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万盛世 第1299节
魏广德出言提醒道。
“嗯,那又如何?”
张居正一惊,忽然心中有了一点想法。
“将士们的犒赏,未必就非得是金银。
那些缅甸王公大臣、土司首领的土地,大可按价分给有功将士们。
那个朝廷有意在缅甸驻军,直接给军士发放十亩、二十亩田地。
为了保住自己的田地,想来他们对敢反对大明的人,是绝对不会心慈手软的。”
魏广德说道,“何况听说内廷没过几年都要派出天使去缅甸采购宝石,想来那里宝石矿藏应该不少。
以前这些矿藏应该属于缅王或者土司,现在直接卖给商人,让他们出钱赎买经营即可。
占下那么大的地方,总有来钱的路子。
罗汝芳此人官品不错,从云南官员对他不待见就可见一斑,由此我认为此人当是朝中少有的正直之臣。
此事,交由他来做,定能把朝中耗费弥补回来。”
对魏广德来说,只要有了地盘,还怕变不出银子吗?
缅甸的资源应该不错,借着这机会,把缅甸的矿藏干脆直接变现得了,补充下大明朝廷的财政。
至于之后驻军的靡费,自有朝廷的赋税补上。
想来缅甸的粮食一年两熟没问题吧,那等于就是多了个湖广出来。
有了海路,这些粮食运回来也方便,根本不存在张居正想的,打仗就是亏本的可能。
西方国家就比较现实,人家是奔着利益打仗,开战前就知道要的时候什么。
结果就是弹丸小国因为战争,国力反而越打越强。
反观大明,每次都是被动迎战,然后自然都是亏本,给本就不富裕的户部雪上加霜。
之前不管是占下小琉球还是吕宋,都没有给大明带来实质上的好处。
甚至,大明还要先向那里投入,短时间内还不会有汇报。
其实,回报是有的,比如小琉球的木材,只不过大明的官员一般不会怎么关注这些资源。
需要木材,采买即可。
水师找到了木材来源,不再采买,他们就不会想起这其实也是收入。
或许知道,只是懒得说,毕竟少了采买就少了财路。
所以在他们看来,明军驻军小琉球,还得浙闽负责运送粮草,实在亏得慌。
不过,大明的京官们却从未注意过越往南面,粮食成熟快。
许多官员还在为广东、琼州等地粮食一年两熟津津乐道,认为实在是天下一大奇事,却不知道出了南洋,稻米一年三熟都不奇怪。
也就是当地土著懒惰不堪,所以产量才不大。
而到了后世,东南亚,包括缅甸,印度许多地方的稻米产量那都是非常之高的。
这些地方,也都是稻米的主要出产国,中国每年都需要进口一部分稻米弥补国内粮食产量的不足。
可以说,也就是这时代的明人消息闭塞。
魏广德相信,一旦缅甸稻米一年三熟的消息传回国内,必然震动大明,朝廷的目光不可避免也会转向那里。
因为只要手里有足够多的粮食,那天下事就好解决了。
中国人太过勤劳,所以他们固执的认为田地的产出才是财富的根源。
当知道南方富饶的土地后,后果是什么可想而知。
就算不离乡背井去那里,在那边建个庄园总可以吧,特别是国内那些粮商。
魏广德也希望大明能够获得更多的高产田地,以缓解未来百年这片土地上必然出现的“小冰河”时期带来的灾难。
虽然,魏广德并不确定那时候的官员和商人们,是否会让灾民获得这些粮食。
但总归是个希望。
魏广德是这么想的,可此时的张居正和张四维则在考虑他说的话。
“用田地奖励那些将士,变卖矿藏补充财政亏空。”
张居正忽然觉得似乎有点道理。
他一开始没想到缅甸的土地,那是因为在他的固有印象里,缅甸那就是穷乡僻壤,根本就没什么人愿意去。
官员们去云南,大多都是发配,或者是为了更快的升职,去那里提升级别,然后很快就调回来。
即便是后世,支援边疆建设,也是快速提拔的重要条件。
大明在这个时候,其实也是类似的做法。
不然,大家都只选择去江南富庶之地为官,谁还会往贫穷的地方跑。
去了下等县,只要政绩不错,往往都能得到提拔。
至于那些田地是否有主,也不在张居正的考虑范围内。
“子维,你认为如何?”
