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隆万盛世

隆万盛世 第1413节

  禁书院,就是为了避免学子聚会闹事儿,让他们在官学或者回家学习。

  官学的学子,有各地提学管着,不听话革除功名,这个处罚杀伤力可是相当大的。

  “那真到地方呢?”

  谭纶皱眉问道。

  “他肯定早有计较,对心学为主的书院,肯定是要禁的。

  江西那边,让他们先关闭几年,等等再说。”

  魏广德说道。

第1253章邀请

  做事情得借势,一味蛮干是不行的。

  魏广德一开始还是想过要借着朝臣的反应,极力反对禁书院一事。

  可没想到谭纶一份分析,直接把他以为一块铁板的读书人分割成几个部份,然后逐一分析,最后得出结论来,只会有江南部分地方的官员会坚决反对此项政策,完全不是他想到的那样,群情汹涌,激烈反对。

  既然不能借势,魏广德自然就熄了和张居正争上一争的意思。

  本身胜算也不大,何必自讨没趣。

  但是既然张居正已经看穿了这一切,决心坚定推行,拦不住自然就要把影响降到最低,给江西那边打招呼就成为必然。

  “现在看来,也只能如此。”

  谭纶低声答道。

  江西因为学风自由的关系,就算是理学门人,其实也不会看不起心学门人,毕竟正统一直在他们心里放着压根不理会那些上蹿下跳的心学门人。

  要争的是他们,而不是理学的人。

  所以表现在他们身上,那就是显得心胸宽广。

  至于那些要和心学一争高下的理学门人,大多都是心学扩散到他们那地方,自然是想不通的,才会激烈反击。

  江西早就过了这个过程,理学心学在江西各过各的,互不打扰。

  这其实也是许多心学门人,特别是泰州学派何心隐四处讲学的原因。

  江西,想学心学的已经入门,他们要继续扩大心学的影响,就只能前往其他省份讲学,吸引学子学习。

  “我听周守愚说,何心隐最近两年应该是去湖广传播心学,十有八九是他说了什么话,传到首辅耳朵里了。”

  江治这时候开口说道。

  “想来也是。”

  魏广德点点头,之前他就有所猜测。

  那些人,为了吸引学子,讲学的时候那是什么话都敢说的。

  一些大逆不道的话,肯定也就在这个时候说出来了。

  “尽人事听天命,其他的我们也管不过来,总不能因为这个就和他在朝堂上恶斗一场吧。

  最后结果,怕也不过是其他人站在一边看了笑话。”

  隔日,果然都察院御史上奏反对禁讲学禁书院的奏疏就抵近通政使司。

  不过,张居正显然也早有应对,就在当日,支持新政的奏疏也源源不断投入通政使司。

  大量奏疏涌入,让今日送到内阁来的奏疏大增。

  魏广德看着书案上两摞高高累起的奏疏就直皱眉,东西就是那些东西,只不过是不同人写出来而已。

  与其说他们是看奏疏里写的什么,不如直接看奏疏是谁写的就好。

  “芦布。”

  魏广德终于不想继续看下去了,对着门外喊道。

  “老爷,我在。”

  芦布快步从屋外跑进来,站在书案前等候吩咐。

  “把这些奏疏,挑出关于议论禁书院的奏疏,送到隔壁去让他们按照这两个进行票拟。

  只把支持和反对者的名字分开记录,最后把名单交给我。”

  魏广德可不愿意做那什么无用功,直接把这些奏疏丢出去让内阁里舍人帮忙处理。

  “是,老爷。”

  得了魏广德吩咐,芦布急忙按照他的命令将奏疏分类放好,一下子,面前的奏疏就少了大半。

  “拿走拿走,最后把名单送给我看就是了。”

