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隆万盛世

隆万盛世 第151节

  魏广德小心翼翼的说出自己的想法,双眼盯着翁溥,关注他的表情。

  “你,不可。”

  只是他看到的翁溥却是大摇其头,“你去宣府督战,怕是拿捏不好火候。”

  “嗯?”

  魏广德对于翁溥的话很是奇怪,什么拿捏不好火候,无非就是让宣府军出战,打一打,消磨些俺答部的锐气,等待大同军的赶到。

  然后,魏广德就听到翁溥还真说出了他想的话来。

  “你以为此去只是督促他们出战?”

  说道这里,翁溥又是摇头,“关键是要让他们打疼俺答部,让他们心生惧意,才会在大同军赶到前退走。”

  闻言,魏广德略微皱眉,单凭宣府的力量,怕是有些难以办到。

  打疼俺答部,那得是多强的战力才能办到。

  而且按翁溥的意思,似乎还不能出全力,主要是以威慑为主,也就是只出动小股部队疼击鞑子,让他们知道宣府军的战力,才能在大同军赶到前逼走他们。

  “大人,这边军真的这么不堪吗?”

  好像之前魏广德就问过,不过他还是没忍住,再次问了出来。

  翁溥摇摇头,又点点头,随即又是数声咳嗽。

  想起先前翁溥的话,魏广德忽然顿悟了,难怪翁溥让他去大同军中后,多注意下面的将官,寻找那些敢打敢拼的。

  整体战力不行,但是从中选择一些有胆量的,有战力的将官单独出战。

  原来是这么回事儿。

  那些胆小怕死的,就让他们在后方摇旗呐喊蹭功劳就是了,只要别自己逃命的时候把队伍带崩溃就行了。

  魏广德忽然觉得,其实大明朝这些文官还是很清楚武将那些德性的,只是或明或暗都不愿意去管他们。

  官职就那么多,留下些无能之辈,对于文官来说似乎也不是坏事儿。

  要是把所有无能之辈都贬谛,让有才干之人上位,怕不是又有人拾掇着武人去抢回自己的权利,要知道国朝开国之初,武人的地位可不低。

  魏广德忽然感觉到,明朝中后期虽然勇猛将官不少,但是貌似大多都不够出彩,多是昙花一现,更多的还是平庸之辈,怕也是文官集团操纵的结果。

  扬文抑武,自然就要武官表现越平庸越好,文官才能出彩。

  翁溥忽然发觉,魏广德的眼睛里似乎瞬间散发出光彩来,之后很快就恢复平静,只是眼神中多了点其他东西,看上去似乎比以前犀利了。

  之前魏广德看人的时候,眼神还是很平和的,但是现在似乎和之前不同了。

  这是悟通了?

  翁溥倒是听人说过,有的人一旦顿悟了,精气神就会有所变化,最显著的地方就是双眼,那可是心灵的窗户,不好隐藏的。

  想到魏广德是卫所出身,翁溥忽然发觉自己先前的话,怕是真让他悟出来一些什么门道。

  而这会儿的魏广德,脑海里想的却是刚刚悟出来的为官之道了。

  以前书上教的是什么?

  大家都是平等的竞争关系,你只有表现的比别人出彩才能脱颖而出。

  这话当然对,可是就在刚才,魏广德想到的确实你可以不出彩,但是一定要让别人看起来更加平庸才行。

  文官对武将的做法,其实也可以引申到文官和文官之间的争斗上。

  两个人竞争一个位置,以前魏广德想的就是怎么表现比他人突出,这样就把自己的优势体现出来,而现在魏广德想的就是怎么让对方表现看起来更加平庸。

  处理一件事,那怕没什么好办法,只能很平淡的处理,那么你也得想办法让对方做的比你差才行。

  至于用什么手段,无所谓了。

  这些官场老油条才领悟到的东西,经过翁溥的几句话就被魏广德吸收到了。

  不过在现在,他想到的这些东西对眼前的局势没有卵用。

  两军交战还是靠实力说话,可不是阴谋诡计就能解决的。

  “想明白了?”