张居正转头看着张四维问道。
“次辅意见极是,户部拨不出足够银两考上有功将士,若是能按军功划拨田地给他们,想来必然会大受欢迎。
不过需要请魏阁老注意的时候,留守缅甸和分田务必由军士自己选择,不能强行命令。
毕竟,他们都是我们大明的有功之人,可不能再这个时候寒了他们的心。”
张四维开口说道。
“子维说的很对,此事我会让兵部行文。
不过大军短期内应该不会班师,十万大军至少还要在缅甸驻扎数年,待局势稳定后再行撤回。
所以,田地大可分配给他们。
若是那时候军士还愿意归国,他们大可变卖田地,带着银两回来就是了。”
魏广德笑道。
“驻扎这么久,这可是十万大军,朝廷要转运多少粮草接济他们。”
听到魏广德这么说,张四维立马不淡定了,马上扭头看向张居正。
“为了避免安南旧事再次发生,大军常驻缅甸可行。”
只是,张居正并没有表现出张四维所想要看到的表情,很是淡定的答道。
魏广德看着张四维,笑道:“子维稍安勿躁,且听我说来。
缅甸既然可以调动三十万大军,可见其国内是由足够粮食接济的,哪需要朝廷从国内运粮,直接就地征集就是了。
吾预计半年时间扫平缅甸国内各方势力,这半年里吏部完成选官,在缅甸各处建立各级衙门。
有大军驻缅,想来不必担心会生乱子。
之后,缅甸各级衙门就可以在地方上开始征收钱粮。
就算经过战火,短时间内收不上来多少粮食和税银,差额部分可以从云南等地暂时支应。
也就是朝廷会继续短少西南的钱粮而已,朝廷里稍微节省点,应该还是能撑过来的。
若是还有困难,那就直接让南洋各藩国供应就是了。
听说这缅王莽应龙四处攻伐,南洋诸国怨声载道,我大明惩罚此等叛逆,让他们免受刀兵之苦,难道他们就不该有所回报吗?”
就在魏广德话音刚落,外面就有人通报礼部侍郎方逢时求见。
“请他进来。”
听到礼部的人到了,张居正马上就说道。
很快,方逢时进入值房。
等相互见礼后,张居正还没说话,方逢时就已经从袖子摸出一份文书递到张居正面前,说道:“首辅大人,这是广州快马送来的国书。”
“什么国书?”
张居正奇怪问道,伸手接过方逢时递来的东西。
“是南洋暹罗国国王摩诃·坦马罗阇所上,国书中说数十年前,缅甸起数十万大军攻破暹罗,把暹罗王室、文武百官以及城中数万百姓,也被虏到了缅甸为奴,暹罗王都二百年财富积累尽被掠走。
今我大明击败缅王,恢复南洋和平,请求我朝能够将失陷缅甸的暹罗百姓和财物归还.”
方逢时简单把情况一说,魏广德嘴角就露出一丝冷笑。
张居正此时已经打开了文书,上面是暹罗文字,后面还有四夷馆翻译后的文字。
大致意思,和方逢时说的类似。
张居正看了眼魏广德,随即把文书递了过去,嘴里说道:“善贷,你也看看吧。”
魏广德一边伸手接过那文书,一边对方逢时问道:“礼部十年前可曾接到过暹罗国书?”
“没有。”
方逢时马上说道,“收到消息后,我让人查过,近十年来暹罗除了有勘合贸易的文书,绝无其他。”
第1167章不报
魏广德一边伸手接过那文书,一边对方逢时问道:“礼部十年前可曾接到过暹罗国书?”
“没有,收到消息后,我让人查过,近十年来暹罗除了有勘合贸易的文书,绝无其他。”
方逢时听到魏广德的问话,马上答道。
“呵呵.”
闻言,魏广德当即笑了出来。
都没心思看所谓的国书,魏广德拿到手里晃了晃笑道:“大明在南洋影响力势微可见一斑,暹罗都被人打到灭国尚且没有向我大明这个宗主国求助。
那它现在是缅甸的藩国还是我大明的藩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