  魏广德挥手说道。

  等芦布把那些奏疏都拿走后,看着面前不多的奏疏,这才觉得心情好起来。

  正如谭纶所说,最初两日,奏疏满天飞,由都察院御史打头,各衙门不少官员也跟着上奏议论,但是就京官巨大的体量来说,魏广德也注意到确实参与的人并不算多。

  是的,大部分人似乎都在袖手旁观。

  其实正如谭纶所说,学理学的官员,私底下议论以后竟然觉得是好事儿,毕竟现在书院那里大多已经成为心学的地盘,心学的学者利用书院大肆讲学招揽信徒,以壮声势。

  而理学,则多是通过私塾、官学传播,成为主要的宣传阵地。

  禁讲学禁书院,其实针对的就是心学。

  显然,张居正是因为写信那帮人自褒贬时政,大肆攻讦他这个首辅已经感到不耐,故而才有此项政令诞生。

  既然不是针对理学,对他们还有好处,为什么要帮着心学弟子争论此事。

  由此,朝廷里那些理学官员都自觉的保持缄默不语,任由心学门人闹腾。

  而在张居正最为关注的江西圈子里,上书反对的官员不是没有,但是却不多。

  张居正早就吩咐人关注通政使司那边上奏官员,并专门有个名单交到他手里。

  现在看来,大部分江西官员,特别是五品以上江西官员基本上都没有说话,张居正稍微思索便知道,隔壁那位应该也看明白了,就算反对,也不会有太多人站在他那边,而是会单独聚在一起,看他们争斗。

  “呵呵,善贷还算是个明白人。”

  张居正在心里想了句,随即轻蔑一笑。

  要说一开始,魏广德持反对禁书院的时候,他还是有些紧张的。

  但是回家细细一琢磨,张居正就发现了其中的破绽,那就是这份奏疏其实也是双刃剑,杀的是心学而利的是理学。

  所以,首先就将朝堂上理学官员们刨出去了。

  就算有个别不长眼的,也成不了气候。

  张居正相信,朝堂上那些理学大家们会压服下面的官员。

  毕竟,那些理学大家虽然平时看似行云野鹤,不计较追名逐利,但是当初心学门人跑到京城讲学时,可也没少发生心学和理学之间的辩论。

  心学之所以能发展迅速,和这些辩论活动是分不开的,因为辩论的结果大多有利于心学。

  相对来说,心学确实比较偏实际,这也是他和他老师都学习过心学的原因。

  相比理学那些云山雾罩,心学确实有过人之处。

  不过,他张居正学的是儒学,才不管什么理学、心学,能够为他所用都是儒学。

  至于奏疏里有人指责他以权代儒,他也只能呵呵。

  那不过是心学门人在绝望下的哀鸣而已,根本无伤大雅。

  等上两年,福建和其他几个主要大省完成清丈工作,朝廷赋税大增后,朝廷日子好过了,谁还记得这茬儿。

  张居正就是这么想的,那些人要弄权贪银子,可不先得让朝廷有财政收入,宽裕起来才行吗?

  自己的改革措施可以大大增加财政收入,让这些官员可以活动的空间更大,到时候怕是只会更加支持他才是。

  想到这里,张居正又拿起福建报上来清丈田地的文书,仔细的再看了一遍,稍微思考边想好回信方式。

  还得继续催,让他们年底前完成全部清丈工作,总结经验便于向其他省份推广。

  等清丈和一条鞭法落到实处,朝廷税收改善,他也可以考虑是时候功成身退还是继续做其他事务。

  反正在张居正看来,自己改革了朝廷税制,就已经足够挽救这个国家了。

  至于那些利益受损的人会不会到时候对他落井下石,张居正想想魏广德能帮他挡住这些压力。

  魏广德在勋贵和文官集团里影响力还是很大的,难能可贵的是他更善于发掘新的点,让周围人和他一起谋财。

  冯保和魏广德的人已经跑到缅甸去搞矿的消息,自然是瞒不过张居正的,只不过他装聋作哑而已。

  这个事儿,还真不适合掺和。

  在魏广德看来会酿成一场政治风波的大事件,就在各方各怀心思下,居然只是开头两天闹出一点动静,随后很快就平息下来。

  不过,魏广德也知道这才只是开始。

  京官不闹腾,下面那些巡抚、布政使可不会那么傻,被张居正拿去当刀,这事儿后续还多着呢。

  至于何心隐那里,魏广德和他不熟,该做的也都做了,剩下就看他自己。

  要是听劝,自己会到江西去休息几年,安心做学问,应该就问题不大。

  只要在江西,魏广德还是有信心把他保下来的。

  “老爷,缅甸那边来信了。”

  当日魏广德回到府里,刚进府门,张吉就在他身边小声低语道。

  “书信放到书房,晚点我过去看。”

  魏广德点点头说了句,就往后院走去。

  缅甸那边,魏广德不觉得会有什么的大事儿。

  如果真有,李锦怕早就给他送信求助了。

  就因为李锦得了差事儿一去不回,这么长时间都没有消息传回来,反倒是安了魏广德的心。

  没消息,有时候就是好消息。

  等魏广德在后院看了小儿子的功课,吃过晚饭,这才晃晃悠悠去了书房,看到书桌上摆放的那封书信。

首节 上一节 1413/144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在秦朝当神棍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