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隆万盛世

隆万盛世 第164节

  按照队官的口令,弓手纷纷张弓搭箭瞄准前方鞑子军营,在“射”字之声传入耳中后,纷纷松开手中弓弦。

  “嗖嗖嗖”

  无数小火团被射向空中,然后又急速下降高度,飞过鞑子军营的木栅栏,不过大多落在空地上。

  数百支火箭射出,射中帐篷的只有数十支,因为鞑子的营帐立得实在是零散。

  不过还有其他效果,那就是鞑子军营中传出几声哀嚎声,显然在黑夜中有鞑子士兵被火箭射中。

  很快,对面又零零散散射出十几只箭矢,那是已经冲到栅栏里的鞑子士兵开弓放箭进行反击了。

  队官当机立断,重新下令道:“降低高度,射木栅栏后。”

  既然用火箭点燃鞑子军帐的企图看样子有点行不通,那就射人吧。

  他们的目的是什么,那就是吸引蒙古人过来,在栅栏这里和明军对射,不让他们有精力对后边俺答汗大营进行支援。

  很快,队官的命令就通过小旗传到所有弓手耳中,他们在第二次射击命令发出后,纷纷降低箭矢高度,射程被控制在八十步左右。

  就在第二波箭雨扑向军营木栅栏处的时候,弓手身后不远的明军炮手也准备完成,没有以往需要向上面请示是否开炮,队官就直接下达了开炮的命令。

  “砰砰砰砰.”

  战车上搭载的佛朗机炮开火了,对着前面的俺答部军营喷出一颗颗实心弹。

  这次车营二十多辆战车上带出来了十二门中样佛朗机炮,是十几年前制造的,到现在维护的还不错,炮长约4尺多,重达百斤,需要几名士卒轮流抬动,每次装6两弹丸一枚、装药也是6两。

  实心弹丸在火药爆炸的推动下飞出炮口,破开空气,携带着无匹的动能蹿进了俺答部军营。

  栅栏后邻近的几个帐篷瞬间被打穿一个大洞,帐篷中还未穿戴好衣甲的蒙古士卒还在里面哀嚎,而那些之前被火箭点燃的帐篷,里面虽然已经没有人,可是炮弹打穿帐篷的冲击力却让它彻底碎裂开,帐篷向着四面倒下去。

  很快,佛朗机炮手们已经取下一个子弹药筒,快速更换第二个,装好后再次点燃引线。

  “砰砰砰砰.”

  明军战车上不时窜出一股浓烟,随后就是一声炸雷般的声响传来。

  前面的数百名弓手在连续射击十几轮箭雨,压制住栅栏后的蒙古军卒后,在队官的口令下开始缓缓后退,依旧是来时的路线,从战车缝隙之间穿过,回到战车后面稍微休息。

  在弓手退回后,后面的枪盾兵在口令声中缓缓前进,彻底封闭了战车之间的缝隙。

  这就是大明朝的边军,他们的生活水平虽然因为官员的盘剥大不如前,可是祖宗留下来的战法还没有失传,他们都知道自己该做什么。

  当然,这也和宣府常年战乱有关,虽然训练少了,可是基本的东西,在老兵的教导下,新兵还是能很快弄明白,至少有样学样就不会有错。

  在明军弓手停止射箭后,俺答部军营的矮栅栏后很快就出现大量衣甲散乱的鞑子军卒,他们手拿刀枪弓箭等兵器严阵以待,防止明军攻入军营。

  这些人都是分配驻扎在这附近帐篷里的军卒,此时在将官的命令下被派到这里来,他们需要为后面其他千户整队争取时间。

  只是,在他们看到明军军阵前那一辆辆战车和一排排盾牌后就有点不知所措,搞不清楚明军到底是要偷营还是来示威的。

  大明边军使用战车的历史是很悠久的,后世人大多只以为是戚继光在蓟镇时编练出了车营,其实戚继光最大的优点是善于利用一些可以利用的东西,加以整合,让他能发挥出更大的威力。

