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隆万盛世

隆万盛世 第1446节

  兵部对此战的布局,早就用机密文书发往三军,三个方向同时向红土堡进军。

  这其中必然涉及到一部会先于黄台吉交战,或者率先推进到红土堡城下。

  这样的交战,如果是戚继光的重火器部队,自然胜率极大,火器足够重创蒙古人,甚至轰开城墙。

  别以为戚继光的车营就只带佛朗机炮,实际上也有将军炮,也就是提前版红夷大炮。

  这东西砸城墙的威力还是很大的,比佛朗机炮大得多。

  而且,现在明军明显从冷兵器部队向热兵器部队改变,戚继光无疑是使用火器的佼佼者。

  董一元和马芳,多少还是没法和戚继光相比的。

  “任何一部只要粘住他们,其他方向两军就会扑上去,除了北逃断无其他办法。

  这是什么时候,辽东那边怕早就下雪了,往北走,冻都不知到冻死多少人。”

  魏广德笑道。

  “如此就好,我也可以安心。

  对了,要是兵部有消息送来,若是夜里,也安排人给我府上递话。”

  张居正开口说道。

  “好。”

  魏广德一口就答应下来。

  还是那话,夜禁只针对百姓,对官员其实没有禁忌。

  当然,如果带的人多了,值夜官兵也不敢放行。

  只是几个随从,谁也不会过问。

  下午散衙回到家里,魏广德走进后院,夫人就迎了上来。

  “老爷,今日我去定国公府上,已经悄悄把消息透露了一点出去。”

  魏广德摘开玉扣,将玉带递到她手里,随后就脱下一身官袍。

  “嗯,说了就说了吧,松江府那边有消息传回来没有?”

  魏府派去松江府的人离开已经一个多月,算起来到那边应该有半个月了。

  这些人,自然是为魏家采买当地房产、田地的,都在县城附近。

  “随着倭患消失,听说南边土地价格又涨起来了。”

  魏广德又说了句。

  “听说是已经恢复到嘉靖朝二十多年的价格了,一亩上等田地要十五两银子,之前最低才五六两。”

  徐江兰管着家里大事小情,所以对这些比较了解。

  “十五两,也不算贵,我记得去年家书,说江西田地价格都二十两一亩了。”

  魏广德不以为意,十五两的价格,这要算产出的话,肯定是算不过账的。

  买田地,想靠着收地租、农产品赚钱,那是想都别想。

  其实土地在这个年头,更多还是用来做资产配置。

  有钱人家银子太多,又没有其他渠道使用,所以要么就是买地,要么就是挖个地窖把银子藏起来。

  “钱带够没有?”

  魏广德又问了句。

  “那里离南京不远,我写了书信一封,若是钱不够,就直接去南京魏国公府上找我大哥借。”

  徐江兰很随意的说道。

  魏国公府上,就算一时半会儿没那么多现钱,以公府的面子,直接在南京借上几十万两银子也是没问题的。

  “这次家里带去了几万两,南京本来就有产业,我也让他们调集一些银子,还有就是江西老家那边,让他们也送银子过去。

  应该是没问题的,以魏阁老的牌子,难道还怕我们赖账不成。”

  说到这里,徐江兰不免掩嘴轻笑。

  魏广德投资赚的银钱,很多没有送到京城,而是直接水路运回江西老家存放。

  特别是海贸的利润,根本就没往京城送。

  京城这地儿,真要一车车银子往家里搬,怕不是一天时间就闹得满城风雨。

  “对了,你和老妇人说的时候,她们有没有注意到?”

  魏广德随口问道。

  这时候他已经换好便服,看着丫鬟叠好官袍收起来。

  “放心,老夫人当时眼睛就亮了。”

  说到这里,徐江兰又是掩嘴轻笑不止。

  “这么说,说不定今晚就要上门了。”

  魏广德笑笑说道。

  “对了老爷,说起来,今儿老夫人还在说定国公府上开销大的很,就算听你的,参股很多商会,银子赚得多,可花销也增大了许多。”

  徐江兰随着魏广德在屋里正堂坐下,继续说道,“你可得小心拉他们进来,结果抢了你的生意才是。”

