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隆万盛世

隆万盛世 第1318节

  背后议论大臣,虽然是在魏广德面前,芦布也知道要收敛些。

  传出去背后嚼人舌根子,可不是好事儿。

  “他还写了诗,呵呵.这个张叔大。”

  魏广德边说边摇头,随即挥挥手说道:“好了好了,别说了,先把东西都拿出去吧。”

  “是,老爷。”

  芦布答应一声,抱着那摞奏疏走出了值房。

  而此时缅甸东吁城北面,一队大军红旗招展,正在向着前方快速行进。

  忽然,远处左侧出现一队人马,不多,只有十来骑,显然是对方派出来的斥候。

  在这队斥候出现后,大军队列里立马冲出二三十骑快马,向着那个方向直接冲了过去。

  对面斥候发现大军分出一队骑兵向他们冲来,果断的拨马就走。

  很快,那队人马就分成两路,一路向南面快速跑去,而另一路七八个人的骑兵则似乎故意放慢马速,之后才带着追兵向西边奔去。

  “大哥,刚才前面说发现一队斥候,见我军分出一队人马驱逐后,就向西南方向遁去。”

  不多时,大军中十余骑快速冲到中军大纛前,向大旗下一个年轻的将领说道。

  “老二,这里距离东吁城已经不远了吧。”

  大旗下的年轻将领正是左都督李成梁的长子李如松,而他面前的则是他兄弟李如柏。

  “大哥,应该还有几十里,按我们的行军速度,最迟后天就能抵达。”

  李如柏大声回答道。

  “那这队斥候,很可能就是东吁城派出来侦查四周敌情的了。”

  李如松轻笑出声道。

  “是俞蛮子的兵?”

  李如柏稍微一愣,随即也跟着笑起来,“大哥,我都忘记了,都多少天没看到缅甸人的斥候了,他们现在除了躲在城里,啥时候出来活动过。

  只希望那帮兔崽子别把那群人伤着了,不然我们见到俞蛮子怕是脸上不好看。”

  “正是如此,你马上派人去追一下,让他们千万别动手。

  还有,前军把大明的旗帜给我打到前面,叫他们把那些藤甲都给我脱了。

  就现在这样,我远远看到都分不清到底是缅军还是明军了。”

  李如松没好气的说了句。

  自从发现缅军装备的藤甲可以防鸟铳子弹,明军士卒就以拥有一件藤甲为荣。

  别管是穿身上什么部位的,或者就是藤牌,反正现在不少明军手里都装备了一件,还都喜欢穿在身上,拿在手头。

  明军本来是有统一制服的,也就是鸳鸯战袄,这下好了,整个明军现在远远看去早就没有了什么统一的着装。

  之前可能要打仗,李如松也就懒得管。

  可现在临近东吁城,马上就要和明军水师会和了,继续这样的穿着可就不像话。

  没看到吗?

  俞大猷派出来的斥候,都把他们当做缅军了。

  “成,那我去前面和他们说一声,叫他们把藤甲都脱下来,还是换上我们的的盔甲。”

  李如柏开口说道。

  “也不一定非要换上军服,这里的鬼天气,热得很,他们不愿意穿盔甲就算了,随便他们。

  但是你要让拿着大明旗帜的旗手走最前面,这样他们远远的看到军旗才好辨认。”

  李如松开口说道。

  缅甸气候湿热,别说李如松、李如柏他们,就连西南的明军士卒都极不适应这里的气候。

  这也是许多明军脱掉战袄只穿着藤甲的原因,这样穿着凉快些。

  李如松要不是为了维持主将的威风,他这儿怕都是把铠甲脱掉了。

  在缅北山里的时候,还没有这么强烈的感受,可自从南下后,士兵们就开始脱衣服了,实在是热得受不了。

  “你们几个,快点追过去,注意点,可能是水师那边的人。”

  这时候,李如柏已经回头对身后的三个亲兵吩咐道。

  “是,二少爷。”

  那几个亲兵抱拳应声,随即挥舞马鞭就向西南方向追去。

  别看都跑出去半天了,但那队骑兵应该不会死命的追。

  毕竟人生地不熟的,他们追出去主要也就是驱逐对方的斥候,不让他们随意观察明军的队列,从而判断他们军队的规模等等情报。

  果然,追出去没多久,他们就看见返回的明军骑兵小队。

  一番询问后才知道,当然是没追上。

  “看清楚对面的穿戴没有?”

