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隆万盛世

隆万盛世 第1388节

  然后层层漂没,就成了现在这个样子,没钱了。

  至于整顿吏治,那是牵一发而动全身,潜规则,非大毅力者不可破。

  魏广德不想成为众矢之的,自然不会掺和。

  关键还是那话,根子有问题,就算撤换贪腐官员,换上来的继续,最后一算账还是照旧,还耽误事儿。

  所以张居正没采用高拱的政治主张,清理贪腐官员,但要求讲效率做实事。

  银子你可以拿,但事儿的给我办好。

  办不好事儿,那你也别在官场呆着了,趁早滚蛋。

  魏广德也偏向于这样,或许也是受到后世一些影响。

  处理一个贪官对于高拱、张居正来说是小事儿,可对下面的百姓来说就是大事儿。

  “先等着吧,若是解决不好,他们自然会到内阁来说这个事儿的。”

  魏广德倒不是推诿,现在户部情况他不清楚,若是两部之间扯皮,其实也很麻烦。

  工部的事儿是大事儿,可户部难道就不是?

  户部要是停转,那整个朝廷怕是都要跟着停摆。

  米国那边时不时政府停摆,可不就是因为年前年后新一年政府预算问题两党扯皮,再不就是国债达到上限,需要增加国债限额。

  “国债?”

  大明朝,或者说历朝历代中央朝廷,貌似都没这么操作过。

  朝廷没钱了,就向地方百姓伸手拿,后世话说就是“横征暴敛”。

  等送走谭纶,魏广德没回后院休息,而是回到书房继续想着这个事儿。

  大明朝若是短期财政出现问题,是不是可以搞国债的方式度过艰难时期?

  只要清丈之事推开,赋税收上来,应该就差不多了。

  魏广德想的感觉不错,就记在心里,打算琢磨一通,等张居正回来就和他商议商议。

  不过第二日下午,刚吃过午饭,魏广德还在值房休息,芦布就进来通报说户部尚书张学颜和工部尚书江治来了。

  听到来了这两位,昨儿个谭纶的话还犹在耳边,他自然知道是什么事儿。

  很快,两人被迎进来,入座后,寒暄都省了,直接入题。

  “河工不能停,已经开始,万万断不得。”

  听完江治的叙述,魏广德就马上表态。

  此事是内阁的决策,朝廷不倒工程就不能停,否则计划一旦变更,怕以后再启就难了。

  前面的投入,也会打水漂。

  原因其实很简单,今天可以因为没银子停工程,明日后日也一样,大明朝廷从来就没有富裕过。

  “户部也没银子了。”

  张学颜其实早想到魏广德会这样回答,马上也接话道:“太仓虽还有银一百一十八万两,可九十七万两是兵部这个月月底就要提走的兵饷。

  剩下十万两银子,是京官这俩月的俸禄银子,谁保证能解决这两个事儿,我就把银子给他。”

  “就三十万两银子,先给付十万两,让工程继续下去。

  难道各个钞关,还有月港那边,这两月连十万两银子都凑不出来?”

  江治不满道。

  魏广德其实知道工部缺银怎么回事儿,其实算是工部帮兵部带垫的费用,江南的造船厂现在开足马力建造海船,银子都是工部在支应着。

  到最后,这笔银子自然要由兵部出,最后还是落到户部头上。

  “户部怎么会才这么点银子?”

  魏广德有些不解道。

  太仓只有百多万两银子,可算算各地解送和制钱这一块,还有去年结余的银子,怎么算都不该这么少点才对。

  “魏阁老,太仓银子进项都是有依据的,一桩桩一件件有据可查。”

  张学颜马上就说道。

  “除了正常开支,年初到现在都有那些新增用项?”