  大明朝沿袭旧时规矩,男主外女主内,一般家业都是当家主母在打理。

  至于管家、管事,都是当家主母安排的活计,所以实际上这些女人似乎对银子更加热衷。

  不仅花钱厉害,捞钱也是厉害的很。

  徐江兰之前采买了不少首饰衣妆,实际上就是这些女人相互攀比之下买的。

  “这生意大得很,一家根本吃不完。”

  魏广德很无所谓道,就怕他们不加入,加入了才好,直接把大明带入工业时代去。

  只有投资人多了,才会相互竞争,刺激生产力发展。

  技术革新,其实就是这种竞争中产生的。

  从手工业到工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魏广德可是知道,工业时代正常情况下,起码还要上百年以后才会到来。

  因为手工业发展达到极致,限制经济发展,于是才有了人投资改良蒸汽机,以蒸汽机动力拉开了人类的工业革命序幕。

  那应该是十八世纪的事儿了,现在貌似早了太多,估计顶天十七世纪初。

  魏广德确实不能确定当下到底是属于什么世纪,因为这个时候公元纪年还没有产生。

  如果西方已经开始使用公元纪年,以大明此时和西方的接触,魏广德当然是会清楚年份的。

  实际上,公元纪年产生于几年后,由意大利医生数学家、天文学家里利乌斯对儒略历加以改良得来,并在1582年获得时任罗马教皇的格列高利十三世批准颁行,因此公历也被称为格里历。

  有教皇推广,自然很容易被西方国家接受,再就是传入中国。

  所以,魏广德要知道准确的公元纪年,还得至少等上数年,甚至十年以上也未可知。

  夜晚来临,华灯初上,魏府一处花厅就被烛火照的灯火通明。

  魏广德此时正在这里接待连夜到访的京城勋贵代表,自然是定国公徐文璧,英国公世子张元功和成国公世子朱应桢。

  张元功代表张溶来此,因为此时张溶年纪不小,最近身体不好,所以有其子代劳。

  而朱应桢则是只有十六岁,因此成国公一直空悬,还要等上两年,当他满十八岁时才能正式袭爵。

  不过,以世子身份,此时的朱应桢已经算是接管了成国公府上所有关系。

  “善贷,应桢的爵位就真的不能提前一些吗?都空了好几年了。”

  说话的是徐文璧,也就是他说话才比较随意些。

  “前朝定制,必须满十八袭爵。”

  魏广德一脸苦笑看着朱应桢说道。

  “文璧兄也不用为难魏阁老,那几年都等了也不急在一时。”

  朱应桢只是冲魏广德笑笑,说道。

  “得,那就这样。

  善贷,此次过来,我们其实也是代表着勋贵来的。

  你应该知道,诉苦的话我就不说了,就问一句,朝廷是不是在月港之外又有再择一地开海的打算?”

  徐文璧这才把今晚他们过来的目的说了出来。

  下午的时候,京城一帮勋贵就已经聚在一起商议此事。

  别看平时大家各有各的派系,可在遇到对大家都有好处的事儿,成见还是可以放下的。

  为了勋贵利益,魏国公都可以和诚意伯在南京演双簧给皇帝看,就更别说京城这些勋贵们了。

  平时大家斗来斗去,也就是演给宫里和文官看的,谁能斗倒谁啊?

  斗倒了,又有什么好处。

  实际上,这些年大明的皇帝,也是对成国公、英国公和定国公府上轮流施恩,反正不会独宠一系。

  嘉靖朝那会儿是成国公朱希忠,之后就是隆庆朝的英国公张溶,现在排队应该轮到徐文璧受宠了。

  实际上,现在徐文璧已经不止是定国公一个空衔,而是掌着右军都督府和后军都督府两个军府,加太师。

  这么受宠,其实看看前面说的成国公没袭爵,英国公张溶老迈就能理解原因。

  虽然勋贵集团被文官压制的很厉害,但京城的军权,皇室还是更愿意交到勋贵手里。

  “不算是朝廷,只是许多人有这个意愿,我也在筹划此事。”

  虽然他们来的有些早,但魏广德也没有隐瞒,毕竟这其实是一部分文官的诉求。

  “开的何地?”

  徐文璧双眼一亮,急忙追问道。

  “松江府,靠海择一地建港。”

首节 上一节 1446/144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在秦朝当神棍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