  发觉魏广德的变化,翁溥试探着问了一句。

  魏广德回过神来,急忙躬身道:“大人真知灼见,下官想明白了,多谢大人提点。”

  “咳咳.”

  翁溥又是连连咳嗽,好一会儿才止住。

  说实话,翁溥也觉得这几天自己身体有些不好,并不适合长途跋涉去保安州那边,之前坚持自己去,也是怀疑魏广德的能力。

  刚才自己寥寥几句话,看似魏广德听明白了,只是还不敢确定,毕竟在此以前他和魏广德完全没什么接触,不明白魏广德的悟性到底怎么样。

  “如果派你去,你怎么做?”

  翁溥好奇的试探起来,问问,看他是真明白还是假明白。

  只是在心里,翁溥觉得魏广德怕是懂了,毕竟是卫所出身的人,这点玲珑心思说不好还真有。

  只是,魏广德到底领悟到的是什么,他是不知道的。

  “按大人的意思,去宣府军中挑选能打敢打的将官,由他们主动出战攻击俺答部,其他战力稍次的部队则按兵不动施以威压,只要能够有一两个将官出彩,就会对俺答汗的作战信心造成影响,让他们生出后退之心。”

  魏广德在那里缓缓说出他的理解,翁溥躺在床榻上也是微微点头,等魏广德说完后,他才长叹一声。

  “唉”

  翁溥的叹气,却是把魏广德搞愣住了,一时没明白翁溥的态度,自己说错了吗?

  在心里惊疑不定的时候,耳中却听到翁溥的话。

  “如果边军战力稍强些,也断不会出此下册,必等待大同军抵达战场,全力以赴,务求全灭这股鞑子。”

  翁溥的话在魏广德耳中回响,看似忧国忧民,只是魏广德这会儿心里想的却不是他话里所透露出来的意思。

  文官,始终还是把文官集团的利益看的更重些。

  或许为了长治久安,他们愿意挑选出一个、两个良将出来镇守边疆,却不会愿意去认真选拔武人,让他们太过优秀。

  大明朝堂上,可还有勋贵集团存在,他们和卫所结合太深了,文官集团是不愿意让他们通过卫所军恢复开国时的战力,重新崛起在朝堂上。

  勋贵还是应该有勋贵的样子,维持现在的生活就很好,贪图享受,好逸恶劳。

第210章凶险

  两日后,魏广德站在关城上向翁溥道别,身边还站着提刑按察使司佥事,密云兵备官李蓁。

  按照之前由兵部和户部发来的公文,通州调拨的粮草由京城周边兵备道负责调运,其中这次负责押运粮草的是密云兵备道李蓁,按照魏广德的安排, 这批粮草从居庸关过长城,直接南下怀来,之后再转运保安州。

  李蓁的任务就是把粮草送到保安州就算完事儿,之所以安排兵备道官负责押运,也是因为此时粮草之事事关重大,马虎不得,不管是为了王事还是为了自己, 各地兵备道负责押运粮草自然会抽调辖区内精兵强将前往。

  “此去保安州你要小心谨慎, 切记我之前说的话, 如果时机不成熟,就切记勿要轻举妄动。”

  翁溥已经和李蓁说了他的安排,这次运送宣府军需顺带送魏广德去保安州督战,不过临行时还是有点不放心,又把魏广德叫住小声叮嘱。

  “大人放心,下官明白厉害,没有把握绝不轻动。”

  魏广德急忙表态。

  这次李蓁带来的人马足有千多人,这还不包括征调的民夫,之前储备在怀来的粮草也要带走一部分,可以说是这次运粮队伍中最重要的一支。

  “李大人,一切都拜托你了。”

