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隆万盛世

隆万盛世 第1377节

  除非动用常盈库,但那是在国家面临大战威胁时才能动用的。

  进攻倭国,就使用常盈库的银子,户部、礼部、都察院那些衙门都不会支持,就算告诉他们倭国有金山银山,他们也会视而不见,只会私下组织船队前往贸易。”

  张居正摇头道。

  “你要知会工部,未来数年,工部主要精力要转移到造船上,大明需要更庞大的船队,完成东海和西海水师的发展。

  取倭国和东边大陆,就需要东海水师能拿得出手才行。

  当然,南海水师也要提供协助。

  而西海水师,则主要应对来自西洋的夷人船队,务必保证大明和西洋诸国的海上交通。

  清丈田地是要固本,大力发展海外贸易获得足够收益,朝廷才有财力发展水师船队。

  这点,我不如你看得远,但也能感受到来自大海的威胁确实太大了。

  我们不能再禁海,如同正统朝那样直接废弃下西洋的决议不能再有。

  否则,断然没有西夷诸国发展的可能。”

  魏广德只是微微点头,实际上大明水师下不下西洋,都不能阻止欧洲人的大海航,毕竟穷疯了,就无所畏惧。

  “第二件事儿,还是之前和你说的整饬学政之事,我以为也不能耽误”

  随即张居正把话头又转回来,继续说道。

第1225章高拱死

  内阁,魏广德值房里,户部尚书张学颜、工部尚书朱衡、兵部尚书谭纶全部都在,一起的还有三部负责部务的侍郎、郎中等人,把魏广德不小的值房挤得有些拥挤了。

  魏广德一边坐的是张四维,另一边则是陈瓒这位都察院左都御史。

  “那就这样吧,已经造好的战船随船队出海护卫,到了旧港就划入俞大猷节制。”

  说到这里,魏广德看向左边第二位,也就是陈瓒下首的一个清瘦老者笑道:“石汀公,你看如此是否合适?”

  “魏阁老,如此安排再恰当不过了,养实没有意义。”

  那老者起身,一身绯色官袍,乐和和对魏广德说道。

  “一行一路跋涉,其实我最担心还是石汀公身体,是否吃得消。

  此行怕是一走就是两年,又多是水路。”

  魏广德略带关心的说道。

  “呵呵,魏阁老多虑了,我殷养实身体还不错,前日刚到京城也没有任何不适之感。

  说实话,大明南北我都呆过了,还真想在这有生之年能出去走走,看看。

  礼部举荐,倒是让殷某不胜欢喜。”

  说话之人,正是刚从南京抵京的殷正茂,而今日就是魏广德召集有司对大明百年后再次出海进行的一次内阁会议。

  如今距离魏广德提出派大明水师南下,再赴西洋过去已经半年,船队也到了马上即将出发的时候。

  今日召回殷正茂,不仅是最后的商议,查漏补缺,也是宫里想要嘱咐殷正茂一番。

  虽然现在的殷正茂年逾六旬,但是精神矍铄,身体硬朗,丝毫看不出大部分官员到了五六十岁以后身体机能全面退化的情况,显然身体一直打熬的不错,也难怪这位会成为西南地区大明的柱石。

  不管西南乱成什么样子,高拱和张居正都会想到派他去维持地方。

  值得一说的是,张居正还是这位殷正茂的同年,他能一直在朝堂活跃,无视外界对他贪腐的猜疑,也不是完全没原因的。

  “那就好,石汀公尽快处理好家事,就尽快出发。

  户部那边已经把货物尽数调集于宁波,海船兵部也已经准备妥当,水手也都是抽调精壮组成,可保船队无忧。”

  魏广德笑道。

  “魏阁老,还有一事,养实务必要问清楚。”

  殷正茂点点头,昨晚虽然有接风宴,但大家都说的含蓄,并未提及更多公事。

  现在是公开场合,自然要把一些话先说好。

  “养实之前已经在南京看过兵部送来三宝太监下西洋的记录,其中多有提及在最初下西洋时旅途遭遇。

  有心怀叵测之人,惦记我大明海船上装载的宝物,欲发难。

  若本督此行也遭遇其人,该如何应对?”

  殷正茂的话让魏广德一愣,他话里说到的事儿,魏广德当然知道,但他却从未放心上。

  那时候消息闭塞,大海犹如天堑般隔绝各国往来。

  即便那时候有海商,也多是沿海岸线而行,所以郑和遭遇危险多来自岛国,他们对大明几乎完全没有认识。

  “石汀公的意思是?”

  魏广德迟疑着问道。

  “朝廷是否能够殷某临机专断之权,对居心叵测之国,可以放手惩罚。”

  殷正茂的话,把魏广德吓了一跳。

  知道殷正茂打仗厉害,可自己只想让他去西洋转转,一方面以官方名义进行贸易,打破百多年来的隔绝,另一面自然是带回那些国家的国主和使者,把小皇帝的婚礼办得热热闹闹的,壮壮国威。

  可你殷正茂想的是什么?