  明军的偏厢车最早应该是出现在明代宗朱祁钰时期,捣鼓出战车的人则是名将郭登。

  郭登,武定侯郭英之孙,正统十四年,以都督同知协镇大同,也就是在这一时期,他仿效古人制造偏箱车、四轮车,中藏火器,上树旗帜,钩环联络,布列成阵,攻守都能用。

  其军队以五人为一伍,郭登教他们在神祠发誓,一人有功,五人一同领赏,受罚时也是一样。

  十伍为一队,队中以能拉开六十斤重弓的人为先锋。

  十队由一名都指挥统领,使他们功不相挠,罪有专责。这种做法被一时称好。

  这也就是明朝中后期步军作战的主力——车营的前身了,不过景泰帝到现在已过百年,那时候制造的偏厢车自然早已报废,不堪使用。

  现在明军军阵前放置的这二十多辆偏厢车是在十几年前制造的,自然不是兵部好心要为他们添置武器,而是因为另一场被称为“天下闻而冤之”的冤案带来的。

第223章奇和正

  这批偏厢车的制造者是时任兵部侍郎、总督陕西三边军务的总督曾铣所造。

  曾铣,字子重,浙江台州府黄岩县人,嘉靖八年进士,先为知县,后升御史,最后成为巡抚一方的封疆大吏。

  在曾铣任三边总督的时候,就在辖区内不断击败此时已经不可一世的俺答部,更是在嘉靖二十五年秋,俺答汗以十万铁骑掠延安、庆阳之时,曾铣仅以数千兵据城而守,同时派遣参将李珍率兵直捣俺答汗老巢马梁山大营,俺答汗闻知后只得果断退兵。

  此战,也是明军自正德朝后唯一一次大军出长城的军事行动。

  只是突袭马梁山的成功,不仅没有带给曾铣加官进爵的机会,反而带来了祸患。

  此次军事行动的成功,让曾铣对明军和俺答部战力有了重新认识,由此他开始不再保守,而是向朝廷上《请复河套疏》,请求发兵收复河套地区。

  河套地区的重要性自不必多言,不仅可以有效减少蒙古鞑子对边镇的威胁,更是可以为明军找到一个优良的马场,从而彻底解决明军一直以来最大的顽疾——缺乏战马。

  这个奏疏因为得到时任内阁首辅的夏言支持,所以让曾铣以为实施的可能性很大,遂开始大力整修装备准备进兵,其中步军的偏厢车自然也大量制造出来。

  只是最后河套并没有收回,首辅夏言和他自己不久后被斩,心腹爱将李珍也被毒杀。

  而当时为收复河套地区准备的大量装备也被分散调拨给其他边镇使用,宣府军在这里使用的偏厢车也来源于此。

  此时明军已经在俺答部军营外结成严密的军阵,利用战车上搭载的佛朗机炮不断轰击军营,制造杀伤,让这一侧的蒙古军卒无法快速集结。

  随着炮击的继续,蒙古军卒终于还是大量聚集在栅栏之后,他们不断张弓向明军抛射出箭矢,只是在战车挡板和大盾的遮挡下,效果有限。

  而此时俺答部万户已经吩咐营中另外五名千户各自开始整队,他这个时候选择的自然不是冲出去和明军血战,而是要带五千骑兵从后营门杀出,支援军营后面的俺答汗大营。

  蒙古万户,在俺答部是俺答汗的绝对心腹,他很清楚他们驻扎在这里的目的。

  俺答汗之所以选择屯兵与此,一个目的自然是有机会的话就偷袭宣府军,将其打残打废。

  但是明军到达保安州后选择了龟缩战术,让蒙古骑兵的优势无法发挥出来,俺答汗可不认为自己的手下会精于攻打明军的城池。

  那么继续留下来的另一个目的,那自然就是等待可能会到来的大同军。

  虽然俺答部向南派出的侦骑有限,可是绝对称得上精锐。

  是的,在俺答汗看来,蒙古人无法在攻城战中占到多大的便宜,可是却可以在野战中占据绝对优势。

  既然宣府军先一步缩进保安州,那么他就把目标放在大同军身上,在大同军北上救援宣府时,半道突袭大同军,若是战果辉煌,俺答汗并不介意带着手下再顺势从背后杀向大同,将整个宣大防线搅个天翻地覆。

  只是,不管是他还是他上面的大汗都没想到,宣府军居然敢主动出城作战。

  蒙古万户已经记不得自己派人出去多少次邀战,结果对面明军就和缩头乌龟似的没有反应。

  不时有人从西面军营和后面军营骑马而来,送来最新的消息。

  此时的蒙古万户已经确定,自己这里受到的进攻很可能只是佯攻,目的就是牵制自己的兵力,不能去救援大汗那边。

  自己会按照明国人的想法去做吗?