  翁溥点点头,随即转头对李蓁说道。

  李蓁不敢托大, 立即躬身应是。

  城管之下, 居庸关大门敞开着,一辆辆粮车不断从关内驶出沿着山道向前行去。

  官道两侧,无数还未接受盘查的难民被士卒驱赶到道路两侧,他们此时大多都是双目无神的看着这一车车的粮食从他们面前驶过。

  因是战时, 这些逃难的百姓自是没有路引等证明身份之物,有的都已经过关了。

  只是魏广德看到他们逃到这里也是饥寒交迫,受过后世教育的他还是不忍心置之不理,安排人在城下每日两次施粥,只要保证在这里不饿死人就行。

  不多时,轰隆隆的马蹄声响起,一标人马自城门中冲出,为首两人自然就是魏广德,他旁边则是密云兵备李蓁。

  出了关城,魏广德只是回身冲关城上微微拱手,随后就带着手下护卫往前去了。

  说起来,李蓁虽然是按察使司佥事,实职整饬兵备道,正五品文官,可是也没法在魏广德之上。

  魏广德虽然只是翰林院检讨,一个从七品官员,可是还兼着巡边副使的身份,随着战事开启, 这个巡边大使翁溥已经是改提督军务,魏广德也改职为参赞军务, 虽然没有升官,可是职务却是定下了。

  值得一说的就是这“参赞军务”可不是字面上理解的参谋、赞画这样的职务,实际上参赞军务这个提法是大明朝独有的一个以文制武的东西。

  它是由明仁宗朱高炽搞出来的西,是从根本上改变了对军队的控制的方式。

  在他执政期间,他给军中设立了个“参赞军务”这个词,一般都是各地巡抚的任命文书上加这么个职务,即朝廷派往总兵武臣处协助处理军事机要的文臣,和后世地方一把手一般兼任同级军区副司令差不多。

  只是在明朝,这个职位的权力可了不得,不仅能“上达天听”,还能把手伸进总督、系统中去,其实际权力还在总兵之上,说是“辅助”,实为“统管”。

  以至于还没发展几年,在朝廷的推动下各地的参赞文官都能指挥军队了,甚至直接越过了以往的兵部、都督府的制衡,自成一系,要知道当时的巡抚还只是临时机构,权力都如此大了。

  等明宣宗朱瞻基继位,他比自家父亲朱高炽玩得更大,将临时性的巡抚“常设化”,并让其一跃当地布政使、都指挥使、按察使三司之上的存在,让懂军的不能领军,得受写着“参赞军务”的巡抚指挥才行。

  只是这么个职务带到魏广德头上,具体能是个什么效果就要看总兵态度了,要知道他一个翰林院检讨和派往各地的巡抚可是完全不同,他身上还缺个督察院的衔,因为巡抚之所以能侵占军权,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可以对武将发起弹劾。

  只是按照职务来说,现在的李蓁还真就有点受魏广德管的意思在,他毕竟只是战区的一个官员,自然要受到提督军务官员的指挥,参赞军务的魏广德自然也可以。

  这次出来,魏广德除了带着张吉和李三外,还把蓟镇调来护卫他们的那队骑兵也要走了,至少在魏广德看来,蓟镇的骑兵怕是要比京营的骑兵战力要强上不少。

  这队骑兵的首领叫董一元,最近一个月来和魏广德接触比较多,魏广德感觉这人还算可靠,至少不是个贪生怕死之辈。

  董一元还有个哥哥叫董一奎,现在在宣府任游击将军,这是因为他哥哥袭父职,而他只能从把总做起,还是因为关系才能弄到这个位置。

  只不过现在的董一元虽然只是把总,干的却是游击将军的事,这次出来手下可管着两队骑兵,小四百人。

  自小就跟着父亲大同参将董旸生活在军营中,自然对军伍生活很是熟悉,指挥一队士兵也是完全能够胜任。

  这次被派来保护,对于翁溥来说,董一元自然不敢有所怠慢,只是看到比自己还小好几岁的魏广德已经是副使,初入官场的菜鸟,心里还是很不爽的。

  只是后来魏广德让张吉刻意和他们结交,这才知道魏广德是卫所出身,上过战场砍过倭寇,这才对他有所改观。

  不过在心里,北方边军都看不起南方卫所。

  无他,倭寇都是什么人,五短身材之人,这么小的家伙都收拾不了,丢明军的脸啊。

  还好,魏广德是九江卫出身,估计南边也就九江卫可能还能打,不管怎么说那伙进犯南京的倭寇就是被他们给团灭的。

首节 上一节 151/144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在秦朝当神棍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