  “石汀公,这次西洋之行可不是打仗去的。

  有三宝太监威名,哪有什么不开眼的人还敢对我大明水师不轨。”

  魏广德急忙道,想要打消殷正茂的打算。

  “魏阁老,我也是为了以往万一。

  你也说了,这次西洋之行怕是一走就是两年,若遇突发事件,根本来不及向朝廷禀报。

  某虽有临济之权,可此行海外都是遭遇西洋诸国,若没有惩治一些不听话的王国,请问我如何行使权利?”

  殷正茂义正辞严问道,“何况之前你也说了,此行凶险,最要提防西夷船舰。

  若西夷真出兵船攻我,难道就只被动防御不成?

  这可有失国体啊。”

  殷正茂的话有理有据,只是魏广德初闻觉得不妥,特别是这个时候。

  殷正茂的船队出海,打的旗号是传谕万历皇帝大婚的喜讯,怎么能说打就打。

  “石汀公,你到底是要什么?难道还要陛下下旨,准你自行决定是否覆灭西洋诸国?”

  魏广德听出来殷正茂话里的意思,似乎有其他意思,只能直接问出口。

  “内阁所求,无外乎展示我大明国力强盛,邀约西洋诸国来我大明观礼陛下大婚。

  想昔日大唐强盛之时,万国来朝,约摸超二百国使者前往长安叩见。

  但如此盛名,也是大唐灭三十国所积攒而来。

  我朝仁义,向来不喜欢如此,令百姓生灵涂炭,但若有不开眼之人藐视我朝,难道还不能出手惩戒了?”

  殷正茂开口问道。

  魏广德闻言一抬手,随即马上说道:‘石汀公的意思,难道对于西洋不服我朝的藩国,就要出手惩戒,强令其国主来我大明觐见?

  不至于,不至于。’

  “不见得,魏阁老,早先按你所说,如今大洋之上西夷和葡夷兵器最胜。

  想来我大明不出海的百余年里,许多西洋诸国已经倒向他们,所以完全可能出现他们藐视我大明天子的情况。

  我此次西行,怕也会遭遇葡夷遣人恶意破坏,带头抗拒。

  试想,一旦有国如此,其他国家有样学样,我此次西洋之行定然会无功而回,朝廷期待万国来朝的盛况,怕是会生变故。”

  殷正茂解释道。

  大明离开海洋的时间太久,最近虽然重新回归,可威势大不如前。

  又有西班牙、葡萄牙珠玉在前,西洋诸国还真未必要仰仗大明。

  或许在一些人看来,和夷人合作也比和都不知道什么时候忽然有断绝往来的大明合作要好。

  他们的交谈,让屋里之前还在窃窃私语的其他人都暂停谈话,都竖起耳朵听起来。

  魏广德只想着此行大获成功,却未考虑有人从中作梗,破坏他们的行动,铩羽而归。

  关键如此,可以说让大明威严尽失,这也是不能接受的。

  殷正茂不管出于什么目的,都要把丑话说在前头,免得最后自己成为替罪羊。

  魏广德思考半晌,才勉强开口说道:“若有人从中作梗,石汀公可临机专断,惩罚作恶之人,但千万别学大唐,动不动就是边防军自行其是,灭其国再报。

  这次的旨意,本就是宣布皇帝大婚的喜讯,你也不想圣旨最后还写上‘无旨意不得随意将他国灭国’的文字吧,这可就闹笑话了。”

  魏广德说这个,其实是他以前在网上看到的“梗”,说的是大唐边防军当年军力太过强盛,动不动就对周边小国行灭国之举,逼着唐朝皇帝把“不得灭国”写进唐朝的律法里。

  其实,实际情况和网友想象多少差别很大。

  唐朝前后确实灭了三十余国,极大拓展了后世中国版图。

  之所以中国周边国家不多,这其实也是其中缘由之一。

  也因为盛唐动不动就灭国的威名,所以在唐朝时前后有大大小小二百余国去长安伏阙。

  当时的唐朝,国中军力不强,边军战力爆棚,这也是安史之乱直接导致唐军最精锐部队造反,大明不得不调动其他边防军平叛的原因,国内的唐军根本不堪一击。

  边防军混战后,大唐就失去了威慑外部的武力,再加上之后的藩镇割据,虽屡现中兴之兆,但依旧再也无法恢复过来。

  唐朝时,灭国似乎轻而易举,弹指之间就可完成,而之后的王朝对此却非常谨慎,多是担心遭到“报应”。

  想想安史之乱,平定后唐朝还延续一百多年,经历十多位皇帝,其中唐朝第十六位皇帝唐武宗李炎在位期间创造“会昌中兴”的大好局势。

  武宗秉承“内制藩镇、外服夷族”的理念,加强对节度使的限制,用兵打击回鹘,同时还削弱宦官势力,拆佛寺没收土地,诏令二十余万僧人还俗,为朝廷增加税收收入、巩固兵源基础。

  可惜,他只活到33岁就崩了,没能让大唐盛世重现。

  殷正茂的意思,就是担心万一西洋诸国不似早年间对大明恭顺,他就要找只鸡出来吓唬吓唬人。

  毕竟,魏广德为了这次西洋之行可是煞费苦心,调动南海水师主力船队随行,展示大明武力。

  殷正茂一直都在做着平叛的工作,怕是也习惯了用拳头说话。

首节 上一节 1377/144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在秦朝当神棍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