  魏广德询问道。

  兵部的用处,魏广德不想问,太多且负责。

  他其实已经尽力压缩兵部开支,除了兵饷和武器采购费用,蓟镇边墙修造魏广德都叫停了,只在西北和辽镇还在继续。

  魏广德打算等削弱蒙古的计划实行后,边墙的修缮就直接取消。

  还是大唐好,修个屁的长城,这笔银子不如直接给军队,让他们打出去。

  长城,只会成为中国对外扩张的绊脚石,不能再继续了。

  就像一座监狱一样,把国人束缚住了,不敢向往外面的天空。

  只不过停建长城这个事儿,得慢慢来,毕竟都经历好几个皇帝了,一下子叫停没个充足理由办不成。

  现在还在砸钱,就当是为后世留个旅游景点好了。

  接着,张学颜就把年初到现在户部开支大致捋了一遍。

  “等等,你说鳌山灯会内廷找户部要了二十万两银子?我怎么不知道?

  我记得鳌山灯会的银子,去年户部就给了十万两,说是不够内廷贴补,怎么成了户部出银子?”

  很快,一笔开支进了魏广德耳朵,他就质问起来。

  按照这个数字,等于说今年年初的灯会,朝廷出了三十万两银子。

  要知道,隆庆年间最大的鳌山灯会也不过花银子十七、八万两,这还是因为隆庆皇帝喜欢看灯。

  这时候,张学颜脸色有些难看了,显然里面有魏广德不知道的事儿。

  魏广德不说话,一边的江治自然也不会说话,都在等着张学颜解释。

  好半天,张学颜终于开口说道:“去岁,首辅大人给我写了条子,说内廷支用不足,让户部给了二十万两银子筹备鳌山灯会。

  前前后后,户部一共给出去三十万两银子。”

  张学颜把事儿推到张居正身上,魏广德就大致猜出来是怎么个情况。

  不用说,肯定是宫里过年超支了,把原来预备办花灯的银子用掉,然后冯保就找张居正解决。

  而张居正也背着内阁其他人,直接给户部写条子,把钱给支了出去。

  “那去年户部的账?”

  魏广德忽然就问道。

  去年户部账本可是交了名录到内阁,结余十余万两银子。

  “大年初二提走的。”

  张学颜也很光棍,直接就说了内廷来人提走银子的时间。

  好吧,这笔账只有今年岁尾才能看到,那时候看到又怎么样。

  搞不好,下一次鳌山灯会,直接就比照今年的规模拨银子,这就一下子出去三十万两。

  “呼”

  魏广德长出一口气,也不知道怎么说了。

  “怪不得今年整条长安街都摆满了灯,原来支出去这么多银子。”

  江治终于开口惊叹一句。

  “是啊,说是太后和皇帝喜欢看灯,所以规模做的大些,做着做着就超了。”

  张学颜低声说道。

  他知道,这事儿有点过限,但他必须得按照首辅大人的意思办。

  “那现在怎么办?工部那边不能耽搁。”

  魏广德开口说道。

  只要没银子停了工程,那就基本上无了。

  “如果实在要,只能先从常盈库借支。

  宝源局那边刚从常盈库拉出来四十万两银子准备铸造通宝,做出三十万两银子可以先支应工部,只是还库时间就不好说了。”

  张学颜提议道。

  挪用常盈库的银子,只有内阁才操作,他在户部想到法子也没法提。

  本来应该是在张居正面前说的,可人不是还没回来。

  “户部打算怎么还上?”

  魏广德没表态,但开口追问道。

  借常盈库的银子,不算大事儿,但陛下明确还银子的来源和时间。

  听到魏广德问这个,张学颜就沉默了。

第1234章户部来提

  “户部打算怎么还上?”

  张学颜提出挪用常盈库的银子,魏广德没表态,但开口询问道。

  “这”

  这下,张学颜犹豫起来。

  实际上,明朝财政已经有类似后世预算的概念,通过以前几年各项税收的多寡估算来年情况,然后就有了总收入的数字。

  至于支出也是类似,官员俸禄、大小工程等等的开销,也都是早有计划的。

  现在这笔关于“船”的银子,其实已经算是冒出来的。

首节 上一节 1388/144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在秦朝当神棍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