  开什么玩笑。

  只要蒙古人骑上了骏马,那就是无敌的存在,过去是,现在是,未来也是。

  只是在这个时候,他只能不断的催促手下的几个千户尽快完成整队的工作,好随他一起从后营门杀出去,先杀溃营门外的明军,然后包抄进攻大汗军营的明军。

  至于外面的那些明军,算他们运气好,可以多活一会儿。

  只是,蒙古万户官看了眼远处还有士卒在惊慌失措四处乱跑,就恨不得一刀砍死这些人。

  他还得不断找到附近能找到的将官,一方面命令他们聚拢人马恢复战力,一边还要他们控制那些不听命令乱跑乱叫的乱军。

  明军突如其来的攻势,还是对蒙古俺答部的军卒造成了一些影响,只是这也只能起到延缓他们集结起来的速度。

  许多没有战场经验的新兵,此时面对漆黑的夜晚,虽然军营此时已经点燃了大量的篝火和火把照明,可是不知道外面明军的攻势,让他们依旧陷入恐惧中。

  此刻,唯一对军营状况还算了解的也只有蒙古万户了。

  俺答部军营里的帐篷分散的很开,一般都是一队士卒的帐篷会聚在一起,旁边就是马厩,便于它们出战。

  营中道路也较宽阔,便于纵马而出。

  这样的布局对偷袭一方来说其实是加大了难度的,因为军营较大,不便于制造拥挤踩踏,火攻的效果也不好。

  道路宽阔便于进攻的同时也便于防守一方由守转攻。

  实际上,明军对于俺答部这样的扎营方式还是很头疼的,特别是没有打算主动攻进来的情况下。

  至于明军为什么不选择两边营地同时进攻,实际上在昨日上午的争论中就已经得出了一个结论,那就是明军现在的兵力不足,不足以对俺答部两个军营实施有效的突击。

  要想制造混乱,成功破营,那需要数倍的兵力才能展开,可以对敌人的军营进行围攻,制造更大的混乱。

  但是明军现有兵力达不到这样的要求,看似明军是蒙古军的两倍,可是真正遭遇,明军根本没有优势可言。

  至于强势突入俺答军营,这个倒是很容易,可是一旦被当面之敌阻挡,让后方和左右的蒙古军集结起来,马队要对他们实施反突击那不要太简单。

  此战,宣府军把最精锐的骑兵交给马芳挑选,在他原有部卒之外又补充了近千人,让他可以带着宣府最强大的骑兵军团两千多人对俺答汗军营发起偷袭,甚至还把朝廷之前拨付的新式火器也拨出五百支给了他的部下。

  东方已经出现一抹光亮,只是现在的俺答部军营里混乱依旧,只是逐渐好转,远处的呼喝声、喊杀声还有炮声依旧不断,刺激着营中每一个人的神经。

  此时蒙古万户已经从负责西营的千户送来的消息里知道,明军在军营外摆下的是防守军阵,不大像要劫营的样子,他所带领的千户足够应付,明军并没有要杀进来的意思。

  只是为了保险,他还是希望能够在他身后布置一个千户的骑兵部队,在明军万一发动突袭的时候可以支援。

  到底还要不要留人防备明军忽然又杀进来,此时蒙古万户内心还是在纠结的。

  “怎么就这么点人。”

  这时候,魏广德和刘大章等人已经骑马靠近了一些,他们在明军军阵后方眺望前面的鞑子军营,发现并没有吸引到太多的鞑子军卒,充其量就是一个千户的兵力。

  在说出这话后,魏广德看到这样的场面心里就生起一丝不好的感觉。

  或许是明军军阵过于保守,只是靠炮击鞑子军营和两边弓手对射,看样子没有达到吸引鞑子的注意力,或许军营里的鞑子已经开始集结,准备增援后面的俺答汗大营了。

  “刘大人,我们是不是该命令下面的人,军阵继续前压,鞑子的弓手对我们的威胁有限。”

  魏广德想到可能出现的情况立马转头对刘大章说道。

  在这里,兵权始终还是在刘大章手里,自己虽然参赞,可实际上却指挥不动下面的参将、游击等军将。

  魏广德转头的时候,也注意到刘大章此时的表情,显然很是不好,而旁边的副总兵田世威早已双眉紧锁。

  好吧,大家应该都想到了什么,都知道现在的局面并没有达到明军的预期。

  “刘大人,刘总兵,鞑子应该看出我们这里是佯攻,如果再不让军阵前压,给鞑子适当的压力,怕是马上鞑子的骑兵就会冲出后营杀散刘环部,到时候就真的是万劫不复了。”

  魏广德能想到的自然就是这些,步军佯攻不能吸引俺答部注意力,他们肯定会转向去救援俺答汗,一旦马芳所部崩溃,这外面的万把步兵也没活路。

  两条腿的,总归还是跑不过四条腿的。

  魏广德说完话后,总算看到刘大章有了反应,他挥手让旁边的护卫打出前进的信号,两束火把不断向前挥舞。

  如果是白天,他们只需要摇动五色旗帜即可让前面带队的掌队官知道他们的意图。

  现在天色未明,用五色旗帜自然是指挥不动的,只能挥动火把等物发出信号。

  不多时,前面的将官就知道后这里的意思,很快明军再次开始前进。

首节 上一节 164/144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在秦朝当神棍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