  一个亲兵开口问道。

  “和我们差不多,一些是短褂,还有些背着藤牌,应该是缅军没错了。”

  “就是,和我们之前看到的缅军差不多,军服都不统一,啥东西都穿身上。”

  几个骑兵七嘴八舌说道。

  “他们分出一队南下,其他的断后,引开了你们?”

  那亲兵是这队的小队长,依旧是他在询问。

  “对,老虎头,我看的清楚,他们的军营应该是在南面,不过西面有个小土坡,所以我还是带着弟兄们追过去了,顺便查看下土坡后面有没有伏兵。”

  这次说话的是这队明军骑兵的队长,他把情况说了下。

  “少爷的意思,现在应该没有缅军在这附近活动了,刚才你们追的,可能是东吁城那边的斥候。

  所以,以后遇到类似的注意点,分清楚敌友再动手不迟。”

  亲兵小队长把先前李如松的猜测说了出来。

  “不能吧,都没穿明军号衣。”

  那骑兵小队长狐疑着说道。

  “得嘞,你看看自己,还像个大明边军吗?

  呵呵,远处看,我都想射你一箭了。”

  那亲兵队长乐呵呵说道。

  “哈哈.”

  他们的对话引起其他士兵的哄笑。

  现在明军队伍里,或许也只有几个将领和他们身边的亲兵还保持着明军的穿着,其他人都是怎么凉快怎么穿,远处看可缅军完全无异。

  “这么说还真有点哈,下次遇到我先喊两嗓子?”

  那骑兵队长乐呵呵说道。

  他们都是跟着李成梁从北方转战到西南的家丁队,所以彼此间还算熟悉,骑术也还不错,自然就被分派到大军前后充足护卫,防备敌军侦查。

  在他们背后远处,一小队骑兵护卫悬挂红底黑字的大明旗帜走在了全军的最前面。

第1181章偷画

  “嗯,不错,这字啊,是敲门砖,虽说以后参加科举,考官并不能看到你的卷子,但是以后很多时候都要书写。

  要是被座师或者上官看到那一手字儿不好看,也会影响对你的看法。”

  此时,魏广德就坐在家中书房,正在品评两个儿子的功课。

  魏广德的长子魏福寿和次子魏安康都规规矩矩站在身前,听着老爹的训话。

  魏安康还小,自然只是个配撑,倒是魏福寿已经十四岁了,魏广德也开始考虑改在京城还是让他回江西参加科举。

  相对来说,魏广德更希望魏福寿回江西科举,毕竟天高皇帝远,更容易操作一些关节。

  就算不能保他过会试,但在江西乡试里做做手脚还是可以的。

  用个三四年的时间,保魏福寿得个举人功名,以现在的魏广德来说不过是手到擒来,不费吹灰之力。

  就今早他离开府里时给自家老大留下的作业来看,水平其实也够得着秀才的边,就是真考,那就得看运气。

  毕竟,考过科举的他很清楚,秀才这关作文其实是其次,最主要还是看运气,自己的卷子落在那个考官手里,能不能到提学手里。

  思考片刻,魏广德觉得这篇卷子是有可能得中的,于是开口说道:“福寿,你回京城已经六年了,想没想过回江西老家看看爷爷,顺便在那里参加科举考试?”

  “爹,你让我会江西老家参加科举?”

  虽然魏广德说的是他离开老家多年,该回家看看爷爷,可魏福寿自然更清楚实际上老爹更多还是考虑他的科举。

  说实话,他并不喜欢读书,只不过不敢违抗老爹的命令,所以书还是看,不过空闲的时候也没少和京城的公子哥儿们一起出去顽耍。

  “对,会江西看看爷爷,也把科举考了。

  我看你这文章也算有几分火候了,到时候请林先生和你一起去江西准备参加科举。

  县试府试只是小试,重要的还是院试,只要院试能过,乡试的把握就大了几分。

  我觉得你现在回江西,有个四五年时间,应该就能过了乡试这一关。

  到时候回京城参加会试,也正好合适。

  这些年爹和娘在京城,也一直没有顾得上你爷爷,你会江西正好代替你爹娘侍奉好你爷爷。”

  魏广德开口说道。

  “哦,行,那我就回江西照顾爷爷。”

  魏福寿不傻,当初在江西呆过那两年已经是懂事了,现在回想觉得其实在江西也很不错的。

  自家劳资在京城是阁老,回了江西他的地位可比在京城还要高,说句江西第一少也不为过吧。

首节 上一节 1318/144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在秦朝当神棍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