能猜到,大概就是个终身爵位,也就是流爵,除非他能够继续为大明开疆拓土。

  拿下缅甸,他还能继续往那里拓土?

  东南亚貌似都是太祖皇帝的不征之国,而继续向西.

  魏广德立马打住了这个念头,大明没有能力继续外扩,除非真正封藩王,把地方统治权交给藩王。

  因为当下的通讯技术,大明没办法对太过遥远的地方加以管理。

  随着陈胜吴广喊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言论后,中国人骨子里其实就已经没有了阶级观念。

  虽然统治者一直想要强化等级尊卑,但实际上就是但凡鞭长莫及,往往都会演变成内乱。

  这点,和西方相对稳固的阶级制度差别很大,西方的贵族可以传承无数代,甚至传到后世。

  但中国不行,已经没有了封建等级制度的土壤。

  现在大明的疆域,已经是这个时代所能统治的最大疆域了。

  等内阁三人从慈庆宫出来,一路无话回到内阁。

  张四维还是很能忍得住,出宫后一句话都没有问出口。

  “善贷,你看要不要召兵部和礼部的人过来商议一下,让他们早做准备?”

  进入内阁后,张居正才开口问道。

  闻言,魏广德思考片刻就点点头,说道:“是该给马尚书和谭尚书说说此事了。”

  “谭子理也不知道?”

  张居正惊讶问道。

  “都是我和李成梁商议缅甸事时说的,兵部并不知情。

  此事关系甚大,若不是对缅大局已定,我也不会轻易说出此话。

  万一传出去,朝廷再没能实现,对朝廷威望影响太大了。

  也就是现在缅王及其子被擒,此事才有了些许希望。”

  魏广德开口答道。

  “子维,你给兵部和礼部下条子,请他们过来一趟。”

  张居正转身对张四维说了句,就拉着魏广德进了值房。

  “善贷,你对缅甸到底怎么考虑的,你得好好和我说清楚。

  昨晚只说个大略,想来你和李成梁应该就缅甸各部有个大致的规划了吧。”

  进了值房,张居正马上就问道。

  别觉得明军占领缅甸,在那里设省进行管理是件很容易的事儿,安南就是前例。

  成祖时期就在安南设府县,派官员治理,结果最后明军还是不得不撤出。

  此事影响其实还是挺大的,特别是对东南亚藩国来说。

  听到张居正问起,魏广德也不在隐瞒。

  昨晚不过是想吹个气,提前透个风,哪知道缅甸那边捷报第二天就到了京城。

  结果嘛,比他预想的要好很多。

  虽然和李成梁的联系,让他对缅甸有了更多的认识,但缅甸大致情况和他们之前定下的策略倒是类似,可以尝试采用。

  于是,魏广德开口说道:“据了解到缅甸详情,缅甸大致可分南北两部。

  缅甸南方人口稠密,也颇有经济,算是缅甸统治的主体。

  缅北之前被分为多个宣慰司,也是因为那里山高林密,不便大军攻伐,黔国公时也是因此而选择退出。

  本来按照之前的布局,几个宣慰司相互牵制,就可保证朝堂政令通达,可惜那些年朝廷在缅甸事上犯错太多,导致他们离心离德。

  之后我和李成梁商议认为,只有以缅治缅方为上上之策。

  简单说就是利用缅南和缅北各部错综复杂的关系,分而划之,激起他们内部相互仇视,我大明方可坐收渔翁之利.”

  魏广德把最初的大致设想说了,其实这也是英国人对各地殖民地采用的策略,拉一派打一派,最后两派互掐成为死仇,而英国人则置身事外。

  不仅如此,为了在争斗中获得上风,他们两派还得想方设法讨好他们,希望获得来自他们的支持。

  张居正听完魏广德的讲述,沉默不语,脑海中飞速推演那种情况。

  不得不说,这种办法似乎是治理外族最好的办法。

  若是能做到,那么缅甸北人和南人之间会相互仇视,而大明则是高高在上,对他们进行统治。

  不知什么时候,张四维也已经走进了值房。

  见到两人都保持沉默,他也不便开口,就静静坐在一旁空位上。

  半晌,坐在回过神来,看了眼张四维,这才对魏广德说道:“此法若是用的好,倒是大善。

  只是单单让李成梁在缅甸,似乎尚且不够。”

  “叔大兄有何见教?”

  魏广德看着张居正,开口问道。

首节 上一节 1297/144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在秦朝当神棍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